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24861600000011

第11章 面对自己的先天心理健康素质

一个人的先天心理健康素质很重要,它在维持和保证心理健康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自己的先天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素质差要当心

海强读大学时各方面成绩都十分优秀,曾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奖学金,他自己也非常看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别人的评价对他影响很大。毕业工作后,他原以为能在工作中也表现得同样出色,没想到自己经常在工作中出错,被单位很多人认为是"高分低能"。这让海强难以接受,心里十分不舒服,经常失眠。结果这又再次影响到他的工作,最后只好暂时离职。

晓峰今年28岁,是一位研究员,发表过不少著作,他自己很有成就感。可他有一个习惯他自己也感觉很无奈,就是每次只要出差在外,他总是会失眠。这让他身心都感到非常不舒服。因此,只要单位提到要出差,他就会非常恐惧。

文林以前上学时不论大考小考,每次考前都会非常担心,也因此经常睡不好觉,但只要考试结束,他就能恢复正常。工作后也是如此,只要是让他面对一些考察他工作能力的项目,考查前他都会和当年上学时反应一样。有次单位举行内部提拔考试,他由于过分担心导致失眠,结果发挥失常,错失了晋升机会。

上面三位都属于心理健康素质比较差的典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受到了不良影响。他们的表现其实各代表了心理健康素质包括的不同方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心理健康素质的四大主要方面

心理健康素质主要包括四方面:神经类型、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性、焦虑特质等方面的状况。

1. 神经类型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每个人的大脑天生都有两种基本的过程:兴奋和抑制。兴奋是神经活动的激发,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减弱或消失,而它们又表现出或强或弱的两种不同类型。

不少心理问题都和神经类型有关,例如,弱型的人,更敏感、内向、承受力弱,适应能力差;强型的人,不敏感、外向、承受力强,适应能力强。由于强型和弱型与遗传的关系较大,很难加以改变,所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

2. 心理承受力

心理承受力就是指一个人能承受多大来自环境和事件的压力。前面的海强就属于心理承受力较弱的人。很多心理疾病的产生,都是与心理承受力有关。承受力强的人,对一些事件能够忍受,不会导致心理冲突;而承受力弱的人,对很小的事件就产生强烈的反应,导致比较严重的心理冲突,带来心理矛盾,从而产生心理疾病。

3. 心理适应性

案例中的晓峰就属于心理适应能力差的人。实践表明,由于这样类型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他们对新的环境中难以适应,容易导致身心系统的紊乱,带来生理或心理的疾病。要解决这种情况,首先要从心态上解决,尽量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畏惧和厌烦感。

4. 焦虑特质

案例中的文林就属于焦虑特质。我们先来说说焦虑。焦虑最初的表现包括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皮肤苍白、口干舌燥等;同时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苦恼、不安、担忧等,甚至产生自我否定或胆怯的心理。焦虑反应加剧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状态等。

焦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情境性焦虑,就是遇到重要事件产生的焦虑。这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二是特质性焦虑,这类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容易产生焦虑,比如文林这样的,这很容易产生应激性心理疾病。

提高你的心理健康素质

上面的四方面虽然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先天遗传因素,但并不是无法改观的。广大青年朋友如果在这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就一定要加以重视,尽快完善,下面告诉大家一些方法:

(1)平时要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广大青年朋友可以多看多听一些心理健康指导类书籍或讲座,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利用知识进行改善。

(2)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不但能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要多参加一些团队性的体育活动,不但能锻炼自己与人合作的能力,而且能改变内向带来的弊端,认识更多朋友。另外还能培养自己接受别人意见的能力。

(3)摆正心态,不要把自己和某一事件看得过重。只有以平静、客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外在事物,才能避免过分担忧导致的焦虑。

(4)勇于并且坚持在生活实践中接受磨练,不断总结经验。逃避不是办法,只有勇于面对,并及时事后总结,才能在挫折中成长。

总结提示:

虽说性格决定命运,并且很多人说性格是天生的,但也有人说"环境造就人"。的确,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后天有很大关系,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环境,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除此之外还有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等,都能对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影响性格的还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主观心理因素。简单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这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