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成败的社会影响因素
分辨是非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孩子看电视或电影的时候,总是爱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说明孩子想要分辨是非。但是,儿童自己还没有判断好和坏、对和错、是和非的能力,他们只是在模仿大人的评价。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辨别是非。
分辨是非的能力,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一个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因为他没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辨别能力。对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孩子小时候抓起,从小就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分辨善恶真伪。
一、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士,他和华歆是好朋友。管宁视富贵如粪土,是个谦廉君子,很受人们尊敬。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种菜时从地里挖到了一块金子。管宁看也不看,继续挖地,华歆捡起来看了看之后,又扔掉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在房子里读书,听到街上人声嘈杂,管宁不屑一顾,而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从此鄙视华歆的为人,他割断了和华歆同坐的席子,从此和华歆绝交。
后来,管宁拒绝了曹操的邀请,到吴国隐居,终身不为魏国效力,得到了民众很高的评价;而华歆则助纣为虐,帮曹操害死了伏皇后,成为民众唾骂的对象。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自身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标准和善恶观念,才能够正确地分辨是非,成为一个受别人尊敬的人。
孩子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其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儿童的模仿性很强,与之相对的是控制能力较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学会一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惩罚孩子。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进行正面引导和纠正,使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或错,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家长需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文明,不要学等。这样屡经疏导,孩子便会渐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除了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之外,家长还要对孩子的言行进行严格的把关。如今的电视节目和报刊书籍林林总总,花样繁多,其中免不了会有一些渲染暴力、色情的内容。家长要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的举动,善加引导,一旦发现孩子接触这类不健康的东西,就应当明确地禁止,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鼓励孩子多学习好的行为,向模范英雄人物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是相当重要的。
有个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男孩回家后主动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给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一年之后要还给我。”从此,男孩开始利用节假日打工赚钱,他靠擦皮鞋、送报纸挣钱,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在于犯了错之后家长如何处理、对待。里根的父亲没有出于对孩子的过分疼爱而无偿替孩子赔付玻璃钱,也没有大动肝火将孩子狠狠训斥,更没有教唆孩子逃避责任,而是借机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和责任意识,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要敢于承担责任。这一点很值得人们学习。
二、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用言传身教指导孩子辨别是非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他们区分善恶、分辨是非。
沟通是一门艺术,与孩子沟通更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渐渐增强,孩子与家长之间沟通开始变得困难起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常与孩子聊聊天,及时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其对周边事物的反应,引导孩子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世界观。
研究显示,在所有的家庭中,家长在教育孩子辨别是非、防止孩子发生危险及麻烦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是相似或相近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的提问方面,不同家庭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知识分子家庭中家长比较健谈,与孩子谈话的频率比普遍家庭高四倍,交流的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常与孩子聊天,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智商,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差别的原因之一。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有事情才会对你说,你才有可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导孩子分清是非对错。
家长要注意与孩子平等对话,与孩子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不可随意打断,要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注意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增强孩子自尊感。要从聊天中让孩子得到尊重,提高孩子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同时,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坦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以朋友的身份在和他交流。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出现了不当的举止和行为,一定要向孩子认错或道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真正掌握是非的标准。
家长学会并勇于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这不仅能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原谅别人。
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一次动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在外屋的小儿子立雕看见了。他就“挺身而出”批评父亲不该打小妹:“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闻一多一愣,静坐沉思少顷后,走到立雕面前,神情十分严肃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的孩子。”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灵中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这正是家庭教育中的明智之举。
有的家长认为,主动向孩子低头认错会有损长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严形象,这恰恰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在孩子心目中,一个真正高大的长者形象,应当是知错能改的人,这样的言传身教,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了解是非的区别,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试想,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知错能改,那么又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改正错误呢?
有些孩子之所以触犯法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当和不到位导致的。由于缺乏家庭善恶观念的教导,而走向犯罪深渊的儿童犯罪例子并不少见。
13岁的李某原来是一名初中生,由于父母在另一个城市上班,平常对她疏于管教,导致她自由散漫,缺乏基本的是非常识,总认为上学是一件既辛苦又不自由的事,并对那些已辍学在社会上游荡的朋友羡慕不已。于是,她经常旷课逃学,跟着社会上的朋友频繁地出入歌舞厅。李某的异常表现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她,但她对此无动于衷。后来,为躲避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李某干脆自动退了学。退学后,她进歌舞厅做了一名伴舞小姐,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并在“舞友”的诱惑下,开始服用******。随着日常花费的加大,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李某决定铤而走险,做起了向舞厅顾客推销******的生意。李某的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被送进了少管所。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刚刚步入青春年华的少女,就这样葬送了前程。事后李某的父母痛哭流涕,但已经于事无补。试想,如果李某的父母能够多和孩子沟通与交流,教导她正确地对待社会上不良因素的诱惑,或许这一幕就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多和孩子沟通,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让孩子多接触正确、健康的事物,才能够帮助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三、善于疏导,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有些孩子会因为小事而激怒,发生打架事件。激怒在心理学上属于“激情”,这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激怒是一种消极的激情,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受到某种强烈刺激而引起的。这种消极的情绪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后果。当这种消极的情绪产生时,人的自制力、理智力都大大降低,往往使人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激情犯罪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很多青少年犯罪的起源就是因为一时冲动。2004年,重庆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造成了一死两伤的严重后果。引发凶案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低年级学生因为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就找了一帮同学找对方理论,于是矛盾也随之不断激化,从拳脚相向演变成为血肉相搏,最终造成一死两伤的严重后果。
这个真实的案例是对父母和社会的一个警示。一个人只有分清是非善恶,才能够在生活中自觉用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积极健康地生活。仅仅因为一次口角,而导致了一死两伤的惨重后果,这样的事让人既震惊又惋惜。孩子的是非善恶观念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责任意识,对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因此,家长必须对青少年加强道德修养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控制能力。
孩子还没有完全接触社会,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自制力都存在着缺陷,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一旦他们被某种诱发因素刺激,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不良过激情绪,以免孩子耳濡目染,受到不良影响。
同时,家长要利用疏导的方式,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多接触正面的情绪表达方式,化怒为喜,让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化解。
培养是非观念,提高辨别能力,则是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的重要措施。家长可以通过实行奖赏和心理制裁的方法,增强孩子的是非观念,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有了转变的时候,家长要鼓励、表扬和奖赏他,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巩固已有成绩。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应进行必要的严肃的批评,耐着性子和孩子说理。这种心理制裁,会使孩子受到震动,感到内疚,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有些家长不讲教育方法,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教育孩子,不仅没有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反而让他的不良情绪越积越多,导致孩子对家长缺乏信任,最终走向叛逆道路。
只有真正懂得分辨是非的人,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孩子可能缺乏其他的才能,但不能没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合作培养团队作战的能力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为全家人的中心人物。因为家长的长期宠爱,这些孩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心态和性格,如脾气大、不合群、与人合作能力差、以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不仅会使孩子脱离周围的小伙伴和欢乐愉快的生活,而且也影响孩子的进取心,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瓜瓜是一个调皮且任性的男孩,平时喜欢玩游戏,看动画片,最崇拜孙悟空之类的动画人物。父母给他买了很多玩具。瓜瓜对自己的东西非常敏感,如有人动,往往会作出过度的反应,情绪波动大,经常会发脾气大声哭叫。
有一次,学校为了开展一个关于“孩子交流与合作”的活动,老师让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来,与同伴分享交往的乐趣。但是瓜瓜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低头摆弄着自己带来的玩具。这时猪猪走过去,想用自己带来的小汽车和他交换孙悟空。可瓜瓜不理不睬,仍旧专心地摆弄着自己的孙悟空。猪猪非常喜欢瓜瓜的孙悟空,于是就用手摸了一下瓜瓜的玩具。这下不得了了,只见瓜瓜一把鼻涕一把泪,指着猪猪大声说:“谁让你动我的东西,你再动,这是我的……”
由于瓜瓜的父母很忙,经常把他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平时对孙子宠爱有加,瓜瓜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久而久之,瓜瓜形成了任性的性格,他也因与外界接触很少,缺乏与同龄人间的交流。
一个缺乏合作交往能力的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承担得起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很多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一味地给孩子所谓的“爱”,却很少教孩子怎样与同伴合作,怎样主动爱人、关心人;事无巨细,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为孩子包办代替,担心孩子与别人合作交往时会受欺负或学坏;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或者在孩子与同伴合作交往时,教孩子学恶而不是善。这些都是影响孩子合作交往意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