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素书
24862200000032

第32章 遵义章(12)

汉哀帝刘欣十分宠爱年轻漂亮的郎宫董贤。董贤除了会阿谀逢迎之外,别无所长。汉哀帝任命董贤为黄门郎,不久又升他为驸马都尉侍中,为了让董贤不离自己左右,汉哀帝命董贤的妻子也搬到宫中居住,还将董贤的妹妹封为昭仪。有一天,董贤和汉哀帝同床午睡,董贤枕了汉哀帝的袖子。汉哀帝醒后起床,为了不惊动睡梦中的董贤,竟用剑割断了衣袖。还有一天,汉哀帝在麒麟殿大宴群臣,席间,汉哀帝突然笑着对陪酒的董贤说:“我想效法尧舜禅让的故事,把帝位禅让给你,如何?”董贤惊呆了,一时不知回答什么好。在一旁陪酒的侍中王闳郑重地对哀帝说:“江山是汉高祖打下的。陛下如今继承了皇位,还要传之子孙的,作为皇帝,怎么能开这种玩笑?”哀帝听后很不高兴,酒宴不欢而散。但不久,王闳就被罢了官。汉哀帝如此重用董贤这样的无能之辈,使得朝中文武臣将有了离异之心,使西汉走向穷途末路。

像哀帝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赏罚,随意惩治的人,最终将导致国家灭亡。

赏罚没有轻重大小之分,会导致大臣离心,最终国家会走向衰败灭亡。相反,如果懂得赏罚之道,自然会是另一番景象。古代的帝王中,赏罚分明、说一不二的人也有着典型的代表。

为了明确赏罚制度,清朝乾隆帝在公元1784年颁布了《行军简明军律》,严格制定了几十条赏罚条例。他在条例中明确地阐述,这些赏罚制度是为了能够鼓舞士气,如果一旦发现将士在战场上勇于冲锋陷阵,就一定要给予嘉奖。但是,如果有人临阵脱逃,也一定要严惩不贷。而且,对于勇于冲锋的将士的奖赏,还有破格提拔一项。魏源在《圣武记》中论述说:“国朝武功之赏,至乾隆而始重。”

对勇猛的将士,乾隆按照自己的规定,给予重重的奖赏。但是,对于在战争中延误战机,造成不必要损失的人,乾隆也会给予严厉的处罚。

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斗中,总督张广泅因为指挥不利,而且因为与另一员将领闹矛盾,造成战机的贻误,使得清兵死伤惨重,节节败退。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乾隆命令将张广泅以及这名和他闹矛盾的将领诛杀,以振军威。就是因为这样赏罚分明、说一不二的态度,乾隆在位时进行的十次大型战役均以胜利告终。

一个领导人在制定了一个合理的法则以后,就要以说一不二的态度去执行此项规则。大功大赏,小功小赏;大过大惩,小过小惩。这样,无论是大臣还是下属都会明白君王或是领导的严明态度,他们自然也会照着这样的法度严格律己。

赏罚分明,则叛乱不生

【原典】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注曰:非所宜加者,酷也。

王氏曰:“施恩以劝善人,设刑以禁恶党。私赏无功,多人不忿;刑罚无罪,众士离心。此乃不共之怨也。”

【释评】赏罚要有原则和一定的道理,违背了这些准则,叛乱必生。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注重赏罚分明的重要性,曾经再三重申,无论何人,一旦违法,以法论处,绝不姑息。

公元635年,太宗命大将李靖率精兵五千,征战日益强大的吐蕃。此番征战,各路兵马都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唯有盐城道总管高甑生不听李靖调遣,瞻前顾后,误了行军日期,寸功未立。在战后总结会上,主帅李靖按军纪处分了高甑生。高甑生对此怀恨在心,在部队班师回朝之后,立刻捏造罪名,诬告李靖拥兵自重,意欲谋逆。

谋逆之罪可不是一件小事,唐太宗立即敕令按问,三查两查,发觉纯属高甑生诬告。最后,李世民按大唐律法免除高甑生死刑而流放边地。有人上书说:“高甑生曾经是秦王府的功臣,请宽恕他的过错。”唐太宗诚恳地说:“他是我早年的功臣,我当然不会忘记。但治国守法必须一视同仁,如果赦免了他,便开了侥幸之路。再说当初从太原起兵,跟随我并且立下大功的人很多。如果甑生获得赦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都会跟着犯法。我之所以不赦免他,正是这个原因。”因此坚持依法对高甑生进行处置。朝廷内外,无不佩服太宗执法的公允。

有一次,唐太宗的外甥赵节追随太子谋反,唐太宗毫不留情地将他处死,然后到姐姐家,哭着对姐姐说:“奖励不避仇家,惩罚不避亲戚,这是天下最公道的,我不敢违背,所以对不起姐姐了。”唐太宗赏罚分明的例子有很多,在史书上的记载可谓举不胜举。

物不平则鸣,事不平则怨。赏罚分明,处罚不徇私情是用人者应该一贯坚持的原则。只有做到该赏则赏,该罚则罚,才能实现政治上和管理上的清明和权威。

汉高祖刘邦平定了天下后,开始封赏功臣,整个长安吵得乱七八糟,大家都在争功抢功,局面很乱。刘邦对于各个功臣的功劳怎么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想公平地处理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这件事情就这样被拖延了下来。

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走,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在那儿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

张良回答:“陛下可能不知道吧,他们在商量谋反呢!”

刘邦说:“子房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谋什么反啊?”

张良回答:“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您的亲信,而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您的人还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会被陛下找一个茬儿杀了也有可能。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儿商量谋反。”

刘邦立即醒悟过来,知道封赏是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就问张良:“子房你说该怎么办才能控制住局面呢?”

张良说:“很简单,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又非常恶劣?”

刘邦说:“有一个人叫做雍齿,他非常可恶,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

张良说:“如此,主公要先封雍齿,以示群臣。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最恨雍齿,现在您先封雍齿,所有的功臣都会看到大王封赏是绝对公平的,连雍齿这样的仇人做了贡献都可以受封,更何况是别人呢?这样大家就不会再争抢了。”

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慷慨地封赏了雍齿,果然人们的争吵平息了。

即使是得罪了自己的下属,只要有功劳,照样去封赏。而如果没有功劳,即使和自己的关系再亲密,也得不到赏赐。这就是最公正、最公平的做法。只有这样一碗水端平,赏罚分明的做法,才能真正得到下属的拥戴,也容易树立自己的威信。

人之过:好谀、自夸

【原典】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注曰:有吾之有,则心逸而身安。

王氏曰:“君子忠而不佞,小人佞而不忠。听谗言如美味,怒忠正如仇仇,不亡国者,鲜矣!

若能谨守,必无疏失之患;巧计狂徒,后有败坏之殃。如智伯不仁,内起贪饕、夺地之志生,奸绞侮韩魏之君,却被韩魏与赵襄子暗合,返攻杀智伯,各分其地。此是贪人之有,返招败亡之祸。”

【释评】每个人都喜欢听夸奖自己的话,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不喜欢听美言的人。虽然有人知道美言对自己可能是灾害,但还是忍不住听。也有一些人喜欢自夸,有钱喜欢夸富,有人喜欢吹捧自己的优点。其实,真正的智者懂得怎样面对自己,也懂得怎样听取别人的话。

多数人都喜欢自夸,有智慧的人夸奖自己的智商,有勇力的人夸奖自己的胆识,有财富的人夸奖自己的财力,其余的人也会因为有其他长处而自夸,即使没有长处的人,也会找出一些优点来自夸。

毫无疑问,自夸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身的需求,然后向周围人炫耀,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叹,目的就是降低或压倒别人,从而高抬自己的身价,其实,这是一种浅薄、自私的想法。自夸与佛家倡导的众生平等、尊重他人等思想相违背,故而,佛家视自夸为浅薄的表现。

石霜禅师的门下来了两位禅客,一天,他们两位到潙山,并大言不惭地说:“这里没有一个人懂得禅学。”

仰山禅师站在一旁听完之后,便微微一笑。后来,大家都在搬柴取火,而这两位禅客却坐在厅中休息,此时,仰山禅师便拿起一根木柴,向众人问道:“你们说得出吗?”这时,两位禅客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仰山禅师继续说道:“别再说这里没有人懂得禅学了。”

晚上干完活休息时,仰山禅师对灵祐禅师说:“今天,新来的两位门客被我验出破绽了。”

灵祐禅师便问:“你是怎样验出破绽的?”

于是,仰山禅师将下午教训禅客的过程得意地说了一遍。

灵祐禅师听过之后,便说:“现在,你又被我验出破绽了。”

无独有偶,宋代著名的大学士苏东坡曾因为自夸被佛印禅师狠狠地嘲弄了一番。

苏东坡曾在江北瓜州任职,此地与江南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所以,苏东坡常常有机会与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谈论禅道。一天,苏东坡自认为修持有得,于是便撰写一首小诗,然后派遣书童送给对岸的佛印禅师印证。

佛印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苏东坡的诗,读完之后便在旁边批示了两个字,然后就叫书童带回去给苏东坡。

苏东坡本以为禅师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禅师的批示,映入眼帘的只有两个不雅的字:“放屁”。此时,苏东坡的心中不禁燃起了无名火,然后他立即起身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只很快便到了金山寺,此时,只见佛印禅师正站在江边等他。苏东坡一看见佛印禅师便气呼呼地说:“禅师,你我两人乃是至交好友,我的修行和诗,你不欣赏便是,为何要骂人呢?”

此时,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你什么了?”

于是,苏东坡便拿出诗上批示的“放屁”两字,给佛印禅师看。

只见禅师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说道:“哦!你指的是这个呀,你自己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现在变成‘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闻言,惭愧不已。

人生在世,彼此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利益、思想上的冲突或分歧,但若是想建立一致的目标、相通的感情,则需要相互之间建立理解、支持和帮助,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生活中,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朋友之间,都有值得你欣赏的亮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处世宜有所礼让,人生当适当取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没有必要总是想赢别人,使自己总占上风,要留一些机会给别人赢,要留一些尊严给别人,如此一来,人际关系才能更加和谐。所以,为人处世还需谦虚谨慎,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终究要碰壁、栽跟头的。

真正的智者,总是先夸奖别人而后再谈自己。懂得欣赏的人,往往以人为镜,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相反,自我吹嘘的人,往往抬高自己,压低别人,从而更多地显示出自身的浅薄和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