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24844000000024

第24章 汉朝卷汉朝卷·享誉世界的东方帝国(3)

张敞的老婆,因为小时候摔跤伤到了眉骨,因此眉毛有一块总是长不出来,所以每天都要很仔细地画眉。据说张敞很爱自己的妻子,常常为妻子画眉。因为他为人不拘小节,他给夫人画眉的事情一来二去流传了出去。后来被称为“艳事门”事件。

有人一直看不惯张敞的为人,于是写了一封义正言辞的弹劾信直接送到了皇帝面前,指责张敞做风有问题,行为不道德,不但破坏了当地的民风,还带坏了一方百姓,要求张敞道歉,并让皇帝严厉处罚他。

皇帝刘弗陵对张敞展开了调查,问他:第一,艳事门是否属实;第二,是否知错。张敞向皇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承认自己为妻子画眉,但觉得这根本就是夫妻两人闺房密事,一不触犯法律,二没有必要道歉。皇帝也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事情,加上张敞又是国家栋梁,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张敞厌倦官场争斗,便携家带口离开了长安。后又被皇帝两次招回做地方治安官员,成绩斐然。

汉朝的版图有多大

汉朝是一个以汉族和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全盛时期已归属于汉朝。

汉朝的领土在全盛时期包括今天中国绝大部分的领土以及今天朝鲜、越南、外蒙古、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以及西亚等疆域,文化传播也传到了新的“夷、狄”地区。由此可见,汉朝就已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本范围,甚至还超出了许多。现在很多汉朝地图只是体现汉族后期传统居住区,其实汉朝真正疆域达到了二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

风流倜傥的西汉音乐家:李延年

李延年(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87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汉武帝刘彻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他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他有代表作《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也正是因为李延年为汉武帝演唱这首曲子,才使得他的妹妹入宫,并受到汉武帝宠爱。不过李夫人死后,李家不再受恩宠,后来其弟李广利投降匈奴,导致全族被杀。

汉代人如何邮递信件和物品

我国邮驿制度开始较早,刘邦坐上皇帝以后开始强化邮驿制度,以此来方便百姓邮寄物品和信件。在中央一级的九卿官职中,设置了许多官职管理邮驿。比如尚书令专管政府公文收发;符节令专管符节的分发管理;大鸿胪兼管邮使的接待;御史大夫兼管邮传,对使者的凭证进行监察。后来又在州、郡、县三级管理系统中设立了邮驿,郡太守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职便是“督邮”。

那时,洛阳的邮驿进入快速发展期,其机构设置统称为“邮驿”,细分为“邮”、“亭”、“驿”、“传”,具体划分为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传)。“驿”和“传”级别相同,所不同者“传”用车,“驿”用马。

汉初邮传制度的一个常见名称曰“置”。东汉人应劭写的《风俗通》中说道:“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置之也。”意思是说把原来称为“邮”的邮传设施,改称为“置”。置的意思就是根据测量出来的远近来设置办公机构,而它实际上是邮传信使的中途休息站。

《汉旧仪》中所谓的“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二里半”大体上是说,邮间距离是五里,亭间距离为十里。邮亭的信差,在两邮中间的两里半处见面,交接信件物品。有学者考证,至今在河北一些地方尚有“二里半”的地名,就是邮亭制留下的遗风。

汉代士大夫们的“交际舞”

汉朝的士大夫们喜欢在饮宴时用歌舞来助兴,他们还为此发明了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后来被史书记载为“以舞相属”。这种舞蹈一般是宴会的主人先舞,然后客人为了回报主人,再跳一段舞蹈。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的行为。

这种交际舞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客人不仅仅是因为感激主人的邀请而跳舞回报,如果他们厌恶主人,或者对主人有所不满,也可以用跳舞来说明。当然,这种舞也不限于主人和客人之间。被宴请的宾客之间,也可以互跳舞蹈来表示心中的喜悦和憎恶。因为风靡一时,后人还用像石(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来记载这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如四川彭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主人戴冠,宽袍广袖,右手举起,左手作相邀状,客人亦长袍广袖,举右手,左手前伸答舞,主人旁有女侍者执扇子,客人旁有男侍者,端一长案,正拟捧上酒馔。此外,还有以舞相属的连环图像。

改写了世界历史的一场大战

汉朝和匈奴的战争由来已久,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汉章帝病故,太子刘肇即位,称汉和帝。和帝只有10岁,所以朝政由其母窦皇太后执掌。窦太后看到东汉王朝已有衰败迹象,因为想乘着光武中兴的余威来重振局面。此时,一些有利的外因条件也为东汉征匈奴提供了良好的战机。其一是班超在西域地区已节节取胜;其二是北匈奴统治集团内部争斗,四分五裂。南匈奴屯屠何单于想借此统一匈奴,便上书汉朝,要求连击。窦太后让窦宪、耿秉统率汉军,联合南匈奴作战。

战争第一阶段,斩匈奴名王以下1.3万人,获牲畜百万头,匈奴一些显贵王侯81部,共20万众降于东汉。战争第二阶段,窦宪几乎将北单于一举歼灭。战争第三阶段,东汉抓住战机,派出精骑,将北单于余部歼于金微山。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窦太后令汉军统帅窦宪统率汉军与南匈奴联军,经3个阶段作战,在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窦宪北击匈奴至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逼迫北匈奴远走,于是北方草原出现了权力真空。一次民族大迁徙就此开始,而这场迁徙引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对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它被称作是改写世界历史的一场大战。

汉代发兵必需的几种信物

汉代发兵主要有四种信物:虎符、节、羽檄、诏书。根据《汉书》卷四《文帝纪》记载:“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汉代的虎符为铜制,一般分成两半,右半部分留在首都,左半部分发给有关地方长官,上面用篆书刻写上“一、二、三、四、五”等字样。王国维在《屯戍丛残考释·杂事类》中说:“汉晋兵符,每字中分,以为合符时之验。”如果皇帝或者地方需要调动军队,就要派使者去合符。两半符的文字能够完全合起来时,就可发兵。汉代使用虎符有严格规定,必须要与玺书或诏书同时使用。

汉代发兵的另一信物是汉节,汉节是竹制,长七、八尺,约合现在的五尺至五尺六寸;节上装饰是旄牛尾,共有三重,颜色时有变化,最初为赤色,武帝时因戾太子矫节发兵,乃加黄旄于第一重之上,以示区别。

羽檄曾经在汉初期做过军队发兵的信物,《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记载高祖刘邦对左右说:“非汝所知也,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兵耳。”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后来因为檄容易被伪造,王朝也就不可能强行规定见檄必发兵。

玺书或诏令也是汉代调发军队的信物,卫宏编写的《汉旧仪》记载:“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皇帝信玺,发兵,征大臣。”可见玺也是当时重要的发兵信物之一。

逆流而上的复古改革家: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王莽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他为人谦恭有礼,礼贤下士,因此很有威名。汉平帝时,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认为是能挽救危机的最佳人选。公元9年,王莽取代汉建立新朝,建元“始建国”。王莽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但依然没有挽回政治危机。在他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后来他死在乱军中。王莽在位15年,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起义军为什么叫“绿林”、“赤眉”

王莽窜权以后,建立新政权,对百姓进行残酷压榨,又加上一连串天灾,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那时,东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其中有个叫樊崇的人,起义规模很大。他的起义军很讲纪律,规定谁杀死老百姓就要被处死,谁伤害老百姓就要受处罚。所以,百姓都很拥护他们。

公元22年,王莽派十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也作好准备,预备和官兵血战一场。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识别的记号。后来,樊崇的起义军就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公元17年,南方荆州(今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西部)闹饥荒,百姓因为挖野菜发生争斗,王匡和王凤出来调解,受到百姓拥护,大家就公推他们当首领。王匡和王凤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因为他们以绿林山为根据地,所以后来这支起义军又被称作绿林军。

绿林、赤眉起义成为了当时最大的起义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绿林赤眉起义。后来,刘玄在绿林军的拥戴下做了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汉贼王莽的溃败过程

刘玄在绿林军的拥护下做了皇帝,恢复了国号的情况被王莽知道,他急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兵马四十三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准备在那里和绿林军进行一场大战。为了虚张声势,王莽还在军中物色了一个名叫巨毋霸的巨人,让他带一批猛兽上阵助威。当时,刘秀带领了八九千人驻守昆阳。有人觉得这些人马不足以和王莽抗衡,主张刘秀放弃昆阳,回到原来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