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69700000011

第11章 酒吧博弈:经验有时不足取(1)

纷繁复杂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相互联系的万事万物经常使人迷惑,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无知使人习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再采取行动,于是许多人都会跟风。这个时代重复的事物太多,在混沌不清的世界里开辟出一条道路,必须要有创意,走新奇路线,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打造出自己的优势,最终在竞争中拥有一片天地。酒吧博弈:少数人博弈

酒吧博弈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教授提出的。这个博弈的理论模型是这样说的:有100个人很喜欢泡酒吧,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决定是去酒吧活动还是待在家里。由于酒吧的空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座位是固定的,如果去的人多了,在酒吧里待着就不如留在家里自在。假定酒吧能容纳60个人,那么每个人去之前都会预测去酒吧的人是否超过了60个。如果他预测没有超过,就会去酒吧;反之则会留在家里。那么这100人是如何预测,如何决定去还是不去的呢?

每个参与者或决策者参考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只能根据以前的人数的信息来归纳出策略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博弈问题。通过计算机的模型实验,阿瑟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果:不同的行动者是根据自己的归纳来行动的,并且去酒吧的人数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去的平均人数总是趋于60。不管有没有人会固定的“去”或“不去”,系统的这个比例是不变的。阿瑟说:“预测者自行组织形成一种均衡类型或一个生态均衡系统。”这就是酒吧问题。

酒吧问题所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现象,正如阿瑟教授说的那样,我们在许多行动中,要猜测别人的行动,然而我们没有更多关于他人的信息,我们只有通过分析过去的历史预测未来。

这个博弈的前提条件有一些限制,就是每个参与者掌握的信息只有以前去酒吧的人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信息可供参考,他们之间更没有办法交流信息。因此,他们只能根据以前的人数来归纳出此次是否行动,这就是著名的“酒吧博弈”,即少数人博弈。

这样的博弈与生活中很多事例的道理是相通的,与人们下注时的情况非常相似,如选择股票、足球博彩等。因为每个参与者都要面对一个问题:如果预测去酒吧的人数超过了60,就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会很少,这些人的预测就错了;反过来,如果预测去酒吧的人数少于60人,他们决定去了,那么酒吧的人就会很多,超过了60人,反不如留在家里,他们的预测也错了。

因此,一个人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就需要知道其他人是如何选择的。但是在这个博弈中每个人面对的困境是一样的,他们无法知道别人是如何预测的,只能根据去酒吧的历史人数来预测,因此,能够预测准确而做出正确选择的几率并不大。

阿瑟教授通过真实的人们的行为以及计算机模拟分别实验,得到了两个相反的结果。

现实中人们虽然有各自的预测方法,但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都用归纳法进行预测,因此实验的结果也是呈有规律的波浪状。人们都是经过思索才做出决定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结果看做是大多数理性人做出的选择。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更说明了一般的规律:一开始去酒吧的人数不固定,也没有规律可循;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否有人每周都会去酒吧,去与不去的人数比例基本上保持在6040。

在现实预测中,更多人是根据上一次其他人的选择和酒吧的人数来做出这一次预测的。然而这种预测已经被事实证明了,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正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预测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所谓非线性的过程,就是指系统的未来情形对初始值有着强烈的敏感性,就像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可能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就会刮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

这就像在选择股票,在股票市场上,每个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的选择,尽量能做出与大多数股民不同的选择。如果大多数股民正在卖股票,而自己正处于买股票的位置,股票买进的价格就低,那么你就是赢家;相反,如果你处于少数的卖股票的位置,而大多数人正想买股票,那么你持有的股票价格就会上涨,你同样会获利。这就是“股票博弈”,也称作“少数人博弈”。如果你在生活中应用得当,将会有很大的收益。

盲目跟风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采取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完全可以根据人们以往的经验和所知来确定出自己的策略。但是,一句话被人们说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因为人们虽然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辨认真相,但是人们快速学习的天性,也会导致盲目跟风。

一位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讲台上放了两杯水,教授对学生说,一杯里面放了糖,另一杯是白开水,他自己也不知道哪杯放了糖,哪杯没放,并且一次只能尝一杯水。它用手指蘸了一下右边的水,尝了尝,说这杯可能是放了糖的。同学们依照教授的方式,一个接一个的尝试了,有的试的是左边的,有的试的是右边的。等所有学生都尝试过了,教授问大家哪杯是甜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右边那杯是放了糖的,左边是白开水。教授笑了笑,告诉大家,其实两杯都是白开水。

农夫山泉真的有点甜吗?广告打出来了,于是大家喝着“感觉”有点甜的纯净水。商家也正好利用了人们的盲目跟风心理,迅速占有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为什么许多人会一味相信别人的说法,而不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判断呢?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有株鞋子树,这棵树非常大,也很古老,树枝上挂着数以千计的鞋子。有个人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棵怪树,于是来到小镇,探寻它的密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镇上居民的鞋子穿不下了或穿破了,就会把两只鞋的鞋带紧紧地系在一起,来到这棵古树前朝拜,然后将鞋子挂在树上。这个人很疑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当地的一种仪式。所有被问到的居民一个个很茫然地说:“我们只是一向如此。”没有人知道原因。

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常会失去了判断力,很少去花时间评价这些观念、行为的原因或者结果。尤其是当多数人都“这样认为”“这样做”时,其他人也会不假思索地跟着学,照着做。

人们追随大众的想法及行为,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这是一种羊群心理。羊群组织是一个很散乱的集体,许多羊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其中有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羊群里的其他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可能会有一只虎视眈眈的狼或者远处还有更好的青草。这就是“羊群效应”。人们也会有这种从众心理,这就导致了盲从,而盲从常常会使人陷入骗局或者遭到失败。

有一位石油大亨去天堂参加石油会议,一进会议室便发现人已经满了,座无虚席,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听到这一句,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争先恐后地向地狱跑去,一瞬间的工夫,天堂里就只有这一位石油大亨了。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急匆匆地跑过去了,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迫不及待地向地狱跑去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充分反映了人们都具有和羊一样的跟风心理。人们觉得对自己有利,便会很自觉地从众,全然不顾那是地狱还是天堂。这个盲目的跟随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模仿,留学潮、旅游潮、抢购潮、生产潮,一种新产品若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同类的产品便会立刻蜂拥而上。相信不少人都喝过“娃娃哈”矿泉水,吃过“康帅傅”方便面,穿过“衣纯”,用过“心心相印”吧。在购买“黄金搭档”的时候要看准,千万别买“黄搭金档”。

一场金融危机使楼市的温度降低了不少,经过近一年的养精蓄锐,现在又恢复了以前的抢购热潮。2008年,房地产开发商还在计算流动资金能支持多长时间,而2009年地产市场的回暖令他们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2009年上半年,山东济南的房地产全线走红,无论是城市办公、商业用房还是住宅,也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都在上升,成交量逐渐攀高。有一楼市开盘即售出了8成,出现了近百位客户提前3天3夜排队抢购房屋的场面,开盘现场到来的客户更是挤爆选房现场。北京的住宅房成交量半年来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杭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青岛等各个地方的楼市成交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楼房市场的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呈逐月提高的趋势,开发面积扩大,城市土地成交量增长。但是也有些地区恰恰相反,反而有所减少。是什么原因让全国的楼市都这么火爆,楼市真正回暖了还是会继续起伏?这都有待考证。经济学家建议,要防止二次筑底。因为我国经济虽然走出谷底,但是还未完全稳定下来。

然而大家都在买,看起来房地产会“火”起来了,买下来肯定不会吃亏,不买的话可能会涨价。他们只想知道哪里有好房子,却不顾买房是做什么用的,这是不理性的模仿和学习。这种购房就是典型的盲目跟风,说明了人们之间互动的情况。结果是好还是不好,现在不能妄下结论,只能留待以后观察了。

但是各种事实向我们表明,对他人的信息不可不信,也不能全然相信。别人购房目的性明确,或住或投资。你购房是为了什么呢?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没有根据地去做,最后的结果只能由自己承担。因此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才能制胜,跟随其他人也许会有后发优势,但盲目跟从毕竟不是理智的行为,而且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损失!

找准临界点及细微变化,做出决策

在佛教著作《百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笨人吃饼。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买了1个饼,就狼吞虎咽地吃了,感觉没吃饱,又买了1个,还是有点饿,一连吃了5个饼,于是继续吃。当第10个饼吃到一半的时候,他感觉吃饱了,于是非常后悔,觉得前面吃的9个饼都浪费了,便责怪那个卖饼的人,早知道第10个饼能吃饱,为什么还把前面9个饼卖给我。要是知道这半个饼能吃饱,那我只要吃这半个饼就好了。然而他不知道饱的感觉是一点一点形成的。

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潜伏期,到了一个临界点,会突然发生一个跳跃,走到一个新的平台上面。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这样的,企业发展变化也是这样发生的。很多商品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期。在这期间,企业的回报率较低,为了尽快打破这个沉默期,会举行一些让利,甚至会以很低的价格让消费者去体验。

正像德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DENIC现任代CEO Andreas Baess所说的:“这就像让吃惯了香蕉的人去吃苹果,你得先让人实际体验到苹果的味道,觉得味道不错以后才会继续吃。”

2007年,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10周年之际,国家顶级域名数量世界第一的德国域名DE在中国开展了1元CN域名体验活动。机构对于中国的市场也充满了信心。因为在他看来,域名的发展就如同滚雪球一样,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就像在德国本土一样,早在1988年,德国域名DE作为德国的国家顶级域名就被注册下来了。但一直到1999年10月,域名的注册才突破百万,自此以后两年便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至2001年年底剧增到510万,2006年年终的时候便突破了千万大关,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我国,COM等一些域名已经在网民中先入为主,给网民留下了稳定的印象,并且使网民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要转变这种观念和习惯,需要巨大的推动力和时间。所以他们通过降低域名的使用价格,吸引更多的网民来试用。只是1元钱,试试看,多数网民都会抱有这样的看法。1元钱降低了CN域名的使用门槛,使网民对CN域名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是一段时间的沉默期。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因为中国有着3亿左右的网民。如今一些企业也开始应用CN域名,他们的推广活动也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