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4857200000030

第30章 搞掂职场人情世故(3)

别做党争牺牲品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工作也是一样,跟错了人,站错了队,对你个人来讲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事故”了。如果你还不小心掉进公司党争的旋涡之中,那么你不但可能成为替罪羊,还会使你的事业功亏一篑。

如果你真的已经卷入一场职场派系斗争,你最好离旋涡中心远一点。离得越远,破坏的向心力越弱,即便有所损伤,程度也会轻一点。

王晶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公司,初来乍到一身稚气,她根本不知道公司两位高层——余经理和杨经理是面和心不和。余经理同意的事,杨经理有意见,反之亦然。

一次,王晶要给老板写年终报表,杨经理让王晶先按他设计的方式做报告,王晶就按杨经理所交代的做了。过了两天,余经理问王晶做好了没有,王晶就把做好的格式拿给他看,杨经理看了之后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王晶叫进来。他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还冷不丁地加了一句:“我的设计可是独家创意,要保密。”这让王晶一头雾水:“这下该听谁的?”

后经公司老同事点化,王晶才知道两位经理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大到争权夺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使用,他俩都要比出个高低胜负来。老同事告诫王晶:“做他们的下属,一定两边都不能得罪,余经理的话没错。杨经理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光用耳朵还不行,还要用脑子。”

王晶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小职员生存的艰难。身为下属,偏左走,偏右走,都是有问题的。最后,王晶把杨经理和余经理的意见综合之后做出了表格才算过关。

还有一次,杨经理的表妹汪小云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碰倒了投影仪,摔坏了价值6000元的镜头。当着余经理的面,杨经理皱着眉头严厉地对王晶说:“一定要按规定处罚,绝不能敷衍了事。”

王晶这次学乖了,先是查找了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然后给出了处罚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一个月不到1000元,当然比不上6000元的镜头钱。王晶给出的原因是:工作期间非故意损坏工作用具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小汪把镜头弄坏的时候,哭得梨花带雨,这谁都看见了,这怎么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王晶就建议酌情惩罚了。

事后杨经理也追问王晶的解决方案,还打着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王晶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杨经理没再说话,挥挥手让王晶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杨经理和王晶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让王晶感到特别舒服。

即使环境所限,你必须选择站队,那你也要明智一点,选择可靠的一方。比如,你们单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明争暗斗地拉拢新人,而你恰恰不幸成为他们拉拢的对象,那你不如站到“一把手”的一边,毕竟他才是“老大”。

小强刚来到公司不久,是公司副总经理招聘的他。那时候副总经理对他特别礼遇,不仅热情地介绍公司的情况,还解决小强的住房问题。小强深深感受到了副总经理对自己的器重,打算知恩图报,以自己的工作表现来回报副总经理对自己的栽培。

小强的直接上司是营业部主任老罗,他和总经理都是总公司派到小强所在分公司的老员工。据同事们讲,老罗和总经理共事多年,是总经理的心腹,他很多事情都和副总经理对着干,副总经理也拿他没有办法,只有干瞪眼。

有一天,小强听到同事在私下里议论,说公司有意让小强当营业部主任。听到这话小强吃了一惊,按说以自己现在的资历、能力,都不足以胜任营业部主任的位置,而且自己压根都没有想过要接替老罗的位置,更何况公司领导也从来没有向他暗示过要让他当营业部主任。

小强不知道这种谣言是谁造的,但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却开始对他非常客气,有时候客气得让小强心里难受。

没多久,老罗就经常在公司里有意无意地喊话,说自己年龄大了,该退休回家了,他的位子该让给年轻人了。小强当然知道这话是针对他说的,心里越来越感到不安。有一次,他就半开玩笑地对老罗说:“你还宝刀未老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嘛。”老罗笑了笑,说:“是吗,我可听说现在这个年代,可是有志不在年高嘛。”小强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以后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自谣言传出来以后,老罗动不动就给小强脸色看,有时候在工作上也故意刁难小强,搞得小强很被动,有苦难言。

小强找到副总经理,问那些传言是怎么回事。副总经理说:“那些传言是我叫人放出去的,你有意见?”

小强反驳说:“我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而且罗主任开始向我发难了。”

“你想当主任吗?只要你有这个想法,我就一定能让你当上。”

“我不想,我只想安安稳稳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我不想跟人家明争暗斗,那样太累。”

副总经理回道:“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就一辈子当你的打工仔吧。”

此后,小强拉开了和副总经理的距离,还尽量回避和副总经理单独在一起的机会。过了一两个月,大家都看出来小强和副总经理的嫌隙。最关键的一点是,老罗对小强的态度好了起来,不再刁难小强了。

过了半年,传出副总经理被总公司调走的消息,据说这是总经理的“杰作”,原来跟副总经理关系近的那一帮同事解职的解职,遣散的遣散,小强在这场暴风骤雨中幸免于难。

职场党争当中,基本上无所谓对与错,都可以号称“非正义战争”。如果你是一个安分的人,就不要参与到派系之间的争斗中去,更不要做别人手上的棋子。如果受环境限制,你非要选择一方,那就聪明点,选择可靠的一方。

批评,对事不对人

在职场中,哪些人你可以批评呢?当然你最好只批评你的下属。批评下属,也要对事不对人。批评下属的时候,要根据事实说话,而不是针对下属的人格,这样你的下属会觉得你的批评中允,容易接受。如果你直接把矛头对准下属的个人尊严,经常说出这样的话:“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啊,怎么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真是无可救药!”那么你的小领导是做到家了,没有哪个老板愿意让一个群众基础不好的人当领导,因为众怒难犯。

所以,当你批评下属时,你应该反省自己:我是不是针对他了?我是不是忽略事情本身了?我是不是没给人台阶下?

某公司召开管理人员会议,主要是讨论关于近期人才培训的得失。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行政部经理老郑向来就是个火暴脾气,一开场就掷地有声地抛出他的批评:“依我看,我们公司根本就没有发挥人才培训机构的作用。新人进来本来是要经过严格培训的,可现在倒好,进来就听听报告,看看厂房,整个过程就是走过场。新手到了真要上流水线的时候,个个都像笨鸡一样,还要老员工手把手地教,老员工都很有意见。而且,新手上手这么慢也影响公司的效益,倒不如专门成立一个培训机构。”

这话一出,会场里没人敢出声了,因为这时候大家都看见分管培训事务的人事部主管喻舟变了脸色。老总见气氛尴尬,打了个圆场,说:“小喻,你主管这事,最有发言权,说说你的看法。”

喻舟说:“老郑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这是我的失职,我向公司做检讨。但说到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培训员工的机构,是不是没有这个必要呢?”

老郑见小喻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便讽刺道:“有的人自己做不了事情,还不让别人做,明摆着占着茅坑不拉屎嘛。”

喻舟看老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编派自己,也忍不住怒气,“老郑,你什么意思?前一段时间没见人事部整天忙着新厂分区的事情吗?顾不上培训的事情也算不上什么大错!”

老郑知道自己说话有点过了,但这时已骑虎难下,就继续顶牛:“能力不行的人总喜欢找借口。”

喻舟脸气得煞白:“好,我做不好,你来做!”

……

老郑和喻舟从此结下了梁子,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俩谁也不服谁,谁也不配合谁,结果工作越弄越糟糕。最后,老总只好把老郑和喻舟都给辞了。

本来一场简单的业务讨论,最后弄得两人都丢了饭碗,这就警告我们批评的时候不要逞一时之快,更不要侮辱别人的人格。因为事情做错了,还有更改的余地,感情伤害了,就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了。

奉劝那些走上管理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定要记得,批评人的时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的下属做错了事情,一定要懂得批评的艺术。否则,下属可能表面不会对你怎么样,心里不知道有多怨恨你呢。如果这样,你想想,你以后的工作还要不要开展了?

对事不对人,能够避免许多人际关系的烦恼。批评只针对事情,错或对、黑或白一目了然,没有半点情感因素在里面。一个人昨天做错了某事,批评是应该的;可他今天做了件好事,那么表扬也是应该的。“对事对不人”反映了你做事公平、客观,而“对人不对事”则反映了你人品不端正。

批评本已经令对方感到难受了,如果你还用粗暴的斥责和无礼的语气,那就表明你不是在对事情做批评,而是对人不待见。

不要说别人能力不行,不要说别人动作“愚蠢”。将心比心,你如果站在被批评的立场上,你又会怎么想呢?虽说事情都是人做的,但在批评下属时,还是要尽量对事不对人。这样的批评不仅容易使你的下属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能让他心服口服。

批评的时候,不要对下属的个人尊严指手画脚。事情归事情,人品归人品,这是两码事,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说事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千万别让负面情绪控制了自己。不然,不但批评没有效果,还会惹来仇恨。

批评最好能单独进行,如果在公共场合批评,那就太伤你下属的感情了,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你的下属成为你的刺儿头。如果能单独进行,即使其他人知道,你的下属也会好过点儿。

批评的艺术就在于批而不伤,既点中问题的症结,又照顾到下属的情面。这样,批评就能产生你理想的效果了。

背靠大树,是机遇,也是风险

“大树”指的是公司里那些有助于你事业发展的人,这种靠山一般最有可能就是你的领导,但是不是所有领导都可以作为靠山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第一,你要考虑这个领导值不值得你靠;第二,你要考虑你的领导愿不愿意让你靠;第三,你要计算一下你的收益与风险绝对值哪个更大。选择大树不是那么容易,一吹就倒的大树还是不靠为好,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确地说,靠着大树既有机遇也有风险,其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结果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种结果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既然是不同的两种结果,那就先讲机遇。

说起“背靠大树好乘凉”似乎有违自强自立精神,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主要是靠自己,但若能在羽翼未满之时借棵树遮遮风、避避雨也未尝不可。就事论事,一个人在职场忠心耿耿地追随上司,上司又认可了你的忠诚,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多缺乏社会经验,对生活中、事业里的好多事情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时你找一棵大树来为你做支撑是快速取得进步的捷径。靠着大树,你可以学习人家是怎么抵御严寒酷暑、风霜刀剑的。靠着大树,太热你可以乘凉,太冷你可以避寒。只是你不要忘记这时的“靠”是暂靠。你应该不断增强自己抵御炎热、寒冷的能力,不要永远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因为总有一天,你需要独当一面。

当你实力未够的时候,可以选择把自己当做车厢,挂在别人火车头的后面,这是可以的;当你实力未够的时候,选择钩在别人的船底,舒舒服服地坐一趟顺风船,这也是省力的。只要你不借助靠山干坏事,选择一个靠山其实并不那么可耻。

小杜自从来到公司的那天起,就和招聘他进公司的业务经理走得很近。因为小杜觉得现在只有和业务经理搞好关系才能在公司立稳脚跟。再说,当初业务经理在招聘小杜时表现出了对他的赏识,所以他觉得紧跟业务经理是没有错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他紧跟业务经理学习业务,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经验,他的工作很快得到了公司的认同。同时,在公司里,由于小杜经常跟经理在一起,其他同事都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跟小杜一起进来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公司老鸟的欺负和刁难,唯独小杜躲过去了。

有一次,小杜由于粗心,把业务经理分配下来的一项工作搞砸了,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要是换了其他人,不但要弥补损失,还要受到警告处分,搞不好还要走人。小杜诚恳地向经理道歉,业务经理念着小杜一直忠心跟着他的份上,向公司报告说错误是他造成的,业务经理虽然挨批评了,但总算替小杜化解了这场危机。

小杜看得出上司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同时对下属也很照顾,就更加努力地在他手下做事。没过几年,小杜的经理升任业务总监,小杜也因良好的业绩得到了提升。

小杜从一个职场新丁,快速得到提升的原因在于他跟对了人。他的业务经理本来就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对他又很照顾,一旦经理有发展,小杜想不提升都难。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跟着能干的人一起做事效果就是不一样,这就像骑着自行车的人挂靠在骑摩托车的后面,很快就能进入职业的快车道。

不过,在职场找靠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难易程度和相亲差不多。好靠山也是要讲缘分的,不能随便就拉一个人出来当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