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69700000016

第16章 协和谬误:承认现实,学会给自己“止损”(2)

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PC设计的整合型芯片。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司认为今后计算机减少成本将通过高度集成的设计来实现,因此希望开发出整合型芯片,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可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PC制造商通过其他系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并没有对整合型芯片产生需求。英特尔公司看清了这点后果断决定停止Timna项目,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支出。

在博弈场上,每一个决定出台后都难以收回。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若是决策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壮士断腕”。无论是在政坛、商场,还是工作、生活中,对损失应抱有平和之心,应懂得放弃。

有个人赶着去看期待已久的群星沙滩演唱会,没料到在路上,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不一会儿,高架路上已明显积水,车子在风雨中排着队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动。

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个人便心中盘算:“即使赶到海滩估计也要迟到近一个小时,而且剩下的一半音乐盛宴可能还要在暴风雨的洗礼中享用。”

思来想去,他决定放弃这场演唱会,回到家里捧着热茶听音乐。

我们身边类似于演唱会这样的情况再普遍不过,不过,很少有人能够突破“损失憎恶”的心理怪圈。比如一名女孩逛了一天街,最后不得不买一件不是十分中意的商品,因为“要不然一天白逛了”。事实上,这是因为那些已经发生、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的影响,导致她做出这样的行为。

在股票市场中,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如果我像你一样,4元钱买入的,我早抛了,可现在距离我的买入价实在太远啊!”很明显,这种感叹,对投入成本的因素考虑过多、过重,结果导致他忽略了对大势以及该股走势、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的考虑。

在生活中,“沉没成本”直接影响人们的理性决策。

有个人每天上班都需要乘车。从他家出发到公司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坐上大公交,但不能直达公司,还需要走一段路,必须经过一个超市和一个早市,大约要用10分钟;二是转过一个街角,大约30米开外,换乘小巴士直接到公司。因为通常要提着电脑和午餐盒,穿过早市不是很方便,所以他通常选择第二种方式,也就是坐小巴士去公司。

有一次,他去上班,到了小巴士站点等车。因为小巴士每班之间时间较长,也不很准时,等了很久,小巴士始终不见踪影。不过,他心想:“已经等了这么久,就再等等吧。”

凭经验,在7点40分坐上小巴士一般是不会迟到的。时间很快就过了7点40,小巴士还是没有来。他只好坐出租车,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出租车也少了,最不幸的是,他坐出租车还是迟到了。迟到的结果就是被罚款,还失去了全勤奖。

很明显,在这个事例中,当事人等车投入的那段时间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与做出是否换车或打车的决策是不相关的。他只需要考虑的是换了新的交通方式,自己是否能不迟到或付出更大的经济成本。然而,当事人却被已不可控的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决策,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在博弈场上,理性是非常重要的,若无法突破“损失憎恶”的心理怪圈,对“沉没成本”过度看重,就很容易丧失理性。实际上,“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但是,由于“损失憎恶”的存在,使得不少人将之看重,结果做出不理性的思考与行动。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应为那些“沉没成本”而心有不甘,而应突破“损失憎恶”的心理怪圈,有“壮士断腕”的果断。

弃车保帅,壮士断腕

在博弈论中,要走出欲罢不能的境地,突破“协和谬误”的陷阱,就应有认赔服输的勇气和智慧。从经济学上说,投资失误时,最重要的不是保本,而是止损,一见情景不对就要终止。做任何事都应该记住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人们一谈到博弈,首先就想到争胜,这是不妥当的。事实上,及时回头,避免损失,也是博弈场上必须注意的问题。下象棋的时候,一子之错满盘皆输,懂得保留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兵临城下之时,以保帅为重,有时便应该采取“弃车保帅”的做法。

在狼群中,狼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它的身边常有几条勇猛的大狼护驾,一旦出现危险情况,这些贴身的卫兵便会勇敢地冲出去,与敌人搏斗,把敌人引开,以确保狼王的安全。为保证狼王的安全,那些护驾的大狼宁肯牺牲自己,堪称“弃车保帅”的楷模。

在无法两全的情况下,要“舍小保大,弃车保帅”,这样的决定是十分明智的,将局部利益牺牲了,却换来了整体利益的安全,决断的价值是一目了然的。

英特尔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和利润均来源于电脑存储器。后来,日本公司的存储器以惊人的低价格开始在市场中领先,而英特尔历来以技术领先于市场,打价格战并非其长项,因此,英特尔的业绩连续6个季度下降。

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英特尔公司总裁格鲁夫和董事长摩尔都十分焦虑。有一天,他俩进行了一次决定英特尔命运的交谈。

总裁格鲁夫问董事长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你认为新总裁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望着摩尔,说:“那么,你我为什么不这么做?”

对当时的英特尔公司来说,放弃存储器就等于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阵地,也等于在对手面前不战自退。

不过,既然没有获胜希望,坚持下去有什么用处呢?与其让公司日渐衰败,还不如就此放弃,迅速止住损失。董事长摩尔很快与总裁格鲁夫达成了共识:放弃存储器,转而开拓芯片市场。

对英特尔而言,这是一次重大的改变,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故而被格鲁夫称为“战略转折点”。甩掉包袱的英特尔轻装上阵,重新焕发了活力,走上了芯片开发之路。到1995年,英特尔累计生产了16亿个芯片,一举占领了世界80%的PC市场,在电脑芯片领域成了独一无二的霸主。

当坏事已成,损失不可避免,这时最难下决断。在博弈场上,损失的到来,会让很多人心乱如麻而失去理性,最终进入“协和谬误”的局中。这时要忍痛割爱,不可继续沉沦于失败。

当博弈面对失败时,就需要当机立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虽然手下谋士如云,战将如雨,但是由于袁绍这个人“多谋少断”,导致其最终败亡。

在白马之战中,听说有位赤脸长须使大刀的人斩了大将颜良后,袁绍大怒,因为颜良是袁绍手下的猛将。这时,谋士沮授就建议袁绍及时除去刘备。

袁绍听了,便找到刘备说:“汝弟斩吾大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说着,就要将刘备推出去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