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24861600000031

第31章 年轻的我们容易嫉妒

不少青年朋友常常在很多方面争强好胜,但又总有败下阵来的时候,这时,有些人的嫉妒心理就悄悄滋长了。

谁被嫉妒打败了

李琼和方梅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两人既是同事,又是生活中的好姐妹。

起先,她俩都是这家公司的普通员工,与其它姐妹一道,做着最底层的工作。那时,大家相互间有说有笑,情深意切,彼此关心帮助,其乐融融。尤其李琼和方梅,关系更是如同亲生姐妹一般。

两人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李琼升职的那一天。李琼由于工作卖力,成绩突出,形象气质也比较好,两年后被公司提为高级雇员,收入一下比其它姐妹高出很多。有些姐妹为李琼感到高兴,有些姐妹则开始疏远李琼,而这里面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方梅。

李琼成为高级雇员后,方梅心理很不平衡。她认为李琼太自私,而且虚伪。平时表现得和大家无异,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假象,自己却暗中使劲,想压过她们。方梅把这个观点告诉了其他姐妹,立刻引发一阵共鸣。于是,她们暗中商量,要把李琼开除出她们的"大家庭"。

一开始,方梅她们借一些穿着打扮的话题来讽刺挖苦李琼,李琼并没有太在意,后来见她们越来越过分,就出言反驳几句。这下可好,以方梅为首的昔日姐妹们彻底孤立了她,并开始编造一些谣言,在公司里暗中诋毁李琼。

后来,李琼实在有些受不了了,决定离开公司。领导问她原因,她不肯说。后来领导经过调查了解,得知了事实真相。最终,李琼留下了,她曾经的好姐妹方梅却被开除了。

李琼因方梅的嫉妒而受到伤害,方梅却因为自己的嫉妒而自食其果。嫉妒打败了哪一方,我们一目了然。

嫉妒能撕毁你年轻的心灵

我们都知道嫉妒是一个贬义词,实际上它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当人们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和权力时,难免会产生竞争。于是就有人会对那些幸运者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算计的心理。这种心理就是嫉妒,而案例中的方梅就是这种心理的牺牲者。

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吃醋"等都属于嫉妒心理。嫉妒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哪里呢?最先来自攀比的心理。攀比不成功就会让攀比者感到失望和不平衡,之后会产生一种羞愧和受挫感,最终发展成不满、憎恨、攻击等思想及行为。

嫉妒的人爱与他人进行比较,当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上述各类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的人先是对自己的不幸深感无奈,但又不甘于这种无奈,于是内心就潜伏着一种对他人的成功进行破坏念头。如案例中的方梅和众人一道暗中搞小动作诋毁李琼,就是想让她的幸运重新变为不幸,甚至比她们更不幸,这样她们的心理才能有一些畸形的满足感。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嫉妒的人是可恨的,同时又是可怜的。喜欢嫉妒的人往往自卑、阴暗,享受不到阳光的美好,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

长时间的嫉妒会引起躯体上的不良反应,它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嫉妒心理会引发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

因此,年轻的我们一定端正心态,切勿被嫉妒的魔掌所控制。

让嫉妒的妖魔远离我们年轻的心灵

既然嫉妒如同一只绿眼的妖魔,而年轻的我们控制能力又较弱,因此要想办法让这个妖魔远离我们年轻的心灵。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嫉妒心理:

1.开阔心胸,提高修养。嫉妒的人思想封闭,心胸狭隘,鼠目寸光,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真诚相待,与人为善。

2.冷静分析自己,找到差距原因。攀比导致嫉妒,但是攀比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它可以成为你提高自身的动力。但是提高自身不应当带着嫉妒的心理。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出差距在哪里,然后去改善提高。

3.扬长避短,把握平衡。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任何时候都比别人强或者弱,要客观看待别人的长处,也要找到自己的长处,要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不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较,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能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4.转移注意力,做有意义的事。与其阴暗地嫉妒算计,自食其果,不如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这样不但能使自己身心愉悦,嫉妒的毒素也不会孳生、蔓延开来。

能做到以上四点,年轻的你就能将嫉妒的妖魔远远甩在心灵的身后了。

总结提示:

嫉妒是一种心灵的病态,是狭隘与平庸的表现,但在受到别人的嫉妒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最关键的就是要豁达大度、光明磊落、泰然处之。对于小的讽刺挖苦,我们不去斤斤计较,仍旧保持坦诚的态度与人相处;对于过分的小人,只要你平时行得正坐得端,关键时刻大胆澄清事实,正义就会永远站在你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