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口才与演讲艺术
24849100000029

第29章 演讲技巧,提升管理者的魅力(3)

说话要说在点子上

有两个汽车司机,因为公司精简体制需要裁员,这两个司机都面临着被裁的危险:他们之中必须有一个人下岗。

公司给他们每人一次机会陈述一下自己不被裁掉的理由,时间不限。第一个司机先走进领导的办公司,讲了十多分钟。他说,如果自己有幸留下来,一定会把车收拾得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会保证领导的安全;一定会做到省油,诸如此类。轮到第二个司机阐述自己不被裁员的理由,他三分钟不到就说完了。他说,他过去遵守了二三条原则,现在他仍在遵守这二三条原则,如果今后用他,他还会遵守二三条原则:第一,听得,说不得;第二,吃得,喝不得;第三,开得,使不得。

领导一听觉得他阐述得很好,理由很充分。“听得,说不得”意思是说领导坐在车上研究一些工作,往往领导没公开讲的话都是保密的。我只能听,不能说,不能泄密。“吃得,喝不得”意思是经常陪领导开会,参加宴席,最后总要吃饭。我会吃,但是千万不能喝酒,这是为了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开得,使不得”意思是别看我开车,但是只要领导不用的时候,我也绝不会为了私事私自开车,公私分明。这个司机,谁不用?

第二名司机的阐述虽然简短,但是理由充足、阐述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说话技巧。这种口才帮助他获得了成功。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要说服对方,一定要理由充分。

俞伯牙是楚国人,却在晋国做大官。有一次,晋国君主派他出使楚国,他也乐得回乡走走。当他乘船行到汉阳江口时恰是中秋之夜,又偶然来了一场风雨,船只好泊在山崖之下。不久风雨过了,云散了,一轮明月当空,俞伯牙对着这景色,忽然起了抚琴的雅兴。

他弹琴很郑重,先叫童子焚香炉,又待他情绪饱满之际才开囊取琴,弹完一曲犹未尽兴,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他认为必是有人偷听,或者来了刺客,于是派人上岸去搜查。果然在岸上捕获一人,那人说自己是樵夫,却又说在此“听琴”。俞伯牙觉得是个笑话,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

谁知那个樵夫却很有水平,一句话反驳得尖锐而有力:“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这智慧的答语惊动了俞伯牙,于是把那人请上船来。此人就是钟子期。

钟子期短短的一句话却有力地反驳了俞伯牙的嘲讽,不仅阐述的理由十分充分,而且彰显了他“出言不俗”的智慧。正是这简短的一句话让俞伯牙对钟子期另眼相看,才有后来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一段佳话。

要让别人信服不仅要把话说得简练,更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充分,这样才能打动别人。

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晏婴做了相国。他很有才干,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称呼他“晏子”。

齐景公很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饲养这只鸟。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烛邹饲养了几天后,他一不小心让那只鸟飞了。齐景公得知后气坏了,要杀死烛邹。晏子则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再杀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让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他对晏子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下大错!”

晏子采用了正话反说的方式,因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如果直言进谏君王请求他放了犯错的人,不仅于事无补,还很有可能连累自己。但是,作为一个正直的臣子有责任提醒君王少犯错,如何才能说服君王放了“犯人”呢?只有把理由说得充分、委婉才能达到目的,晏子这番看似啰唆的话却从各个角度来做阐述,表面是在列数养鸟人的罪状,实则是在列数君王的罪状。聪明的齐景公当然明白晏子的话外之音,这大量的“罪证”敲醒了齐景公,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自我反省。由此可见,只有理由充分才能让人无言可辩。

说话要繁简得当,但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充分且恰到好处,只有把话说到点子上才有可能说服别人。

让哲理名言为你的演讲增色

名人的故事是最容易说服人的,名人说的话具有同样的效果。因为名人的话大多都是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智慧性总结,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也是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所以通过借鉴名人对自己的总结,会让接收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少绕几个弯,所以名言很具有说服力。

当然,对演说者来说,引用名言的目的并不一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时候,名言和哲理性的话还可以帮助演讲者和听众拉近距离。

一位日本的前首相,有一年,新年快要来临的时候在北大进行了一场演讲。

在演讲中,他多次引用中国的名言,借此拉近与现场学生的距离。

他的演讲以《易经》“立则对”开篇。他说,《易经》中有一句话是“立则对”,他想如果能够使中日两国持续交流给周边带来有利条件,那就更好了。在谈到两国之间的分歧问题时,他引用《论语》中的名句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阐述两国首先应该坦诚相见,互相承认差异,然后才能真正地了解对方的真实面貌。

最后,他引用鲁迅的话说:“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表示了他的希望:日本的青年和中国的青年能够多多沟通,加深了解,为两个国家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演讲者能在恰当的时间说出合适的名言警句,会让自己的演讲更具有说服力,而且也会为自己的演讲增色添彩。

演讲者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使自己的演讲更加精彩动人。

1.背诵大量的哲理格言

名人警句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名家所具有的影响力也是恒久存在的。因此,演讲者应抓住听众的心理,恰当地引用哲理名言或权威人士的论述,让它们服务于自己的理论观点的论证,加强演讲的说服力量。

2尽量多背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是文学创作的几种形式,在内容方面,它们高度集中、全面概括,并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在形式方面,语言必须精练、准确、富于表现力,同时,要有鲜明、和谐的韵律和节奏,这样才能便于人们口头传诵。好的演讲就应该具有诗歌般的语言,出色的演讲者就应该有诗歌般的激情。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就应该多读一些诗词歌赋,多记一些诗句在脑海里。在演讲时,适当地引用一些诗词歌赋,让演讲产生美的意境。

3.搜集大量古今中外动人的故事,并加以记忆

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信服某个道理或者某种情况,所以这就要求演讲者不但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动人。如果演讲者在演讲中只是以讲道理为主,那么这些道理就会变得很空洞而且毫无说服力。为了能增加道理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就要求演讲者引用具体的事例。演讲者举的事例越具体、越全面、越生动、越感人,对于演讲观点的证明就越有力,就越能打动听众、说服听众。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演讲者能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出与演讲内容有关的故事情节,就可以使听众在演讲的过程中保持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更容易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4.记住大量幽默有趣的笑话

一般情况下,听众都渴望听到轻松有趣的演讲。演讲者应当善于在演讲过程中穿插一些幽默的笑话,使演讲的观点既能形象化、生动化,又能够加深听众对观点的理解和记忆,增进演讲者与听众的交流,调动演讲气氛,振作听众的精神。同时还能给听众带来欢乐,让会场充满笑声,使听众更喜欢和信任演讲者。

5.掌握大量在不同场合下说话的要领

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会遇到一些场合,需要说几句话,而且有时就是这么几句话,如果说得恰当得体,就能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演讲者记住了这些语言,就可以在演讲中举出生动的事例,让演讲更加有趣味性。

总之,只有用心地记、经常地记、反复地记,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量,那么,随着知识的储备越多,口才也就会越来越出色。

演讲可借助权威论述

聪明的人说话总会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因为他们知道借助权威的理论和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们在分析某一个问题、论证某一个观点的时候,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准确,往往需要引用权威理论论证观点。

引经据典,借助权威来论述其魅力不同凡响:一是在引用权威的时候传承了这些优秀的文化;二是言简意赅,用较少的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比较复杂或比较深邃的思想和观点。

有时借助权威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显示了自己深厚的学识,更巧妙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让人信服。

从领袖人物的经典著述,到普通百姓的只言片语;从名人的名言警句,到作家的鸿篇巨作,都不乏用典之例。******、朱德、叶剑英、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中多有引经据典,他们常常信手拈来,意到笔出。

******所用之典不但自然贴切、恰到好处,绝无雕琢、刻意之嫌,而且往往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譬如,一次《愚公移山》的演讲,通篇讲述古代的一个寓言,从而成为名篇经典;一篇《别了,司徒雷登》5次用典,酣畅淋漓;一封仅300字的《致邵力子》书信,一连用了范仲淹的“一路哭”、孟子的“越人弯弓”、庄子的“河汉”、罗贯中的“话说天下大势”。

有人据《******著作大辞典》的词条统计,引用过的成语典故就有五百多个,马列的名言警句更是不计其数。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真是前无古人。

2003年秋,******总理在陕西灾区视察时用白居易的“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当地官员要心中装着人民,要执政为民。

在2004年到武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看望戒毒人员时,******引用了《游子吟》中的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慈父般温暖的话语使很多戒毒人员领会出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含义,他们的脸上淌下了激动的热泪。

需要注意的是,借助权威论述需要巧妙地“借用”,而不能乱用、滥用。如果用典到了堆砌典故的程度,使得“文章殆同书抄”就是失败的;但如果做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古为今用、用得恰当则是成功的。

如果像唐朝的李商隐尽兴改造用典,写了像《锦瑟》那样的好诗,一连化用“庄生”“望帝”“南海珠”“蓝田玉”4个典故,不愧为千古绝唱,就是成功的;但如果像南唐彭利用不顾对象、场合,“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就是大失败。

借助权威论述的关键在于:要表达的必须是真情实感,是正确的思想和理念,引经据典的“经”不能念歪了;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文化底蕴,如此才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不可滥用,要避免僵化刻板、穿靴戴帽、迂腐滞涩;要恰到好处,准确、得体,不是什么场合、什么文章都可以用;要巧妙运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根据听众把握语调与语速

演讲的时候,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固然是需要的。但演讲者必须知道的是,如果由于自己的语速太快而造成了听众的困扰,你的演讲一样是不成功的。在演讲中,声调应该抑扬顿挫、掷地有声,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通篇如果只用一个速度,很容易致使听众发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