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有志气的女孩
24858800000022

第22章 确立行动的目标(肖智媛)(2)

当天晚上,卢奇因为成功地演唱了歌剧《波希米亚人》主角鲁道夫的咏叹调,最终荣获一等奖。从此之后,卢奇一步步踏上了大师之路。后来

当然,人们也渐渐地熟悉这个了不起的胖子——卢奇诺·帕瓦罗蒂,他被公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高音之王。

感悟:

如果不能够把握未来的事情,那就认真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能够领悟到这点,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前途,为此寝食难安,无心做事。

再美好的理想,也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和实现。与其过度地关注将来的事情而分散了精力,还不如做好手头的工作。因为现在的一切,将决定未来的结果。

没有绝对的安全感

他从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北京一家大报社做记者。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他兢兢业业地干了5年。

然而,他感觉到,自己最初的激情已经渐渐消失在日复一日的公文式写作中。他每天坐在电脑前,只要一想到自己写的文字见报后就立即被人遗忘,就会感到无限悲哀。

有时候,他真想马上辞职回家搞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但是一想到这份优厚报酬的工作,以及安定舒适的工作环境,他又有些舍不得了。他觉得,没有稳定收入,会让自己的生活失去安全感。

就这样在犹豫不决间,他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没过多久,他刚好去故乡小城出差,于是顺便去拜访父亲的一位朋友。这位长者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思想者,两个月前他从医院退休外出度假,现在刚刚回到家。

从他一进门,睿智的长者就已经看出了他的徘徊情绪,于是关切地问道:“孩子,你好像有什么心事?不妨说出来让我听听。”

他坐在沙发上,把自己的想辞职专心写作、又担心失去稳定收入、没有安全感的心事向长者一一道出。

长者听了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抬起手指了一下自己的下巴。

他也看见了,长者的下巴上有一处指甲长的刀痕,渗着一点血迹。他不解地望着长者,不知道长者让他看这个是什么用意。

长者自嘲地笑笑,跟他解释说:“这个小伤口是剃刀划的。今天早晨我想刮胡子,可怎么也找不到常用的剃须刀,很可能度假的时候忘在宾馆里了。所以我只好找来这把好久不用的剃刀,没想到竟然刮破了下巴。”

他听了长者的解释之后,瞪大了眼睛奇怪地问道:“这怎么会?”他非常清楚,长者可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科医生,已经握了30年手术刀了!

“是啊!我自己也很意外。我当时握着那把剃刀,看着上面的血,非常感慨:我是一名外科医生,30年来做过无数次手术,从未出过错。这把剃刀其锋利还不及手术刀的十分之一,而我却割破了自己的下巴!”说到这,长者停下来,看着他,问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他摇摇头,不解地问道。

“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不过应该记住:曾经是,现在不是。我已经从外科医生的位置上退下来了,我已经两个月没有拿手术刀了,所以才会在今天早晨刮胡子的时候割破自己下巴。”

长者说着,起身去另一个房间,不一会儿又返回来,手里拿着那把剃刀,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许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竭力想要寻求一种安全感。可是,你知道什么才是安全呢?有时候,你以为是安全的,其实并不安全。就像这把剃刀,我以为是安全的,但是它上面却沾上了我的血。你说它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所以,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安全。”

临走的时候,长者在送他出来时,又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想要获得安全,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学会操纵刀的技能!”

他记住了长者的话。从小城回到北京之后不久,他就毅然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回家一心一意专事写作。

后来,他的文章大获成功,成为一位著名作家。后来,每当他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想起老者关于安全和不安全的教诲。

感悟:

是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也没有绝对一劳永逸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而每一种选择都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安定的一面。我们不可能因为它的不安定,而就此停止脚步,放弃梦想。

面对这种种的不可预测后果的选择,我们能做的,惟有坚定自己的信念,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无怨无悔地、勇敢地为之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不是世界抛弃你,而是你选择了抛弃世界

在17世纪初的法国巴黎,一位工程师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他的耳边一直回荡着医生的话语:你的病随时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并导致死亡。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已经身患绝症的事实。他的内心在怒吼: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上帝为何对我如此不公!此时,他刚刚满40岁,正当年富力强,他的儿子也只有8岁。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痛苦地躲在书房里,不愿意见任何人,甚至包括他最爱的妻子和儿子。他觉得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完全抛弃了。

三天之后,门外边儿子幼稚的哭喊声,让他从绝望苏醒过来。如果他的生命真的所剩不多,那么他一直躲在这里逃避现实,岂不是在谋杀自己的生命?

他打开书房的门,抱起哭泣的儿子。他决心勇敢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在最后不多的时间里,我要实实在在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我要让妻子和孩子在我走了之后还能够记住我的存在。”他这样想着。

他买来一个精致的日记本,在扉页上工整地写下“生命苦旅”几个字。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他觉得现在惟一要做的,就是用文字记录下剩余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这本“生命苦旅”日记本里,他详细地记录着自己每天的病症。他述说着想对妻子和儿子说的千言万语,以及他生病以来的心情感受。

一字一句,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写过。这些悲怆的文字载满了他对生活的留恋,对亲人的愧疚,还有对未完事业的遗憾……

时间过了两个月,他突然发觉,这样每天写日记并没有减轻自己的悲伤,反而加剧了痛苦。因为日记中的文字每一天都在提醒他,他正在经历着残酷的生死别离的事实。这样,反而让他更加觉得,世界正在逐步抛弃他。

“不,我不能继续这样。”他坚定地告诉自己。他突然想起自己读大学时曾经有过一个梦想:绘制一个关于王子和公主历险的童话故事!

因为忙碌的生活,他一直没有机会去着手实现这个梦想。“现在,我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开始呢?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这个梦想,我要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孩子!”他这样想着,拿起画笔开始童话故事创作。

不过,他之前的工作一直是做建筑设计的,对画画并不在行,所以一切都得从零起步。于是,他开始频繁出入图书馆,一页一页地查阅资料,整日整日面对着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

而每当沉浸在这种紧张忙碌的创作状态中时,他经常忘记了自己的病痛。与之前的两个月相比,他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他不再时时念叨自己的病情,也不再因为时常想起要离开世界而悲伤感慨不已。现在,他会经常开心地与儿子探讨童话构思,也会以欣赏的目光观察着邻居小孩的一颦一笑。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了创作童话上,分分秒秒都过得充实快乐。

就这样,他在自己幻想的惊险与愉悦中持续创作了五年。这五年,他觉得比之前四十年的生活更让他快乐、自信。

他的童话故事终于脱稿,并很快得到了多家出版社的青睐。很快,这本童话集就以《睡美人》为书名向世界出版发行。全世界无数的人都在翻阅《睡美人》,这个美丽的故事成为许多小孩临睡之前的必读故事。

而他并没有就此停住。此后,他又创作出《小拇指》等一系列风靡世界的童话故事。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就是法国17世纪最伟大的童话作家查理斯·佩洛特。

当时,法国媒介曾这样评论他:如果一个作家的成就是以公共图书馆收藏他的作品数量来衡量的话,那么,与同世纪作家相比,查理斯·佩洛特名列前茅。

当记者来采访他的时候,佩洛特说:“当年我患上不治之症时,我觉得这个世界抛弃了我,把我从人群中挤了出去;今天虽然仍然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是我觉得世界没有抛弃我,因为它至少还给了我这样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我现在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当我们觉得世界抛弃自己的时候,其实是我们首先抛弃了世界。”

感悟:

当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坚强的人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屈服于命运的人,而没有失败给命运的人。

不是世界抛弃了你,而是你抛弃了世界。所以,他们选择向命运挑战,用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这样的人生,即便有限,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等待与创造

有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一个名叫西尔维亚,一个名叫辛迪。她们是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拥有同样的梦想。

西尔维亚出生在一个有着优越条件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最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而母亲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

良好的家境,使西尔维亚顺利成长,她对自己的前途也十分乐观。她的父母曾经对她说过,无论她有什么样的理想,他们都会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她。

西尔维亚一直就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那就是成为美国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相信自己一定有机会实现这个理想。她对自己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因为她感到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她交谈,愿意对她说出内心的想法。

西尔维亚经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她憧憬着那个机会能够早一天降临。

然而,大学毕业之后,西尔维亚苦苦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也没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

这种等待让西尔维亚越来越焦急了,心情也越来越苦闷、烦躁。“我该怎么办呢?”她自问。“一定会有机会来临的。”她只能不断地安慰自己,并虔诚地乞求上天能赐给她一次机遇。

可是,无论她如何虔诚祈求,如何苦苦等待,那种机会始终没有光临。后来,西尔维亚甚至有点绝望了。

而辛迪的情况却和西尔维亚的截然不同。

辛迪的家庭条件很差,她的父母都是最普通的人,每个月的工资刚刚够他们一家吃饱穿暖。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女儿辛迪。

辛迪中学毕业后,她的父母无奈地告诉她:“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再让你上大学了。如果你想继续学习的话,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辛迪与西尔维亚惟一共同的地方,就是她们拥有相同的理想。辛迪也很想成为一个节目主持人,即便家境困难,她也从来没有过放弃这个梦想的想法。

如果想成为节目主持人,首先一定要拥有足够的知识。辛迪很清楚这点,所以她决定,靠自己的打工来继续读完大学。

此后,辛迪白天打工,晚上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读夜校。这种辛苦的生活她坚持了四年。

大学毕业以后,辛迪不愿意无休止地等待下去。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洛杉矶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她在每一个地方得到的答案都令她失望:“我们只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是个很现实的要求。可是,对于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辛迪来说,这个要求实在太不合理了。“你们不给我机会,我又怎么能获得经验呢?”辛迪和每一位接见她的人辩论。

虽然辛迪遭受到了无数次的拒绝,但她却没有像西尔维亚一样陷入不切实际的等待之中。她苦苦思索,千方百计寻找机会。

辛迪开始为自己创造机遇。她每天都要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报刊杂志,她还委托许多认识的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辛迪在一份报纸的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人员。

这个电视台在美国的北部,那里非常寒冷,经常下雪。辛迪是不喜欢这种气候的,可是,此时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里去。她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辛迪立即前往这家电视台应聘,并很顺利地得到了这个工作。

在这个小小的电视台工作了两年以后,辛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再次回到洛杉矶电视台应聘的时候,几乎是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一个满意地职位。

又过了几年,辛迪的主持风格越来越得到观众的肯定。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而此时,她最好的朋友西尔维亚,却还在父母安排的小学校里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档案管理员。

感悟:

犹拉·曼丁格说过:“机遇永远只属于那些做好准备迎接机遇的人。”这个有准备的人,当然不是那个苦苦守候在家、做不切实际幻想的人。

在我们追寻梦想的路上,更多的时候,机遇不是等待来的,而是用执着与智慧创造来的。与其守株待兔,我们不如主动出击,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为自己创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机遇。只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目标再遥远,也终会实现。

请让我再试一次

那一年,学校召开招飞行员动员大会。校长和老师们号召全校毕业班的男生踊跃参加空军组织的招飞体检。同学们跃跃欲试,谁都可以报名,但其实谁都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