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24868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季羡林先生在《自述:我这一生》中有这样一段话:“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高峰和低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两个绝对对立的概念。世人都想站在高峰,谁都不想处于低谷之中。且不说高峰和低谷都是我们人生必然的经历,无法逃脱,事实上,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密切联系的,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道出了福与祸之间的转换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所说的“福”就是人生中的高峰,所说的“祸”也就是人生中的低谷。明白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我们大不可不必为祸而极忧,为福而极喜,无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头脑清醒,在顺境的时候懂得居安思危,在逆境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有时,那些看似是福的事情于我们而言,也许并非好事,就如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一般,一直处于安乐的状态,反而可能倒大霉。芬兰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4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对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那些爱鸟者顿时群情激愤,纷纷发表言论,抗议猎鸟者缺乏人道。但解剖后,人们惊诧地发现,秃鹰竟然是死于饥饿。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它由于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鸟儿们会因过于安逸而死,人类何尝不是如此。还有一句成语叫得失之患,看那些拥有过多福事的人,往往会沾染上这个毛病,这时,拥有就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痛苦了,当失去时,这种人所承受的痛苦要比一般人大得多,也可以这么说,因为爬得太高,所以摔得越惨;而生活中的那些坏事也可能并非坏事,君不见,从古至今,那些有所成就的大人物,莫不是经历了许多祸事。他们是倒霉的,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祸事成就了他们。正如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其实司马迁也应该把自己算在这其中一个,多少大文豪都是在倒过大霉之后,才写出了惊人之作。

祸事确难让人接受,然而其中却可能隐含有更大的成功因素,经历逆境,也是成大业的一种很有效果的资本。人们的本领就是从经历的困境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许多成大事者,成长于逆境之中,最后,他们都改变了自己的逆境,取得了成功。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去用自己的毅力和真实的行动去征服祸事,那么,不利的因素也能转化为成功的种子。

其实,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换个眼光,换种心态去看世界,你会发现无论是福还是祸,都有其两面性,在高峰和低谷这种两种极端的状态中,无论我们正处于哪种状态,哪个阶段,只要保持好心态,顺境时不忘危险,逆境时保持积极,就能平平安安地走过人生的峰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