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24833300000035

第35章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爱(7)

表弟中专毕业了,去一家公司上班不到一周,就因为不习惯受到公司制度的约束而不肯上班了,父母亲也不勉强他。他就这样在家玩了2年,20岁时家里出资帮他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买了一辆帕萨特给他专用,于是他开始做起了经理,可是他什么也不懂,他父亲要辅佐他,他却怎么也不同意,不愿意父亲在身边管束他,父亲只好安排一些懂行的朋友扶持他,自己只能暗地里关心公司的经营情况,每每表弟回家要钱做周转用,家里都给他,要多少给多少,全力支持,可是却从没看到他拿回钱来交给父母。而且稍有不满就大发脾气,还常驾车出去夜不归宿,也不知去了哪里,父母还得给他支出汽油费、维修费,甚至还有人上门要债。时日久了,家里不堪重负,经济每况愈下,父母每问起他工作的情况,他都要发火,根本不准他们过问。偶有心情不错的时候,他也会关心一下父母,老两口就开心得不得了,觉得儿子还是挺好的。很明显,父母已经管不住这个儿子了。他父亲仔细问过公司里的朋友,公司运作5年来,在他父亲一帮老朋友的扶持下公司也的确是盈利的,他们的收入也不错,可奇怪的是这个公司的经理为何会入不敷出?

就在家里已经陷入困境的时刻,突然银行来电,表弟N张信用卡都已透支,如再不填补欠款将交由法院裁决。我的姑姑、姑父欲哭无泪,家里已经没有存款了,一套房子已经做了抵押,甚至还有几十万的外债(包括亲戚朋友的借款),姑姑焦急万分,我对姑姑说:“趁此机会让表弟好好收敛一下,这件事理应由他自己出面解决,即使是到了法庭,也该由他自己去面对,要让他吃点苦,否则他还是不能回头。”姑姑哭着说:“我怎么忍心呢。”看着一向乐观的姑姑已经变得苍老了很多,我无语。

到如今,公司已经经营不下去了,不是公司经营不利,而是再经营下去,对这个家庭来说是怎样一个无底洞啊!有多少家底都填不满,于是几经周折和彷徨,公司终于关闭了,帕萨特也卖掉了,表弟依然跟5年前一样什么都不会,只能待在家里,有时还是会出去玩,但是口袋已是空空的,而我姑姑和姑父已经退休,他们两人每月退休工资加起来7000元,他们本该过得舒适安逸了,可是如今他们却又在外面找了工作,只为了要还债。真不知道老人百年后,表弟该怎么活下去……

这是溺爱孩子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是悲剧。好好的一个富足之家,只因教育不当,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怎么不令人感慨万千。我们都应该引以为戒!

溺爱,把孩子送进了监狱

作者:佚名

中午12点,在山东省潍坊监狱里,20位服刑人员的母亲与儿子共进午餐。

这是一次特殊的午餐,每位母亲的心情都很激动、沉重,母子们隔着饭桌相对而望,母亲的眼里既有爱怜又有气和恨,儿子的眼里则满是愧疚与悔恨。

看到妈妈吃不下饭,服刑人员展某拿起一个大火烧送到了妈妈嘴边,说:“妈,你饿了,这潍坊火烧是名吃,你尝尝。”看到儿子给自己喂饭,妈妈孙女士终于露出了笑容:“你这孩子,到了监狱后比以前懂事多了,以前还没见你给妈妈喂过饭呢!”

“妈,以前都是我不对,让你蒙羞了,我现在一想起来就后悔,等我以后出去,什么事都听你的,买海参、鲍鱼,买最好的东西天天孝顺你!”展某满脸诚恳,像个小孩一样企盼妈妈原谅。

“我不想吃什么海参、鲍鱼,也不想你给我什么东西,只要你能学好,能堂堂正正做人,我就是吃糠咽菜也高兴,就是死也会笑着死。”孙女士轻轻点着儿子的额头说。

“妈,看你说的,我还没好好孝顺你呢,怎么能说死呢?现在我懂事了、成熟了,变成一个负责任的真男人了,我上次不是和你说了吗,我都立了好几次功了,能减刑呢!”展某笑着安慰妈妈。

看到儿子的诚恳态度,孙女士又开心地笑了。她告诉记者,其实儿子走到这一步并不怪儿子,全是她当妈的错,“是我的溺爱把儿子送进了监狱。”她说自己今年59岁,生儿子的时候都29岁了,生产的时候是难产,儿子差点就没命了。看到儿子刚出生就受了这么多苦,感觉很心疼,以后就对他特别溺爱,加上儿子是家里的独苗,爷爷奶奶也宠着,犯了错也不舍得严加管教,到后来儿子长大了,谁也管不了了,就在外面胡混了。

展某说,自己因为团伙抢劫被判了16年刑,刚关进来的时候才22岁,现在已经30岁了,自己正在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浪子回头金不换,改造好了还是好男人!”展某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教的艺术也是爱的艺术。说起爱孩子,有的家长不屑一顾:爱孩子,这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啊,还需要什么学问?也有些父母困惑茫然:我的爱为什么不能打动孩子?

事实上,爱孩子并非像老母鸡护小鸡那般简单,也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深不可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爱、会爱。

“把爱藏起一半”是一位母亲意味深长的一句话,精彩极了!对孩子“把爱藏起一半”,即要求家长学会有节制地爱,理智地爱。如果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什么时候都不敢松手,一旦孩子大了,离开了我们,那我们的爱将会显得鞭长莫及,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这位母亲还讲了这样一个事例:

一个隆冬的周末,我在家里做家务,忙得团团转。儿子在外边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玩了整整一天,回到家里还撒娇,疲惫的我有点气恼地把他拽住,强迫他和我一起扫院子里的雪。儿子一边扫雪一边哭,我看着他那冻得通红的小手和那副委屈的样子,不禁心疼起来:孩子毕竟还小!但我很快克制住了自己,让他跟我一起继续扫雪,同时和他聊我小时候帮大人干活的往事,我讲得绘声绘色,儿子也听得十分入迷……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地安排他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渐渐地他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这位“硬”起心肠“整”子有术的母亲,可谓走了一步家教的“高棋”!

在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时,亲吻、握手、抚摸、拥抱以及目光接触等都是沟通的方式。这些动作看起来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对那些需要慰藉和鼓励的孩子来说弥足珍贵。生活中,做父母的应学会并善于运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爱的语言,让它们取代令孩子头疼的唠叨和训斥。

作家莫小米在一篇《于无声处》中讲述了一位“苦心”母亲的故事——苦于与她那上小学的儿子不能沟通。她苦口婆心地与他谈、谈、谈,却总是没有效果。有一天,儿子在学校又惹了事,母亲却突然因患喉炎失了音。当她拉着孩子的手面对面坐下时,她急啊、气啊,可不能说一句话,只是紧紧地将孩子的手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很久很久……第二天,儿子对母亲说:妈妈,你昨天什么都没说,但我全明白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令这位“苦心”的母亲热泪盈眶……

有时,一个微小的动作却胜过一大堆苦口婆心的话语。

“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一位家长这样说。可遗憾的是,他的良苦用心却未能感动孩子,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的书包已经够重的了,我不愿再背上‘精神的包袱’,可他们根本就不体谅我的苦楚,我有时真恨他们!”

那么,应如何让孩子真正懂得我们的这份“情”,并主动、愉快地接受我们的这份“爱”呢?我的建议是,让爱走进孩子的心灵!

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孩童时的情景和心理,想想我们小时候喜欢父母当着众人的面羞辱、训斥自己吗?喜欢父母态度蛮横地驳斥自己的申辩吗?乐意父母事无巨细地包办和没完没了的唠叨吗?尽管今天的我们已明白那是一种爱,可那样的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能消受得了吗?

其实,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如果能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相信,爱一定会走进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