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
24864800000015

第15章 有效使用人脉资源(2)

首先,确定上司的目标。其实,上司的目标就是你要完成的目标,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了解做它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确定方向。只有了解了上司的目标,才不会曲解他的意思。

其次,支持上司的决定。要知道上司做出每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你要用行动全力支持他,忠实地执行他的决定,而不是找一些理由推脱。没有一个上司会欣赏一个和自己讲条件,推三阻四的员工。

最后,帮助上司解决问题。上司也不是万能的,他也会遇见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你就要动用自己的关系来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知道你是个能够带来良好结果的员工。

当然,不要忘记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开上司的枪口,不要犯他的忌讳。

人都是有情绪的,即使是一些平时看来沉稳老练的上司也会有情绪化的时候,这时候,作为下属,你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不小心撞枪口上,成为上司的眼中钉。

当年,曹操派人修建了一坐花园,待装修完毕后他亲自去花园察看。主要负责的工匠们都在一旁忐忑地等待曹操的意见,可是曹操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离开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于是便问杨修。杨修解释道:“‘门’字里加个‘活’,就是‘阔’字,意思是这门太大了,你们把门该小点就是了。”工匠们立刻照做,终于使曹操满意。后来曹操问:“是谁悟出我的意思的?”大家一起用赞许的口吻回答说是杨修,曹操表面上非常高兴地夸赞了杨修一番,但内心对杨修却一股醋意。

后来,曹操与刘备交战,一时间陷入了不利的境地。一天晚上,曹操正在喝鸡汤,看到碗里残余的鸡肋,顿时心生感慨。恰巧此时有人进来请示夜间的军号,曹操随口就说了一句:“鸡肋。”这个人没领会曹操的意思,但又不敢问,于是私下里问杨修。杨修说:“鸡肋,吃起来没什么肉,丢了它吧,它却还是有些肉味的。意思是我们现在进退两难,进攻而不能获胜,退回去又遭人耻笑,所以还不如早点班师回朝。”这人听后点点头,转身便命令大家收拾东西撤退。

曹操发现军队里这种情况后,顿时惊慌不已,仔细打听才知道是杨修误读了他的意思,并散布谣言,使军心大乱,所以一怒之下将杨修斩首。

杨修的学识和才智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的自作聪明让曹操很反感,特别是他的几句话使军队上下乱成一片,这对于心情沮丧的曹操来说简直是滔天罪过,因此杨修的死只能说是他咎由自取了。

长期在上司身边做事,聪明的都会与上司形成一种默契,通过他的一举一动看出他的想法。但是要掌握好分寸,即使你看出了他的一些想法,你也不能无所顾忌地道破,更不要只顾自我表现,“不知死活”地击中他的痛处,否则受伤最大的还是你,杨修的下场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借他人的质疑坚定自己的立场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现实中不可能因为话不投机而与人断绝往来,这是不里知道。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因此用语言所表达的目的难免会形成冲突。这时候,明智的人会转变谈话方式,在交谈中将对方的抨击和疑虑反弹回去,同时稳固自己的立场,消除尴尬局面,更使对方消除继续纠缠不休的念头。

“文化革命”期间,江苏省射阳县的一群年轻的红卫兵到北京上访,周总理亲自接待了他们。这些红卫兵有一个非常荒唐的要求,他们要求把射阳县的名字换掉,理由是“射阳”二字有含沙射影的意味,意指箭射红太阳。面对这样的可笑理由,周总理哈哈大笑起来。红卫兵们不理解总理为什么会发笑,几只眼睛同时疑惑地盯着总理。总理和蔼地说:“射阳两个字很好嘛,我觉得不用改了。你们这些小将看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从积极方面去看呢?总这么消极可不好啊,我觉得‘射阳’两字很好,因为在我看来,射阳不是箭射红太阳,而是红太阳光芒四射的意思。”周总理生怕这些年轻人听不明白,又重复了一遍对射阳的解释:“射阳就是红太阳光芒四射,你们说对不对?”说罢,总理又哈哈地大笑起来。听到总理的解释,红卫兵代表也都笑了起来,因为他们对总理的讲话感同身受。在****那个特殊背景下,如果周总理从“射阳”的历史渊源去解释的话,肯定会与红卫兵们话不投机,毕竟他们年轻气盛,怎么可能听得进去那么古老的解释呢?周总理便赋予“射阳”二字新的含义,它还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红卫兵们当然会心悦诚服,而周总理正是运用了一定的说话策略避免了有可能产生的话不投机的现象。

正是因为所处立场的不同,所以才形成了全然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局面,与对方争论的面红耳赤,结果显然是彼此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更加觉得对方是无理的。周总理巧妙地在字面上下功夫,赋予了“射阳”全新的含义,既合理地证实了“射阳”这一名字的特殊含义,又通过重复解释暗示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使这些年轻的红卫兵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总理委婉地拒绝。

身为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妥善处理下属的意见,硬性规定只会激发矛盾,不如巧解难题,在为人处世中体现自己作为领导的力度和风度。

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的时候顺道去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欢迎会上,周总理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时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在一边抱怨道:“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听到这话的周总理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我看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吧?”米高扬仍然抱怨说:“可是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回敬道:“没关系啊,下回你到我们大使馆来,我们的大使将非常高兴地教你学习汉语。”

米高扬的抱怨显然从满了敌意,他和周总理的谈话明显有些不投机,周总理应对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促使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当米高扬上钩的时候,周总理便说让他来使馆然后专门派人教他学汉语,把米高扬置于学生的地位,无形中回了他一棒,从而使自己在交谈中占据了上风。

周总理在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在场的一个美国记者故意拿出两张中尼两国分别出版的地图,然后略带嘲讽地指出两国边境在珠穆朗玛峰这一段的画法是不同的,他借此向周总理提问:“关于埃佛勃朗峰(即珠穆朗玛峰)的问题,两国在这次会谈中是否已作出了明确的决定?您刚才说的话是否意味着这座山峰由中尼两国来平分,尼泊尔对此同意吗?”对该记者的提问,******立即回答道:“无所谓平分,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进行友好协商,是这座山峰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当然不是你们所说的把我们两国分开!”

边界问题原本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周总理如何对此作出回应事关重大。这既是一种挑衅,又是一个圈套,一个不小心就会使中国陷入复杂难缠的纠纷之中。显然,睿智的周总理识破了其险恶用心,改其“平分”为“联结”,明确地表明了我国解决同邻国边界问题的基本方针,并强调了我国的睦邻友好政策,这样的回复可以说是无懈可击,非但没有让提问者成功挑拨中尼两国的关系,反而使自己成为中尼两国“友好协商”的垫脚石。周总理使用的这种说话策略,使其泱泱大国总理的机敏思维和友好风度在尼泊尔人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关键场合,发言者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从属的团体。政治领域如此,商业领域更是如此。一个公司的发言人对外代表整个公司的形象,他的言论也代表着该公司对于某事的态度。因此,这些人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在谈及与合作伙伴、与对手之间的关系时,要谨慎小心,面对不友善的提问时,要学会理智地还击、如果能效仿总理成功地将挑衅者变为宣扬自己立场的工具就更无可挑剔了。

要做到这点,并不是那么难,只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相信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第一,当话不投机时,切换自己的话题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缓和现场气氛,暗中等待良好时机,在适合的时候继续重复自己的观点。

第二,找出对方观点中的漏洞,然后把就这个漏洞大做文章,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

第三,可以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然后再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如果可以,最好能在字面上下功夫,例如“射阳”的故事。

第四,用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在交流中询问情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引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成功化解他人的质疑,再将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所处的立场上,等对方的敌对情绪化解后再抛出自己的观点。

后退,其实为了助跑

自古就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说法,可见在古人的交往中,“退让”作为谦卑的一种直接表现,在以德服人的时代还是很受用的。可是,对于现代人而言,“能者上、庸者下”就是生存规则,因此,即使有人迫不得已选择“忍”和“退”,也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后退,不是出于谦卑和敬畏,而是为了助跑,以便更好地冲刺。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回国就业。他原以为自己会很抢手,成功在国内任意一家企业任职是没问题的,可是结果却令他沮丧不已,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供不起这座镀金回国的高人,而且从以往的事例中得知,越是高学历的人才越难伺候,所以还是不要找这种行业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去发达国家留学回来的佼佼者,否则会对现有的“旧体制”、“旧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不利于管理。了解内情后,这位博士收起所有证明,以“最低身份”重新去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中型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然仔细地工作。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并提高了他的待遇。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对本职工作有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能力远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还是觉得他与别人不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他是个很有思想很有内涵的人,对于事情的见解也有一定的高度,而这种高度绝对不是一般的硕士生所能达到的,于是老板就开始对他“质询”,这时,他才亮出了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职场是个包罗万象的大舞台,你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真人不露相”,甘愿从无名小卒做起的的,也有仗义执言,积极为自己讨说法的。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也都会遇见,其中,最常见也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关于升职加薪的问题。有些员工积极上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工作要领,并且为公司作出积极的贡献,当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价值时,就会将自己的业绩与收益作出直接比较。当然,问题在比较之后就会浮出水面,大多数员工都会觉得自己创造的效益与获得的收益之间不成正比,思考再三后,必然会觉得心里不平衡,而很少有员工能长期忍受这种不平衡,权衡之后,必然会向上级提出自己的要求。

此时,作为一名上级,应该综合考量这名下属的实际能力及其对公司的价值,然后结合公司人员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应该满足这位员工的需求,应该通过何种途径来满足,以及做出适当地调整和变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也有一些实际工作能力并不强但却明目张胆提出升职加薪的员工,面对这种情况,上级应该掌握好处理的方式和尺度,切莫直接拒绝,因为这样无异于当头给员工一棒,不利于与员工建立和谐友好的工作关系,更不利于有效管理企业。这时候,一个聪明的上级会将职场政治运用的恰如其分,例如,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孟林是一个企业销售部的总经理,他对付下属加薪的要求,一向有很多办法,业绩不好的员工、业绩好的员工,在他们提出加薪的时候,孟林都能应付自如。

Lina是孟林所在销售部的部门经理,她的业绩在全公司是首屈一指的。

最近有一个朋友告诉她,像她这样的业绩,应该获得更高的提成,而他们公司给的提成实在是太少了。

朋友又举了几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这几个人Lina也是认识的,所以Lina更加相信朋友的话。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Lina都在考虑向公司提出要求增加提成的事情。

这一天,Lina来到孟林的办公室里,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孟林听完Lina的话,当时并没有表态,只是对Lina说,他需要考虑一下,不能马上答复。

孟林的话让Lina惴惴不安,她不知道经理孟林的面无表情代表什么。孟林平时就是一个喜怒不行于色的人,Lina担心孟林不但不会答应他的要求还会找茬。

中午吃饭的时候,孟林在食堂遇见Lina,这时,孟林满脸笑意地看着Lina说:“我初步看了一下你的业绩,做得真的很不错。但是你要知道,我们的公司现在还在发展中,你也可以看出公司的前景是很美好的,因为有像你这样优秀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