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不可代替的员工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待问题,方法为王。因此在出现问题之后,寻找解决的路径时首先要制定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评估这些方案并做出决策,然后执行决策。
在金融风暴到来之时,很多人都会感到岌岌可危。在职场生涯中,优胜劣汰永远是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认为自己在公司埋头苦干就能幸免于难的话,那么你就太天真了。当今时代需要的是人才而非人力,尤其是在职场上。因此,对一名普通员工而言,只有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才能在职场中站住脚。需要认清的是并不是只有高学历、高资历的人能成为人才,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有其需要的人才。
在某办公室中,经理让新来的秘书小姐给一位重要的客人倒茶,过了一会儿,秘书将茶端了上来。经理一看到茶杯就感觉很尴尬,透明的玻璃杯上印着指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茶渍没有清洗。客人扫了一眼茶杯,和经理交谈的一个小时内始终没喝一口茶。
客人走了之后,经理便问她:“如果是我请你喝茶,给你用这么脏的杯子,你会喝吗?”秘书觉得很委屈,便解释道:“我没有找到清洗剂,所以就简单地用水冲洗了一下。”经理继续问道:“那么,你为什么不问问其他员工呢?”
实际上这家公司的员工都知道公司是用细盐刷杯子的,因为这样刷杯子既干净又消毒。然而这位秘书没有问任何人,她继续辩解说:“可是,您并没有告诉我啊。”此时,经理已经很生气,便吼道:“如果你怎么拿杯子,到哪儿找东西刷,怎么刷,怎么倒茶都需要我一一告诉你的话,我还干不****的工作了?”
很多人看了上面的故事后,一定会觉得是这个秘书太笨,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秘书的“笨”上面。
“不会的要学,不知道的要问”,这应该是每个行走于职场中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就是有很多人因为不好意思开口或自以为是而出错。这位秘书的失误很可能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客户很可能因为对经理不满而中止合作,即便客户没有这样做,他的心里也一定会不舒服,这位秘书等于在无形中损坏了公司形象。
每个职场人士都有自己相应的工作和职责,在工作中应该多开动脑筋,一些工作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做得很好,尤其是在细节上,更要注意寻找方法。
在工作中,经常询问别人也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你的问题过多,会让别人有这样的想法:你这人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不要将自己当作机器,因为人是有头脑的,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就是多动脑。
实际上几乎所有工作都可以归入3大类:
完全可替代性工作
部分可替代性工作
不可替代性工作
至于第一种——完全可替代性工作,事实上就是指所有人都可以胜任的工作。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被裁员的风险相对要高一些,因此这类人要在工作中善于开拓思路,只有在工作中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确保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在工作中会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刷杯子、复印文件等,只有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开动脑筋,你才能成为一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因为你的存在为别人带来诸多便利,假如换个人很可能就做不好。
人们常说“工作无小事”,只有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件小事,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脱颖而出。如果你常常不屑于认真做好你的工作,那么在你认为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基础上,其他人也会这样认为。此时,你离离职的日子就不远了。因此,不要总是抱怨工作太没有挑战性,在这些小事中脱颖而出,你才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
在职场人才辈出的当今,如果想让自己在办公室的地位保持稳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试一试,或许这些方法可以增强你的不可替代性。
(1)在工作时间内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你的这种做法只能造成两种影响,一是与你一同喋喋不休的人会觉得你也很“清闲”,二是其他人会觉得你们俩都很“清闲”。
(2)不要仅为赚取更多的钱去做兼职,更不要在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做兼职。
(3)不要一来到办公室就板着一张脸,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这样才能让你在工作时充满热忱。试着从你的职业中找出令你感兴趣的工作方式,并尝试多做一点。
(4)工作无小事,不要推脱你认为不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你所有的贡献与努力都是不会被永远忽略的。
(5)不要带着消极情绪工作,更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发泄到客户或同事的身上。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工作。
(6)不要一到下班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你在未下班前已经将问题解决好了,那你也应该尽量晚走。在公司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处理时,要尽量留下来帮忙。即使你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也应在抵家后打电话问问事情是否已得到解决。
(7)不要提交一份连你自己都不想收到的报告,更不要言之无物,当你提出意见的时候,你必须有针对性的建议。
(8)冒领功劳等于制造敌人,即使是自己的功劳,也应该分一些给该分到的人。
(9)不要在上司说些不好笑的笑话时开怀大笑,上司需要的是有创意、有热情的工作者,而不是一个应声虫。
(10)千万不要把办公室家庭化,这是非常不专业的一种表现,在上司眼中,这是一种侵犯公司领地的做法。
(11)不要在老板不在的时间偷懒,更不要将工作打折后再做,因为你所打的折会在绩效考核的时候暴露无遗。
(12)不要私自将公司的财物带回家,哪怕是公司不要的废弃物。
(13)不要为了私利而将公司的机密外泄,这是职场中的大忌。
另辟蹊径做人才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经常会遇到各种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传统的方法失效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另辟蹊径。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才而非人力。
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一些促成进步的创造性成果的起因都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另辟蹊径”。如农民一直都很想快速地完成收割工作,那么当你仅限于传统的方法——把镰刀磨得更快时,是不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只有发明联合收割机才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职场中另辟蹊径也是帮助自己成为人才的好方法。
另辟蹊径其实就是让人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做的方法有很多,如变换问题的类型、转移问题的焦点、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者将问题对象进行转换等。
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柯特大饭店是一家老牌饭店,因为年代久远,其原来配套的电梯显得过于狭小,因此常常会出现人流拥堵的现象。这家饭店的老板发现了这一问题,他准备改建一个新式电梯,于是花重金请来了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们一起商讨改建的方案。
尽管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但是他们讨论出的结论却无法让饭店的老板满意,因为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换一台大电梯,而安装新电梯需要半年时间,在此期间,饭店必须停业。
“除了关闭饭店半年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老板皱着眉头说,“要知道,这样做对我们的损失是很大的。”
尽管老板如此要求,但是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坚持说:“必须这样做,不可能有别的方案。”
此时,饭店的一名清洁工正好在附近打扫卫生,他在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后直起了腰。他望着忧心忡忡、神色犹豫的老板和那两位自视甚高的专家,在他们争论不下的时候突然开口说:“如果我是工程师,你们知道我会怎么来装这个电梯吗?”
被打断谈话的三个人一起望着清洁工,惊讶了几秒后,工程师不屑地说:“你能怎么做呢?”
清洁工认真地说:“我会直接在屋子外面装上电梯。”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之后惊诧地说:“多么好的方法啊!”
就这样,这家饭店在不久后就在屋外装设了一部新电梯,而这就是建筑史上的第一部观光电梯。而那名清洁工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要知道他的一个奇思妙想让饭店避免了数目可观的损失。
在这家饭店安装这种电梯之前,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电梯只能安装在室内,像故事中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专家比比皆是。而一个“外行人”的一语就道破了天机,这是因为这个人肯另辟蹊径。
著名的“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认为,一般人的思维是“纵向思维”,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依托逻辑,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因此德·波诺提出了“平面思维法”,让人们以多条思路进行思考。
海尔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并没有一味地依照国内的老方法,它们另辟蹊径、广开思路,注重开发适合当地情况的产品,因此取得了拓展海外业务的成功。
如在打入美国市场时,为了满足当地学生用户的需求,海尔专门请了美国著名设计师来设计电器。因为美国的学生大多是租房子住,而在美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纽约,房价非常高,可谓寸土寸金,因此学生们租的房子都非常小。根据这一特点,海尔把冰箱台面创新地设计成了一个小桌子,这样就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空间,方便学生们使用。这一产品的销售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海尔再次进行改造,将这款冰箱的台面由小桌子改装成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台面,这时电脑也可以放在上面。
海尔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所以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也正是基于此点,海尔打开了美国市场。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另辟蹊径”的创意存在,这种创意是解决问题的“加速器”。
其实,无论是有独特经营头脑的管理者,还是善于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都有两个特点:
(1)在工作中充满热情,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2)擅长创意思考,有很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工作中学会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使情况得以改观,在新创意产生的同时,你的不可代替性也就得以确立,因为对老板而言,他们更需要具备创造性的员工。因此,要让思维活跃起来,当原来的路走不通时,要学会另辟蹊径!这样才能为你的职场生涯上一个双保险,你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凡的成就。
目标比距离更重要在工作中,很多人不一定知道正确的目标是什么,其实只要抽出时间时时反省自己,就会总结出可以使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的方法。
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由命运决定的,更不是因为谁比谁更卖命或谁比谁更聪明,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有些人有着清晰的目标,而有些人没有。职场人士若想有所建树,成为公司中的骨干或精英,就需要有清晰且切实的目标。
1952年7月4日的清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就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费罗伦丝·柯德威克正在涉水进入太平洋,她当时34岁,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企图游过这个海峡的女性。在此之前,她曾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
但柯德威克这次渡海,由于大雾,她连护送她的船都看不到。在她渡海游泳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屏幕前注视着她。
其实对于柯德威克来说,此次渡海最大的难题不是疲劳,而是冷得刺骨的海水和让人看不清方向的大雾。
就这样,15个小时过去了,她被冰冷刺骨的海水冻得浑身麻木,她想要放弃了,于是叫人将她拉上船,这时她的母亲和教练都鼓励她,让她再坚持一下。她朝着目标的方向望去,但除了浓雾什么都看不清楚。就这样,又勉强坚持了几十分钟后,应柯德威克的请求,人们就将她拉上了船。后来人们才知道,在柯德威克上船的时候,她距离目的地只有半英里了。
柯德威克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感到万分沮丧,她对记者说:“真正令我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我在浓雾中什么都看不到,这让我非常沮丧。”
此次渡海,全程21英里的距离,柯德威克游了20.5英里,只要她再坚持最后半英里就可以获得成功了。然而在大雾中,她无法看清目标,因此失去了方向感,除了漫无目的地浪费体力外,伴随她的全部就是沮丧的心情,这让她没办法坚持到最后。其实人们在工作中也同样如此,当目标清晰的时候,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忙碌,但是如果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那么整日的忙碌就会让人失去斗志,进而变得碌碌无为。而这样的人就被上司直接划入可代替性员工的行列。
一位资深的职业经理人曾经说过:如果一名员工整天忙忙碌碌,虽然他可以被算作尽职尽责的人,但是他没有职业发展目标,那么即使他工作很多年,十有八九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来。的确,目标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神奇的元素,它能将人们的工作动机、行为尺度、奋斗方式以及前进方向进行有效地组合,这会让人们的忙碌变得有意义。
美国的一个调查机构曾做过一项关于“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等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