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24868100000026

第26章 放弃即淘汰,失去为获得(4)

不管我们是位高权重的成功人士,还是蝇营狗苟的贩夫走卒,或者是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都无法避免生命中那些让你深恶痛绝或是焦头烂额的事件,你将要面对的一切屈辱和不甘,不能重来,对此,有些人倍感折磨,有些人却能淡然处之,并能从失去中得到更多,这其中的原因就于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任何成功的人在达到成功之前,都是经历失败和痛苦的,失败和痛苦是上帝和每一种生物的沟通,没有失败就没有经验。毛主席曾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就证明看成失败是迈向成功的转折点,有了这个认知以后,我们大可不必再把挫折看成是失败,而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暂时性的,而且将会带给你祝福的前兆。

创伤就是前进的动力,挫折就是生命的财富。那些不受欢迎的、给我们痛苦经历的事情总是如影随形,让我们仿佛看到自己的身体被划开一道长长的伤口,那些丑陋的伤口只是让我们感受到疼痛和绝望,却不曾想到,我们的身体本有自动复合的能力,伤口总有愈合的时候,而且当它愈合之后,我们的直觉将会告诉自己,下一次该如何绕开同样的错误,避免产生同样的痛苦,这对我们而言,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

勇敢地丢掉鸡肋一般的事物

人在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事物时,往往舍不得丢弃,哪怕它只是鸡肋一般的事物,只因为是自己所有,便好像被施了障目法一样,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还可能自诩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殊不知,这样的固执己见,死守一隅,无异于坐井观天,如果死守着手中的东西不肯放手,那么也许我们拥有的也只有这一样东西。然而就是在这种固执下,我们却错失了更珍贵的东西。

一个伐木工人在伐木时,非常不幸地被伐倒的大树砸在大腿上,他顿时流血不止。更惨的是,他是一个人来伐木的,在这片大森林中,很难见到一个人影,他求助无门,当然,他只是个伐木工人,所以不会随身带着紧急救助的医疗器具。

不过,还好,剧痛没有夺走他的理智,他也足够冷静,他意识到,如果不把压在大腿上的大树移开,任凭血以这种速度流下去,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他想到用电锯把压在腿上的树锯断移走,可是因行动受限,怎么也达不到目的。情急之下,他当机立断,拿起电锯把自己的大腿锯断。当然,这个工人的腿没有了,不过他却保住了性命。

伐木工人的决策是很果断且勇敢的,如果他在这种变故面前慌了神,除了痛哭和等待别人救助之外,恐怕很难做其他事;或者,他下不了决心锯下自己的大腿,那么,他活下来的几率几乎是零,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他得到的远比放弃的多。

虽然我们的人生没有此般不幸,但也有些时候,我们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我们往往因为执著而容易犯糊涂,放着西瓜不捡,非要守着芝麻。学会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将事情办得更加的完美。

一位雕塑家的儿子要求父亲为自己做件好玩儿的玩具,可是,每一次雕塑家都问孩子:“你为什么你不自己动手试试呢?”于是,孩子为了给自己制作一件好玩儿的东西,他注意起父亲是如何工作的。儿子经常站在工作台前面仔细地观察父亲用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雕像,他把整个过程都记在脑海,之后便模仿着父亲的动作开始给自己制作玩具。

过了一之年后,这个孩子制作的玩具颇有些样子了。这时,父亲时不时会给儿子指出一些应该修改的地方。可是是儿子非常自信,一直不把父亲的建议当成一回事,而父亲也并不和儿子计较什么。

在孩子制作玩具的第二年,他的雕塑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能用一块泥巴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动物。孩子常常非常得意地拿自己的作品向周围的人炫耀,以获得更多的赞美和掌声。可是父亲却当成没有看见一样不以为然。

有一次,儿子发现自己放在工作室的作品都找不到了,他急忙去找父亲,可是父亲却一点不在意地说:“可能是昨天晚上来过小偷吧,或许他喜欢你的作品。”

孩子听了只好重新制作作品。可是,没过两个月,父亲的工作室又一次有“小偷”光顾了,又过了几个月,工作室再次“失窃”了。

一天晚上,孩子去洗手间。见父亲工作室的灯还亮着,他就悄悄地走上前去看,他看到父亲正坐在自己白天制作的雕塑前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父亲转身拿起一把斧子,砸掉了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在这之后,父亲又把这些碎土块和着水再次揉成了泥巴。

站在窗外偷窥的孩子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这时,他发现父亲已经走到了他刚制作不久的恐龙玩具面面,父亲拿起其中一只玩具,仔细地看着,赞许地点头之后,又随手把孩子的玩具投进了刚才和的那堆泥巴里。

父亲做完这一切,回头时才发现因为过于气愤,脸色憋得通红的儿子正站在他身后,瞪着愤怒的大眼睛。父亲笑着对他说:“儿子,你再长大一点就会明白了。我们只有砸烂那些比较不好的作品,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

过了10年,这位雕塑家和儿子的作品都获得了国际雕塑的奖牌。

人们往往因拥有而变得固执,甚至到了固步自封的绝路之上,当我们变得如此固执于手中的东西时,就不能正确看待问题,也看不到眼前的机会和美好,因为我们的精力只被手中的东西吸引了,我们只有两只手,不肯放下手中的东西,又怎么能得到其他更好的东西,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和精神,但是,在有些事情上,如果我们过度的坚持,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会导致最大程度的浪费,既浪费精力,也浪费生命。

无私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更多

我们常常说无私,但是真正能做到无私的人却非常少,因为人们总是对自己手中抓着的东西不肯放,付出于人们而言总是痛苦的,这样想人的自然做不到无私。

看古今那些有所成就的人,身上有无私品质的不在少数,他们的无私正是成就美名的所在。无私的奉献是一种品德,更人为人的高尚情操,无私付出的人也许不会去质疑付出以后有没有回报,他们只是尽力去做。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公平的,因为一个人大公无私到极点,他最终的收获往往也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可以说终有一天,他们的无私成就其私。

无私也正如佛家所言,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终都将应用到自己身上,你播下一个个性,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下的是无私,收获得就是众人的爱戴或者更多。大公无私的人总是先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这便是他们受人爱戴的原因,而这也成就了他们的大私。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大公无私的崇高典范。大禹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完婚时,就临危受命接受治水的新任务,当他得知很多乡民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充满愧疚的告别新婚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日夜不停地疏导洪水。因为任务紧急,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苦战13年的治水英雄大禹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将洪水引入大海,抱住了人民的性命和财产,消除了危机已久的水患,成为流传千古的英雄,他的丰功伟绩也成为流芳百世的美谈,所以在民间流传着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大公无私的人凡事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的感受,正如自己想得到优质的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得到这样的生活,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会强加给别人,就像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与人”,他们则更近一步,把其演变为万事人为先,己为后。大禹因无私而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