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4832800000038

第38章 提高男孩的竞争力(2)

好奇心是求知欲望的一种体现,也是兴趣爱好的起点,更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能够让人对知识充满渴望,有人认为对事物或现象的好奇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哲学家维柯说:“好奇心是蒙昧无知的女儿和知识的母亲。”由此可见,好奇心对于求知的益处。

教育孩子读书也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孩子才会认为学习有意思、有奔头。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乖乖地学习,并以此为乐,让他更富有竞争力。

别拿孩子的想法不当回事

培养孩子,应当顺应孩子的成长历程,同样从童年时代走过来的父母,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的时候,应该有同理心,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孩子。如果你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忖度孩子,不把孩子的想法当回事,就会破坏孩子那一份可贵而纯真的成就动机。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不要以为孩子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就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不当回事。父母总是漠视或训斥,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不愿和父母说心里话,这样他就更加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了。家长应该给孩子尊重和鼓励,帮助孩子。

有个父亲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生活,并送儿子到美国的某个小学里读书。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但父亲不知道儿子其他方面的学习情况。他只知道儿子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而是常去图书馆,还不时地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

父亲很奇怪,问儿子:“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又看不完。”儿子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听了儿子的回答,父亲更加奇怪了。他探头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愣住了。只见上面写着——《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天啊,这样大的题目,大概专家论文的题目也不过如此吧。很显然,这不是小学生所能做的题目。

于是,父亲严厉地问:“这是谁的主意?”

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父亲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他心里叹道:“没想到这还真是给小学生的作业,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父亲很担心儿子因此而误入歧途,便说:“小孩子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明天我去跟你的老师说,你今天别做这个作业了,就做数学吧!”

没想到,儿子听了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知道小孩子就什么都不懂?别以为自己是大人就什么都懂!”

过了几天,儿子真的完成了这篇作业,让父亲没想到的是,那个作业打印出来竟然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在这份作业中,儿子从九曲黄河写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写到五星红旗……

对于儿子的作业,父亲没称赞,也没批评,他只是有点儿发愣,因为他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还在文章的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

他心想:“这不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吗?可那时我30岁。”

不让孩子去做,你永远不知道孩子的能量有多大,其实,孩子的思维能力完全超过大人的估计,大人的想法也许比孩子复杂,但复杂的未必就是高明的。所以,千万别把孩子的想法不当回事。

当孩子有想法的时候,你不仅不能阻止他,还应该帮助他、鼓励他,让他把研究开展下去,这对于孩子的能力是一种很大的锻炼。

有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才8岁,刚能读些稍厚点儿的书,写几个长句子。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告诉妈妈,他要搞“研究”了,然后缠着爸爸带他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妈妈感到好笑。

可是,男孩一本正经地说:“研究论文至少要有3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

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妈妈没说什么,只是开车带着儿子去了图书馆。两个多小时后,母子二人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妈妈翻了翻儿子找来的“参考资料”,十几本都是儿童图画书。有的文字说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都是介绍蓝鲸的。

书借来了,男孩的研究也开始了。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及“研究”的深入,妈妈不断地从儿子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4吨虾,寿命是90~100年;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说实在的,妈妈以前只知道鲸鱼很大,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这回可算长见识了。

一个月后,男孩终于完成了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这份报告是由3张活页纸钉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嘴摆尾的蓝鲸。在封面的左下方,工整地写着男孩的名字。论文分为四部分:总体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蓝鲸的本领。

妈妈不知道男孩为什么对蓝鲸的饮食问题这么感兴趣,总之,老师要求至少写3个题目,男孩完成了4个,也算超额完成任务了。看着男孩的成果,妈妈赞赏地说:“看到你做得那么认真,我很感动。”

别小看孩子的能力,实际上只要让他去做,他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作为父母,不要束缚孩子,不要过分害怕失败给孩子带来痛苦。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正是让孩子学习的机会。

在孩子做“大事”的时候,不要用“小孩子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来约束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的天分,你的孩子或许比你想象的更聪颖。孩子的能力是家长所不能预料的,他们的小脑袋瓜里藏有千奇百怪的东西,只要给他们空间,他们就一定会让自己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从小培养男孩的思维能力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这是很可惜的。

一位行为学专家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对于思维能力也非常推崇,他有一句名言说:“不要死记硬背,也不要满足于实验,而要学会思考。只有勤于、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获得知识,取得成就。”

有一次,夜已经很深了,他发现有名学生还在实验室里,便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卢瑟福皱皱眉又问:“那你白天在干什么?”

学生说:“我一直在工作。”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却非常恼火,他大声地说道:“你一天到晚地工作,那什么时间用来思考?”

勤奋反而遭到斥责,让人看似不解,其实却有其真理。很多时候人们对勤奋的忙碌表示由衷的赞许,然而殊不知岁月常常会淹没忙碌的价值,如果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就会让思维在低水平上徘徊,最终让人一无所获。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思考。

其实,有很多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其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就表现出了优势。

有个淘气的小男孩,总是坐不住。为了让他保持安静,他的父亲就想了一个办法。这一天,小男孩又在胡闹,吵得正在工作的父亲不得安生,根本无法静心工作。于是,父亲便把他叫过来,拿出100元钱,对他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只要你能猜中我心里在想什么,我就把这100元给你。”

“真的吗,爸爸?”小男孩高兴地问。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能猜中。”父亲得意地说。

小男孩点了点头,说:“好的,你让我想一会儿。”说完,便低着头开始苦思冥想。父亲心想:这下可以安静一段时间了。他刚要埋头继续自己的工作,小男孩抬起头,说话了:“爸爸,我猜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了!”

父亲有点惊讶地问:“我在想什么呀?”

男孩笑道:“你不想把这100元钱给我。”

很显然,他的答案是正确的,父亲只好把100元给了男孩。

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他正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考,最终赢得了爸爸的100元钱。你不用羡慕别人的孩子聪明。孩子聪明不聪明,还得看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方法开拓孩子的智力。其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开拓孩子智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才算真正的思考。

在一次亲子活动上,一个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由于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孩子就用手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了,孩子再把漏斗挪到瓶子口,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里。但是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即便孩子采取这种方法,依然会使沙子遗漏很多。孩子并没有泄气,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终于知道怎样才能让沙子不漏出来了:先把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孩子高兴地对着身后的妈妈笑了,而妈妈也正鼓掌为他庆贺。

而另外一个妈妈的做法却是在孩子拿起漏斗时,立刻蹲下来对孩子说:“先把漏斗对准瓶口,再把沙子灌下去。”就这样,孩子还没有开动脑筋的时候,就已经按部就班地被规格化了。

父母要知道,拾人牙慧,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建树;独立思考,才能让孩子更加聪明。因为独立思考的人,才会有更加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能产生自己的创见,这才是思考的真正价值所在。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小时候,有一次上医学课,老师正在讲胚胎学说:“生孩子时性别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决定的。如果父亲的身体强壮,母亲就会生男孩,相反,如果父亲的身体瘦弱,母亲便生女孩。”

这时,伽利略举手说:“老师,你讲得不对,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为什么同一个父亲却有儿子和女儿呢?”

老师很不悦地说:“你好好听课,这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是不会错的!”

伽利略又说:“难道他的观点不符合事实也是对的吗?”

老师无言以对,不由地大怒说:“如果你不好好听讲,你将受到处罚!”

尽管学校对伽利略进行了警告,但并没有阻碍他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那些对权威的质疑反而使伽利略更加努力学习,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独立思考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包含了敢于质疑与探索的勇气,以及无双的智慧。当你的孩子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时,表示他已经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在平日的生活中,请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时,你不要急着给出答案,不妨让他自己思考一番。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没有好处的。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让孩子思考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翻查参考资料等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小时候的思考是孩子成年后思维的基点。如果家长能够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会计划、思考未来,并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勇敢、真理、信念、爱情等进行理解,那将让孩子收获成熟的大脑和思维。只要孩子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就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会帮助他们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理性面对男孩的破坏行为

喜欢搞破坏,是男孩的特性。对于男孩的破坏行为,家长一向都比较气恼:明明好好的东西,小家伙偏偏两三下就弄坏了。然而,家长不知道,其实男孩的破坏行为中蕴藏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让孩子变得杰出。

有个小男孩十分调皮、好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趁父亲不在,溜进书房玩。

当他看到书桌上放着的一瓶瓶墨汁,玩兴大起,他拿着毛笔蘸满红墨汁,东寻西找,最后在客厅通往书房的墙壁上找到了空白的地方——他决定在上面作画。

片刻之间,一个个小圈圈组成的小人跃然墙上。正当男孩画得不亦乐乎,并为自己的大作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父亲回来了。

父亲推开门进来一看,只见儿子正拿着毛笔微笑地看着他,他便有些纳闷地左右探头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客厅与书房之间的墙面上画满了小人儿。

看到雪白的墙面被涂得脏污不堪,父亲心中一股怒火腾地蹿了上来,他转身呵斥道:“这是你干的好事?”

男孩一看父亲的脸色不对,便知情势不妙,连忙扔了毛笔转身拔腿就跑。

父亲早防着男孩要跑,大手一探,便把男孩抓住了。男孩心中害怕,脸色吓得惨白,心想:坏了,这次爸爸一定会狠狠地揍我。

男孩正胡思乱想之时,父亲说话了:“你要涂画也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啊,这样随便乱画就应该揍你一顿,不过,念你是初犯,就饶了你。”

男孩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父亲看男孩的样子知道错了,便换了种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做什么就对爸爸讲,你要画画,爸爸就给你买画画的用具。你不能这样乱画啊,你看白白的墙壁被你涂得乱七八糟,房子里面也没有原来亮了。”

听了这番话,男孩惭愧地说:“爸爸,我错了。我会把墙面上的画弄掉的。”

不久,父亲就给男孩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粉笔。男孩喜出望外,从此,这块小黑板就成了他艺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这个调皮捣蛋的男孩长大以后竟然成了著名的漫画家,他就是蔡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