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裁员先裁什么人
24848100000011

第11章 属人力而非人才的员工(3)

这时,大家哄堂大笑,这可是没有人想过的事情,这种事情也没有在任何厂家出现过。大家都笑着问他道:“孩子,用什么机器做鞋呀?你能制作这样的机器吗?”

在大家的嘲笑声中,小工面红耳赤地坐下了,但是现场唯一把他的话听进去的就是罗宾,他对大家说:“他的话很有道理,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盲区,认为只有人才能生产鞋。尽管我们招更多的人可以暂时缓解供货困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尽管这个孩子不会制造机器,但是他却能够想到这一点,这很重要,我要奖励他500美元。”

在当时,500美元是不小的数目,对小工而言,那相当于他半年的薪水。

此后,罗宾根据小工提出的新思路,组织专家研究生产鞋的机器。不到4个月,机器就生产出来了,世界从此因为这个小工的一句话而进入了机器生产鞋的时代。就因为将小工的话付诸实践,罗宾·维勒成为美国著名的鞋业大王。

罗宾·维勒在自传中写到这个故事时,他强调说:“这位员工永远值得我感谢。他让我明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遇到难题,首先是对问题进行界定。如果不是这个孩子的一鸣惊人,我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的公司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发展。”

下面的几条方法能帮助职场中人提高工作效率,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

1.回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靶子”,因为如果找不到核心问题,人们就容易无的放矢。即使再努力,所做的也都是无用功。

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很多专家认为目前研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锗提炼得更纯。日本的江畸博士和助手黑田百合子也在对此进行探索,两个人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锗里还是会混进一些杂质,且他们在每次测量的时候都会得出不同的数据。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之后,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其实他们所做的试验无非就是为了让锗能制造出更好的晶体管。想到这一点后,他们改变了原来的试验前提,开始有意地一点一点添加杂质,试图发现它究竟能制造出怎样的锗晶体来。在这样的试验中,他们反而研制出了最理想的晶体。他们的发明轰动了世界,江畸博士和黑田百合子分别获得诺贝尔奖和民间诺贝尔奖。

2.提升要界定问题的层次

其实,人们在工作中往往很难界定问题,因此需要掌握一个诀窍:尝试改变界定问题的层次。问题的层次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范围也就扩大了。

20世纪80年代,古兹维塔当上了可口可乐的CEO。在他当选的当下,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可口可乐的一部分市场已被百事可乐所蚕食。因此,古兹维塔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收复失地,占领更大的市场。

那时古兹维塔的下属都把焦点集中在如何与百事可乐竞争上,他们千方百计地与其争夺哪怕是0.1%的市场占有率。

然而古兹维塔想的却与他的下属不同,他专门给自己的下属们开了一个会,让他们弄清楚这样一些问题:

“美国人每日平均的液体食品消耗量为多少?”

答案是14盎司。

古兹维塔继续说:“那么,可乐在其中占多少?”

答案是2盎司。

在宣布了这样一些数据之后,古兹维塔便宣布:“我们的竞争者不是百事可乐,因为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可乐的市场占有率,挤掉剩余的12盎司的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等。只有这样,当大家想要喝些什么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才是可乐。”

就这样,可口可乐改变了原来的策略,采取了一些新的竞争方法,如在每个街头摆上贩卖机,就这样,可口可乐的销量直线上升,并轻易地击败了百事可乐,将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正是由于古兹维塔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层次,才使得可口可乐找到了更好的竞争方式。

3.考虑从其他方面甚至相反的方面找方法

二战期间的一天夜里,苏联军队准备趁黑夜向德军发起进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那晚天上偏偏有星星,此次偷袭很可能会被对方觉察。

此时,苏军的元帅朱可夫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真研究之后想到一个主意,他发布了指示:将全军所有的大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就这样,苏军在向德军发起进攻时,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

就这样,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将士照得睁不开眼,他们什么也看不见,最终输掉了这场战役。这次战争也成为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战例。

在工作中,如果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能从其他方面甚至相反方面找方法,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办事效率得以提升。

刻苦钻研,

成为“专家”型员工思考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人们努力工作固然是一件好事情,但与此同时还要多动脑、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出成绩,获得成功。

一家国内大型公司的总经理在和员工开会的时候,说:“工作并不是要你消耗自己的体力来完成,想要做完自己的工作并做出成绩,需要你带着大脑来工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中,公司想要生存,就需要每一个员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员工才是公司所需要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公司解决问题。

很多人并不缺乏思考的能力,也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总是在等待上级的指示,他们不愿意思考,遇事只想着服从命令,解决分内的问题。

职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个工作任务,有的员工可以十分轻松地完成,而有的员工虽然费尽了力气,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甚至没能使问题得以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前者肯钻研、肯思考,而后者则只肯卖力。

一家建筑公司在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把电线穿过一条20米长、但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这个管道砌在砖石里,最让人头疼的是它还拐了5个弯。大家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这根本就是没办法做到但是又不能不做的事情。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爱动脑筋的装修工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上买来两只小白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电线绑在了母鼠的身上,并把母鼠放在了管子的一端,他让另一名工人把那只公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当母鼠听到了公鼠的叫声后,便沿着管子跑去找它。就这样,那根电线也被母鼠拖到了另一端。

于是,这个技术难题被聪明的装修工轻易地解决了,他也因此受到了老板的嘉奖。

其实,无论工作任务多重,都应当在适时的时候停下来思考,寻找一个更好的完成工作的方法。只有在工作中主动想办法解决困难的人,才能成为公司中最受欢迎的员工,也才能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替代的人。

日本的东芝公司受1952年经济风波的影响,积压了大量的电风扇,为此,公司的很多员工虽然绞尽脑汁,但仍然没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的领导层忧心忡忡。

有一天,东芝的一名普通职员看到街道上有很多小孩子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风车,他突发奇想,觉得公司为什么不把风扇的颜色改变一下呢?颜色鲜艳的风扇能为人们的室内增添光彩。就这样,这名职员急忙跑回公司向总经理提出了建议,公司的决策层在听了这个建议后非常重视,他们特地召开了大会,仔细研究并采纳了这名职员的建议。

这次会议之后的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彩色电风扇,这一做法改变了原有市场上电风扇的风貌,彩色系列风扇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掀起了抢购狂潮。就这样,公司在短时间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这一销售奇迹使得东芝摆脱了销售困境。

如果你在公司里是最听老板话的员工,什么事情都按照老板的吩咐去完成,那么你不可能成为公司中不可替代的人,因为老板会认为只要有钱,就能找到很多像你这样的员工。因此,只是如此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论任何时候,你都要做一个用头脑工作的员工,这样你才能从工作中成长起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员工要敬业,更要找方法也许一句“没办法”能为你减少很多麻烦,也总结了你多日以来的艰辛,但是你要知道那句“没办法”会浇灭自己的创造力,它将让你成为一部不会思考的机器。

现代心理学调查显示:在困难面前,如果人们能够积极想办法,则会激发自己的潜在智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成功人士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非常肯动脑筋、想办法,因为他们相信所谓的“无路可走”往往是那些不肯下工夫去寻找出路的人的借口。

在IBM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桌上都摆着一块金属板,金属板上面赫然写着“Think”一词。这个规矩是IBM的创始人华特森定下的。

有一年的冬天,外面刮着寒风,由于IBM公司突遇一些紧急事务,所以华特森一大早就召开了会议。此次会议从早晨一直开到了下午,气氛非常沉闷,大家都因此显得焦躁不安。

在事情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华特森站起来,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Think”,然后对他的下属说:“我们的公司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你们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要记住,我们都是靠思考赚得薪水的。”

在这次会议之后,“Think”就成了华特森和IBM公司的座右铭。

很多时候,在员工的办公室内时常传出这样的抱怨:

“确实是没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呢?”

“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呀!”

如果你的老板听到这样的回答,他不会考虑你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才下的结论,在他眼中你只是个无能型的员工。因为你不会思考,不懂得创新。

如果你肯停下劳碌的双手问一下自己:“是真的没办法吗?还是我根本就没有好好地动脑筋想办法呢?”你就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有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人想出了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的点子,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他在痴心妄想。然而,罗伯特并没有理会那些冷嘲热讽,他很快便做出了周游世界的准备。他找出一张纸,写下了用80美元周游世界的各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