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24812100000026

第26章 运动降糖的注意事项(3)

第三个方法是提踵练习。身体挺直站立,双脚稍微分开,脚尖向前,双手扶椅背支撑身体;脚尖点地,提起足跟,保持静止10分钟,也可抬起、放下重复100次。每天早、晚各做1次,对脚趾疼、糖尿病足有很好的疗效。

除了这些专门的腿部训练,还要定时定量健步走、慢跑。平时走路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四肢协调用力。

“散步降糖”要选对方式

有研究指出,散步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良药”。运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运动能促进血液中葡萄糖和肌糖原的利用。人体在静止时,能源消耗的大部分来自于游离脂肪。刚开始运动,机体就会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肌肉中的糖原。运动10~15分钟,葡萄糖和糖原的消耗会急剧增加,之后,运动量越大,葡萄糖的利用率就越高。所以,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浓度。

第二,运动能抑制餐后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升高和运动强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运动强度越大,餐后血糖值上升幅度越小。

第三,运动能减少胰岛素的消耗量。

每天进行1~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的散步,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患者每天散步,能产生相应的医疗效果,如果在坚持运动的同时配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血糖的控制效果会更显著。

用散步来降糖也要讲究方式。

缓步:每分钟行走60~70步,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和血糖不稳定者。缓步走的运动强度不大,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饭后缓步走,还有利于脾胃,帮助消化。

快步:每分钟约走120步,适用于6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可利用上下班的时间步行1~2千米,因消耗量大,快走时应带些饼干,防止低血糖发生。血糖不稳定者应从缓步过渡到快步,切忌一开始就快步走。

对糖尿病患者步行的几点建议

单纯的步行运动能让糖尿病患者更长寿,下面给患者提供一些步行的建议:

(1)空腹步行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在进餐后的1~2小时步行为宜,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步行时最好有亲属或朋友陪伴。

(2)注射皮下胰岛素的患者最好将腹部作为注射的部位,以免因运动增加肢体部位的胰岛素吸收,引起低血糖反应。

(3)步行前应做一些轻度热身运动,如伸展、下蹲动作。

(4)每天步行的时间大概为20~30分钟,前5分钟缓步走,逐渐加速达到中速,最后5分钟慢行。

(5)注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可以在步行前、步行中、步行后多次饮水,但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

(6)不要赤足行走。糖尿病患者不应该去公园的鹅卵石小路上行走,因为患者常伴有外周神经病变,皮肤感觉较迟钝,对伤痛不敏感,往往受伤了却不自知。

(7)选择舒适且透气性好的运动鞋,步行前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鞋是否有破损。

(8)步行后必须仔细检查双足,尤其是趾间、足跟和足底处,看有无红肿、血泡、肿胀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就诊。

要想身体好,每周跑一跑

规律的运动能降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还可能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

糖尿病是诱发心脏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避免其他损害心脏的因素出现特别重要,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等。一项研究显示,有氧运动能降低导致动脉血管阻塞的胆固醇水平,同时能提高“有益”胆固醇的水平。对那些摄取了过多不健康胆固醇的人,有氧运动的效果最明显。

医学专家发现,一些人做有规律的跑步运动,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几个月后,他们体内的低密度胆固醇降低了,其他的血脂成分也随之降低,同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提高了。

I型糖尿病与II型糖尿病有所不同,后者与肥胖有关,多发于成年人;前者则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有规律的跑步既能帮助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又能改善他们体内的胆固醇水平。

不妨试试糖尿病健康操

糖尿病并发症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尤其是眼、心、肾、神经血管,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许多并发症的一个诱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全身的、有节奏且方便实施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健康操”是专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可改善全身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第一节松静调和

先站立放松,站立时,两脚略宽于肩部,脚尖稍向内,两腿微屈,两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舒展眉心,舌头轻抵上腭,之后自然呼吸。从头、颈、肩、臂、上身、下身依次放松,然后将两手相叠,拇指交叉相抵,掌心同向,放在小腹丹田处,最后轻揉片刻。

作用:平衡阴阳,益气养阴。

第二节搓手擦面

将双手掌面相搓,搓热后擦面,中指沿鼻子两侧自上而下地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间再向两侧分开,经眉毛、下眼睑、面颊而下。

作用:舒展皱纹,健脾荣光。

第三节搓手梳头

双手相搓,指尖也要搓到,搓热后用十指尖接触头皮,自前向后梳理,尽量都梳到,经印堂、百会、风池等穴位时稍稍用力。

作用:健脑益智,调节血压。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晨练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坚持长期运动,对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都有好处。但是,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在早晨锻炼。

首先,早晨气温较低,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到冷空气刺激或劳累时很容易发病。

其次,大多数人在清晨都是空腹锻炼,这样极易引发低血糖,甚至是低血糖昏迷,临床上常见早晨因空腹运动而导致昏厥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清晨到上午9点作为“警戒线”,在此时间内不要紧张、急躁、生气,也不要参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

再者,清晨的空气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浓雾弥漫的早晨。白天阳光照射,地面散热,空气气流大多由下至上,把污物带到了空中,近地面大气污染浓度降低。夜间,地面温度下降,污物不仅不能向上扩散,反而回降,雾天污物的浓度达到最高点。清晨如果患者呼吸加深加快,灰尘和细菌很容易由呼吸道进入体内。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差,极易造成气管和肺部感染,使病情更严重。

最后,清晨是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病的高发期,如果此时进行体育锻炼,将加大心肌耗氧量,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锻炼时间应为下午或傍晚,且不要过量运动。

糖尿病足患者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那么,糖尿病足患者该如何进行运动?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神经病足,最常见的是感觉神经病变导致的无知觉足。神经病变是产生足部溃疡的主要原因,因此,足部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在运动时要非常注意对足部的保护。

首先要选择舒适的鞋,最好穿运动鞋,大小要合适,绝不能光脚或穿凉鞋运动;每次运动前要注意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是否有破损;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是否有红肿或受压的痕迹,一旦发现皮肤破损或溃疡,应该立刻去医院诊治;有足肿胀或足畸形的患者应选择散步等舒缓的运动,不宜做较剧烈的运动。

(2)血管病变时也要注意保护足部。如果运动后出现下肢疼痛,就说明血管病变较严重,此时应去医院就诊,不要再坚持运动。

(3)其他情况。如果足部有开放性病变、严重神经病变、坏疽、急性溃疡合并感染等,患者应卧床,不能行走;如果有慢性溃疡且没有感染,那么在确保溃疡处不受到压迫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适当运动。

“分级”运动,控制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坚持运动也很重要,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都不同,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运动治疗方案,实行分级运动。

患者的运动最好分四级,并按时间来掌握运动量。

第一级:最轻度运动,持续30分钟能消耗90千卡的热量,比如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

第二级:轻度运动,持续20分钟能消耗90千卡热量,比如跳交谊舞、练体操、打桌球、平地自行车。

第三级:中度运动,持续10分钟能消耗90千卡热量,比如爬山、慢跑、上楼梯、打羽毛球。

第四级:强度运动,持续5分钟能消耗90千卡热量,比如跳绳、举重、游泳、打篮球。

糖尿病患者正常情况下每次运动消耗90千卡热量最佳,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第一或第二级运动,Ⅰ型或青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适度选择第三或第四级运动,但要控制好时间。

初患糖尿病的人,活动量和时间可以适当加强。在分级运动中,切忌晨间空腹运动和剧烈运动,也不能平时不运动,偶尔进行长时间运动,运动必须持之以恒。

运动时间要紧随用药时间

一说到运动,很多糖尿病患者就很随性地拔腿就走。这么做是危险的,运动要服从于用药时间,糖尿病患者可以制订一个时间表,以用药时间为中心,再去安排运动和其他活动,这样能有效防止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

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最好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活动,运动能帮助降低血糖,而且饭后1小时,降糖药物的药效也开始减弱,从而防止了降糖作用的叠加,降低发生低血糖的几率。

在四肢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不应在注射后马上运动,因为这样将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没有使用降糖药物、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整血糖,尽量不要空腹运动,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什么情况不适合运动

运动对糖尿病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运动疗法。所以,在准备运动前,患者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进行检查,包括血糖、尿酮体、血常规、心肺肝肾功能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情况等。如果患者控制状态不是太差,而且不存在因运动加大患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可能时,运动疗法才是合适的。

在下列情况下应限制或禁止运动:

(1)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状态很差,即空腹血糖在250毫克/分升以上,而且尿酮体阳性或尿酮体呈阴性而空腹血糖在300毫克/分升以上。

(2)由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的患者,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以后的患者,即血肌酐男性在2.5毫克/分升以上、女性在2.0毫克/分升以上的患者也包括在内。

(3)患有严重末梢神经病变,或合并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病变等病症的患者也不适合运动。

(4)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下肢坏疽或有溃破、感染者以及并发其他的急性感染症的患者都不适合做运动。

运动中容易忽略的一些问题

运动疗法属于辅助疗法,患者要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轻度至中度的运动。糖尿病患者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合个人特点和有兴趣的运动项目,在运动时间上,要尽量安排在较方便的时候,而且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运动量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运动时间应避开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血浓度达到高峰的时刻,患者要避免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以免胰岛素吸收速度太快,出现低血糖。

(2)患者还要避免短时间突然剧烈运动,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的应激性血糖升高。但如果患者的活动量过小,这样的活动对降低血糖几乎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运动要适量。

(3)定期检查血糖十分必要,患者要尽量观察运动疗法过程中的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节运动量。

(4)运动前或运动后可根据情况减少胰岛素剂量,同时在运动前、后或中间也可酌情增加饭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患者要在运动时随身携带水果糖,以防低血糖。

(5)患者想要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要坚持每周中等强度锻炼2.5小时。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耐力运动。切记要咨询自己的医生。

(6)如果患者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最好在锻炼前半小时测血糖,并在做准备活动时再测一遍。

运动要因“血糖”而变

糖尿病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能辅助血糖控制,而且能提高免疫力,预防多种并发症。但是,糖尿病患者运动不仅要注意量,还要注意血糖的变化,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血糖的变化进行运动,将“血糖”作为运动的指导。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之前要先和主治医生交流,征得医生的许可,并向医生咨询自己适合什么运动,进行运动的最佳时间以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而在运动过程中,患者需要做好血糖的监测,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患者正在食用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需在运动前半小时检测血糖。一般最适合运动的血糖值应在100~250毫克/分升(5.6~13.9毫摩尔/升),此时运动相对较安全。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血糖范围值都是不适合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