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24840100000010

第10章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2)

其实,适当的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继续进步。同时这也是父母对孩子取得成绩而高兴的表达,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只是父母表达对孩子的激励之意的手段而已,只能在一段时间里适当运用,如果父母长期以物质奖励作为激励手段,不仅会滋长孩子的虚荣心,让孩子学会攀比,甚至会让孩子逐渐把父母对他的爱理解为功利的、可物化的。这样,物质奖励根本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了。

12岁的卢岩是个聪明的“小滑头”,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主意也特别多。班上有个孩子的成绩很差,经常完不成作业,有一天,他对卢岩说:“你帮我做数学题,我给你钱。”卢岩不敢要同学的钱,回家把这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傻瓜,为什么不要?”于是,卢岩从第二天起就开始帮同学做作业挣钱了,而且“业务”很快就从做数学题扩展到做语文题、写作文等,后来又发展到代做清洁。最后,卢岩的钱从学校又挣到了家里。他每做一件家务事,都会向父母索要“服务费”:扫地1角,洗碗5角,代买东西则收20%的跑路费,而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事,竟毫不犹豫地同意按儿子的要求付钱。卢岩的父母觉得以这种方式给儿子钱,可以让儿子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有几次,父母因为当时没有零钱,就没有支付给卢岩钱,卢岩就拒绝做家务,父母说他的时候,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又不给我钱,我为什么要给你干活?”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换回零用钱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在家庭中、在集体里,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责任和义务是不能用金钱来付酬的。比如,做家务事是孩子的本分,孝敬父母是孩子的义务,学习是孩子的必需,对于这些事情,如果父母也用金钱来付酬,就会让金钱腐蚀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根本不能真正懂得自食其力的含义是什么。

因此,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即使要给孩子物质奖励,也要把握好度,要从激励的角度给予孩子物质奖励,而不能把物质奖励作为让孩子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条件。在这方面,小说《母亲的账单》里的母亲为大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彼特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彼特带着一脸的得意向妈妈开列了索取奖励的账单,账单上面写着,妈妈欠彼特以下一些款项:

帮爸爸取回生活用品:10芬尼;

帮妈妈把信送进邮局:15芬尼;

帮助妈妈打扫卫生:15芬尼;

自己一直很听话:15芬尼;

共计:55芬尼。

妈妈看了彼特开出的账单后,笑了笑什么也没说,不过她也给彼得开了一张账单,彼特看后发现上面写着:彼特欠父母以下一些款项:

父母给彼特提供的12年的幸福生活:0芬尼;

父母给彼特提供的12年的食宿:0芬尼;

父母在彼特生病时给他的周到的护理:0芬尼;

爸爸妈妈一直很爱他:0芬尼;

共计:0芬尼。

妈妈这张特殊的账单使彼特十分羞愧。他深深地把头埋进妈妈的怀里,并把已经索要的钱悄悄地塞回了妈妈的口袋里。

彼特妈妈高明的教育方法很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往往决定了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千万不能过分地用物质来奖励孩子,以免孩子成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以下是几点建议:

(1)尽量不用物质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以免使孩子把索取奖励当做习惯或目标。

(2)必要的物质奖励可以是不贵重的,但必须是有激励意义的。比如,孩子绘画比赛得奖,父母就可以奖励一盒画笔;孩子歌唱比赛得奖,父母就可以奖励一张CD。

(3)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孩子只是为了获得奖赏才好好表现的,父母会很失望和伤心的。

赞美让孩子更优秀

这是一幅真实的家教图:爸爸在给女儿辅导功课,一共出了10道题,女儿歪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结果只做对了1道题。与一般家长不同的是,爸爸拿起卷子,用充满激情的眼神望着女儿说:“孩子,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么难的数学题,你第一次做居然能做对一道,太棒了,女顿时,女儿的眼前一亮,对数学题的研究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这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女孩名叫周婷婷,在她一岁打针时,因为药物反应过敏,致使双耳全聋。女孩的父亲叫周弘,是南京市的一位普通工人。为了培养又聋又哑的女儿,周弘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探索赏识教育,并且身体力行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女儿。

周弘为了激发婷婷的自信心,不仅让她感到自己是个好孩子,而且还帮她找到天才儿童的感觉。为了激发婷婷的满足感,爸爸在书桌玻璃下压着美国天才儿童的行为表,目的在于让她感觉到自己每一条都能做得很好。

有一次,婷婷看书忘记了吃饭。于是,爸爸就赶紧拉着她过来,并对她说:“婷婷,你看,天才儿童行为表的第一条就是废寝忘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居然做得这么好,你怎么不是天才呢?”

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在她6岁时,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但是当她18岁时,就已经会五国语言,并且成为享誉世界的杰出人物。有一天,周弘无意间发现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而婷婷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于是,爸爸对婷婷说:“孩子,你真了不起,爸爸刚刚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奥秘,你是海伦百年转世,你们只相差两天,而海伦是顺产,你是难产。和海伦相比,你比她富有多了,因为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那时起,婷婷就感觉自己是个天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将来一定能够干大事业。

在教育婷婷上,周弘抓住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所有时机,帮助一个残疾的儿童找回了失落的自信,找到了天才儿童的感觉,让她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这种教育方式激发了周婷婷潜在的能力,使得又聋又哑的她仅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全国十佳少年、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留美硕士生、博士生。

细细品味周弘的教女事例,从周婷婷的成长足迹中,我们看到了赏识教育的成功典范。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赏识教育?实际上,赏识教育就是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激发孩子内在潜能的人性化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好像是为了得到赏识才来到人间的。对任何人而言,赏识都是精神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水分。尤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赏识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赏识却是万万不能的。无数个教子示例告诉我们:赏识教育引向成功,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导致失败,使孩子越来越糟。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是最重要的方法。家长应该不断地学会赏识、鼓励孩子,不断激活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在家长充满赏识的眼神和赞许的言语中茁壮成长。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首先要相信孩子是个天才。每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或是没有其他孩子学习好时,内心就会产生不平衡感,进而就会指责孩子、埋怨孩子,甚至对孩子失去信心,殊不知,这对孩子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每位家长都应该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有潜能的,只是短时期被压抑,等待我们去开发,所以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爱。简而言之,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每位家长都应该像对待天才一样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次,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是问题儿童也不例外,他们身上都有值得赞许的地方,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发现。通常很多家长只会关注孩子某些不足的地方,并且拿着高倍显微镜去无限制地放大,期望在第一时间改造好孩子,结果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反之,对于孩子的闪光点,很多家长却熟视无睹,在父母的冷漠下,这些优点将会悄悄地消失殆尽。

在1975年母亲节的那一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其他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做的事情中,不断地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毫无疑问,是妈妈的赏识造就了一代首富。父母只有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才能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和优秀!孩子有许多值得赞许的地方,也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家长在发现这些优点之后,才会感到他们魅力四射,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在家长的赞许声中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家长在实施赏识教育中还需注意到,表扬要及时,要实事求是,要本着适度的原则。

赞许和表扬适用于所有孩子,换言之,它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当孩子的行为值得家长称赞时,我们应该立即给予表扬或是支持,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以此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家长一定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赏识教育的机会。同时,客观的赏识是必要的,千万不能夸大事实,更不能言过其实、以偏概全。赏识教育需要把握一个“度”,只有适度的、恰如其分的赞许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家长要不断地唤起孩子的自信心,以赏识的角度和心态看待孩子,不断寻找他们值得赞许的地方。聪明的家长们:学会赏识、教育孩子吧!让每个孩子都在父母赏识的目光下健康地攀向成功的高峰!

从“糖果案例”说起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伴随着错误一起成长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尤其是孩子,更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犯错与否,而在于家长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纠正其错误。

经过现实生活的一系列验证,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并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其效果远远好于严肃的打骂或是批评。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一个值得回味的“糖果案例”。

有一天,陶行知看见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于是,他便立即前去制止,并让王友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一趟。放学之后,王友如约来到校长室等着挨训。当陶行知来到办公室门口时,随意掏出一块糖递给王友,并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奇地接过校长手中的糖果。随即,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放到他的手中,并解释道:“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叫你停止追打时,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被校长的两块糖果弄得迷惑不解。此时,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块糖果,并且说道:“我经调查得知,你砸人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所以你是位见义勇为的好同学,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说到这时,王友感动得哭了,他忏悔地说:“陶校长,您批评我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

此时,陶行知满意地笑了笑,继而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王友接过糖果,陶行知说,“我的面对学生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严加惩治,而是换另一种方式和角度,用充满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善于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如诚实守信、尊师重道、敢于承认错误、为人正直等,并针对这些优点及时给予了称赞。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唤醒了孩子的良知,还让他主动承认错误,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完善自我、纠正错误的愿望。

这个经典案例告诉我们:赏识加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成年人都喜欢被人赏识,更何况是孩子呢!

有一次,教语文的朱老师在做课堂延伸时,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此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上次老师夸我们班学习认真时,同学们都很高兴,我听了就非常幸福。”

由此可见,赞赏会让学生更有学习的信心,也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煊泽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为此经常受到父母的打骂,但是,丝毫不见煊泽有悔过之意。煊泽调皮归调皮,但是人很机灵,在一次校运动会上,作为全能运动员的他,为班级赢得了很多块奖牌。看到煊泽从跑道下来时,老师赞赏他说:“煊泽,你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

“太出色”三个字,让他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以后,他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积极,从未及格的英语,连着几次都考到60分以上,还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

由此可见,鼓励的话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当然,赏识孩子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应通过行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样才更具有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