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管理艺术
24850100000032

第32章 提高执行力的艺术(1)

当管理者向下属发出某项指令或推行某项任务时,如何才能让下属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会拿管理者的话不当回事或者敷衍了事,而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条不紊地去执行、去实施,这是一门大学问。这门学问的关键是管理者必须洞悉下属的心理,知道下属对于管理者命令的心理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避开他们的逆反心理,迎合他们的情趣,以确保令出必行。

树立威信:无威难自立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管理者能否树立威信,对于企业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是决定成败大局的关键所在。威信可以说是管理者身上的光环,失去了它,再有能力的管理者在员工眼中也显得一无是处、暗淡无光。

管理者要保证自己的命令能够得到贯彻和执行,首先必须在下属中树立威信,在下属心中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震慑力,让他们对自己的命令不敢漠视、违抗甚至随意篡改,即管理者必须能镇得住下属。

管理者在下属中如果缺乏威信,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因为管理者与员工不同,员工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不需要借助威信去带领别人做什么。而管理者就不一样了,管理者如果不树立威信,就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无法依靠员工取得成功。

那么,威信究竟是什么呢?威信包含着威望和信誉,是管理者身上无形的威力,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资本。管理者拥有威信,就会像老虎一样威风八面,人见人畏,它不仅关系到管理者个人的成败,更影响着企业团队的士气、凝聚力、战斗力和前程。

《辞海》上说:“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威信是一种大品格、大诚信、大能力、大智慧、大勇气,是一种人格的魅力。真正成功的管理者,从来不是靠权力去管理下属,而是靠人格魅力的影响来构筑自己的威信。因为对真正有威信的管理者来说,权力只是摆设,一般都是放在一边,很少使用。如果管理者只懂得用手中的强权发号施令,而不注重威信的培养和树立,那么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某公司老板徐先生每逢周一必开员工全体会议,但多为“一言堂”。短则十几分钟,长则一两个小时,末了他还会象征性地问一句:“谁还有话要说吗?”

刚开始,偶尔有人会说上几句。但是说完之后,徐先生肯定会抓住语机,又来一通训示。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再发言了,于是,周一例会便成了真正的“一言堂”。

次数多了,徐先生决定换一种开会方式,他说:“今后每周一开例会,我们要实行民主制,由各位同事主讲,我少说话或不说话。下周一先由××主讲,下周一会后再安排下下周一例会时的主讲人,这样循环往复,形成制度。”

但是这种所谓的民主开会制度仅仅坚持了两周,第三周的例会又恢复了常态,因为在这两周的例会上,徐先生总是有感而发,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于是“民主例会”又变成了“一言堂”。

徐先生不满于会场现状,常常生气发怒,声色俱厉,有些自觉是关键性的指示,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但就是无法引起员工们的共鸣,会后员工们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徐先生在下次例会上又生气又发怒,但始终不见效果,如此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

弘一法师说:“威不足而多怒,信不足而多言。”这两句话正好言中了故事中徐先生的要害。古人云:“声色之于化民也,末也。”意思是说,用厉声厉色去教化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只知道对下属疾言厉色,这是管理的下下之策。如果管理者懂得用明德教化员工,根本就用不着大声呵责员工。因此,像徐先生这样的管理者,应该多用心体会一下“威信”二字。

作为管理者,如果在下属中树立了威信,只要你一开口,下属们就会立即禁声,洗耳恭听,你根本无需过多重复,更用不着动怒。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威信呢?

以“德”树威

以“德”树威,即管理者要注重修心立德,注重非权力影响,注意修炼自己的高尚品德。良好的品德是职场中永不过时的通行证,它能散发出一种自然魅力,是一种让员工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的力量。管理者如果能做到言正、行正、身正、心正,一身正气,一定能赢得员工的敬重和爱戴,成为员工的贴心人,从而在无形中提高管理的执行力。

以“公”立威

一个管理者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员工、为企业,还是为“个人”,是决定人心向背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检验一个管理者作风是否正派的试金石。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比如对中基层领导的选用、员工的福利待遇及对人事处理等方面,一定要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公道,做到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不徇私情。此外,管理者还要注意在用人上做到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坚决杜绝裙带关系,抵制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可和尊重,继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以“诚”取威

诚,即诚实、守信,这是对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也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一个民族诚实守信,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诚实守信,才能为国际信服;一个管理者诚实守信,才能为下属拥护。

诚信第一个方面的内涵是践诺,即践行承诺,说到做到,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对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尤其如此。

诚信第二个方面的内涵是不欺。不欺是指不自欺,更不要欺人。那么,什么叫欺人呢?马云说:“对于下属,不能说的可以不讲,但绝不能说谎!”说的正是此意。

诚信第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信任。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对下属予以充分的信任,这样下属才能放开手去工作,并且对管理者充满敬佩之情。管理者绝不能对下属不讲诚信,更不能对下属在提拔上压着、相处上挑着、交往上冷着、关系上僵着,否则必将失去民心、失去威信。

以“能”添威

所谓“能”,是指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包括管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宣传鼓动能力、用人处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诸多方面。管理者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威信的高低,能力强的管理者往往能维护好下属的团结,发挥出团队的战斗力,调动起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佩服他、信任他、服从他。所以说,管理者有能力才能服众。

以“绩”固威

管理者在工作上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必定能树立自己在员工面前的威信,因为业绩是实力的标志和象征,唯有创造出出色的业绩,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在美国NBA闯天下的姚明,刚进入球队时,队友根本不把球传给他。为什么?因为他球技不行,队友不信任他。但是随着球技的不断提升,姚明在比赛中不断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最终赢得了队友的信任,从而成了火箭队的卓越管理者。

以“和”凝威

所谓“和”,是指管理者要与下属“打成一片”,以情带“兵”。“和”有以下三种内涵:第一是“宽”,即要求管理者对下属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进行“软”处理;第二是“狠”,即要求管理者对一切违反原则的人要绳之以“法”,管理者自己也不能例外,这样才能在下属中树立威信;第三是“爱”,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有爱心,有一点人情味。例如,管理者在批评员工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员工愉快地接受批评,把事情办得合情合理。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和”人,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以上面的6个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提高自己,这样,你说的话员工才会听、才会信、才会服,你才能在工作中虎虎生威!

多用“软权力”,少用“硬权力”

管理者是企业的“舵手”和“领头羊”,肩负着重要而艰巨的职责,所以必须拥有硬权力,同时行使好自己的软权力。只有有了硬权力,才能大胆地做出决策,才能向员工发号施令;同时只有有了软权力,才能带好队伍,激励大家同舟共济,在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潮中驶向胜利的彼岸。

管理者的权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的或组织章程中赋予的权力,是有形的权力,也是管理者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手段,这种权力叫作硬权力。另一种是无形的权力,与管理者个人的品格、才能、知识、资历、风格等因素有关,这种权力叫作软权力。

通常情况下,行使软权力对管理者要求更高一些,而行使硬权力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很多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使用硬权力,而较少使用软权力。

但是,硬权力却有很多难以避免的缺陷和弊端,比如,下命令是最常见的硬权力使用方式,基于人天生就不喜欢被命令的天性,使用硬权力难免会触犯员工的逆反心理:如果员工认为你的命令合情合理,或许会按照你的命令去执行;但如果员工认为你的命令不合理,他很可能会选择不听你的,这样你的命令就无法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影响你的威信,就算在你的强权高压下,员工不得不遵从你的命令,你也会因此失去人心。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多使用一些软权力,少使用一点硬权力。

对任何一个管理者而言,掌握软权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培养自己人格魅力的过程。因此,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沟通、注重道德品行的管理者才能真正拥有软权力。

具体而言,管理者要想拥有软权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去影响具有“影响力”的人

管理者首先需要掌控住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因为在企业中,业务骨干是最让大家信服的。管理者如果把业务骨干牢牢掌控住了,其他员工就会“不战而降”。管理者要想收服业务骨干,通常需要拿出一些真本事来。因为业务骨干自恃业务能力强,往往对夸夸其谈的上司“不感冒”,管理者只有秀出自己的真本事,才能让他们低下高贵的头。

敲山震虎树“官威”

管理者要想树立自己的“官威”,最好不要大张旗鼓地为自己宣传,那样很可能招致员工的反感。管理者应该学会用委婉的方法树立“官威”,比如“敲山震虎”。

在某企业,老板赵总就习惯用这种方法。在每次的部门例会上,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赵总都会列举其他一些成功企业的做法,以起到警视的作用,预防员工们犯类似的错误。例如,当发现一个员工的销售业绩直线下降,迟到早退现象增多时,他通常不会立即找这名员工谈话,而是在例会上说出其他一些企业对迟到、早退的惩罚措施,并声明自己要借鉴这些措施。自此以后,那名员工不仅没有再迟到、早退,而且因为赵总没有直接批评他,一直对赵总心存感激。

给员工一个清晰的目标

员工只有清晰地知道目标,管理者的命令才能有效地被执行。那么,管理者如何让自己的命令有清晰的目标呢?不妨看看下面两种命令方式。

第一种命令方式:“小赵,告诉你的团队,如果本季度能出色地完成销售任务,公司会给大家提供丰厚的奖励!”这种命令方式属于暧昧不明型,公司希望员工加油到什么程度?公司到底希望员工取得怎样的工作成绩?员工心里根本没底,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且,在这种命令方式下,员工对奖励不会有直接的感受,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员工很可能会把奖励承诺当成一句上司的客套话来听,不会认真考虑。因此,这种命令不可能得到管理者想要的结果。

第二种命令方式:“小赵,本季度实现100万的销售利润是公司额定的目标,如果你能带领你的团队超额完成这个目标,公司将从超额部分中抽取20%,对你和你的团队进行奖励。”在这种命令方式中,管理者对销售目标进行了数字量化,使目标更加清晰化,而且对奖励的具体数额做了规定。这样一来,员工就会认识到,这个命令是上司经过深思熟虑下达的,一定要认真对待,而且奖励如此丰厚,一定得加油干!因此,管理者必须抛弃暧昧不明的目标命令,因为清晰、可量化的命令才更有效。

定期检查,让命令有理有据

有句话说得好,即使风筝已经飞起来了,也要随时根据风向收线和放线。管理者下命令也是如此。命令下达以后,管理者还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这就是时下流行的“过程管理”。因为员工一般都有“不需要检查的工作不做”的陋习,管理者布置的任务,只要没说哪天检查,一般完成率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