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操控术
24849400000022

第22章 提高执行力,操控要“令出必行”(2)

一个月下来,不仅每个员工都积累了上百家潜在客户,销售业绩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员工们对张先生这个上司更加敬佩了。

以身作则——主动承担该承担的事情

管理者之所以是管理者,是因为管理者比下属承担的责任更重大。当下属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作为管理者应该挺身而出,对下属进行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这样下属才会买你的账,认为你是个合格的管理者,自然会对你的命令会认真地执行。

王先生在一家公司任销售总监,手下的20几个业务员没有一个能凭自己的能力签单的,公司的单子基本上都是大老板自己签成的。

因此,员工们对公司的销售模式以及所销售的产品产生了怀疑,消极怠工和打退堂鼓的人有很多。为了增强员工的信心,稳定军心,王先生亲自拉单,并在半个月内签成了一笔大单,而且专门召开了会议,向下属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每一个步骤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等。王先生的以身作则,不仅增强了下属的信心,而且增强了自己命令的权威性,下属们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全力配合。不久,整个部门的销售业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刚柔并用

做有震慑力的团队领导是每个管理者都希望的,但有时也难免会因为“刚性”过强而令“权杖”折断。因此,建议管理者要适当地刚柔并用。比如,管理者应该和善地对待下属的牢骚和不满。下属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们有时可能会对管理者不满,向管理者发牢骚,或对管理者产生各种想法。这时,管理者不能简单粗暴地认定下属侵犯了自己的权威,更不能对下属“一棍子打死”。下属有了不满和牢骚,管理者首先应该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满和牢骚,作为领导应该对这些不满和牢骚负什么责任,自己怎么做才能把下属的不满和牢骚平息。

总之,管理者只有懂得以柔克刚、刚柔并用,而不是单纯地“以暴制暴”,才能得到下属由衷的敬重,从而使自己的命令得到有效执行。

铁的纪律——令出必行的基石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一个企业或团队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最重要的维系力就是纪律。没有纪律,企业或团队注定只是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凝聚力和战斗力。

纪律的维系力是通过严格的执行来完成的。正所谓“慈不掌兵”,作为管理者,就应该坚持令出必行的原则,令出必行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虽然令出必行的结果可能是得罪某些不服管教的下属,但如果你的政策、制度或指令推行不下去,那你的企业运行就会遭遇阻碍或挫折,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它运用的就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理论——博弈论。其实,只要管理者是真正客观公正地执行自己的政策、制度或指令,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肯定会赢得下属的尊重,这样一来,令出必行就不再是难事。

《左传》上有一则“孙武练兵斩姬”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次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阖闾心想:“纸上谈兵显示不出真本领,我不妨用实战演练考考他。”于是,阖闾出了个难题,让孙武替他操练姬妃和宫女。孙武挑选了100名宫女,并让阖闾的两个宠妃担任队长。

在操练场上,孙武将列队操练的规则要领讲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时,这群女人嘻嘻哈哈,笑作一团,根本不听孙武的口令。孙武只好把操练要领重申了一遍,并命令阖闾的两位宠妃以身作则。但当他再次发出口令时,宫女们还是嬉笑不止,两个当队长的宠妃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孙武严厉地呵斥道:“这里是演练场,不是王宫;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什么王妃、宫娥;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两名队长带头不听指令,就是公然违反军纪,必须以军法处置!来人,拖出去斩了!”说完,便叫武士将阖闾的两位宠妃杀了。

场上顿时鸦雀无声,宫女们一个个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当孙武再一次发出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划一,很快便成了一队训练有素的“军人”。孙武派人请吴王阖闾来检阅,阖闾正为失去两位宠妃而伤心难过,扼腕惋惜,根本没心思看宫女操练,只是派人告诉孙武:“先生的带兵之道我已经心悦诚服,由你指挥的军队一定纪律严明,战无不胜。”

做人难,做个优秀的管理者更难。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常常会遇到孙武这样的难题,在推行某些政策、制度或指令时,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顺利执行。正所谓“‘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孙武从军纪严明出发,没有因为两位队长是吴王阖闾的宠妃而网开一面,从而保证了军法的平等性,换得了令出必行的效果。治军如此,管理企业也应如此。

环顾全球,那些在事业上有卓越建树的企业家,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自商学院,而是出身于军队。据美国商界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在美国还有“蓝血十杰”的故事:美国的福特汽车在1945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了严重亏损,亨利·福特二世大胆起用以查尔斯·桑顿为首的10名青年退伍军官,这10名退役军人为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管理输入了新的理念——铁的纪律,从而使福特汽车再振雄风。由于这些人在管理上的建树,他们当中先后出现了两任国防部部长,两任世界银行CEO,两位著名的商学院院长,6位企业CEO,因此被誉为“蓝血十杰”,成为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

20世纪90年代,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决定:每年选拔200名退伍军人充实通用公司的中下层管理队伍,并且制定政策,让公司各层管理者逐批到西点军校受训。在我国,排名500强的企业中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多人,比如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等。为什么有军人背景的管理者容易在管理界出人头地呢?因为他们在军队里铸就了铁的纪律,并把它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中。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军队都是最有效率的组织之一。在美国的西点军校,学员们在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时,只能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军队强调纪律,强调无条件地服从,不需要任何借口,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在一些企业里,有些员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不但不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会找各种借口,试图推卸责任;有些员工迟到了,会寻找各种客观理由,比如堵车、闹表坏了等,试图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有些员工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也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推脱责任,尽可能将自己放到无辜者的位置上……于是企业也奈何不得他们,因为他们总有理由证明自己是无辜的。然而,在汹涌澎湃的市场上,谁也不会认为你们的企业是无辜的,该淘汰你时会毫不犹豫地将你淘汰出局。因此,为了企业不被市场淘汰,管理者把“没有任何借口”引入企业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企业管理中,纪律是执行力最有力的保障,是令出必行的基础。对企业而言,没有纪律便没有了一切。只有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才能让各个部门有章可循,让每一个员工按部就班,进而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执行力。因此,制定严格的纪律,从而使企业的运行有“法”可依,是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和考虑的问题。但是,纪律如果不能得到严格执行,就会比没有纪律更差劲——令出不行是企业管理最糟糕的败笔。所以说,严格的纪律加上高效的执行力,才是管理成功的保证。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铁的纪律,任何人触犯了都要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令出必行的管理效果。

“从众效应”让你“不令而行”

管理者只有懂得合理利用从众效应,积极引导和实现其积极影响,尽量避免和消除其消极影响,才能在无形中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会不自觉地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继而朝着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简言之,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从众效应源于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的一个实验:1952年,所罗门·阿希请来几个大学生做他的被试(即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并且告诉他们这个实验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其中一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座位上,事实上他并不知道,那5个人是已经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后来,又陆续进来了很多真被试。

阿希让所有被试做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他们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总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是很明显的,正常人看一眼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然而,就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实验“托儿”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于是很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是应该相信自己的眼力,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却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从实验的最终结果来看,平均有33%的人的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性的判断,而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做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根据自己的眼睛所视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就是著名的“从众效应”。

如果对从众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服从,即所谓的口服心服;第二种是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即所谓的口服心不服;第三种是完全随大流,根本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这主要视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而定。企业中的从众行为也是如此。研究员工的从众行为,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的从众行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他们的从众行为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真从众”往往是由于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好符合本人的心意,或者自己原来根本没有固定意向,或者心里抱着“少数服从多数绝对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假从众”则往往是由于碍于情面或者害怕受到来自于群体的指责和惩罚。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企业员工中很常见。

美国霍桑工厂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每当完成这个标准以后,他们就会明显松懈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任务标准,所以,几乎没有人去打破这个日常的标准。因为一旦超过了这个标准,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又会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超过标准或低于标准都会被提醒,都有被抛弃的可能。为避免遭到被抛弃的厄运,工人们便不敢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只能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由此可见,对企业中的从众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非常必要。为实现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为员工制定一套严格的行为规范制度,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多树立一些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加大对企业中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对优秀员工或部门给予积极的奖励。在这种良好工作氛围的影响下,在模范人物光辉形象的引导下,员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自觉地遵守工作规章制度,维护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从勤奋努力的“众”,随严肃认真的“流”,这样一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就实现了。

为避免从众效应的消极影响,防止员工盲目随大流,从而压制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企业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为企业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积极提出改进方案和合理化建议,培养员工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和专长,积极发掘员工各方面的天赋和潜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充分施展自我的舞台。

杀一儆百——提高执行力的最有力手段

“杀一儆百”是手段,“令出必行”是目的,管理者只有学会适当运用杀一儆百的管理手腕,才能起到震慑下属的作用,从而达到令出必行的效果!

杀一儆百是一种驾驭人的手段。在意见纷纭、政令不通、工作受阻的情况下,为使法令得以贯彻执行,杀一儆百的严厉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自古以来,政令的推行都是如此。在历代统治阶级及领导人的管理方法中,杀一儆百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因为它的作用远远胜过其他统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