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提高孩子竞争力的36个好方法
24837300000014

第14章 智力训练篇(4)

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在劳动人民中间世代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除二十四节气歌外,乘法口诀、珠算口诀、五笔字型输入字根表等,都是运用口诀记忆法进行记忆的例子。

三、帮助孩子养成记忆的习惯

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在对伦敦16名出租车司机的调查中发现,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儿,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捷径。在他们的大脑中存储了伦敦市内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储量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回放。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人大。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多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

良好的记忆能力,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学习的方法,而且是演变成为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和准备。因此,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养成记忆的习惯,以便于将来孩子能更好地面对竞争。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行之有效的记忆习惯呢?

1.鼓励孩子尝试新的记忆方法。

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记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指导。

2.与孩子比赛记忆。

父母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孩子记忆的斗志,让孩子更专注于记忆。

3.对孩子的独创性给予奖励。

当孩子创造出自己的记忆方法时,父母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孩子继续进行探索。孩子的探索能力很强,往往他们的创造更符合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效果也会更好。

4.让孩子自己分析各种记忆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父母可以列出各种记忆方法,让孩子自己逐个分析,评价其优劣。孩子在进行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会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让人受益终生。因此,引导孩子养成记忆的好习惯,能够让他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次,林肯得悉自己亡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控谋财害命,并被初步判定为有罪,于是他以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身份,向法院查阅了全部案卷。此后他要求法庭复审。

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原告方面的一个证人福尔逊发誓,案发的那一天晚上11点钟,在月光下清楚地看见小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死者。按照法庭的惯例,作为被告辩护律师的林肯与原告的证人福尔逊进行了一场辩论:

林肯:你发誓认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通过衣着辨认的吗?

福尔逊:不是的,我肯定认清了他的脸,因为当时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时间在11点吗?

福尔逊:充分肯定。因为我回屋看了时钟,那时是1l点一刻。

林肯问到这里,转过身发表辩护词说:“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这个证人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接着,他申诉了自己的理由。原来,林肯抓住了对方一个破绽。对方说:“我肯定认清了被告的脸……”而林肯指出,“那天是上弦月,到晚上11点钟,月亮早下山了。既然没有月光照射,怎么可能看清被告的脸呢?”

林肯运用了无可辩驳的逻辑推理来攻破对方的诬告。毫无疑问,这种推理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的。正是良好的记忆习惯给林肯带来了巨大帮助。

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是每个望子成龙的家长都不应该忽略的。良好的记忆力,可以帮助你的孩子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取得竞争的资本。

语言以雄辩之才占得竞争先机律师出身的亚当斯,在波士顿惨案中凭借雄辩的口才和公允的表现名声大震,也因此赢得了大众的尊重。

1770年的一天,一群愤怒的波士顿人辱骂英国武装军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向这些英国军人扔雪球和石块,另一些人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挥舞棍棒并企图抢夺他们的步枪。被惹怒的英国士兵开枪还击,打死了3名美国人。很快,“英国人大肆屠杀爱好和平的无辜市民”的消息便在整个波士顿传开了。

当时,没有一个律师敢为这个案件作辩护,除了亚当斯和昆西。在法庭上,亚当斯为这些英国人做了有理有据的辩护,他的雄辩之才让在场的所有人叹服不已,最终,陪审团宣判6名被告无罪,而其他两名被告也只是犯了过失杀人罪,获得了假释。

一、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引领孩子进入语言世界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媒介,是获得知识、学习技能的基础,也是孩子日后培养沟通能力的必要条件。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不是瞬息可成的。语言能力的强弱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语言学习应当被家长放到教育孩子的首要位置。如何引领孩子进入语言的世界?无疑,以轻松活泼的游戏方式带领他们学习,是最自然且有效的方法。跟孩子说话,跟他一起玩耍,一起阅读,表现出你对他的爱,这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很多家长竞相在孩子很小时就让他们看识字卡、背诵古诗、学外语和做数学,期盼着培养出神童。然而,尽管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比成人要好,但如果家长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即使孩子拥有出类拔萃的“背书才能”,他们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丧失表面上的智力优势。所以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机械记忆以外的语言表达能力。

1.尽可能地和孩子交谈。

在与他人对话中反应速度的快慢,往往标志着一个人整体智力水平的高低。经常和孩子交谈不但可以加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2.扩展交谈内容。

家长和孩子就某一问题交谈时,不妨把交谈内容由浅入深地稍稍扩展一下。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这一问题的全过程,如开始怎么想,后来想法怎么起了变化,以及为什么做出改变等等。

3.不要限制交谈内容。

有的家长在与孩子谈话过程中总教导孩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久而久之孩子会放弃说话的勇气,关闭心灵之门。家长应倾听孩子的任意表达,才能充分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4.耐心和尊重是有效的前提。

和孩子交谈时,耐心和尊重极其重要,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请记住,不要让交谈演变成对孩子的教导甚至训诫,更切忌对孩子大加斥责。

卞迁就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孩子,而这都要归功于他的父母从小对他的教导。

卞迁8个月就会叫“爸爸”、“妈妈”,10个月能说比较流利的句子,这都是他的父母早期智力开发和训练的结果。父母从他刚学会走路开始,就用语言指令指导他完成简单的任务。比如吃饭时让他去请大人先入座。他刚会说话时,父母就训练他说完整的句子,让他背诵诗歌、童谣、绕口令,并且要求吐字清晰。每天晚上,父母还会要求他讲述这一天的经历,不准确的语言及时予以纠正。

卞迁两岁时,就能够主动帮客人带路,众多的交际机会也丰富了他的词汇,成就了他后来的才华。

1994年日照市的“十佳少年”授奖仪式上,卞迁的即席演讲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他从母子情深、志向理想、学习经历和态度讲到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有理有据,显露出他非凡的演讲才能。

可见,学习语言对于孩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只有正确地运用语言,才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人交往是孩子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语言又能扩大孩子的社会交际范围。

但是,很多家庭进行的早期教育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计划和持续性的教导,因此影响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力是随环境自然发展的,因此错过了早期开发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著名教育学问家卡尔·威特很早就提出了“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卡尔·威特认为,儿童的潜能在刚出生时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如果给他们理想的教育,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出色能力的人:而如果教育从5岁开始,即便是教育方式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普通之才;而如果教育从10岁开始,就只能是中庸之才。简言之,开始教育的时间越晚,孩子的能力实现越少。

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附近的森林里发现了两个被狼哺育的女孩,其中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她们都是在出生半年后被狼叼走的。后来,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人们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刚被发现时她们都不会说话,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爬行。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就开始到处乱窜,像狼那样嚎叫,她们几乎没有人的行为和习惯,却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到孤儿院后,阿玛拉第2个月时就可以发出“波、波”的声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人类社会不到1年,阿玛拉就死了。而卡玛拉在2年后才学会两个单词,7年时间也只学会了45个单词。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直到死时还没有真正学会说话,智力也只相当于4岁的儿童。

早期教育的根本内容,在于家庭语言教育。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这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兴趣。文化素养较高的家长往往能够得心应手地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孩子,他们能够在语言训练的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随时随地、形式多样地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孩子的兴趣。

另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的语言环境,不要让污秽的语言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家长的言行,所以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长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方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语言的引导和培养,往往是引领孩子进入学习语言大门的关键所在。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刚刚学习语言时就能善加引导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爱上语言交流,这样有助于其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获得好的成就。

其实,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多给孩子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当顺应孩子的这种天性,利用讲故事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家长讲故事时应尽量用普通话、用书面语,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规范化的语言。一则故事应当多次重复讲,这样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加深孩子的印象。如果只讲一遍,孩子就不会有较深的印象,只有通过多次重复,才能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表象。同时还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复述讲过的故事,训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对孩子进行造句的训练,也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语言的学习需要多开口,才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时常对孩子进行造句训练,就是一个好的方法。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妈妈、爸爸、鲜花、美丽等词语造句,鼓励他造出尽可能多的句子。这样,一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可以训练他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三可以培养他的竞争意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在教堂里,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没被困难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萧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萧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诵唐诗四五百首,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

可见,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由于孩子天性好动,不能像成人那样进行良好的自我约束。因此,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爱上语言学习。

三、循循善诱——避免家长走入教育孩子语言学习的误区

有个刚3岁的孩子,把“老师”说成“老西”,把“葡萄干”说成“帕塔干”,除了他的父母,谁也听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