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24844000000025

第25章 汉朝卷汉朝卷·享誉世界的东方帝国(4)

刘秀对军中将士说:“昆阳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如果大家不全力保住昆阳,只要它一失守,我们各部人马很快就会被王莽消灭了。”最后大家商量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很坚固。王莽军虽然凭着人多武器精,但也没有攻下昆阳。

此时,刘秀已经通过努力,搬了一些救兵过来,刘秀率先带领了三千名敢死队,向王莽军的中坚部队冲杀过去,王莽大将王寻亲自带着一万人马跟刘秀交战。汉军越战越勇,王寻的部队开始自乱阵脚。王寻最终在混战中丢了性命,王莽军一听主将被杀,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沿路一百多里,丢下大批王莽军的尸首。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雨,刘秀带兵趁胜追击,王莽的败军一溃千里。当王莽军逃回洛阳时,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昆阳一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为起义军攻陷长安城,夺取王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玄与刘秀之间的权位之争

王莽篡汉后,刘縯、刘秀兄弟为了“复汉”,加入了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二兄弟在绿林军中立下很多战功,并逐渐成为绿林军领军人物。而那时,刘玄做为汉室后人,被另外一部分起义军推举为领导人。后来,刘玄杀死了刘秀的兄弟刘縯。刘秀为了起义军内部的团结,一直隐忍,直到起义军攻破长安。

进入长安城以后,做了更始帝的刘玄,整日在宫中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任意杀害他不满意的农民军将领,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而此时,刘秀带领军队一直在趁胜追杀王莽。等他彻底打败王莽以后,在绿林军中的威望已经无人能敌。

而此时,刘玄已然沉浸在皇帝的生活中,不但杀害起义军将领,不听谏言,还常常滥授官爵,起义军对刘玄越来越不满,拥护刘秀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更始三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走。十月,刘玄被逼无奈,投降赤眉,并将玉玺送给赤眉拥立的皇帝刘盆子,他被封为畏威侯,后改长沙王。十二月,赤眉将张卬派人将刘玄缢死。此后,刘秀即位,建立东汉,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做上皇帝以后,将已死的刘玄封为淮阳王,并将他葬于霸陵(今陕西长安县东)。

史上最旺夫的女人:阴丽华

在消灭王莽之后,刘秀娶了阴丽华为妻。然而,更始皇帝却想诛杀刘秀。阴丽华劝慰刘秀,说不如先求自保,到河北一带去发展,以后再“相机独树一帜”。可以说,阴丽华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不仅使刘秀避祸,而且还使他建立了一个政权。

但苦于实力太弱,刘秀难以平定河北,于是他便作权宜之计,答应娶刘扬的甥女郭氏为妻,以此来向刘扬借得精兵十万,帮助自己定了河北。此后不久,刘秀便另树一帜,即帝位于鄗城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洛阳。

在册立皇后的时候,刘秀特别想立阴丽华为后,可是阴丽华却具备谦德之,一定让刘秀立郭氏为后,而自己则为贵人,随后为刘秀生养了五名子女,其中包括后来的汉明帝。但十多年后,刘秀还是废了小肚鸡肠、不懂得相夫教子的郭皇后,而立阴丽华为后。

正是在阴丽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之下,刘秀才无了后顾之忧,专心于国事,从而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

外戚与宦官的大权之争

东汉末年,均为外戚的两位大将军窦武和何进,分别与宦官展开了两次大战。但由于两人都错失良机、粗心大意死在了宦官手中。

窦武虽掌握朝廷机要,却没有兵权。他与太傅陈蕃等人共定计策,诛杀宦官曹节等人。时机成熟后,窦武的女儿窦太后却犹豫不决,导致良机丧失。

这年八月,窦武再次奏请拘捕宦官,不想竟把奏章留在了宫中,刚好被宦官朱瑀看到。于是,朱瑾连夜召集亲信,歃血为盟诛杀窦武。曹节听到后,便劫持太后,恐吓灵帝,还命人捉拿窦武。然而,苦于没有兵权,关键时刻,士兵们纷纷背离窦武,最后窦武只能以自杀来结束这场外戚与宦官之争。

何进同样与宦官蹇硕等人过不去,但他手握兵权。宦官时时处处想除掉何进,而何进也时时处处提防着宦官。

何进的妹妹何皇后想立自己的儿子刘辩为太子,但灵帝却想立刘协为太子,于是临终前便将刘协托付给了宦官蹇硕。这就更激起了何进与宦官的矛盾。袁绍等人很支持何进,帮助他一举消灭了宦官蹇硕等人。当时袁绍建议何进斩草除根,不留一个宦官,但何进却迟迟没有动兵。

一天,何进进宫见已是太后的妹妹,与她商量诛杀宦官的事宜。却不想被在外偷听的宦官听到。于是宦官提前做好埋伏,将何进击斩在了嘉德殿上。何进死后,袁绍等人立刻攻开宫门,将所有的宦官,无论老幼,一律格杀。张让裹挟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往北方逃命,最终在黄河投河自尽。到此,一场****也便告一段落。

家门比龙门的东汉名流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出生于东汉的官僚地主家庭。他性格孤傲,不轻易跟人交往,只是同郡人荀淑、陈定相互来往。李膺学问很高,为人又正直,所以在社会上很有声望,一般人都觉得能跟他交往是件荣耀的事情。荀淑的第六子苟爽,因为父亲的关系能够经常拜见李膺,他还为李膺赶过马车。回到家里,他逢人就说:“我今天为李君赶马车了。”感觉自己荣耀极了。当时的东汉人将登李膺的家门比喻为“登龙门”。普通的士人只要被李膺接待过了,马上就身价倍僧。

史上第一次儒生与宦官的对决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从东汉汉桓帝时期一直到东汉灭亡,朝廷基本都是宦官专权擅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也基本有宦官们的亲属及其党羽占据。因此,太学生及地方儒生的仕途之路便被堵塞。

面对宦官的为所欲为,以李膺为首的儒生便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斗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与宦官也颇有来往的河南术士张成纵子杀人,李膺将其处死。张成的弟子便与宦官勾结,诬告李膺说他与太学生串通一气,诽谤朝廷。盛怒之下,桓帝下令逮捕了李膺等人。但李膺在当时名气非常大,很多人都为他喊冤。迫于压力,桓帝于公元167年赦免了李膺等二百余人,不过终生禁锢在乡里,从此不得为官。这就是东汉时期的第一次党锢,也是史上第一次儒生与宦官的对决。

享誉东汉的“建安三神医”

华佗、张仲景和董奉,是东汉未年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他们三个人中,董奉隐居庐山,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而张仲景则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其中理法谨严,因此,张仲景被誉为“医圣”;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布各地,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他也因麻沸散和剖腹术而闻名于世。

曹操与蔡文姬间的情谊

公元216年,曹操晋爵为魏王。曾经与汉连年征战的南匈奴也仰慕曹操,便来邺城拜见曹操。曹操想起了朋友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还留在南匈奴,于是就派使者把她接了回来。

回到故乡,曹操怕蔡文姬一个人寂寞,便把她嫁给了一个屯田都尉董祀。可是董祀不久因犯法被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蔡文姬很是着急,连忙去找曹操求情。来到魏王府,正赶上曹操举行宴会,朝廷里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这里,而且大多和蔡邕熟识。蔡文姬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清脆的嗓音透着无比的悲伤,在座的人很多都被她感动了。曹操听完她的话,说她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可是文书已经发出了,也没有什么办法了。可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的马成千上万,武士多得无数,只要大王能够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曹操听后,立即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出去,并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正值数九寒天,曹操见蔡文姬穿得单薄,便送给了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让她赶紧穿戴起来。然后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藏书,现在还保存着吗?”蔡文姬听后,不无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曾留了四千多卷书给我,可是在大乱之后,一卷都没能留下来。但我还可以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听后显得非常高兴,并对她说要派十个人到她家去把文章记下了,可是蔡文姬却说要自己来写。没过多久,蔡文姬果然把所有她能记住文章都默写了下来,送给了曹操。

汉朝买官需花多少“人民币”

起于秦始皇时代的中国卖官鬻爵一事,可谓是被东汉灵帝刘宏发挥到极致。他把官职拿来当商品一样明码标价,公开出售,甚至还像做买卖一样讨价还价。而且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吏的交易所,以官职的高低以及任职的好坏来确定官价的高低,除皇帝之外,三公九卿等要职一律经过明码标价,公开出售。

年俸二千石的,标价两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标价四百万钱。汉朝时,州牧一职是一州中最高的行政长官,年俸也就是年薪为两千石,郡守也为两千石;郡以下设县,万户以上的为县令,万户以下的为县长,总之都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每年可享受六百石至一千石的俸禄,而县长则可以领三百石至五百石的年俸。

据《汉书》记载,当时的米价每石在二十文至八十文钱不等,而1石等于27市斤米,也就是一文钱能买半斤米。如果折合成人民币,若1元钱可以买1斤米,那么汉时的2文钱就相当于现在的1元钱人民币。那么,当时的县长一职出价在人民币两三百万就可以买到了。

吞噬东汉十分之九人口的天灾

东汉末年,从公元204年至公元219年期间,中原地区暴发了一场凶猛的瘟疫。这场瘟疫有记载说是因为处在地理环境的突变时期,气候变迁异常激烈,使得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严重失调及震荡,于是一些怪病怪症以及瘟疫便突然出现。再加上当时与匈奴的战争,一些匈奴人用死动物向汉人士兵传播瘟疫,导致死人无数。特别是公元217年,死人最多。魏文帝曹丕回忆说:“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又说:“疫疠多起,士人雕落”。那时的中原“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

据载,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为一千六百零七万多户,人口在五千零六万以上。但到了东汉末年合计时,只剩下了一百四十九万多户,总计人口为五百六十万零二百多,仅是当年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当时的天灾吞噬了东汉十分之九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