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过程中,玫琳凯·艾施一直严格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无论因为什么事情批评员工,都必须找出一点值得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之前和批评之后说,绝不可以只批评不表扬。玫琳凯·艾施说:“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在批评员工之前,要先设法表扬一番;在批评之后,再设法表扬一番。总之,应该力争用一种友好的气氛开始和结束谈话。”
有一次,玫琳凯·艾施的一名女秘书被调到其他部门,接任秘书之职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这位女大学生打字总是不注意标点符号,这让玫琳凯·艾施很苦恼。有一天,玫琳凯·艾施对她说:“你今天穿了这样一套漂亮的衣服,显得你非常美丽大方。”
女大学生听到老板对她的赞美,顿时觉得受宠若惊。于是玫琳凯·艾施接着说:“尤其是你这排纽扣,点缀得恰到好处。所以我要告诉你,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就像这些衣服上的纽扣一样,注意了它的作用,文章才会显得条理清楚。你很聪明,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做得非常好的!”
从那以后,那位女大学生做事明显变得有条理了,一个月以后,她的工作基本上能令玫琳凯·艾施满意了。
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通常情况下,批评是一件比较伤人的事情,所以管理者在批评员工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应该就事论事。管理者要记住,批评员工并不是批评他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切忌把对员工错误行为的批评扩大到对员工本人的批评上。比如,你让秘书校对一份文件并打印出来,结果文件上还有一个错误没有被改正,这时候你应该对他说:“这个字你没有校出来。”而不能说:“你这个人工作怎么这么马虎,这么不负责任!这么大的错误都没有校出来!”很显然,后一种批评方式很难让员工接受,因为这样的批评会让员工很难堪,也许他只是一次无意的过失,你却上升到了责任心的高度去批评,这就很难起到激励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很可能导致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更多的错误或纰漏。
不要伤害员工的自尊
管理者批评员工要把握一个核心,就是不能损伤员工的面子和自尊。为了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在批评员工时要尽量委婉含蓄,比如可以这样说:“我以前也犯过这种错误……”“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正视错误和改正错误。”“你的表现一直优于一般人,希望你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掌握好批评的力度和方式
管理者在批评员工时,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度”。管理者首先要揣摩犯错员工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考虑员工的接受和领会能力,同时还要分析事态的严重程度,经过多方衡量之后,再确定一个更有效的批评方案。比如,对个性顽固的员工要单刀直入击其要害,对轻微的错误点到即可,对严重的错误要迎头痛击等。此外,管理者还要注意,不论犯错员工是什么个性的人,作为管理者,都要充分认识员工对批评的领悟程度,如果员工拒不接受批评,甚至反唇相讥,对所犯错误不以为然,则应该加大批评的力度。否则,不但达不到批评激励的效果,反而会让员工对错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从而让小错误演变成大祸。当然,如果员工认错态度良好,则应该适可而止。对某些比较严重的错误,管理者一定要“重拳出击”,但也要避免被无限地扩大,以免牵连过广,引出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和后果。
选择适当的场所
许多管理者认为,自己身为领导,就要树立和显示权威,所以在批评员工时常常大张旗鼓,弄得公司上下尽人皆知,以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效果。事实上,这样的批评很难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甚至会严重伤害犯错员工的自尊心,激起员工的逆反心理。因此,管理者在批评员工时,切忌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最好选择单独的场合,比如独立的办公室、安静的会议室或休息室等。
批评要把握“关键”
批评是为了激励员工进步,帮助员工纠正错误,所以一定要批评到点子上。作为管理者,要善于捕捉和分析员工的心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思考规避再次犯同类错误的方法,警戒员工不可重蹈覆辙。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管理者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而不是蜻蜓点水,训斥几句了事。
从批评中进步
管理者批评员工,目的在于扭转员工的偏差,改正员工的错误,促使员工提高和进步。因此,在批评完以后,管理者一定要及时检验批评的激励效果。员工接受完批评以后,从他转身离开时表现出的态度,就能看出批评的效果。如果他是垂头丧气的,就说明你的批评没有起到激励的效果;如果他很开心地离开,则说明你的批评激励效果不错。此外,管理者还要注意,批评员工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一具体错误的纠正层面上,还需要以小见大,着力于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高度,这样才有助于员工在错误中提高和进步。
惩罚如何做到法外容情
对员工所犯错误进行惩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一点管理者要注意,那就是在惩罚员工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譬如在惩罚中加入一定的情感因素。
简单的惩罚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此类错误的再犯。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在“理”中结合一些“情”,使之有效地融为一体,实现惩罚的目的。
对此,管理者在惩罚员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坚决严惩第一个以身试法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严明的规章制度,如果员工一次又一次地违反、破坏,也如同虚设。而且,人都有从众心理,如果有人违反制度而没有受到惩罚,对其他人是一种鼓励。“枪打出头鸟”的管理方法可以使这种恶劣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对于错误不及时处理,后面势必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管理者一定要严惩第一个以身试法者,绝不能轻易放过。
2.将性质最恶劣者作为重点惩处对象
有时候,你会同时遇到好几个违反法规的员工。倘若不分青红皂白,统统严惩,一来打击面过宽,起不到教育、挽救作用;二来对工作和生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因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三来你会树敌过多,不利于今后对员工的管理。
为此,管理者在从严惩罚的同时,还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尽可能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这样做,不仅能教育多数员工,而且也能孤立被严惩的员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3.惩罚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关心、帮助和教育
在惩处违规者时,还要对他们辅以必要的关心、帮助和教育,只有“视卒如爱子”,你才可能使员工懂得,对他的严格要求实质上也是一种爱护,从而使其从心里接受你的管束,接受你的惩处。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批评下属是很出名的,但他有一个特点,在批评下属的同时也会讲出自己的道理,让下属挨了批评心服口服。
有近重信是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毕业于高工电子科,进入松下电器后被分到电池厂。按公司规定,生产技术人员必须到第一线实习。有近被分配到电池厂实习,整天同黑铅锰粉打交道,浑身黑乎乎的。
有近到电池厂实习的第三天,正遇上松下来视察。有近见门外进来一个不认识的人,立即跑过去把他拦住,问道:“请问你有公司的参观证吗?”
松下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