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操控术
24849400000020

第20章 恰当激励员工,操控要“催人奋进”(6)

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管理者要想在管理过程中成功运用激将法,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不能过急,也不能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过缓,员工可能无动于衷,难以激起员工的自尊心,也就达不到激励的效果。此外,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对象、环境及条件,绝不能滥用。

要因人而异

管理者在运用激将法之前,首先要掌握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比如,管理者要分析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思想觉悟有多高,心理偏差有多远,个性潜能将发挥到哪一层次等。即使不能做到全盘把握,也要有个大概的评估,这是决定激将法能否成功的关键。

对于那些明白事理,因为偶尔犯错或突然受挫以致暂时迷失方向、产生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员工,激将法很容易达到激励的效果;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已经在挫折中“风雨飘摇”,甚至不堪一击的员工,如果再用激将法对他进行刺激,就很可能使他彻底崩溃;对于那些觉悟不高,自由散漫的员工,任凭你如何激他,他也很难被“激活”;对于那些自卑感根源于自身能力的缺失,而且自身潜能也确实有限的员工,激将法有可能产生一时的感染力,但这种被激起的自信就像昙花一样,很快会被他自己的实力不足击垮。所以说,管理者在运用激将法时,一定要因人而异。

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员工

管理者在运用激将法时,常常可以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员工,让员工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必须去干。这种方法在我国很有效,因为中国自古就有讲道义、重气节的传统道德文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道义的旗帜。以道义激员工,恰恰触及了员工内心深处道义的“软肋”,从而有利于激励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让员工在竞争中成长

激励的目的在于奖励出类拔萃者,鞭策业绩平平者,以达到团队合力的最大汇聚。因此,管理者要想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必须把员工置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智慧和潜能。

我们通常理解的竞争是不同团队之间的竞争,其实团队内部同样存在着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十分必要,如果运用得当,这种内部竞争就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使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团队目标而相互促进。

熟悉赛车的人都知道,法拉利车队之所以在F1车坛拥有霸主地位,是因为他们拥有两位优秀的车手:舒马赫和巴里切罗。作为车队的车手,他们的职责是共同合作,为车队赢得年度总冠军协同作战。但是,他们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这种内部竞争是鞭策他们不断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一种激励,在2002年度世界一级方程式汽车锦标赛意大利蒙扎大奖赛上,巴里切罗就超越了舒马赫,一举夺得了冠军。

在一个组织内部,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这种内部竞争对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有重大意义:它能增强组织成员的心理内聚力,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它还能增强组织成员的智力效应,使组织成员的注意力集中、记忆状态良好、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操作能力提高。此外,它还能缓和组织内部的矛盾,增强组织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很有必要将这种竞争引入企业内部,使之成为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

美国通用公司是率先提出内部竞争的企业,其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说:“我鼓励员工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我们的做法是将奖赏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奖励员工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部分用于奖励员工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当斯隆成为通用汽车的CEO时,竞争对手福特公司拥有美国汽车市场60%的份额,而通用则面临破产的危险。斯隆立即着手进行汽车的市场细分,例如将雪佛兰定位为大众车,而将凯迪拉克定位为豪华车,激励内部竞争,从而使通用汽车成功脱离了险境,并且获得了极大发展。

管理者要想成功实施竞争激励法,必须为员工提供公正、公平的竞争机会,力求让每个员工都能尽情展现自我才能。对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员工,管理者要及时给予他们“胜利的果实”,例如晋级、加薪等;对于在竞争中暂时落后的员工,也要及时给他们打气,并给予他们合理的指导或沟通,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这次不行,下次再来”的进取心态,从而实现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全面进步,这就是竞争激励的终极目标,也是竞争激励的核心所在。

美国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采取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激励方法:在员工内部进行评比,给评比优异者发一块“好家伙”的奖章,上面有公司老总的亲笔签名。员工每获得5块“好家伙”的奖章,就可以得到一个更高的奖励——晋升和加薪。颁发“好家伙”奖章时,公司不刻意安排专门的场合。授奖仪式也很简单:当颁奖的经理走进公司大厅并按响门铃时,所有员工会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从各自的办公室走出来,然后由这位经理宣布“好家伙”的获得者:“本人谨代表公司宣布,向××颁发‘好家伙’奖章一枚,以表彰他在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大家热烈鼓掌,受奖人在掌声中接过奖章,仪式就此结束。

“好家伙”这个奖章名称不仅显得亲切,而且略带幽默感,加上整个颁奖过程比较简单,所以员工们不会很看重这个仪式,但却异常在乎这枚奖章,因为它代表着公司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事实上,这家公司不仅普通员工渴望获得“好家伙”的奖章,就是高级管理层也同样热衷于获得“好家伙”的奖章。因此,每位员工都努力工作,奋力争先,以求得到该奖章。一位新晋升的公司副总裁在布置他的办公室时,郑重其事地将他的第5枚“好家伙”奖章钉在墙上,望着下属,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看惯了‘好家伙’,不挂起来就感觉挺不自在!”

著名管理学家利昂·弗斯廷格认为,追求成功和满足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人们通常不是用绝对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绩,而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去和别人进行比较。所以说,鼓励内部竞争会给员工带来压力,进而产生激励作用,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

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管理者把竞争引进企业内部,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能有效地激励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企业上下呈现一片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管理的艺术,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没有危机就没有动力

美国旅行者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薄豪蒙说:“我总是相信,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危机,你要想办法制造一个危机,因为你需要一个激励点来集中每一个员工的注意力。”作为管理者,可以运用危机激励法,适当创造一点儿危机感,给员工提供一些动力。

所谓危机激励法,就是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和危机意识,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往往能激励他们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古语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尽管这是治国安邦之策,但对于企业的管理同样适用。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特别强调: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这方面很多成功企业是极为相似的:比尔·盖茨曾经告诉他的员工:“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华为创办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时刻不忘提醒员工:“华为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惠普公司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普拉特不断强调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可口可乐公司实行“末日管理”,三星电子的经营秘诀是“永远抱有危机意识”等。其核心内容都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危机”,使员工树立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不断进取。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对危机的感受往往是直接而深刻的,但作为企业的普通员工,并不一定就能感受到这些危机的存在,特别是那些不在市场一线工作的员工。在稳定、安逸的工作环境中,很多员工都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容易滋生安乐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工作稳定,收入稳定,高枕无忧,工作热情日渐衰退,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企业竞争力也随之降低。因此,企业管理者很有必要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树立危机意识,让员工感到如果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有努力找工作的压力,从而使员工重新燃起工作的激情。同时,危机意识也有助于员工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与企业休戚与共。

麦卡米克是美国一家著名企业,在该企业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历过濒临倒闭的经济危机。它的创始人W.麦卡米克是个性格豪放、江湖气十足的管理者,但他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却与时代严重脱节,在他的管理下,企业被搞得一塌糊涂,很不景气。面对困境,W.麦卡米克不得不宣布裁员,并对所有员工减薪一倍。几天后,W.麦卡米克因病去世,他的外甥C.麦卡米克继任了他的职位。

C.麦卡米克一上任,就立即向全体员工宣布了一项同W.麦卡米克截然相反的措施:“从本月开始,所有员工的薪水增加一成,工作时间适当缩短。大家应该清楚,我们企业生死存亡的重任就落在诸位的肩上,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员工们顿时惊呆了,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天前还说要减薪一倍,如今反而加薪一成,工作时间还要缩短!当员工们确定这项决策千真万确以后,立刻对C.麦卡米克的新政表示由衷的感谢。

就这样,全体员工士气大振,上下一心,和衷共济,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扭亏为盈,渡过了难关。

由此可见,让那些充满恐惧的员工获取安全感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法,就是帮助企业实现最关键的目标。管理者应该时刻惕厉员工,如果他们不努力工作,就不会有企业的繁荣,也就不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只有在这种危机观念中,员工才能摒弃懈怠心理和安乐思想,时刻提醒自己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一个缺乏危机意识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缺乏危机意识的企业,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对企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实践证明,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是注重危机意识的企业,比如海尔集团以“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为生存理念,从而使海尔保持了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小天鹅实行“末日管理”战略,坚守“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的理念,从而做到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那么,企业管理者如何运用危机激励法有效激励员工呢?

向员工灌输企业前途危机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告诉员工,企业已经取得的成绩都只是暂时的,而且已经成为历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企业随时都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要想避免这种命运,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更加强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向员工灌输他们的个人前途危机

企业的危机和员工的个人危机紧紧连在一起,因此,所有员工都要树立“人人自危”的危机意识,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时刻具有危机感。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的道理。员工一旦在这方面达成了共识,自然就会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产品危机

企业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能够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比比皆是,要想让消费者对本企业的产品“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就必须使产品有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就是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别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危机激励不可随便乱用

对企业来说,危机激励就像一颗炸弹一样,虽然威力无比,却不可以盲目地投掷,对员工狂轰滥炸。否则,不但不能开发员工的潜能,还有可能将他们“逼入死角”。也就是说,虽然危机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并不是所有员工都愿意面对这种危机。尤其是对能力较差的员工而言,危机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一样,诱人却不可触及。危机会使员工感到自己的无助和无能。可想而知,当危机到来时,他们一定是企业里心情最糟糕的人。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随便使用危机激励法,而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危机作为一种压力,能促使员工利用他们全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管理者交代的问题,给他们更多的自信,鞭策他们不断运用自己的积极性把工作做好。因此,管理者要想有效地鞭策和激励员工,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适当地给予他们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