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4857200000012

第12章 不会来事儿,讨人嫌(3)

在人很多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小伙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女孩的脚,女孩的脾气不是很好,张口就说:“你说你一个大男人,不踩别人偏踩我,你干吗欺负我这个女人,全车就我好欺负吗?”

小伙子本来刚想说一句道歉的话,可女孩的话实在让他不舒服,愧疚的心理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按捺住火气,憋了半天才说:“踩就踩了,这算什么欺负啊!”

结果女孩更不高兴了,她说:“真是的,现在人怎么都不学好。瞧你那样儿,肯定是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吧?”

这下小伙子可急了:“你这个人怎么说话呢!”说着就要向前冲。这时车上的人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才让他们两个消了气。

这个女孩的说法是典型的“得理不饶人”,本来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为这么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让她显得很刻薄,不但形象大打折扣,还惹得各自心中都不痛快,占理的事也让她弄得没理了,这是何苦呢?

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在双方的争论已到剑拔弩张的时候,占理的一方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胸襟,不要穷追猛打,把对方逼入死胡同。那样不但不能辩赢对方,反而会扩大矛盾冲突,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如果错在别人,也许他已经意识到了,对所犯的错误多少有了负罪感,假如我们不分场合、对象,一味地理直气壮谴责别人,会让人非常难堪。得饶人处且饶人,对那些已经有了内疚之意的人应该学会同情和理解,学会宽容和礼让,不要把人逼到绝路上。

曾有一则报道:一位老人在去市场的时候,不小心把商贩的一个花盆碰倒了。老人急忙道歉,还说把这个花盆买下来,可是他一掏口袋才发现自己没带钱。

那个卖花盆的商贩不依不饶了,喋喋不休地说他的花盆值多少钱,事实上,那只是个最普通的花盆,最多也就十几元钱。

老人说:“无论多少钱我都赔给你,可是我现在身上没带钱,要不你现在让人跟我回家拿钱。”

可是商贩不相信老人的话,不让老人走,一个劲儿地让他再好好找找有没有钱。老人气得把口袋翻给他看。可是商贩却咄咄逼人地说:“哪有人出门不带钱的!”

老人没法解释,只能反复地说:“我不会骗你的。”可是不管他怎样解释,商贩就是不信他的话,最后提出要老人拿出身份证来,但老人根本没带东西出门。在不依不饶的争吵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一辈子也没有受过这种委屈,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急火攻心,居然心脏病突发,不治而亡了。

为了十几元钱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条人命!

不要以为这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生活中不乏这种事,而我们也可能做过类似的事,只因为自己有理,就变得斤斤计较、得寸进尺了。事实上,许多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分出个高下优劣,尤其当这个结果有可能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时,那就更不要去争论。如果你因为手握真理,就存心让别人难堪,别人一定不服气,这也注定为你以后的道路埋下隐患。所以不妨对别人有些保留,真理在握,也要给人留面子,这样双方的关系才能和谐,别人才能见识到你的大度。

一个服务生端菜上楼不小心和一位下楼的客人撞在一起,服务生手中的菜盘掉到地上摔个粉碎,菜汤溅到了下楼的这个人米色裤腿和白色皮鞋上。服务生连声道歉,并主动弯下腰来用餐巾纸为这个人擦裤腿和皮鞋。

这个人怒气冲冲地骂道:“你是干什么吃的,没长眼睛吗?”服务生犹如犯了天大的错一般,一边擦一边说:“非常抱歉,对不起……”这个人还是不依不饶地要找经理。和他一起同来的人说:“算了,服务生也不是故意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家都赔礼道歉也给你擦了。走吧。”说着一行人走出了饭店。

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那个人的朋友,又会怎么看这个人呢?想必一定不会对他有好印象吧。在社会上要明白“风水轮流转”的道理,也许今天你是饭店的客人,明天就可能是端菜的服务生,我们做人或者做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要太过分,以免给他人带来痛苦,那样对自己也没多少好处,做错了事,人们一般都会心生愧疚,会主动向人家赔礼道歉,即使别人说几句也得听着,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已经赔礼道歉了还不依不饶的,恐怕很少有人耐心听太多责骂的话。碰到心眼儿小的,说不定还会报复你一番,那时,你有理也没地方讲。在我们给别人机会或退路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退路。

即使是夫妻这种亲密关系,也难免发生争吵。这时,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浇灭对方的怒气,而不是不依不饶地火上浇油。

一个男人彻夜不归,第二天才像幽灵似的回到家里,女人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忽然,女人说:“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想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虽然故事中的女人处于占理的一方,却没有“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一句,便让战争结束了,而男人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晚归了。

年轻人容易犯得理不饶人的毛病,以为这样才是个性,殊不知这会为自己带来灾难。“得理”自然有“不饶人”的权利,可是“得理且饶人”却会让自己的路更宽广一些,毕竟,人海茫茫,后会有期,如果今天没饶别人,就不怕在其他时间与之狭路相逢?如果那时别人有理而你无理,吃亏的就是你。人与人之间,发生争执和碰撞都在所难免,即使觉得自己占理,也应避免过分指责对方,毕竟谁能一点毛病没有呢?在你有理的时候不要抓住不放,宽容别人不等于窝囊,人要能站到高处,往开处想,就能理解别人,宽容别人。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饶人”也要讲究艺术,力求在不伤双方面子的情况下达成协议。想做到这一点,语言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是不是恰当,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做到最好。

多说“我们”,少说“我”

老江湖之所以比新人精明,在于他们看到了许多新人没有看到的细节问题,比如注意“我们”和“我”之间的玄机。

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在玩游戏时或要某样东西时,常会说“这是我的”“我要……”,“我”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孩子的世界中,这也许是无关紧要的,可是如果成年人也是这样,在说话时,仍然过分地强调“我”,将会给人自我意识太强的印象,人际关系势必会因此受影响,毕竟谁都不愿意和自私的人交往。

亨利·福特描述最让人厌烦的行为时说 :“一个满嘴都是‘我’的人,随时随地只会说‘我’的人,一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福布斯》杂志中也曾登过一篇名为《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药方》的文章,里面有几点值得借鉴:“ 交谈中最重要的5个字是:‘我以你为荣!’ 交谈中最重要的4个字是:‘您怎么看?’ 交谈中最重要的3个字是:‘麻烦您!’ 交谈中最重要的2个字是:‘谢谢!’ 交谈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你!’ 在交谈中,最不重要的一个字才是‘我’。”

在和人交谈的过程中,“我”字说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感觉,这会在无形中让对方和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交流障碍,影响他人对你的认同。会说话的人在与人交谈时,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来进行谈话。

在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很多革命者因为对沙皇有刻骨的仇恨,所以坚决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宫殿。当局派出很多人做思想工作,革命者们都置之不理,依旧坚持烧掉宫殿。最后,列宁亲自出面做说服工作。

列宁对人们说:“要烧宫殿可以,不过在烧宫殿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行不行?”

“当然行。”

列宁问:“沙皇住的宫殿是谁造的?”

人们说:“是我们造的。”

列宁接着问:“我们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行不行?”

人们都高声回答:“可以!”

列宁又问:“那么这宫殿我们还烧不烧呢?”

人民觉得列宁讲得对,结果宫殿保留完整了。

有一项调查显示,人们每天最常用的就是“我”字。为什么人们对“我”字情有独钟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被称赞,也喜欢称赞自己。所以,你如果想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就要避免和别人争高低,而要维护别人的自尊心,为了让别人的面子不受伤害,千万不要常把“我”字挂在嘴边,不要动不动就说“我的……”,而要说“我们的……”,否则会让人感到厌烦。

两个人一起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在回家的路上,张三发现前面的地上有一把镰刀,赶紧跑过去把那把镰刀捡起来,说:“我们捡到的这把镰刀还是新的呀!”李四当然看出张三想把镰刀带回家占为己有,李四一想,这把镰刀是张三发现的,理应归他所有,于是说:“你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们捡到’,因为这是你捡到的,所以你应该说‘我捡了一把镰刀’才对。”张三听李四这么说当然很高兴,连句客气话也没有,就算默认了。

两个人继续往前走,张三的手中依旧拿着那把镰刀。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镰刀的人走了过来,远远地看见张三的手上拿着他的镰刀,就朝他们的方向追过来,眼看对方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候张三非常紧张地看李四一眼说:“怎么办?这下我们要被他抓到了,这下可把脸丢大了。”李四听张三这么说,知道张三想把责任平摊到两个人身上。于是李四非常严肃地对张三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镰刀是你捡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应该说‘我要被他抓到了’,而不是‘我们要被他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