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管理艺术
24850100000013

第13章 合理用人的艺术(4)

可见,对于人的短处,是“容忍”还是“利用”,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短处”虽然可能会成为工作中潜在的炸弹,但如果善加利用,“短处”也有可能成为“长处“,这样既能保证人尽其才,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短处可能带来的危害。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人都善用人才的短处。唐朝时,有一位年轻人前往大臣韩幌处求职。在韩幌面前,这名年轻人表现得言谈拘束,脾气古怪,看上去也不懂人情世故,就连介绍人在旁边都感觉很尴尬,认为他肯定无录用希望。不料,韩幌在经过一番观察后,最终留下了这名年轻人,任命他为“监库门”。原来,韩幌留任这名年轻人,正是因为他不通人情世故。在常人眼里,不通人情世故是短处,可在韩幌看来,这种短处中有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果然,这名年轻人上任之后,恪尽职守,极少发生库亏之事。

杨时斋是清末的一位将军,很善于用人。在杨时斋的军营里没有无用之人,即使在征战中留下来的伤残士兵,也能用其所长。究竟为什么呢?且看杨时斋是怎么用人的。

在军营里,杨时斋将聋子安排在自己的左右当侍者,避免泄露军机;将哑巴派出去传递密信,一旦被敌人抓住,即便搜去密信,也无法问出更多的情报;将瘸子派去守护炮台,坚守阵地;将盲人用来潜伏在前沿阵地,因为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派他们侦察敌情,再适合不过……

对于他人的短处,杨时斋不仅不嫌弃,反而重用他们的短处,使得人人都可以为己所用。

由此看来,用人管人的哲学在于,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更要巧于用人之短。唯有这样,才能在公司内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

每个人都有其短处,也就必然会有其长处。例如,有的人固执、倔犟,但他遇事有主见,对别人的观点不会轻易附和;有的人是慢性子,办事效率低,但他往往条理性强,踏实细致,不容易出错;有的人性格怪异,没有朋友,但他可能善于思考,有创造力,甚至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管理者固然需要发挥人的长处,但这还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一个卓越的管理者还需要具备从常人眼里的短处中发现、开发出长处的能力,由善于用人之长发展到善于用人之短。

人才,不等于全才。虽然有句俗话说:“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但管理者在用人时不能这样认为。因为金子没有生命,而人才是活生生的。一粒饱满的种子,要想茁壮成长,必须投放在肥沃的泥土中。种在贫瘠的土地上,是很难长出茁壮的幼苗的。每个员工身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如果管理者能多多思考,巧加利用,员工的缺陷也可以成为一种长处,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使功不如使过”的技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不会有能一辈子都不做错事的。对待那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员工,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对他们求全责备。

其实,管理者放手让优秀人才去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出现闪失。因此,管理者就应当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可能出现的过错,对那些过错应当以一种客观的心态去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各种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去理解和原谅员工。管理者应该明白,优秀人才会犯的过错,别人包括自己在内恐怕也难以避免。因此,管理者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全盘否定。

让我们来看看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如何对待下属的过错的。

有一次,一名信息部经理因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导致了公司决策的失误。对于该信息部经理所犯的这种严重错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完全有理由将其开除,但是松下并没有急于做出最终的处理意见,而是分析了两种可能的情况:

一种可能是这名经理本身并不称职,已不宜于再继续担任这个职务;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好马失蹄”,由于一时的大意而导致的判断错误。如果是第二种可能,将他撤职就是一种对人才不负责任的态度,有可能会毁掉一个人才。

从公司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现在将这位经理撤职,由谁来接替这一职务空缺呢?由于目前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将会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其他部门的工作也不能有序进行,这将对公司造成损失。

经过一番综合思考后,松下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见了这位经理,告诉他将亲自对这次事件做出处理,同时告诉他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处理意见,一切要等过一段时间后再说。

此后一段时间内,这名经理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了弥补上次失误造成的损失,他多次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事实证明,这名经理是称职的,上次的失误纯属意外。

不久,松下先生又把这名经理叫了过去,表扬了他近期的业绩,并且提出要给予他奖励。说完这些后,松下先生话锋一转,提到了上次的失误应该受到处罚,一直还没有处理,所以,这一次就将功抵过,既不处分,也不奖励。

松下先生的这种处理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能让公司的整体运营照常进行,同时又使包括这名经理在内的全体员工心服口服。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大王。有一次,他和助手们辛苦了一昼夜制作了一个电灯泡。他要把这个电灯泡送到楼上试验室去。一名刚来不久的学徒从爱迪生手中接过灯泡,一步步走上楼梯,他小心翼翼地,生怕灯泡会从自己的手里掉落到地上。他越想精神越紧张,以至于连手都开始发抖了,在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不幸掉到了地上,摔碎了。

这名学徒很恐慌,但爱迪生并没有责备他。过了几天后,爱迪生又制作了一个灯泡,他把送灯泡到楼上试验室去的任务仍然交给了这个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后,有人问爱迪生:“您已经原谅了他上次的失误,为什么在这一次还让他送灯泡?”爱迪生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原谅要落到实际行动上,绝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而已。”

实践表明,一个人的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只有在身心放松与和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管理者过分严格监管,员工们便始终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很难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唐朝时的李靖更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李靖曾打算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差点被李渊处死,幸亏得到李世民的相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先后诛灭萧铣、辅公佑。获悉捷报后,李渊高兴地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贞观年间,李世民派李靖领军抵御突厥。李靖不负重托,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被封为战功天下第一。

可见,管理者要学会“使功不如使过”。大胆地使用有过错的员工,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员工在犯错误后,必定心生愧疚,此时得到管理者的尊重和信任,必然会加倍地感激,同时痛悔自己的过错,并且期望能拼命工作,建立功勋,以弥补曾犯下的过失。

实践也表明,与那些有功劳的员工相比较,有过错的员工常常更愿意接受困难的工作,因为他更迫切地需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实际上,使用有过错的人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力量之强大,足可以使他一跃而起,创造出非凡业绩。

同时,对有过错的人才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领导能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当他们因为犯下的错误遭受同事和社会的歧视与冷落后,对机会的渴望就更为迫切。因此,一旦有管理者愿意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感激涕零,同时倍加珍惜,在工作中迸发出超乎平常的热情,愿意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去工作,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当然,“使功不如使过”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不能适用于任何人。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功无过并且水平又高的人,当然是企业的骨干力量。我们这里分析“使功不如使过”是为了说明有过错的人更需要管理者放手使用。一旦管理者做到这一点,过错对那些优秀的人才而言,就不会只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会成为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

巧用性格怪异的天才

有些领导对于偏才、怪才,总会因为看不惯而对其敷衍了事,随便派给他一个差事。的确,我们并不否认,一些偏才、怪才的综合能力比一些看起来正常的人要稍逊一些。但作为管理者,你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歪瓜裂枣虽然外表丑陋,反而会比正常的瓜和枣更甜。一些性格奇异的“怪人”往往身怀绝技,或者有某些特殊才能。在怪异的表象下面,往往还蕴藏着平常人所不具备的能量,孕育着超前的构思。这些怪人的怪异之处往往也包含着超凡的创造性。所以管理者在用人时应摒弃世俗的观念,如果能对那些怪人加以巧妙使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英国的辛克莱是一个著名的“电脑天才”,19岁时因发表《实用晶体接受器》一文而初露头角,到22岁时开办了辛克莱无线电器公司。直到1983年,辛克莱的生意似乎还与他的研究生涯一样顺利,女王在这一年封他为爵士。

但事实上,这位“天才”做生意的才能天生不足。

1984年元诞节,辛克莱推出一大批家用电脑,而此时的市场,由于欧美和远东许多厂家纷纷仿造家用电脑,已趋于饱和。结果当然可以想象,价值3000万英镑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辛克莱顿时陷入困境。祸不单行,辛克莱接着推出另一个新发明:C5型电动三轮车,这种利用微电子技术制造的小车既无噪音又无污染,操作简单,任何一个14岁以上的人坐上去就能开动,而且不需要驾驶执照、保险和交税。产品虽好,只可惜风险太大,没有几个人敢把这种小车开上川流不息的马路。这个仓促上马的项目又造成一笔资金的积压。“天才”又犯了一个错误。至此,辛克莱已债台高筑,银行不肯再给他投资,而建议他出卖公司。经过罗思柴尔德和巴克莱银行引线,出版商马克斯韦买下了公司75%的股票,取代辛克莱成为董事长。辛克莱剩下8%的股票,改以科学顾问的身份主持科研工作。新的老板马克斯韦尔经商出身,对市场反应敏锐,很快扭转了公司亏损的局面,而辛克莱也找到了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

显然,辛克莱不适合做生意而适合搞科研,科研工作才让他如鱼得水,尽展所长。一般来讲,“怪人”性格的“怪”,多数是由于其内在的特异禀赋造成的,这种特异的禀赋使得他们做事时不按常理出牌,而是表现出超常性,不守常规,在普通人眼里才会显得“怪”。

没有特异的才能,就不会有特异的发现;没有个性鲜明的人才,就不会产生个性鲜明的商品;没有超常规的性格,也就不会有超常规的创造。

有一次,本田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对两名应征者取舍不定。人力资源部的人向公司董理长本田宗一郎先生请求指示。本田宗一郎的回答是:“聘用那名较不正常的人。”

这就是本田的用人之道,擅用怪才。本田公司下属有一家技术研究社,专门招收各种各样的“怪才”。本田公司的员工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本田迷”,这些人非常喜欢本田车,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为了亲手研制、发明或参与制造新型本田车,可以完全不计较工资待遇,能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奉献是他们的理想。

还有一类则是一些性格怪异的天才,爱奇思异想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他们总喜欢提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意见,或热衷于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发明创造。在对员工授予工作任务时,本田公司只提出目标,让那些怪才们自己去想实现目标的办法。在美国获汽车设计奖的本田新车型,都是那些被视“怪才”的人发明的。

本田宗一郎认为,一些在常人眼里“不正常”的人,其发展前途往往不可限量,会有惊世骇俗之举。创业不到半世纪,本田公司就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这种超常规的用人方法无疑起了很大作用。

在三国时期,庞统被称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但其面貌丑陋,性格怪异,均与常人不同。诸葛亮对庞统比较了解,知道他学识渊博,是经天纬地之才,便把他推荐给刘备。刘备虽然爱才,但还是难以忍受庞统丑陋的相貌与怪异的性格,但碍于诸葛亮的面子,就让他去一个小县里当县令。

庞统知道,刘备只让他做一个小县令,是瞧不起他,但是毕竟寄人篱下,不得不委曲求全,也只得走马上任。上任后,郁郁不得志的庞统整天睡觉、饮酒,不理政事。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后,刘备派张飞去检查他的工作。

张飞到来后,见庞统整天不理政事,便大声指责起庞统来。

这时,庞统并不慌张,开始办公。竟然在一天之中便把全县三年内积压的诉讼案全处理完了。在张飞面前,庞统展现了自己的真本事,表现出了超常的才能。待张飞回去禀报刘备后,刘备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的偏见,才会小看了庞统,于是立即提拔重用庞统。

“怪才”们一般来说对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个性都比较鲜明。例如,有的人苛求挑剔;有的人脾气暴烈,动不动就发“火”;有的沉默寡言,城府颇深。常人很难忍受怪人的禀性,所以管理者要有宽阔的胸襟,才能很好地使用“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