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的时候,孩子这种喜欢用牙咬的冲动显得非常频繁,比如妈妈抱宝宝时,有的宝宝极度兴奋,会咬妈妈的肩膀。孩子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被父母过度激发。为了释放情绪过于兴奋的压力,他就想咬人,这种情况常常在成人逗宝宝疯玩的时候会发生。宝宝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过度的激动又需要表达出来,结果就出现了咬人的一幕。
当对孩子的咬人有了一定认识后,这时,父母就要“见招拆招”了:
1.对待长牙的小宝宝
如果咬人是由于宝宝长牙发痒而引起的,那么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可以满足其需要的替代品,如毛巾之类的软物件。还可以采取让孩子吃磨牙饼干和青苹果等方式,来缓解孩子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同时应给孩子吃一些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苹果、雪梨等。
2.对待语言贫乏的小宝宝
当孩子说不清自己的要求时,经常会因为急躁而咬人。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耐心地教他用正确的语句说出想要什么,也可以给他一些可以咬的东西。不会说话的时候,孩子常常用咬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时,父母要模仿孩子说话的方式,教他发音,引导他学习表达和沟通。另外,开始蹒跚学步的孩子一般会用咬人来发泄愤怒,父母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带离引他发火的地方,等冷静下来再进行教育。
3.宝宝用咬人表示不满时
如果宝宝是因为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咬人,父母这时候要提醒他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说出来,告诉他发泄不一定非要用咬人的方式。慢慢的,宝宝找到了发泄不满情绪的正确方式,就会改掉咬人的习惯。
4.正确地教育与引导
如果宝宝是因为缺乏是非观念,而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别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咬人,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教育与引导。明确告诉宝宝:咬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都不喜欢,还会伤害到别人,不是好宝宝的行为,应该对宝宝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11.“这不是我的错”
——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
浩浩玩溜溜球的时候,不小心撞翻了妈妈的香水瓶。妈妈在厨房听到了声音,问浩浩是不是砸碎东西了,但浩浩却说没有。
可是,等妈妈忙完厨房里的事,一走到房间里就看见了地上打碎的香水瓶。这时,浩浩还像个没事儿人一样在旁边玩着溜溜球。妈妈知道,一定又是浩浩干的“好事”。于是妈妈就问他:“是不是你打碎的?”“不是的。”妈妈连着问了好几遍,浩浩都不肯承认。
“妈妈不打你,你说是不是你打碎的?”浩浩还是不承认。这时妈妈更生气了,抓着浩浩的手,说:“你今天不说清楚,就别做其他事了。”浩浩一脸委屈的模样,但就是不肯认错。
僵持了一阵子,浩浩还是不认错。妈妈也没有办法了,只能说:“以后再打碎东西,就不让你玩了!知道了吗?”在妈妈的命令下,浩浩只是点点头说了句“知道了”。
大多数孩子都生性好动,喜欢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常常把家中的东西当做玩具。如果这些东西是爸爸妈妈的钱包或是别的重要事物,那么惹大人生气就在所难免了。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闯祸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0~1岁的孩子
这时期的幼儿正值口欲期,喜欢把不该放的东西塞到嘴巴里。这样的行为并非是故意的,家长可用行为改变方式来约束与制止之,越小的幼儿情况越容易控制。
同时,对于0~1岁的孩子来说,他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有限的。当爸爸妈妈看见孩子做的“好事”,变得很生气时,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听懂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生气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当然他们就不会认错了。
例如,孩子把爸爸的设计图纸当做自己的图画纸,画得一团糟,爸爸十分生气,大声斥责孩子。可是孩子并不理解设计图纸和图画纸的区别,自然就不会明白在设计图纸上画画是不对的。
2.1~3岁的孩子
1岁以上的小孩喜欢四处探索,在跑来跑去时,常会把东西打翻、弄脏,犯下许多无心之过。家长应多体谅孩子,不要因噎废食,限制孩子的行动,应给予其犯错的机会,待其犯错后再进行机会教育即可。
两三岁的孩子,容易为了抢东西而打人。但他们攻击的原因多数在于抢夺东西的过程中遭受阻挡,两个孩子也经常会因为这个原因打架。但当孩子因打架遭到父母斥责并要求认错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得“不屈服”。
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有了自主判断能力,他们时常会认为这并不全是他们的错。再者,由于成人并没有看见孩子的行为过程,所以孩子犯错的原因有时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样。比如说,两个孩子打起来了,父母看见的话会立刻制止。可能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的孩子道歉。可是,有时先动手打人的却是对方那个孩子。那么,要自己的孩子先认错,他就会很不服气,不肯认错。即使孩子知道打架是错的,他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先动手的人先道歉才对。
3.3~4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犯错的概率大大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会变得更喜欢探索周围的事物,也许他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在犯错误。一旦等爸爸妈妈发现是孩子把东西藏起来了或弄坏了,害得自己着急万分时,就会首先要孩子认错。
可是,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哪里错了。因为父母平时没有和孩子说清楚,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或者父母没有把那些孩子不该玩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见或碰不到的地方,所以孩子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安全的,他们并不清楚如果弄坏或者藏起来的后果。当家长严厉地让他认错的时候,自然换来的是“宁死不屈”。
如果孩子坚持不肯认错,那父母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上找错误,然后再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
1.弄清事实,鼓励孩子说实话
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的原因有很多,父母要去找到关键点。有的孩子个性强,倔犟、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平;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如果你的孩子正是如此,那么,父母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承认错误上。
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
接下来,要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也应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他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今后应该怎样做。让他从错误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2.不要过多责备孩子
有时年幼的孩子做错了事,是因为他自己全然不知道那样做是错误的。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些,都是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比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
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如何做”上给予孩子以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教孩子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3.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切忌打骂孩子
虽然孩子的年龄不大,但他已经出现了独立愿望,自尊心开始增强。所以,在孩子做了错事后打骂孩子是一种非常失败的教育方法。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这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就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所以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
12.“我不爱吃这个”
——挑食的宝宝
丹丹已经4岁半了,可她的个子比同龄人矮了半头,瘦瘦的像个小豆芽。每次幼儿园开饭都是她和老师最头疼的时间,一顿饭丹丹要左挑右拣吃上半个小时。因为,幼儿园里经常做的胡萝卜、芹菜、青椒、茄子等都是她最不爱吃的蔬菜。
有一天幼儿园午饭吃的是胡萝卜。到了开饭的时间,丹丹对着盘子开始发愁,她最后只把盘子里的肉全都挑完,却把胡萝卜全都剩下了。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吃胡萝卜,她说:“我不爱吃胡萝卜,我喜欢吃糖醋排骨,可是幼儿园里都是我讨厌吃的蔬菜。”
老师很担心丹丹的健康,就告诉丹丹如果不吃胡萝卜下午就不让她去看演出。丹丹极不情愿地夹了一口胡萝卜,可刚放嘴里就“哇哇”的吐了出来,老师见状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丹丹的这种行为,就属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一般来说,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他们不能按时定量进餐,或甜食吃得太多。
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个小时。这样到了吃饭时间他们才会有饥饿感,吃饭才会感到香。但是,如果孩子吃饭不定时,并且闲暇时总是吃些点心饼干,喝各种饮料。那么,他的胃内就会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这样即使是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也不会有食欲,再好的东西他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
同时,由于孩子的年龄不大,所以自制力就会比较弱,他们对认为好吃的东西,并不能做到有所节制。如果父母再不加约束、有求必应,结果孩子就会大吃特吃,把小肚子填得满满的。
此外,孩子挑食,很大的原因就是受到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如果家中的大人挑食,或经常在孩子面前说某种食物不好,孩子自然就很容易也形成同样的不良习惯。所以说,有时家长不经意的说法或做法,就有可能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造成影响。
同样,孩子出现挑食的毛病,与父母的态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孩子这一餐某种食物多吃一点,那一餐某种食物少吃一点,对此现象若家长过于纵容就容易使孩子养成吃饭挑食的习惯。正是由于父母态度不端正,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才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另外,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孩子饮食习惯的好坏并不重要,等其长大后一定可以慢慢纠正。但事实上,在孩子0~1岁这段时间,他所养成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他童年期的饮食习惯,甚至会持续影响到其成人后的饮食习惯,这点很明显的可由现在肥胖儿童的饮食行为中得到印证。这些挑食的孩子,多半不爱吃蔬菜,且偏好高油脂、高糖类的油炸食物或饮料。加上父母有着“白白胖胖的小孩才健康、才强壮”的错误观念,肥胖就自然会伴其终身。
由于每个孩子的性格、家庭环境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口味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但如果孩子的偏食现象严重,就会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父母就要万分小心了。
一般来说,孩子的偏食表现和偏食原因各种各样,但纠正偏食还是有一些基本的章法可循的。下面就介绍5招妙计,父母不妨一试,帮助孩子改变挑食的毛病:
1.不要给宝宝过多的选择
如果父母这样问孩子:“宝宝,今天想吃什么?”那么,他的回答肯定是他熟悉的食物。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换一种方式问孩子:“宝宝,今天晚上想吃南瓜粥还是玉米粥?”让宝宝只能在这两种食物中进行选择,他的余地就小了。
当然,父母们不要真的只准备这两样食物,宝宝的口味还是要适当照顾的。不用多,每餐有一种他喜欢的东西做搭配就够了。
2.有足够耐心去等待
如果父母总对孩子这么说:“吃完这些青笋,妈妈就给你拿饮料。”那么,这只会让宝宝继续保持对饮料的喜爱和对青笋的厌恶,并让他渐渐学会讨价还价:“妈妈,你先拿饮料我再吃这个。”
其实,父母需要明白,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用喜欢的食物做诱饵让孩子吃饭,只要你不断地将青笋同其他食物放在桌子上,不用特别唠叨或许诺,也不用“威胁”,只要耐心等待即可。
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因为,若孩子能看到父母津津有味地吃新鲜的青笋。几次之后,他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一点一点地接受青笋。
3.游戏引导
在进餐前,父母可以专门挑选一些与饮食有关的儿歌,通过儿歌引导宝宝健康饮食。“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青菜”、“老奶奶拄拐杖,爱吃韭菜炒鸡蛋”等,潜移默化中改变宝宝不良的饮食结构。
曾经有个妈妈为了让宝宝吃胡萝卜,就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告诉宝宝,说胡萝卜来自火星。宝宝是个小天文爱好者,这样一来,立即就喜欢上胡萝卜了。
4.正确估计宝宝的食量
宝宝虽然活动量大,但胃口小,因此,父母不能对他们的食量有太高的期望。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孩子吃掉一个鸡蛋饼,就已经能够为他提供足够的谷类和蛋白质了。如果父母还是很担心,那就应该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在下一餐前给他提供含维生素较多的水果,以弥补前一餐营养不均衡的缺憾。
5.妈妈做个好“大厨”
想让孩子不挑食,妈妈就要练好厨艺“内功”。饭菜要常变花样,上下餐之间不要重样。如果每天都是西红柿、茄子、黄瓜、豆角,做法也很单调,炒、蒸、炖,即使是大人也会吃腻的,更何况孩子。所以,妈妈不妨向有经验的其他人取点厨艺经,或者上网去交流、查看如何才能做出孩子爱吃的菜。
13.“妈妈,我肚子疼”
——孩子为什么喜欢装病
5岁的洋洋,经常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可好多次其实都不是真的。比如,有一次他不想在幼儿园睡午觉,就说肚子痛,要妈妈来接他回家。可回到家后洋洋活蹦乱跳的,根本看不出他有一点不舒服。
前一段时间,幼儿园里举行拍皮球比赛。洋洋拍到一半儿就蹲下了,说自己的腿痛。吓得老师赶紧抱着他去了医务室,结果到了那里,他却说“好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洋洋觉得自己拍皮球拍得不好,不想再继续比下去。还有的时候,晚上妈妈忙着准备明天工作的材料,他非缠着妈妈陪他,说自己头很痛,睡不着……这样的事情真是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