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4857200000013

第13章 不会来事儿,讨人嫌(4)

“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而“我们”则是站在双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一字之差,给人的感觉是大相径庭的。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无异于孤身作战,单独一个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份自己可以吃掉的牛排无须与他人分享,但当很多人都想吃掉它的时候,分享就变得必要了,而“我们”一词才是合作的前提,要知道人性最本质的一面都是忠于自己的,“我”是每个人心中的宗教,一个简单的“我们”,增加的是一份难得的亲密感。年轻人想有好的社会关系,首先要经营周围的人际关系,这时要注意到“我们”比“我”要强大,当“我们”取代“我”的时候,它所焕发的力量将是无限的,更是不可估量的。

驾驶汽车应随时注意交通标志,说话也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和反应。假如红灯已经亮了依然往前开,就是违章了,如果你谈话时多用“我”字,不妨看看听者的反应,看自己是不是已经“违章”了。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而对于那些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多数人会觉得索然无味。比如当一位妈妈热情地对你说:“我的宝宝会叫人了。”这时她的心情是高兴的,但是你却未必和她一样高兴,正常的孩子哪个不会叫人呢?在我们说话时也是一样,你感觉有兴趣的事,别人不一定有同感,如果你还一味地围绕着“我感兴趣”的事情说下去,就别怪人缺乏兴趣了。

所以在与人交流时,尽可能地忘掉自己,不要总是谈自己的事情,你的生活引不起别人的兴趣。人人喜欢的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中要尽量去引导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或者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这是让对方高兴最好的方法。当你用心去听对方的叙述时,你一定会给对方以最佳的印象。

人们往往在潜意识中认为,“我”是在推销自己,可是“王婆”若只知道“自卖自夸”,则很难卖出瓜,仅仅推销“我”的人也一样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在你喋喋不休地说“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爱不爱听?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很多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乐意做别人自我展示的听众的心态。所以在你痛快地使用“我”的时候,别人可能已经厌烦了。

应聘者甲说:“在我负责销售部的时候,我让部门工作获得了较大起色,在我的严格管理下,本部门工作人员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所以我得到了总公司的赞赏,这让我感到欣慰!”

应聘者乙说:“在我负责销售部的时候,部门工作获得很大起色,不但销售额比去年上升了20%,部门的员工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总公司对此的奖励,是对我们全部工作人员的极大鼓励。”

显然,应聘者乙比应聘者甲更会让人接受和喜欢。他没有一连串地使用5个“我”,而且也没把功劳全部归于自己,因此同样的内容,应聘者乙的表达效果就好得多。

说话时,把“我”变为“我们”,可以巧妙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别人更容易接受你和你的话。我们经常看到演讲者使用“让我们……”,记者采访时也常常说“请问我们公司……”,这样的话会使人觉得和对方的距离接近,听起来和缓亲切。因为“我们”这个字眼本身就是表现“你也参与其中”,这会让别人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如果演讲者说“你们……”,就拉开了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让听众无法和他产生共鸣。

假如你在说话时,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儿地提到我怎么样,那么一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把“我”改为“我们”,这对你并不会有一点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以下提供一些关于“我”字的使用技巧。

(1)变单数的“我”为复数的“我们”。

(2)用较有弹性的词语,把“我建议” 、“我认为” 等强调意味很浓的词语换成“我觉得”、“我想”,以起到缓冲效果。

(3)对“我”字做修饰,比如“我的拙见”等。

(4)在合适的时候省略主语,比如把“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交流”省略主语变成“这是一次成功的交流”。

口无遮拦讨人嫌

有道是,“心无遮拦是坦荡,口无遮拦是祸端。”现在生活中“出言不慎,惹是生非”的事例很多,一张嘴往往会引来无数麻烦。话从口出,覆水难收,而精神上的伤害却又会比肉体上的伤害更深、更让人刻骨铭心,口无遮拦是要坏事的。

世上除了哑巴,谁都会说话,说到起劲时还能手脚并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如长江之水。然而,要想把话说得好,说得滴水不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古人有训:“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言语有好有坏,好话可以消灾免难,坏话则会给人招来祸患。古人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话的意思不言而喻,即多说话、乱说话容易惹出祸端;不注意卫生地乱吃东西,身体就会生病。这句话人们都懂,也都想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可是许多人又无法管住自己的嘴巴,常因多说话、乱说话而挑起是非。

语言虽然可以修饰一个人的外表,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都有益。开口说话一定要注意,要非常小心才能避免闯祸。话说得好,当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但话若是说得不好,则会惹人痛恨。因此,人生在世,应该慎言慎行,切不可放言说道。三寸之舌虽不致招来杀身之祸,却也常常捅出娄子。

国学大师叶曼的《世间情》中有一则问题是这样的,一位已经工作7年的女子说,她是性情中人,天性直率,好打抱不平,常常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人,她说自己说的全是实话,没有一点伤害别人的意思,于是感叹处世之难。

叶曼这样回答她的问题:“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真正的直人绝不以心直口快、当面折辱人而自豪,那仅是一种自我表扬,有百弊而无一利,到最后只落得自己鼻青脸肿,而被列入不受欢迎的厌物。我希望你不是那种人,并且千万不要自相期许成为那种人,那是不折不扣的幼稚,而不是你以为的纯真。纯真只是出淤泥而不染,如果那朵莲花终日临风顾影,专门嘲骂谴责污泥,那将是多么可厌又可笑的莲花!”

的确如此,幼稚的人总是以自身的毛病做挡箭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或者说的人正是我们自己:我太喜欢说实话了、我太直率了、我不懂得圆滑,这些带着自夸性质的“检讨”是很常见的,许多人这么说的言外之意就是“是社会错了,它不容我”。这其实是一种幼稚的体现。人都需要觉醒的,所谓的直率,其实就是一种极大的狭隘,在你非要说伤人话的时候,便有了一种傲慢和不屑,而越成熟越有度量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澳大利亚头号年轻政治家约翰·布洛戈登曾有“未来总理”之称,但是却因为一次在酒会中的失态举动,被迫宣布退出政坛,毁了大好的前程。当时,37岁的布洛戈登被澳大利亚各方看好,认为他最有希望在2007年的全国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澳大利亚的总理。

布洛戈登痛失良机源于口无遮拦。在竞选3周前,他参加澳大利亚旅馆协会举行的酒会时,因为鲍勃·巴尔——他多年的政治对手刚刚辞职,心情很好的他连喝了6瓶啤酒,醉酒的他马上丑态百出:先是跟几位金发女郎调情,之后取笑巴尔的马来西亚裔妻子是“邮购新娘”。

巴尔的妻子海伦娜在17岁时从马来西亚到澳大利亚求学,毕业于悉尼大学,曾是个成功的生意人,在澳大利亚政界以热情而声誉很好。巴尔对布洛戈登的话非常不满:“我无法接受他的道歉,他的话不但给我的妻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同时也深深地刺伤了跟我妻子一样背景的公民们。”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也强烈谴责布洛戈登的行为:“他说得太离谱了,我和海伦娜非常熟悉,她是个大方热情的女人,他那样的话无论如何都不该说。”

有些话真不该说,正所谓“话到嘴边留三分”,让人不爱听的,即使是实话也是万万不能轻易说出口的。其实,无论说话对象是谁,口无遮拦都是要不得的。即便当时没危险,但是你让对方心里结下疙瘩,终究没什么好处。

小慧在一家大型企业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每说出一句都是“重量级”的,每当别人就一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非常刺耳,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伤疤”。有一次,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合身、漂亮,可是当同事问小慧的感觉如何时,她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长得太胖了,这件衣服一点儿都不适合你。而且这颜色对于你这个年纪的人显得太嫩,下次别穿了。”

这话一出口,本来兴致勃勃的同事表情立刻就僵住了,而周围大赞衣服如何如何好的人也感到非常尴尬。因为小慧说的话是同事们都不愿说的得罪人的“实话”。

尽管小慧有时也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感到后悔,可是她总是忍不住说些让人接受不了的实话。时间长了,同事们就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再去征求她的意见了,她也慢慢成了这个办公室的局外人。

常言道,“揭人短遭人恨。”当面揭人伤疤,自然让人讨厌,而背后揭人短,更让人咒骂。逢人不说他人过,说话不揭他人短,这是低调做人行事的一条准则。在交际中,应该知己知彼,不仅要了解对方的个性和习惯,还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难免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看人还应多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刻意揭人之短是一种恶劣品行,是小人之举,无意之中的揭人之短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直率不应该成为口无遮拦的理由,在人际交往中,口无遮拦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它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上屡遭挫折。举个例子,你到医院探望住院的朋友,你明知他的病情非常严重,而他自己却不知情时,假如你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他的家人一定不会原谅你的鲁莽行为。再比如遇到熟人,人家向你问好,你心里正烦着,口无遮拦地回一句:“好什么好,烦透了……”这句话一定会呛得人不知所措,让别人认为你是个不知好歹、没有修养的人。

实话不得不说时,也不一定非要直说,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该以怎样的方式说话办事,比如把实话婉转或幽默地说出来,或者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一样是说实话,用不同的方法说,其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批评别人之外,还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博学多闻的样子,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他也滔滔不绝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但实际上他是个半吊子,那些舌灿莲花的功夫只能唬唬刚见面的人,深入交往后就会让人感到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