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24861600000051

第51章 年轻的我们容易被"完美主义"误导

近些年,不少年轻有为的成功人士相继病倒,有的甚至英年早逝。经调查,他们中有不少人都属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

沉重的完美主义者

29岁的雷同是某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他向来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人。

在中学时代,雷同完成作业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如果其中出一点差错,他就会从头再来。比如老师向来称赞雷同的字写得比较好,还经常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表扬他。结果,他在作业本上写字时,只要有一个字不小心写错了,他从不涂抹,而是会把那一整篇全部扯掉,重新开始再写。有次他连着写错好几次,结果把一个本子扯得只剩下几页了,只得重新换了个作业本再写。

雷同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完成一个任务之后,如果发现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就会懊悔不已,有时想着想着甚至能让自己抓狂。

读大学后,不少男同学都找了女朋友,雷同依旧是光棍一个。舍友问他为什么不找,他回答说:"宁缺毋滥。"舍友说:"整个学校这么多女生,你全看不上?"他说:"暂时没有合适的。"舍友又问什么样的才是你觉得合适的。结果雷同的回答是某某电影里某个女明星那样的。

有次雷同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他报的项目是3000米。在比赛中,开始时他一直跑在队伍的最前面,但在最后一圈半时他连着被两名对手超了过去。雷同努力追了一阵,也没有赶上,结果,他就直接退出了比赛。后来老师同学问他马上到终点了为何放弃。他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必须拿第一,其它名次都会让我感到耻辱。"

参加工作后,雷同凭着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一步步赢得了上司的赏识,最后在29岁时坐上了行政人事经理的位置。但这其中凝结的不单是他的汗水,更多时候是他心理的矛盾与纠结。因为行政人事工作比较细比较杂,要注重的方面比较多,为了在很多方面达到他认为的完美,以博得老板的赏识,雷同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如果偶尔出错受到老板的批评,他就会懊悔烦恼好几天,有时也会像中学时那样抓狂。为了这种完美,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但依旧时常担心自己的表现老板会不满意。

当上领导后,他的很多下属都感觉遭了秧。因为这个上司时常要求他们也像他一样拼命地追求完美。当他们做不到时,雷同就会大发雷霆,还经常自己亲自上阵。从他当上领导的那天起,他不知训斥了多少人,开掉了多少人。

终于有一天,雷同病倒了,经医生初步诊断,他是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心理冲突过强、长期焦虑所致。

实际上,造成雷同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矛盾过强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完美主义思想。

完美主义 永不完美

完美主义者,听着好像是个褒义词,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病症的代名词。

完美主义,就是凡事都追求完美无瑕,非常仔细地注意每一件事物的细微之处,有时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要求各方面都精确无误,"十全十美"。

然而,我们都知道,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也是世界本身的自然状态,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可很多完美主义者并不这么想,他们对自己对别人都是非常苛刻的,不但要求自己凡事完美,还要求别人也那样,例如故事中雷同的种种表现。虽然尽善尽美是一件好事,但同样道理,一旦过了"度",就成了一种不健康甚至病态的心理。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很多事物都感到不满,尤其是那些与他们生活关系较密切的事物,认为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都"必须"要改变。如果不改变,心里就会感到极不舒服,因此常常自发地花费大量精力去改变这种"不完美",由此时常导致身心疲惫不堪,甚至产生急躁、焦虑等情绪。

完美主义者虽然凡事力求完美,但其中不少人却又往往半途而废,因为一旦他们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预想中的完美状态,就干脆彻底放弃这个"不完美",就如雷同得不到第一就放弃整个比赛一样。

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完美"此起彼伏,完美主义者们根本无法全都顾忌到,最后只有败下阵来。但他们又没有就此放弃完美主义,依旧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结果,只能整天生活在挫折、失败、悲观、愤怒之中,无法自拔,有人甚至"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某个完美主义者是上司,而他的下属没有达到他的完美要求,他除了发怒外,有时还会对自己进行抱怨,比如怨恨自己没有把计划做周密,没有把标准定得足够高,或者用人不当,择友不善。对自己的怨恨自责又很容易使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沮丧之中。

有时完美主义者也认识到自己订的标准对他人来说过高了,但是较低的标准又不符合自己的完美标准,于是又陷入到矛盾与纠结的漩涡之中。

如果一个完美主义者上面还有上司,为了尽量展现给上司一个完美的自己,他会拼了老命去工作,自己给自己不断加压。这样就常常会出现雷同那样的情况,最后压力过大,心里矛盾纠结过多,导致身心疲惫,病倒在床。某些极端的完美主义者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此,如果年轻的你也有这个倾向,就要注意了,千万别落得和雷同一样的下场。

轻装上阵 接受缺憾

既然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这么危险,那么,怎样才能使完美主义者的种种弊端有所改观呢?

首先,要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一切事物。任何一件事物都有矛盾的两重性。简单地说就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因此,绝对完美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这也是一条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广大青年朋友要认识到完美主义其实是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客观而现实,这样就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富有创造精神,工作效率也会很高,并且充满自信。

其次,不要受外界"追求完美"思想的误导。不少影视作品、广告等媒体对艺术形象进行了加工,因此我们要认清其背后的真实面目。大多影视作品都是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才把人物形象刻画得过于完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换句话说,不少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有的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看似完美,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修养都是和影视作品有很大差距的。而不少广告也是为了商业宣传的需要,刻意表现出自己的产品完美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追求完美的观念注入到了很多人的潜意识中。要知道完美主义观念并不是天生的,往往是从小受到完美主义有关信息的影响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己独立、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

最后,要学会节制自己各方面的过度欲望。完美主义大多也是源自过度的欲望,比如雷同无论在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之后,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赞美与肯定才不断地追求完美,由此导致他常常给自己定下很高的标准,心理上也随之变得清高、自傲、虚荣、自尊心过强等。因此我们要学会欲望适度,即使偶尔没有做好,也不要懊悔,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完美也是无止境的,你永远不会达到最完美。即使你先前做到了你认为的完美,之后你还是会懊悔自己为什么不能更完美一些。

另外,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感兴趣以及认为应该做的事,往往全力以赴,而与此同时,对那些他们不在乎的事情,他们则显得有些冷淡和漠不关心。这也是一种片面的、极端的心理,对广大青年朋友的全面发展很不利。

总结提示:

绝对的完美主义不存在,而即使某些完美主义者暂时达到了他所认为的完美标准,也依旧是不完美的。比如,这次考试你考了100分的满分,不代表你每次都能考满分;你在这个班上能考满分,你去了高手云集的地方不见得就能考满分;你在这一门功课上考了满分,不代表你能在所有功课上都考满分。所以说,只要自己尽力就好,能做到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次不行,下次再尽力做好就行。

此外,广大青年朋友千万不要走极端,不要像雷同那样"要做就做最好,不然就不做",或者做不了最好就彻底放弃,这样会导致我们在很多方面半途而废。要知道,只要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就是你的收获,缺憾美有时也是一种完美。断臂的维纳斯难道不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