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69700000037

第37章 警察与小偷博弈:乱拳打死老师傅,别按套路出牌(3)

尹翁归没有管理东海郡前,许仲孙一伙恶势力是当地无人敢招惹的,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人能够与他们抗衡,但是,一旦这场博弈纳入混合策略的博弈中就变得不一样了。尹翁归走马上任,用自己的刀证明了谁才是真正的“老大”。当以许仲孙为代表的一伙恶势力被除掉后,其他想违法犯纪的人就无疑会变得非常恐慌。正因为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让他们这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而仅仅一只“黑天鹅”就已经足够了。这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好处就在于,实现惩罚的数目完全不必接近需要激励的人群数目,只需少数便可收到极其明显的成效。

“黑天鹅”的出现之所以会引起恐慌,就在于这种不可预测的走向打乱了人们的纯策略均衡,使人们无从做出正确的分析。因此,在这场博弈中人们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从而会感到恐慌。

孙策派水军攻打钱塘江南岸的固陵,屡攻不下,非常着急。此时他的叔父孙静向他献计:“王朗在固陵的防守很坚固,不适宜正面死攻。离这里几十里的查渎有条路,可以迂回包抄固陵。请给我一支军队,我从查渎那边围攻王朗,给他来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样肯定能够取胜。”

孙策一听非常有道理,就让他依计行事。同时孙策又下令,军队购置数百个大缸,盛满水,给人以长期作战的感觉;到了夜晚,军队多点灯以吸引敌人的注意,让对方误以为孙策的主力仍在原地,但此时孙策的主力部队已经前去包抄王朗了。

当孙静的部队突然出现在固陵附近的高迁屯时,王朗大吃一惊,赶忙派大将周昕率领军队迎战。然而周昕却不敌孙静的部队,很快战死。不久,固陵沦陷,会稽一带便被孙策占领了。

事物往往存在着很多变数,没有什么不可能。如果认为黑天鹅的存在是一种不可能的现象,那么就会导致战略上的失误,并最终灭亡。孙策和王朗的博弈正是孙策给王朗制造了一种错觉,让王朗认为孙策的主力仍然停留在原地。这就造成了王朗战术决策上的错误,因为双方的博弈已经不再是一种混合战略的均衡,而已经开始倾向于优于孙策的纯策略均衡。但是王朗却并不知道这一点,因此就产生了大意、麻痹的心理,不再进行策略上的分析,从而输掉了一场战役。

“警察和小偷的博弈”随处都可以见到,面对一场未知的赌局,如果两人在混合策略的博弈中选择最优于自己的策略,那么不必恐慌。因为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谁都无法预料下一步会怎样。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混合策略的均衡博弈通常会带有纯策略的均衡,因此就导致了博弈双方地位的不平等,而形成这种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中一方常常会忽视这种不可能存在的因素。

“凡事都没有绝对”,如果不把这种“不可能”的现象考虑在内,那么自己就会被动。

循规蹈矩和随机应变

有一群猎人听说有个人善于策略分析,于是就集体凑了一笔钱邀请这位善于策略分析的咨询师来传授他们打猎的策略。这位咨询师受此礼遇,受宠若惊,他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把环境的分析、价值链的组织、产业的发展前景等所有策略都讲了个透彻。

参与的这些猎手们如醍醐灌顶,按照这位咨询师的意见照单抓药果然事半功倍。那些将信将疑的猎人看到别人的战果后非常羡慕,于是也去找这个咨询师请教。但是不久,众猎人却发现咨询师传授的这些策略不再灵光,大家都遵循同样的分析方法,寻找同样的狩猎路线,猎物几乎绝迹了。

原本兴旺的部落也日趋凋敝、残缺,仅有的几位年轻人也忍受不了这份凄凉离开了枯零的乡野远走他乡了。

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可以遵循,这就如同两人之间的博弈,如果你采取单一的模式总是有章可循,那么对别人来说也就是有章可循的,他们只要遵照你的套路进行对抗,那么你的优势就会成为劣势。这正如故事中所透露出的信息,众猎人同样采取了单一的策略,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的残酷竞争,使众人的利润都下跌。但是如果众人都采用一种别人难以预见或者多管齐下的混合策略,那么就很可能避免或者降低这种竞争的惨烈程度。

无独有偶,在北美的内布拉多有一群纳斯卡比族的印第安人,他们也面临类似的寻找猎物方向的困境。他们每次出猎前也都会决定向哪个方向进发,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去请教咨询师,而是用一块野牛骨头在火上烘烤,然后根据牛骨上出现的裂纹决定出猎的方向。这就如同中国的甲骨占卜一样,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每次出猎基本上都有猎物可以捕获。因此,这些印第安人相信骨纹是上天给予他们的神旨,否则便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其实,这并不是无法解释的现象,用“警察和小偷的博弈”就可以解释出来。这其中牵扯到一个混合策略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随机的策略可以避免猎人所生活的环境和资源不会因为大量的掠夺而受到破坏,因此在系统性的思考上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不会因为猎人过度猎取资源而导致猎物耗竭的状况。同样,在随机的策略中所做出的猎物寻找方向的决定就如同猎人和猎物之间的博弈处于一种混合策略的均衡,因此猎人使猎物很难有所防范,因此也就有很大的几率获得成功。

两群猎人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前面那群猎人虽然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却在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导致了资源被大量掠夺,环境受到了破坏,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好的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非常不利的。咨询师只教授他们寻找机会的策略,没有教授他们变通的策略,这无疑就使他们在反复使用这种策略中走向了灭亡。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就是他们从混合策略的均衡转为纯策略的均衡,这种不思变通的策略无疑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但是七雄中秦国最强,楚国的地盘最大,齐国的地势最好,所以其他四国都不是它们的对手。而当时齐楚结盟,秦国称霸就困难了。

秦国的相国张仪是当时著名的谋略家,他向秦王献出了一个离间计:先破坏齐楚的联盟,然后再分别吞并。秦王觉得有道理,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执行这个策略。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了楚怀王,并说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600里送给楚国,但条件是楚国要与齐国断绝联盟。楚怀王一听,开始打起了小算盘:自己一则可以得地盘,二则可以趁机削弱齐国,再则可以和最强大的秦国结成联盟。

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不能错过,于是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就答应了,同时派逢侯丑随同张仪赴秦签约。

二人快到秦国首都咸阳时,张仪假装喝醉了酒从车上掉下来,借养伤之名回家疗养去了。逢侯丑只得在秦国的一个驿站住下来,等候几天不见张仪出现,于是上书秦王。秦王却回复他:“既然两国有约定,寡人当然会遵守。但是楚国和齐国还没有断绝关系,我怎么能随便签约呢?”

逢侯丑于是把秦王的话传达给楚怀王,楚怀王没想到其中有诈,立即派人到齐国把齐王大骂了一通,和齐国断绝了联盟。这样,齐国就怒而和秦国结成了联盟。而此时张仪的伤也意外地好了,他见到逢侯丑还假装迷惑,把商於之地600里说成是自己的奉邑6里地,这下就激怒了楚怀王。楚怀王发兵攻秦,不想秦齐两面夹击楚国,导致楚国大败,只得割地求和。

在秦国和楚国的博弈中,张仪使用了“太阴”“太阳”的虚实策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打乱了楚怀王的如意算盘。首先张仪运用“太阴”策略投石问路,虚晃一招,让楚国觉得有利可图,从而使楚国在策略上失去了理智,削弱了楚国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张仪又运用“太阳”的策略,把虚招化为实招,正式进入决战阶段。而这一场博弈,从一开始局势就被秦国所操控着,也就是说,这场博弈是优于秦国的纯策略均衡。

循规蹈矩会导致策略上的失败,也许在短期内会取得一些有利的优势,但是一旦自己的这种策略被对方掌握就会形成对方的纯策略均衡。所以,随机应变的策略之所以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打破了对方的策略,把这种纯策略均衡转化为混合策略均衡,这样就形成对我方有利的局势。

当然,混合策略的均衡通常都会带有偏向于某方的纯策略均衡,这其中就要看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当我们处于一种劣势的均衡状态时,如果采用随机应变的策略,打出出其不意的一张牌往往会扰乱对方的策略分析,从而扭转不利的形势。

随机应变策略的实施,诀窍就在于其不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