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24868100000002

第2章 福兮祸之伏,祸兮福之倚(1)

人人都期盼自己的人生平坦无阻,然而,当我们咀嚼人生的内涵时,却常常发现,人生中的酸、苦、辣远比甜的滋味要多得多,于是,人们开始本能逃避所谓的“祸”事,祈盼所谓的“福”事到来。事实上,古人早已经告诉我们“福兮祸之伏,祸兮福之倚”的道理。

人世间的事都是变化无常的,好的事情也许会变坏,坏的事情也许会出现好的一面。不要认为这很无奈,仿佛一切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事实上,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你有兴趣追究,将会发现,一件事情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在于你用什么眼光看待这件事,如果你认定一件事是坏事,那么它必将成为坏事,痛苦也会加倍困扰你,如果接受了本来不是很好的事,并认为它是好事,那么希望就会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日月有轮回,潮汐有涨落

我们之所以懂得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我们之所以懂得善,则是因为有恶的存在。相同的,假如世界上没有痛苦和悲伤,那么所有的快乐都将失去意义。世事无常,平凡如你我,迟早都会面对各种或凄凄惨惨,或绚丽多彩的人生际遇,有高兴的时候,也有无奈的时候,这本如同日月有轮回,潮汐有涨落一般自然。

然而人们总是对无奈的事情过于悲观,似乎一经历无奈和痛苦,就再也看不到希望。事实并非如此悲观,失去和痛苦固然让人可惜,可是我们依然应该看到希望,与其埋怨,不如感谢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有了它,我们才能够品尝欢乐,就像品味一杯加了糖的咖啡,让苦涩中的甘甜慢慢沁入心灵深处。

史密斯从一个一掷千金的富翁,变成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光蛋,在经历了破产的事件后,他深切体会到生活的残酷,他心灰意冷,甚至想到要自杀。

史密斯心情低落的回到了承载着他童年美好时光的农场,或许这里才是他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史密斯非常想问上帝,为什么会戏弄他。

史密斯走累了,就在一片瓜地旁边休息,这时正是丰收的季节,空气中充盈着瓜果甜甜的味道。好客的瓜农见史密斯风尘仆仆,便爽朗地请他品尝地里的瓜。

史密斯吃着西瓜,瓜农开始喋喋不休地对史密斯讲述他前几年遭遇的不幸,瓜地的收成不好,还总遇到天灾,曾有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让将要收获的瓜果毁于一旦,一年的辛苦全都不见了。

史密斯听到这里觉得很意外,他问道:“收成不好你是怎么生活下来的?赚不到钱,你为什么还在这里耕种?”

憨厚的瓜农笑了笑说:“再怎么困难都是可以挺过来的,你看,今年这不是丰收了么,而且,正是因为之前的一次损失,才让这次丰收更有意义。”看着这个心事重重的年轻人,瓜农意味深长地说:“无论哪种经历都有它的意义,只要你没有放弃,依然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

一席话好像一阵风吹走了史密斯心头的苦闷,他醍醐灌顶般的清醒了,史密斯驱车回到城市,决心从新来过,过了5年,他的公司已经遍及全国,成了行业内的风云人物。

生活不会一直都在不如意之中,其实相信事情一定会有所转机,也是一种乐观的心理暗示力量,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的心中必定会充满自信和阳光,人生就像日出日落,黑暗过后必然是黎明。抱着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都不要埋怨,相信风雨过后必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既然幸福一定会到来,那么何必给自己找太多烦恼?别让一时的不如意困扰你的心情,笑着面对生活,你会发现,即使是天大的问题,也会有圆满的解决的办法。地球一直都在转动着,一刻也没有停过,我们面对的问题也正是如此,凡事都会有转机,只要你乐观以对,终究会有好运到来的时候。

也许你现在正处于绚烂的一页,也许,你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得不到和别人一样辉煌的成果,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只要你努力拼搏和争取过,属于你的美好便是与众不同的。我们不能只接受幸福而对苦难唾弃,反而应该试着去接受那些苦难,学着把泪水像珍珠一样收藏起来,贮存到成功的那一天释放,学着以从容的态度看待世事沧桑,这便是一种大勇和修养。要知道,人生就像一座绵延的大山,有的人迎着困难冒着风雨,顽强的翻过了山去,他们看到的是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美丽的风景;而有些人,只看到前面的这座大山,不愿意或不敢接受这种人生的洗礼,只想到绕行,即使绕行成功,可是他们却失去了拥有广阔天地和美丽风景的机会。人生苦短,只争朝夕,我们应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处风光,即使它是你生命中的低潮。

承受越多祸事,越要感谢命运

我们总习惯于埋怨祸事,然而换个角度你会发现,也许正是因为一件或者几件祸事,无意中成就了你精彩的人生。苦难和祸事,当然有被人厌恶的理由,可是,真正使我们人生变得丰盈起来的也是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坏事”,就像一株小草,如果不是顽强地顶着身上的石子破土而出,那么它将永远没机会看到浩瀚的天空、和煦的骄阳;泥土被捏成了陶瓷,经过烈火的煎熬,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青花瓷,而不肯经历痛苦的泥土,则只能是烂泥一摊。

一位悲观的人说:“人们之所以在出生之时大声哭泣,是因为他已经知道生命必将充满痛苦,至于为什么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成人会感到非常开心,则是因为世上又多了一个来帮助他们分担苦难的人。”有人把说这句话的人奉为智者,认为他道出了人间种种。事实上,这种论调是消极且负面的,其实一个人的人生究竟是苦是乐,都源于他内心的感受,真正的智者从不埋怨苦难,相反,他们会感谢苦难,承受越多的祸事,他们反而越会回过头来感谢命运对他们的眷顾。

任何事情都要靠你自己亲身去体验,一如祸事,也许在遭遇它的时候它会让你感到痛苦不堪,可是也正因为有它,我们才能可能变得勇敢和坚强,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阿夏有一个非常不幸的童年,在他9的时候,妈妈因病去世。身为长途汽车司机的父亲则经常不在家,所以没办法提供阿夏正常的生活所需。阿夏在妈妈去世以后,就必须自己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可是,上帝并没有因为他的不幸而对他特殊关照。在他17岁的时候,父亲又因为车祸不幸丧生了。自那以后,阿夏更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亲人的他也失去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可是,现实的噩梦并没有结束,阿夏刚刚走出悲伤,能够独立养活自己的时候,他却因为一次工程事故而失去了右腿。这一连串的不幸意和外反而使阿夏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他倔强地面对随之而来生活上的不便,学会了使用拐杖,如果自己不小心摔倒了,他也从不请求别人伸手拉他一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把所有的积蓄算了一下,正好可以开一个养殖场,于是他开始了创业之路。

可是上帝好像真的存心和他过不去,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把他最后一丝希望都夺去了。

阿夏终于气愤到极点了,他大骂着来到神殿前,怒气冲冲地质问上帝:“难道我还不够惨么?你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

上帝听到他的质问和责骂,满脸平静地现身了,上帝反问:“我哪里对你不公平了呢?”阿夏把他的不幸,从头到尾仔细地说给上帝听。

上帝听完了阿夏的讲述后,又问:“原来如此呀,看来你的确过得非常凄惨,可是,你既然觉得自己这么不如意,为什么还想要活下去呢?”

阿夏听到上帝的嘲讽,气得浑身颤抖地说:“我才不会去死,我经历了这么多祸事,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会让我感到害怕的了。虽然现在我一无所有,但是总有一天,我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再拥有幸福,谁都休想阻止我幸福。”

上帝听后,笑着说:“你来看看另一个人,他的人生可是要比你幸运得多了,可以说他前半辈子都是顺风顺水的,只是他最后一次的遭遇和你相同,在那场火灾中,他也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不过他依然四肢健全。可是他仍然感到绝望了,最后选择了自杀,可是你却坚强地活了下来,你这种坚强正是来自以往的苦难,现在你还活着,你就是幸运的。”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命运都像阿夏一样,经历了不同的痛苦和苦难,可是其结果却未必和阿夏相同,因为每个人对于祸事的心境不同,应对方法也不同。人们对于祸事的耐受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有些人经历了许多次挫折,依然能够坚韧不拔;有些人只要稍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甚至轻生;有些人能在生活中受挫折,却不能忍受事业上的失败………在这许多种类型中,只有第一种人,是最幸运的,他们在遭遇困境时,会感激,会反省自身,会看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改进。选择报怨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而选择承受和感激的人,就如阿夏一般,依然会再创幸福。

祸事,是人生的催熟剂,如果躲避不了,不如坦然承受并感谢命运让你承受它,人生要得到幸福就必须有承受祸事的能力,这是对人的一种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苦难和挫折就像人生旅途中的坎坷,高山和激流,随时都可能出现阻碍,可是也正因为有它,在回味人生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过的多姿多彩,只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会累积出坚强的生命力,也只有历经风风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与精彩。

或许,真如文章开头所说,我们生命中的第一声哭泣是因为感受到人生必将是充满泪水和艰辛的。可是这个悲观的人却没想到,在一个人将离开人世之时,定会因自己所承受过的苦难而感到骄傲,因为战胜了这些苦难,才让人生显得与众不同和可贵,所以懂得承受苦难的人最终会笑着离开,而悲观者,则是一生悲苦,哭着来,哭着去。

得未必是好事,失也未必是坏事

在欧洲的一所教堂中,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它大小和普通人差不多。因为人们都说它有求必应,所以专程前来这里祈祷和膜拜的人非常多,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一位看门人见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都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请求,很替他不忍,就希望替耶稣分担辛苦。

有一天,他在祈祷时顺便向耶稣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非常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可以呀,我下来替你看门,你来十字架上替我一天。可是,不管你见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能说一句话。”

这位看门人觉得这个要求非常简单。于是看门的人上了十字架,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耶稣下来看门了。

由于雕像刻得和真人差不多,再加上没人细看,所以来膜拜的众人也都不疑有他,人们一如往常地祈祷,这个看门人也按照之前的约定,安静地呆在上面,一言不发,聆听信徒们的心声。

来这里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祈祷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每个人所求的东西都不一样,虽然看门人很想给他们意见,可是无论如何,他都强忍着没有说话,因为他一定要信守之前的承诺。

一位富人来到十字架前祈祷,当富人祈祷完毕,居然把手边的钱忘记了,就这么离开教堂。看门人看在眼中,直想叫这个富人回来,可是,他答应过耶稣不能说话。

之后来祈祷的是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帮他渡过生活的难关。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他发现之前那位富人留下的钱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币。穷人非常高兴,认为是 耶稣听到了他的祈祷,说耶稣真是有求必应,他万分感激地离开了。

十字架上的看门人把这一切看在眼中,他想告诉穷人,这些金币并不是你的,你无权拿走。可是,有约定在先,他依然憋着不说话。

接下来来的是一个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他来这里祈求耶稣保佑他平安。正在他要离开的时候,富人冲了进来,他一把抓住年轻人的衣襟,喊着要年轻人还他金币,年轻被弄得莫名其妙,恼火地和富人争吵了起来。

此时,十字架上的看门人终于忍不住了,他开口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既然事情的经过已经弄清楚了,富人就去找看门人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急忙离开,生怕误了上船的时间。

看门人处理完这些事情后,耶稣出现了,他指着十字架说:“请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再坐了。”看门人不解地问:“难道我把真相说出来,替他们主持公道有什么不对吗?如果是这样不明事理的话,那么我再也不信耶稣了。”耶稣说:“你知道吗,那个富人并不缺钱,他那袋金币给他不过是用来挥霍的,而对于那个穷人来说,却足以养活一家大小。这还不算什么,最可怜的是那个年轻人,他是如此诚心的来祈祷。你可知道,假如富人一直缠不休,延误了他上船的时间,他就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乘的船正要出现事故沉船了。”

我们常常自以为得就是好的,失就是坏的,然而,世事弄人,正如这个故事一般,谁也说不清一件事情发展到最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生活原本奇妙,得到未必不是坏事,失去未必不是好事,一切的得和失都会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该消散的时刻消散,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的拥有,珍惜现在,积极地应对该出现的得与失。

我们应该明白,“得”不应是欣喜忘形的理由,“失”也不应是认命的消极。其实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有它的存在的道理,即使是“失”,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