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24812100000031

第31章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4)

糖尿病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冠心病是相对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它的发生、发展都与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有关,因此,这类疾病的预防也应从糖尿病的治疗出发。糖尿病冠心病分三级预防,具体有以下内容:

一级预防: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从动脉粥样硬化的易发病因预防。研究表明,有些死于冠心病的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现象,到青年时期,这些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所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相关的调查发现,冠心病还有一定的遗传性。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家庭中,若父母中一人有冠心病,其子女患此病的几率是无冠心病家族史者的2倍;若父母二人都有冠心病,其子女患此病的几率是无家族病史者的5倍。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疾病,冠心病也与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家族近亲中有患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人,应采取一级预防措施,预防糖尿病冠心病。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针对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继发性预防。这类患者应尽量避免诱发和促使该类疾病发展的所有因素。出现糖尿病冠心病症状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心绞痛,并纠正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

三级预防:体内并发症都有发生的原因和病机演变,因此,预防糖尿病冠心病需要在这些方面采取措施。

1.合理饮食,避免药物经常化

预防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保证均衡合理的营养,并尽量避免药物经常化。大多数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都并发冠心病,肥胖同糖尿病冠心病就如同一对姐妹,有密切联系。相关的调查显示,体重的高低与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防止肥胖,保持体重是预防糖尿病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糖尿病是终身的全身性代谢疾病,运动不仅能够改善代谢循环,还能改善细胞功能,改善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也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是进行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干预。对于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糖尿病的健康饮食原则,参考糖尿病运动的相关注意事项,就能起到相应的预防作用。在日常的生活方式中,糖尿病患者应戒烟、戒酒,培养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吸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龄相对较早。及时戒烟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虽然少量饮酒是否能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仍存在争议,但大量饮酒肯定会对糖尿病患者不利,能促进血糖和血脂升高,干扰糖代谢。

及早发现糖尿病脑病

糖尿病脑病也是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倍以上,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类并发症中,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中风引起的偏瘫、痴呆等症状,其他的还有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等。

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糖尿病脑病发病的原因均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高胰岛素血症对认知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糖尿病脑病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脑病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主要表现是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理解和判断能力受到影响,通常会伴有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神情淡漠等症状,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另外,学习和记忆力下降也是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表现。

而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也会有不同的糖尿病脑病的症状表现,Ⅰ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在学习技能、联想记忆和注意力方面存在障碍;Ⅱ型糖尿病患者会在学习和记忆的认知功能方面存在障碍。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出现低血糖也会有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的现象出现。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症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常人。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更为突出,而这类消极情绪也会对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发展有不良的影响。

糖尿病脑病的预防措施

科学治疗糖尿病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根本。因此,预防糖尿病脑病也需要从饮食、运动和用药等方面出发。

首先是糖尿病的控制方面。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多注意控制血糖、血压,避免低血糖。在这些指标的严格监控下,争取早期发现微血管的演变并及时纠正,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在糖尿病的控制治疗中,应对并发症进行长期预防,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而且,糖尿病患者需要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反复的低血糖会对脑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脑血管疾病并有复发现象。

其次是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戒烟、戒酒外,还应尽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高蛋白质、高纤维素的食物。而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无疑对糖尿病脑病的预防也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是及早发现糖尿病脑病的早期症状,做早期的康复治疗。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凝状态等糖尿病脑病的早期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可适当地使用神经科药物对此进行治疗,及时将病情控制住。

而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最关键的环节。当患者中风发作时,应立即治疗,避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后,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做定期检查。及时检测脑血管的血流变化,如果有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黏附、聚集及凝血等现象出现时,应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以上这些方面是根据糖尿病脑病发病的原因推出的预防措施。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避免过度劳累,进行体力劳动时不宜用力过猛,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糖尿病脑病的护理

糖尿病脑病包括两种临床表现,分别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虽然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不过,两者基本的护理措施是一致的。

一般情况下,轻度的糖尿病脑病患者会有意识方面的障碍,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但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对于这类病人的护理,除了要定期检测血糖、电解质和进行血气分析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通过经常观察病人意识的变化,确定其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了解病情。对此类病人的监护,应分秒不离,并2~4小时巡视一次,昏迷的病人应使用床架,以防意外。

护理者可呼唤病人,若患者正确应答并很快入睡,就是嗜睡;如果大声的多次呼唤,患者醒后仍不能正确应答,就是昏睡;若呼唤不醒,用手推其身体亦无反应,就是昏迷。

对于昏迷的患者,护理者可以对其做压眶试验,即压迫眶上切迹,观察面部及肢体反应,而后再观察其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若观察压眶时患者有痛觉反应,瞳孔大小对称,有对光反应存在,则视为中度昏迷;若其瞳孔放大,无对光反应,则视为深昏迷。

(2)观察患者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根据病情,该类患者应该每半小时到4小时检测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需要注意的是,测量体温要用肛表,而不能以测量的口腔体温为依据。检测呼吸情况主要是观察患者呼吸的深浅程度,看有无不规则或暂停的现象。一般情况下,非酮症性昏迷者呼吸较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呼吸比较深,而且呼吸有酮味。若是昏迷加深而血压还高,而且脉搏变缓,呼吸不规则,瞳孔大小不等,或颅内压增高,则有可能是脑水肿或脑疝。患者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护理的人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及早应用脱水剂。

(3)此类病人应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就可以避免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器官而造成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让患者随时吸痰,保证呼吸衰竭者及时吸氧。

(4)糖尿病脑病患者若有尿失禁,应加强护理。在平时,应注意预防肺部及泌尿道感染,预防吸入性或堕积性肺炎。

(5)注意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

(6)有些昏迷的患者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的现象,对此,护理的人可以给患者的眼睛涂金霉素眼膏,并且用纱布覆盖于眼部,以达到保护眼睛的目的。

(7)护理人员应注意24小时记录患者液体的出入量和每小时的平均尿量,关注其肾功能,如果发现其24小时的尿量小于400毫升,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进行处理治疗。

(8)注意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和一定的营养。不但要进行静脉滴注补充液体,还要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尽量供给一些高热量、易消化而又不会损伤胃黏膜的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