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先做人的潜规则
2481700000017

第17章 把握分寸,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1)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同事关系是最难相处的社会关系之一。同事之间在利益上竞争,在工作上合作,关系十分微妙和复杂:既不能相互冒犯,互相干预;也不能相互漠视,相互拆台;同事之间各有一摊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所以处理同事关系时一定要把握分寸,避免出“界”。

1.以德报怨解旧嫌

历史上有许多人,从才能以及德行来讲,都是非常值得人们夸赞的,可是一旦有了私怨以后却不能原谅别人。有的人因为个人意气用事,为了实现泄愤的目的,竟然不惜以卑鄙手段来诬陷甚至杀害同事,结果他们自己也落得个害贤的骂名,遭到了人们的责骂从而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明代的夏元吉,当涉及到个人的恩怨时从来都不计较,而且还常常以德报怨。这种宽容待人的度量,令当时的人们皆生敬佩之心,一些排挤甚至攻击他们的人也觉得很后悔,为他们的高尚风格所感动。

夏元吉由于勤奋好学被乡推荐入了太学。许多书生讥笑于他,而他却仍然正襟危坐,正好赶上朱元璋来到太学视察,看到了十分欣赏,立刻提拔夏元吉任户部主事。

永乐年间,夏元吉又升任户部尚书,到了宣德年间病死时为止,夏元吉一共管理财政工作长达27年。由于夏元吉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善于团结同僚做好财政工作,因此政绩很好。浙江西部闹水灾,朝廷派了官员去治理却没有任何起色,明成祖后命夏元吉前去治水。

夏元吉亲率十多万人日夜苦战,他身穿布衣徒步行走于工地之间,不畏酷暑,还说:“民劳,吾何忍舒适。”

后来,水患终于被治服了,从此农业生产获得了保障。

夏元吉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降低赋役,严整盐法、饯钞之禁,派人清理仓场,大力支持屯种。在他任职期间,国家财政比较宽裕,从来都没有因为财政问题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夏元吉做事不仅能够照顾到大局,而且还能够替同僚着想。北京的紫禁城建成了,明成祖命夏元吉召见太子、太孙。等回来的时候,夏元吉向明成祖进谏:

“连岁营建宫室,今已告成。宣抚流亡,免所欠赋税以宽民力。”

一年以后,熊熊的大火将三殿尽数烧毁,明成祖以殿灾为名下诏广求直言,众大臣都说建都北京不方便治理国家。明成祖大怒,杀了主事的肖仪。明成祖说:“迁都前,与大臣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

接着,言官弹劾官员们,明成祖命百官、言官全都跪在门外辩议。官员们都谩骂言官,惟有夏元吉向明成祖奏说:“言官应诏直言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

结果,明成祖的怒意才得以缓解,对言官以及所有反对迁都北京的人全都赦免。有些官员责备夏元吉违背了初议,夏元吉回答说:“吾等历事久,说错了,帝可能原谅。如果言官得罪,会影响不好,人们将不敢说话了。”

众官员听了以后,深深佩服他的为人。

夏元吉为人很有雅量,同事有了好的建议全都采纳;如果同事犯了小过错,也竭力加以掩护。有时还替部下受过,甚至被同事诬陷的时候,事后也不进行报复。

吕震尝曾经攻击过夏元吉,后来吕震尝替子求官,夏元吉没有因为他攻击自己而回绝,反而以吕震尝“靖难”的时候有守城之功,替吕震尝奏请。

平江伯陈碹曾经和夏元吉有过一些小误会,因此也很讨厌他,但是夏元吉却并不怨恨他,而且还常常称赞陈碹的才能。

有人向他请教:“量可学吗?”

夏元吉笑答:“我幼时,有人犯我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了就没有什么事不可忍了。”

事实就是这样,能忍人之不能忍,就能成就别人不能成就之事。如果你遇到一位性格暴躁的同事,常常由于一点小事就“唠叨”甚至咒骂个不停,尽管在事情过后你没有把这个事放在心里,可是事前的过激反应,却令你怏怏不乐。

如果独自懊恼,那样只会害你自己,还不如想一个改善的好办法呢!要知道,同事之间相处的时间经常会比家人还要多,假如总是如骨在喉,那多难受呀!而且还会间接地影响到工作效率。

面对这种脾气暴躁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静制动,然而,不要误会,并不是采取什么事都“忍耐”的策略。反之,应该是主动出击。

举一个例子,一个计划出了问题,这位同事暴跳如雷,粗声粗气地说程序应如何如何,谁人又应该如何如何……总之意见很多,然而欠缺建设性,只能给人带来烦不胜烦之感。

好好想一想,有同感的肯定不是你一个人,因此索性由着同事诉说下去,而你却非常从容,保持缄默,就算有其他同事对此表示了不满,你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等到事情明朗了以后,那位同事的态度缓和下来了,你再摆出自己的态度来,把事情分析一番,这时,你就能令对方心服口服了。

规则解读:同事之间由于利益上竞争非常激烈,互相猜忌、嫉妒、排挤的现象司空见惯,所以在同事之间能够做到以德报怨实在不易,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宽宏大量。

2.莫在同事中拉帮结派

公司里有两个培训的名额,不仅能拿到证书,还能去渡假,真是一个肥差。今天需要在办公会上定一下应去的人选。财务部主任提出了叫出纳员小金去,同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表态的。

“谁不知道你们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或许很多同事都在心里面嘀咕。

哪个单位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利益一致,或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或者纯粹是脾气相投,总有人会自动地组合成小帮派。

小帮派里的成员开会的时候要坐在一起;一块吃午餐,并且交换彼此的食物;在楼道里看到会多说两句;午休的时候互相串串门;他们下班的时候会等着一块去搭车。甚至唯恐他人不知道他们有人缘,他们是一个“小帮派”,在人前和人后总表现得非常亲密。

在单位里过多暴露自己的“小帮派”,事实上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第一,几个人太亲密了,易使人反感。都是一个部门的同事,跟这位非常谈得来,跟那位却十分冷漠,本身就容易引发矛盾,不利于正常的工作;如果是不同部门的就会使人多心,还会使人怀疑,这个人为什么总和其他部门的人来往呀,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呀,或许把部门里的事全说出去了吧!

不仅如此,这还非常容易引起他人的戒心。比如说“铁三角”,假如其他人想议论小帮派里任何一个人,都必须瞧瞧其他成员在不在。无形之中,他们也就失去了获取真实情况的机会。

经常搞“小帮派”的人除了使自己觉得工作时间不太枯燥以外,并不是为了找人说一说心里话,发一发过分的牢骚,最主要的是为了形成某种势力。就算不是为了将来有一番作为,最起码希望在关键的时刻能有人拉自己一把。

比如,在分房的会议上,“小帮派”里的同事站起来替你说几句“公道话”;当你遭到其他同事的攻击时,也能替你解围;某个职位有了空缺的时候,也能替你提名。可是,假如你们的“小帮派”平时非常惹人注意的话,你们当中的每个人,替你们其中的某一个人所说的话、所做的工作等等,全会被其他同事看成是不公正的,从而不能引发同事们的同情与共鸣,这样反而更不易被同事们采纳。例如,财务部主任提议让出纳员小金参加培训,结果同事们都不表态,把主任“晾”在一旁,事实上是表示不赞成。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朋友不需刻意在工作的时间去维系,你在上班的时候不能和同事表现得太亲热了。

规则解读:同事之间,最好不要拉帮结派,因为这样做常常会起到与你的初衷相反的效果,到了关键时刻既不能帮上别人的忙,别人也帮不上你的忙。

3.不打狐狸不惹臊

当你无意中发现某位同事别有兼职,你有何感想?其时,不管同事这种行为是公司允许的,还是不允许的,你都应该三缄其口。事实上,同事并没有对你造成伤害,但是你公开了实情以后,肯定对同事不利,对你自己也没有好处,何必自寻烦恼呢?就算公司不准他有这种“勾当”,你不是他的上司,犯不着由你来揭穿他,为什么要无端树敌,自建围墙呢?

他如果是你的搭档,一定要留意其兼职和本职的关系,如果两者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他的工作表现非常好,即根本不受兼职的影响,那你还是快点把它忘了吧。

但是,一切相反,兼职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你就不要坐视不管了,约他共进午餐,以朋友的身份告诫他,让他自选哪一份工作更重要,不过这些对话你绝对不能向上司说起。

一天,有一件工作任务出了事,这件事本来由你和同事并肩作战,然而,在出事的那一天,同事告了病假,于是由你自己支撑,后来惨淡收场。

搭档病愈后上班,对那件事情不闻不问,而且连本属他做的部分也一概不问,还在人前人后表示任务始终由你全权负责。就是说这“黑锅”由你一个人来背,与他无关。

你肯定满腔怒火,不过请你稍安勿躁。这时,祸已经在眼前了,许多人都把责任放到你身上,不管解释、推卸,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面对这种同事,绝不能摆出“受害人”的姿态,絮絮不休地直指同事“倒打一耙”,那样只会给人一种“此地无银”的感觉。

只要做到三缄其口,那么所有的是是非非都会很快平息,事情也会过去,总比把漩涡越搞越大强。接着,你还要向上司道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责任不应该由你一人肩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新同事和你合作了三个月,你觉得对方非常不顺眼。他是一位好大喜功的人,工作能力并不突出。他最擅长的就是“抢功劳”了。在上司面前,他对你的努力闭口不谈,把功劳都归他自己占有。

可能最初的时候,人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然而不久连其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结果关于那位同事的谣言很多,使你更难以忍受了。

此时,如果公开地对那位同事表示不满,只能坏了事,给同事们以更多的取笑机会。向上司投诉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更不是好办法,而且还容易适得其反,同事们会认为你“争宠”。

你最好主动跟上司提出来,你和那位同事各自单独负责某项业务,那样你们之间的功劳和责任就能分得一清二楚了。

但应该尽量委婉地对领导说:“由于公司的业务蓬勃发展,我和同事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了。我想我和同事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些业务,如果让我们各自分担不同的任务,或许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你会发现自己身边从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谁都不如他,想把其他人都控制在自己手里。

如果你的同事正是这样的人。同事的职业级别尽管和你一样,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他往往表现得凌驾于你之上,结果其他同事以为所有的任务都是他策划的。

比如,当你完成了某件工作的时候,他立刻表现得非常高兴,当众赞扬你:“你真能干,比我预想的还要快,并且成绩也很突出!”

受到了同事的赞赏,自然值得你高兴,然而他并不是你的上司,只是同事罢了。时间一久,你的声誉肯定会受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同事误解你,一定要矫正对方的这种误导。等再碰到同样的情况时,你不妨这样说:“尽力完成工作任务,是上司对咱俩的要求,你太过奖了,事实上我也并不是替你服务的。”

如果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那位同事肯定会感觉灰溜溜的,其他人对你的误会自然也不消除了。

规则解读:同事毕竟是同事,有些事情你即使远远地看见了,但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为妙。

4.远离办公室爱情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在办公室里制造桃色事件是非常糟糕的。这严重地影响了你在同事们心目中的形象,同事们会认为你在利用职权去占女同事的便宜。甚至高层领导也不高兴看到你破坏公司的形象。至少不再对你委以重任,事实上,你太感情用事了,如果公司的竞争对手对你施用美人计,那你是不是要把公司秘密向对方全部说出来?

假如有一个平常和你不怎么接触的同事,忽然邀请身为女性的你一起度周末,此时应该如何去应付呀?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面拒绝他。然而那样做太鲁莽了,应该先分析一番:

如果对方是男性,可能会有以下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他想追求你,可是又不想花太长时间,干脆开门见山和你谈,如果真的是这样,反而会很容易,就看你对他有没有感觉了。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你会被对方利用。许多男士喜欢以追求某女性为赌博的,因此,一定要留心对方平时对你的态度以及他的为人怎样,如果你们之间从来都没有过来往,而且他又是一位口碑不好的人,那你应该对他说:“我已约了男朋友。”

如果同事是女性又该怎样去做呢?女人的感情一般要培养的,假如对你欣赏,为什么她平时一点表示都没有?因此她的突然邀约,最大的可能性是别有用意。就是说,她可能为自己,也可能为了别人向你探取一些情报,或者搞好关系等,作为以后交往的桥梁,假如你也有同样的目的,可以牺牲一个周末,和她交往,否则的话回绝她吧。

一位平时和你交情泛泛的男同事,忽然向你大献殷勤,不仅送小礼物,而且还成天卖乖,时不时地赞扬你一番。你不禁心生疑虑。

俗话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男同事对你表示了好感,就一定是因为喜欢你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特别是在办公室里,说不定对方是别有用心!

比如,男同事获得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觉得十分棘手,知晓你对那方面非常有心得,因此假装和你拉关系,目的就是要让你拉他一把。

其实,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能从中获得快乐,然而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利用。因此,最好还是拒绝男同事的好意,免得“欠”他的情,到时候被迫受他的利用。

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别人故意叫那位男同事用感情来拉拢你,以壮大他们的力量。这肯定是权力斗争中的小环节,千万不能卷入!就算是男同事真的对你有感情,倾慕已久,实行追求攻势,然而奉劝你一句绝不能在办公室发展你的爱情,否则,一旦不成后患无穷。

许多女士有下列烦恼:工作时要和男同事一起进行,因此,有些桃色问题必须应付,要非常小心,免得留下后遗症。

有些男同事,平时在办公室道貌岸然,对你也有绅士的风度,可是到了外地以后,完全变了模样,想趁此“良”机,占你的便宜。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蒜。

比如,已经忙碌一整天了,你和男同事一起吃了晚饭以后,他建议去买一瓶酒在房里共饮。你不妨笑着说:“咱们到酒吧里去吧,我想喝一杯果汁,这样也能陪陪你呀!”记住千万不能一起共饮,保持彼此之间的距离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另外,当男同事夜里借故来到你的房门外,请你把房门打开的时候,你不妨问他:“想借什么东西吗?我已经睡下了,干脆明天早上再说。”

不让男同事有任何可乘之机,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男同事肯定会知难而退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美丽的女同事往往会引人注目,惹来许多麻烦,令你非常烦恼,最惨的就是给别人留下了坏印象:一只会放电的花瓶。常常会受到骚扰,不仅对工作不利,而且上司也会对你不满。因此,你应该懂得躲藏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