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24861600000010

第10章 年轻的你心理健康吗

你知道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吗?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吗?你的心理是否真的健康?读完本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年轻的身体 沉闷的心灵

程瑞今年22岁,大三学生。按理说她这个年龄应该充满了青春活力,可情况却恰恰相反。

程瑞整日无精打采,脸上很少有笑容,对很多事情都漠不关心,对于学习也是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毫无积极性可言。

程瑞平时话不多,不愿意和同学及舍友多交流。偶尔有机会在大庭广众下说话总会支支吾吾,紧张脸红,不知所措。虽然和大家相处没什么大障碍,但也没什么知心朋友。

除了吃饭、学习、睡觉,程瑞平时没什么爱好,也不像别的女生那样喜欢漂亮衣服,只是简单收拾打扮一下。她也不爱参加锻炼,体育成绩每年都不达标。

在大学期间,程瑞没有交男朋友,平时尽量与男生保持一定距离,男生跟她说话时,她总是简短地回答几句。曾经班上有位男生向她表示过一丝爱慕,她感到非常恐惧,此后对该男生避而远之,再没有说过一句话。

大三参加实习时,她最怕外出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能避开则尽量避开。之后,由于实习成绩不够理想,又面临着今后择业的压力,程瑞开始每日愁眉不展,晚上经常失眠,有时还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案例中的程瑞,看似是性格天生比较内向,实际上,她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年轻的你必须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完好的状态。"

程瑞虽然没有什么疾病,也不能肯定她身体就虚弱,但她平时不爱参加锻炼,年年体育成绩不达标,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表明她在身体健康上并未达到完好的状态,这对她精神上的完好程度也有一定影响。

达到精神上完好程度的基本标准是: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专注,思想集中,对学习和工作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有相对坚定的意志,稳定的情绪,愉快的精神。

"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程度"就是指能否和谐地融入社会。年轻人终将要走入社会,面对社会。案例中的程瑞在校时就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实习期间更是不敢与外人打交道,因此她就属于心智尚不成熟,与社会适应程度差,所以说她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比较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前提下,还必须时刻保持心理健康,能和谐地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才算是真正的、全面的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高效而愉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良好,情绪稳定,思维活跃,触觉敏锐,记忆良好,乐观豁达,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够充分发挥身心潜能。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中有很多都处于心理状况不健康的情况之下,具体表现在:精神萎靡不振、失眠、厌食、烦躁、焦虑、恐慌、易怒、悲观、抑郁、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性欲减退等等。本来出现这些症状的多为中老年人,而近年来广大20~30岁青年中出现某些症状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心理健康的人需要具备的品质

一个人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好的品质,就很难在社会中立足与发展。一个人品质的好坏主要从他的行为和作风上体现出来,而行为和作风的背后正是这个人思想、认识、性格等的本质所在。一个拥有良好品质的人,其心理健康才能有所保证。

美国健康学者马斯乐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具备下列品质:

1.能较快地认识了解自己所在的现实环境。

2.能自己独立思考,不盲目随大流。

3.能乐观理智地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优点、缺点。

4.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

5.懂得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

6.对于平常事物,哪怕是每天例行的工作,都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创造性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如果你具备了上述品质,就拥有了心理健康的坚实基础。希望每位青年朋友都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进行总结反省,并依照上述标准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如果不具备某类品质,就得加紧培养和改善,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结提示:

人的心理健康归纳起来包括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符合年龄。

如果青年朋友发现自身的心理状态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