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24863300000035

第35章 绕过误区,学一点言语避雷术(4)

一天,他率领一群皇妃们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鱼竿一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这使得康熙的心中很是欢喜。于是,他便兴高采烈地扯动钓竿,试图将老鳖拉上岸来,可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就听到“扑通”一声,老鳖又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话刚落地,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却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笑个不止,简直无法直起腰来。还不时地用眼睛看着康熙。康熙见状顿时龙颜大怒,他认为虽然皇后说的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在含沙射影地嘲笑他像那老鳖一样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便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而康熙皇帝没有怪罪她,而妃子的一笑却惹来了灾祸呢?就是因为她触犯了康熙的忌讳,康熙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这种心理实际上反映了老年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故而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而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妃子的笑却偏偏招惹了康熙的这种心态,深深地伤害了康熙的自尊心。实际上究其原因,还是那妃子没有眼色的缘故。

康熙因妃子笑话他而给这样的重罚虽然暴露出封建帝王的冷酷,但也反映出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不论是哪一个人,当对方笑话他的缺憾,触犯了他的心理的禁区时,他都会觉得不高兴。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谁也不希望人们一见面就提自己不愉快的事。因此人人都不愿意人家触及到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和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这也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因此在现实的交际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交谈时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就会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交际的失误。在生活中这样的失误真是不少。

叶宁的女友赵子佳是个身材矮胖的女孩。一天赵子佳穿了一件新连衣裙,本来是想掩饰一下略胖的身体,叶宁为了讨赵子佳的欢心,想借此机会赞美赵子佳几句,就对赵子佳说:“你的身材真好,穿上这裙子就更漂亮了。”赵子佳一听,这分明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嘛,气得扔下叶宁一个人走了。

有一位从小双臂残疾,他靠自己的努力练出用脚趾头夹笔写字作画的本领,他的画被选送到国外展出。一位记者采访他时竟唐突地问:“你是靠脚趾头成名的,那么我问你,是脚有用还是手有用?”这一问使得那个画家十分恼怒,反问:“维纳斯雕像是以断臂出名的,你说她是有胳膊美还是没胳膊美?”问得那记者瞠目结舌,采访也随之失败了。

俗话说得好:“矮子面前莫说矮”,别人有体型上的不足、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家庭上的不幸,都是隐藏在心里的硬伤,而你不管是有意提起还是无心之过,不论是恶语相向还是打算悉心安慰,都等于是在往原本就隐隐作痛的伤口上撒盐。碰上这些情况都应该加以避讳,切不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的,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已。

但是,生活确实复杂而又矛盾的,有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有意避讳,但是情况却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触及别人心口的伤疤。在这种时候,就要讲究语言技巧了。要尽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些,在遣词造句时,要避免那些带有直接刺激感官的字眼,这样就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例如如果你陪伴一位较胖的女性朋友到商场上去买花布做衬衫,朋友在选择大花图案还是几何图案上犹豫不决,让你帮着出出主意。你就可以根据她的体型特点来帮她选择了几何图案的花布,并且介绍说:“这种大花图案带有扩张感,你穿不太合适,而且这样子的布穿在身上会显得小家子气。倒是这快几何图案花布艺术大方,颜色也好,很不错。而且一尺才三块钱,花钱不多就能做件衬衫穿,多合适啊!”那么,你的朋友肯定会乐呵呵地听从你的建议,并表示万分的感谢。

日常交往中,如果你一不小心触动别人的忌讳,就会糊里糊涂地遭受对方火药味十足的攻击。所以,说话时,千万要避开那些会使对方烦心的话题,以免踩到“雷区”,使自己无端受伤。

别让“口头禅”毁了你

就像每个人都有他的习惯动作一样,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它已构成我们个人形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语言的风格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你拥有某种气质的口头禅,你也就容易被人视为属于某种气质的人。

我们经常听到和运用的口头禅一般分两类:职业用语经过缩略而俗成的惯用词和完全属于社会流行用语。

职业惯用语用于多用于同事之间的交流,只要对话者双方都能领会,则无可厚非。但若对方与你并非同一职业,用职业惯用语当口头禅就显得有些不妥了。很可能就会造成尴尬,甚至闹出笑话来。

在飞机着陆之前,乘务员都会对机舱进行安检和整理。将留在飞机上的机供品,包括饮料、用具用封条封好,保存。久而久之,为了方便,乘务员之间就将这种保存物品的行为简称为“封”。每次检查之后,负责机舱管理的乘务长都会问乘务员一句:“封了吗?”对方回答“封了”既表明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了。

一次,有一位乘客在飞机即将着陆的时候才从睡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地向乘务员要杯可乐之类,该乘务员脱口而出:“对不起,现在无法提供可乐了,我们都已经封了!”

乘客听罢,继而瞪大了眼睛半带怒气地说道:“你们这是什么服务态度?是在那我开心吗?我要杯可乐你们就都疯了?”

乘务员立即意识到了自己语言上的失误,急忙向怒气冲冲的顾客进行解释。待到解释清楚,其他在座的乘客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那一刻的乘务员和那位误解意思的乘客都觉得尴尬极了。

由此可见,职业行话是不能被当做口头禅随便使用的,否则就很容易造成误解。

而使用社会流行用语做为口头禅的现象则更为普遍,然而口头禅有讨人喜欢的,但也有讨人嫌的,那些讨人嫌的口头禅或多或少地都有损自己的形象。可以想象,一个满口污言秽语,开口便是国骂、乡骂等口头禅的人,自然让人觉得粗鲁无教养;而若“有请”、“谢谢”、“对不起”则是文明、有教养的象征。

还有更糟糕的口头禅,就是轻诺式的口头禅。比如一些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却逢人逢事便“有事找我”“没问题”之类词张口即来,都有可能误人误己。

其实,像“没问题”这类的口头禅本身就有问题!任何一件事情在办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是可预知的,也有些是不可预知的,而在对接受的任务做出利弊分析之前,就爽快地来个“没问题”的口头禅,不管他有意说出口还是无意为之,客观上它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另外,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表达方式和说话习惯有其内在的性格原因,所以,我们的口头禅也会在无形中暴露出我们的一些性格上的缺陷。

比如,我们如果经常说“没意思”、“烦死了”,这多半是没有信心的表现;说“没问题”的多数比较强势,但也有浮夸之人;喜欢说“说真的”“实话告诉你”“的确”的人往往性格有些急躁,缺乏安全感,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说“是吗”的多数性格比较随和,凡事得过且过,缺乏主见;一个经常喜欢在说话时插几句“讲老实话”、“我实事求是跟你讲”的人在别人心目中会显得诚恳实在;而总是爱讲“真没劲”、“真无聊”的人,不管你是有意无意,你的形象也会显得疲惫沉闷。经常说:“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的人对人有戒心,多孤僻,不善和人沟通,也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等等。另外,口头语出现频率极高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缺乏坚强的意志。

当人们通过这些口头禅了解到相应的信息之后,就会在潜意识里给我们下一个定论。假使口头禅所带来的定论是好的,还没有多大问题。但假如是不好的定论,或者过多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问题和缺陷,就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遇到心怀叵测的人,我们性格中的这些弱点还有可能会被利用,给我们自己带来伤害。

所以,要记住别让任何一句话成为你的口头禅,你会很容易被它束缚住,以致于以后无论你想说什么,也不管是否适用,都会脱口而出。尽量避免这些口头禅吧,别小瞧这短短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字,他很有可能在一瞬间就将你费心建立起来的印象毁的面目全非。

不过,假如你的“口头禅”已经成为了语言中的一种习惯,也不必着急。只要意识到它的危害后多加注意,这类令人讨厌的口头禅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予以改正的。语言本来就是一种习惯,当你习惯了用别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时,那些令人厌恶的口头禅也就随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