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经历历史——克林顿权力与生活
2482200000019

第19章 问鼎白宫之路(3)

在那个星期盯着我丈夫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他在我眼前真的变成了总统。在整个庆祝活动进行时,比尔不时听取安全部门的简报,以准备肩负起历史性重任。他已机敏到会把注意力从就职演说转移到美国为回应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蔑视联合国要求而派飞机轰炸伊拉克这件事上。他也开始关注到波斯尼亚的冲突形势日趋恶化。

在就职前一天,比尔还在推敲他的演说稿。为了让他有时间工作,虽然我也有自己的安排,我仍同意代他参加下午的一些活动。那天下午我还勉强抽空出席我韦尔斯利学院和耶鲁法学院校友们安排的活动。从五月花饭店返回的路上,我乘的车在宾夕法尼亚大道陷入人群和车阵当中无法前进,而我已看见布莱尔宾馆。我因为回来晚了而相当懊恼,索性跳下车走过去。卡普里西亚在布莱尔宾馆透过窗户看见这一幕,她只要提起这件事都还会笑。她看到我穿着高跟鞋和灰色法兰绒礼服在车阵中穿梭,而惊慌失措的特工人员则跟在我后面猛追。

比尔最后终于完成了他的演讲稿,并在天亮前一两个小时排练这篇演说。

我们稍微躺了一会儿,醒来后前往大都会非裔卫理公会教堂参加一场各宗教联合礼拜,以此开始这个特别的日子。做完礼拜我们便前往白宫。布什夫妇在白宫北门迎接我们,他们的两只猎狗米利和蓝杰围绕在他们身边。他们非常好客,令我们很自在。虽然竞选让我们两家人都饱受伤害,但过去几次会面芭芭拉对我都很亲切,选举过后她也曾带着我参观白宫的住宅区部分。我们每年在全国州长协会年度会议上遇见布什,他一直很友善。1989年在白宫的全国州长协会晚宴上,还有同年在夏洛费维尔举行的教育峰会上,我正巧都坐在他身旁。1983年夏季州长会议在缅因州举行时,布什夫妇特地在他们位于缅因州肯纳邦克港的庄园举办海边野餐会招待大家。那时才三岁的切尔西也跟去了。其间切尔西想上洗手间,那时担任副总统的布什曾拉着她的小手,告诉她往哪儿去。

戈尔在白宫和我们会合,同行的还有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主席罗恩·布朗夫妇。布朗马上就要接任商务部长职务。琳达及哈里·托马森夫妇也到了。哈里是就职典礼的主持人之一。

布什总统偕夫人领我们到蓝厅喝咖啡,并聊了二十分钟左右,接着我们便动身前往国会。比尔和布什搭乘总统专车,我和芭芭拉则搭乘尾随的另一辆车。当我们的车队经过宾夕法尼亚大道时,两旁的群众向我们欢呼挥手。就在我们准备观看一位总统,也就是芭芭拉的先生,让位给另一位总统时,我很敬佩布什夫人所表现出的气度。

到了国会之后,我们站在国会大厦西侧,俯看前方林荫大道直到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那时的景况令人赞叹。大量人群如潮水般覆盖到纪念碑后方。

在一些固定的节目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乐队在接近中午时,最后一次向布什奏起《领袖万岁》的曲子,几分钟后他们又向新总统吹奏同一首曲子。我每次听到这个旋律都很振奋,而这次听到是为我丈夫演奏的,令我更加感动。在比尔宣誓就职时,切尔西和我虔诚地捧着那本《圣经》。之后他用双臂搂着切尔西和我,亲了亲我们,轻声说:“我好爱你们。”

比尔的演讲强调为国家牺牲奉献的主题,并呼吁推行他在竞选时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他说:“美国没有问题解决不了,只要是做那些正确的事,就能救治美国。”他呼吁美国人为那些国内需要帮助的人做出贡献,并协助全世界需要帮助的人建立民主和自由。

在宣誓典礼后,部分新工作人员立刻赶往白宫开始进行整理,比尔和我则前往国会山与国会议员共进午餐。在就职日当天,除了总统权力移交之外,白宫也换了主人。要到宣誓就任之后,新总统一家才能搬进白宫。中午12点01分,在我们搬进白宫时,布什夫妇的车队也跟着离开。在宣誓典礼到就职游行结束之间的短短几小时内,我们的行李、家具和数百个箱子被迅速卸下。助理们急忙将我们马上要用到的东西准备好,其他的则暂时放进柜子和储藏室。

用完午餐,我们一家三口乘车从国会沿着游行路线前往财政部大楼。在那里的警卫腼腆地向我们祝福之后,我们便从那里出发,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走到白宫前的观礼台,然后我在一个大暖炉前坐下,观看游行的进行。由于民主党在过去16年内都没有赢过总统大选,因此每个人都想参与这场游行。我们不能也不想拒绝他们。光是阿肯色州就来了六支乐队,整个游行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

到了傍晚,在最后一辆游行花车通过之后,我们第一次以新住户的身份走进白宫。我记得自己满怀惊异环顾这个我曾以游客身份造访过的房子。现在它成了我的家。在我走向白宫,步上北阳台和大厅的阶梯时,我才吃惊地认识到自己现在是第一夫人的事实,我丈夫是美国总统。这是我第一次提醒自己我正在参与的历史。

白宫的永久雇员大约有一百人,他们在大厅等候迎接我们。这些男女成员负责管理白宫并满足其住户的特别需要。白宫拥有自己的工程人员、木匠、水电工、园丁、花匠、管理员、厨师、仆役长和管家,他们不会随着政府更迭而变换。负责监督所有工作的是几名“迎宾员”,白宫至今还用这个古意盎然的19世纪词汇来称呼其管理人员。2000年,我出版第三本著作《请来白宫》,书中除了赞扬这些永久雇员外,也介绍他们每天在幕后所做的不凡工作。

我们在工作人员陪同下上了二楼的私人官邸。我们的行囊尚未拆封,那里看起来空空荡荡。不过我们得准备出门,没时间担心这些。

官邸里最方便的设施之一,就是尼克松夫人在二楼设置的美容厅。切尔西和她的朋友、我母亲、我婆婆以及玛丽亚都挤到这里,像灰姑娘一样等着参加舞会。

比尔想出席当晚11场舞会的每一场,且不是蜻蜒点水式的走走过场。我们要去好好庆祝一下。切尔西和她四个从阿肯色州来的女伴在返回白宫就寝前,和我们一起参加了几场舞会,包括MTV舞会。在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的阿肯色舞会是最盛大也是最好玩的,在那里我们和家人以及12000名朋友和支持者聚在一起。本·E·金拿了一支萨克斯给比尔,人群响起热烈欢呼,并以南方叫唤野猪的声音高呼:“苏一伊!”

最开心的莫过于比尔的母亲弗吉妮亚。她至少是三场舞会的灵魂人物,她可能已认识其中一半的人,很快又和剩下的人认识。当晚她交到一位特别的朋友:芭芭拉·史翠珊。她在阿肯色舞会上与芭芭拉结交,后来两人每个星期都通电话。

比尔和我继续参加每一场舞会,当晚会结束时,我们已随着《s,j停止思考明天》的旋律跳了好多支舞,这是我们非正式的竞选歌曲。最后我不得不脱下鞋子让脚休息。我们都很想一直跳下去,但在喜来登饭店举行的中西部舞会上,我趁着乐队开始收拾乐器时,把比尔哄出舞会会场。我们回白宫时,已过了凌晨两点。

回到白宫,走出二楼电梯时,我们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这里现在是我们的家!由于太累,我们来不及研究新环境便倒在了床上。

我们只睡了几小时,就听见急促的敲门声。

咚,咚,咚。

“谁啊?”

咚,咚,咚。

比尔赶紧起床,我则在黑暗中摸索着眼镜,心想在这第一天早上,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门开了之后,一名身穿礼服的男子端着一个装着早餐的银盘走进房间。原来布什夫妇是这样开始他们的一天:清晨五点半在房间里用早餐。仆役们也习惯这样。但这个可怜的男人听到第42任美国总统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嘿!你在这里干吗?”

我保证你不曾看过有人用这么快的速度退出房间。

比尔和我笑了笑,又回到被窝里,希望能多睡点觉。这件事让我认识到白宫和我们,无论是公开或私下,都要做一些重大调整。

克林顿总统任期所代表的世代和政治转变,将影响华盛顿的每个机构。过去24年中有20年是由共和党支配白宫。白宫过去的住户属于我们父母那一代。里根夫妇通常是边吃晚餐边看电视,布什夫妇据说在天亮前起床出去遛狗,然后回房间看报纸,还有看五台电视机所播出的晨间新闻。经过12年时光,做事认真的永久雇员已习惯了这些例行工作和时间顺序。而自1981年卡特总统卸任后,未曾再有儿童常年住在白宫。我想我们家随意的生活状态以及一天24小时随时可以工作的习惯,一定令工作人员感到陌生,就像我们不习惯白宫的礼节一样。

比尔在竞选时强调要“人民第一”,因此在白宫的第一天,我们为表示信守承诺,邀请数千位民众参观我们的新居,其中许多是以抽签方式决定的。他们都有邀请函,不少人天未亮便前来排队,希望能见到我们和戈尔夫妇。可是我们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向每个人打招呼,因此安排的时间不够。民众从东大门一直排到南门,很多人在外面冒着严寒,他们还没来得及进到外交接待室我们就必须离开,我了解此事后觉得很难过。我们四个人走到外面,向那些失望的民众表示抱歉没能一一和他们打招呼,但欢迎他们继续参观白宫。

结束当天下午的一些事项后,比尔和我终于可以换上便服,来参观我们的新居。我们希望与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度过在白宫的最初几天。在二楼有两间客房,分别是女王室和林肯室,在三楼还有另外七间客房。除了切尔西和她来自小石城的朋友外,我们两人的父母:休和多萝西·罗德姆,弗吉妮亚和迪克·凯利,还有我们两人的兄弟:休·罗德姆(和他太太玛丽亚)、托尼·罗德姆及罗杰·克林顿,都来陪伴我们。我们也邀请了四位最好的朋友,黛安娜和吉姆·布莱尔夫妇以及哈里和琳达·托马森夫妇,前来过夜。

在整整一个星期的就职庆祝活动之后,能和认识多年而完全信任的人一起松弛下来是件很好的事。到了晚上,我们决定到西客厅旁的小厨房找东西吃,哈里和比尔翻找橱柜,琳达和我则打开冰箱,结果冰箱里只剩下半瓶伏特加。我们就用这半瓶酒为新总统、国家和未来举杯祝福。

蝉联总统

克林顿是在“人民第一”的口号下赢得选民支持而登上总统宝座的。克林顿上任后,便以他和戈尔合著的《人民第一》为施政纲领,开始了“重建美国、实现美国梦”的艰难历程。

振兴美国经济曾是克林顿击败总统竞选对手的杀手锏,也是克林顿上任后施政的首要任务。

克林顿上台一个星期,首先出其不意,挥舞起了贸易大棒。

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额贸易逆差严重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更严重地制约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1992年12月5日,布什政府宣布对法国及其他欧共体国家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拉开了美欧、美日贸易战的序幕。1993年1月27日,克林顿政府商务部出其不意,初步决定对19个国家(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荷兰、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韩国、瑞典和英国)征收钢材倾销税高达109.2%的关税。

19国的许多国家对此立即做出反应,纷纷提出指责、反对和表示将进行报复。27日,欧共体外贸专员布里顿指出,美国的做法是“不合时宜”、“毫无道理且极为过分的”。日本官房长官河野28日对记者说:“临时决定会引起混乱,这是令人遗憾的。”2月1日,日本通产省国际贸易政策局局长冈松警告说:“如果他们按照超级301条款采取行动,就会招致报复。”

但是美国还是我行我素。2月1日,19个被美国宣布贸易制裁的国家的警告还未发表完,美国政府新的贸易代表坎特突然宣布,若欧洲共同体在3月22日前不取消针对美国电信及发电设备的歧视政策的话,美国将限制政府购买共同体的货品,禁止欧洲公司投标承办美国通讯、地铁等公共开支合同。

被克林顿政府的“贸易大棒”打得晕头转向的欧共体于2月2日立即召开外贸部长会议。辩论如何处理与美国的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同一日,会议发表一项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这一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声称欧共体不接受任何贸易制裁恐吓,并保留采取必要报复措施的权利。一场美欧日贸易战,眼见要一触即发。

3月19日,克林顿接待了欧共体执委会主席德洛尔,4月16日又与日本首相宫泽举行了会谈,美欧日贸易战暂时各自收兵,化险为夷。同年4月21日,美国与欧共体举行了贸易谈判并在公共合同达成局部协议,从而从贸易战边缘撤退回来。

在挥舞贸易大棒时,克林顿又埋头制订和实施其经济振兴计划。1993年2月17日,克林顿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同时建议1993年增加政府开支150亿到200亿美元和减免赋税,以刺激经济加快增长,增加就业。克林顿的这个举动,马上受到美国人的支持,克林顿初尝了开心的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