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口才与演讲艺术
24849100000034

第34章 幽默口才,让演讲事半功倍(4)

某大学举办毕业生茶话会,与会者是本校中文系的全体学生。首先是系主任讲话,主要是向毕业生表示祝贺,虽然是短短3分钟的即兴讲话,却让每个即将离校的学生们感慨万千。接着是王教授讲话,他引用了列宁的名言,然后主要强调了自己的期许,他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第三个讲话的刘教授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片段,声声美词,句句都显示出了勉励,毕业生们很感动。紧接着,毕业生们欢迎宋教授讲话。在毫无准备而又难以推辞的情况下,宋教授站起来,先简单地回顾了数年来与同学们交往的几个难忘片段,最后一字一顿地说:“前面几位给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呢?”台下的学生附和道:“很好啊!”宋教授笑着说:“所以我决定说他们说过的话。第一,我要祝同学们胜利毕业!第二,我希望同学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三,我希望同学们像海燕一样勇敢地搏击生活的风浪。最后这句是我的原创,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母校,不要忘记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了轰隆的掌声。宋教授的概括就是以一种互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别具特色。

但是互动式的幽默也要注意一些禁忌:

首先,若期望听众参与,要避免一开始就提问开放式的问题,以免导致冷漠或尴尬的场面。

其次,当演讲者对自己的问题都无法有效掌握时,应尽量避免运用。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现场调控能力较弱的人是不适合互动幽默的,以免在起承转合上无法收放自如。

用幽默巧妙化解尴尬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能准确地预料未发生的事情,所以未雨绸缪很重要。生活中如此,在演讲中亦如此。在演讲前,演讲者就要对风云变幻的“现场”有所准备,事先设想好如果在演讲时横生意外该怎么办,必要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临时处理。

当代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和小提琴演奏家朱尔斯坦在指挥和演奏时,都有闭眼的习惯。起初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有人喜欢演奏时闭眼睛呢?

他们俩的第一次合作演出是在瑞士的卢塞恩,那次演出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们俩开始频频合作。这两位天才的音乐家每次的表演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他们配合得相当默契,人们甚至会认为指挥家和首席小提琴手几乎有着魔一般的心灵感应。

可是有一次,在伦敦的一个大型演出台上,因为现场升降台出了点事故,导致他们俩的合作第一次出现了小小的失误,有几个音准完全没有配合上。听众都有一双挑剔的耳朵,表演结束后,后台涌来了无数崇拜者和记者,他们纷纷询问朱尔斯坦这次失误的原因。朱尔斯坦并没有指责主办方的场地问题,而是淡淡地对记者说:“因为这次演出我没有闭眼睛。”大家都不解地摇摇头,他解释道,“为了集中注意力,同时感受到乐曲的微妙境界,所以我们俩每次演出都不约而同地闭上眼睛,我们彼此看不见就不会出错。音乐是不需要眼睛的,要的是彼此的心领神会。可是我今天在台上,因为眼睛不舒服,所以就没闭眼睛。因此我们出现了失误,要知道平时的整个演出我们都是一直闭着眼的。”

意外的发生总是猝不及防的,有些人会因为遭遇意外而从此一蹶不振,但有些人却通过对意外的化解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与尊重。突然出现的意外也许会使你陷入一时的尴尬之地,但是请别忘了,幽默的力量是巨大的,关键时刻,它能帮你渡过难关。就像朱尔斯坦说“走音只是因为没有闭眼睛”,幽默的解释,真诚而自然,瞬间就解除了媒体和崇拜者的疑惑。

被人们熟知的政坛演讲名家们,无一不是用幽默来化解突发情况的高手。

了解陈毅的人都知道,他演讲时大都不用稿子,他总是能很自然地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他即兴编故事的本领令人望尘莫及。他就是经常用这种机敏而风趣的言辞把听众征服的。在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上,陈毅要上台演讲,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在演讲的时候,陈毅不时地低头看着那张纸,慷慨陈词,一次次地把听众带到了演讲的高潮,这时候,一阵风吹过,讲台上的那张纸被吹落到地上,细心的听众竟发现那只是一张白纸。于是台下的人一片惊讶,陈毅看到了大家惊愕的表情,于是一脸无辜地解释:“我这也是被逼的,我平时不喜欢用演讲稿,但是不用稿子,人家会觉得我讲得不严肃,是信口开河。”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赓也懂得用幽默化解尴尬。他刚入伍的时候是个很幽默的新兵,常常把周围的新老兵们逗得哈哈大笑。一次在新兵场上,连长领着新兵们操练。连长喊“立正!”新兵们整齐地站在连长对面。连长继续下命令:“向右看齐!”新兵们把头侧向了右边。只有一个新兵把头侧向了左边。于是连长又喊了一遍:“向右看齐!”可是那个新兵还是把头侧向了左边。

连长有点恼火地问那个新兵:“你为什么总是向左看,难道你不分左右吗?”

“都向右看,我怕敌人会从左边上来。”这个新兵胆怯地说。连长和士兵们哈哈大笑,这个机智、幽默的新兵就是少年陈赓。

这种幽默打破了人们的常规心理,陈赓用巧妙的异化方法化解了自己犯错的尴尬场面,给大家带来了欢笑,也使自己免于受罚。把这种方法用在演讲时突发的情形中,也能有效地避免不良后果。

不论你是专业的演说家,或只是偶尔演讲,或是从来没有在大家面前讲过话,都可以努力去创造、发展并运用你的幽默力量。把幽默的力量真实而自然地表现出来,让它成为你演讲的重要部分,即使出现意外,有幽默的力量,没有什么是化解不了的。

说再见时必须使听众笑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演讲的结尾,可以说是演讲的“收口之作”“点睛之笔”,其重要性与难以把握性不言而喻。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乔治·柯赫曾经说过:“当你说再见时,你必须使听众微笑。”

没有人会喜欢虎头蛇尾的结局,所以一场精彩的演讲必定拥有一条精巧的“尾巴”,就好像孔雀的尾巴绽放开屏的美丽一般,让观众觉得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但是“炮制”精巧的结尾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怎样的结尾才能使人感到如沐春风,仿佛绕梁之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使听众余兴未阑,若有所思呢?

在一次国际性的大学生辩论演讲比赛中,有一个辩题是和对方辩友倾谈主观、客观。就是在这场辩论演讲中,谭琦这个名字被千千万万个大学生记住了。谭琦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他在拿到辩题之后,思考片刻,向对方辩友提出建议,希望双方能够用具体的客观实例来辩论。谭琦相当自信地举着一枝玫瑰花,开始了自己的辩解: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看看,这是不是同一枝花呢,是不是在不同的人看来有着不同的美的感受呢?高兴的人会觉得是“花儿在对我笑”,欣喜的人会觉得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伤心的人会觉得是“感时花溅泪”,憔悴的人会觉得是“人比黄花瘦”,说花是有情的人,肯定喜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花很无情的人,必定以为“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大家有不同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客观上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但我主观地认为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谭琦口中那一番优美诗词的吟诵与手中那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相辉映,让整个演讲在这种唯美的场景中完美收尾。一枝玫瑰花的展示,独具匠心地嵌进精彩的诗词,融诗意、画意于一体,给听众带来了美妙的精神享受,自然会受到听众的欢迎。

中国******副总理******的幽默口才在国际政坛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束后的一场晚宴上,******被安排在了晚宴的最后进行演讲,考虑到关系两国利益和中美间的友谊关系,这次演讲一定不容有失误。******镇定自若的40分钟即席脱稿演讲,征服了当时在场参加晚宴的每一位美国听众,他是这样结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