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24861600000014

第14章 别让"心病"变"身病"

近年来,患有心理疾病的20~30岁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某些人因为患上了某种生理疾病,从而变得高度紧张、恐惧、焦虑,结果导致了心理疾病;而有时是因为某些人心理上先出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了生理疾病。

"心病"可导致"身病"

某医院宣传癌症的专栏上有这样一组漫画。

第一幅:一位年轻的白领男士坐在家中看书,眼睛瞪得很大,神色紧张,面带恐惧,脑袋上方写着他的想法--"啊!癌症!"

第二幅:该白领神色慌张地拉走了正在户外逛街的妻子和女儿,嘴中喊道:"阳光致癌!"妻子和女儿感到意外和莫名奇妙。

第三幅:白领一把夺过女儿准备放入口中的烤鸭腿,并严厉地告诫她:"烧烤致癌!"女儿哇哇大哭起来。

第四幅:白领从理发店强行拽走了正在烫发的妻子,嘴中说到:"烫发致癌!"妻子一脸怒气,理发师一脸茫然。

第五幅:白领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电视中喷出很多这个癌症那个癌症的字样,朝他一顿狂轰乱炸。白领双手扶在头上,眼睛因恐惧瞪得更大了。

第六幅:白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萎靡不振,表情痛苦。医生对一旁白领的妻子和女儿解释道:"恐惧致癌。"

这组漫画生动有趣地告诫大家,面对看似可怕的疾病不必过于紧张恐惧,自己吓自己,否则你反而有可能得上这种病。同时,它也表明了心理因素也能导致生理疾病。

把握自己 完善性格

早在我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医理论中表明: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如果七情过度,也就是说精神长期受到刺激,情绪持续反应过度,那么就会影响到内脏功能,出现心智紊乱,气血不畅,从而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因为压力过大、生活过度紧张而引发了心脏病、高血压、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疾病。常见的神经性消化不良、失眠、便秘、头痛及部分胃病、麻痹都由恐惧、焦虑引起。因此"心病"引发"身病"的现象不容我们小视。

前面我们说过人的性格问题,其实性格无时无刻不和你的心理情绪挂钩。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性格问题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再发展为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再导致生理疾病的连锁反应。

据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生理疾病就和性格造成的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一般都有这样的特征:依赖性强、感情经常受挫、对人有敌意、爱压抑自己、常雄心勃勃;患偏头痛的人,一般都有情绪不稳定、刻板、好争论、嫉妒心强、有完美主义倾向等个性特点;患慢性结肠炎的人,一般多具有优柔寡断、缺少独立性与灵活性、自卑、有不安全感、顺从听话、墨守成规等个性特点。

因此,如果广大青年朋友意识到自己在性格上或平时的心理情绪上有不健康的表现,就要及时应对,以防止其进一步引发生理疾病。

提防心病可能引起的几种"大病"

1.心理因素与癌症

前面医院的宣传漫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近年来,有不少癌症患者在得病前都具有较长时间的负面情绪,或者受到过重大的情绪打击。

据医学家调查发现,很多癌症患者时常情绪低落、人际关系不好、不满当前的生活现状。他们还发现,一般内科病人因为心理因素才发病的只有少数,而癌症患者发病前具有紧张恐惧等因素的比一般病人要多很多。这就说明,紧张恐惧的情绪很容易引发癌症。因为紧张恐惧情绪抑制了身体对恶性细胞的免疫力。

2.心理因素与心脏病

心脏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心理因素也是其中之一。

长期反复的消极情绪,在心脏病发生的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外科学家曾用小白鼠做过实验,使用一定手段使小白鼠不断受到刺激而产生防御性反应。持续了3小时以后,小白鼠血压升高、心率失调,出现严重的心脏衰竭或血管梗塞。这足以证明心理因素能够导致心脏病。

性格对心脏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具有急躁、忙碌、争强好胜、易激动发怒等个性特征的人很容易得上冠心病。因此,有这类性格特征的青年朋友一定要尽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情。

3.心理因素与糖尿病

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而胰岛素分泌不足除了它的生理病理原因外,有时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长期的情绪紧张会使人的内分泌失调,这样就会让胰脏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糖增高,尿糖水平也会随之增高,这样就造成了糖尿病。

因此,无论生活上有什么不良遭遇,工作或学习中有什么竞争压力,与人相处时有什么不快,我们都要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愤怒,这样也就降低了患上糖尿病的几率。

4.心理疾病与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容易激动、失眠多梦或嗜睡、萎靡不振、四肢软弱无力等。

造成神经衰弱主要就是因为人们长期精神过于紧张,思想负担过重,思想矛盾较深,以及过度疲劳等。而造成这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苦闷、恋爱受挫、居住环境差、家庭破裂、就业困难、经济负担过重等。这些原因造成了人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导致神经衰弱。而神经衰弱又会反过来加重精神紧张等负面情绪。

总结提示:

谁都不想有负面的情绪,可有时却感觉这不由我们做主。因为我们必然要与外在的世界接触,而外在客观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我们无法控制。其实,还是有一部分事物是我们能改变的,正所谓事在人为。对于无法改变的事物,我们就要试着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们去适应它。这样,我们就能既坚强又顺其自然,大多数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都会远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