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24812100000024

第24章 运动降糖的注意事项(1)

生活不规律、运动量减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使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因此逐渐升高。

糖尿病患者应该改变“出门就打的,进门找电梯”的生活方式,以运动协助治疗糖尿病。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减轻体重,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内分泌,改善微循环和胰岛素的功能,辅助治疗糖尿病。

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运动,也不是任何运动都可以进行。糖尿病患者要科学有效地运动,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本章介绍的就是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和运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运动对糖尿病的辅助作用

运动疗法是一种最简易有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辅助的作用。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使糖尿病患者滞缓的身体代谢运动起来,缓解病情。糖尿病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适量的运动,对治疗糖尿病和预防身体其他的疾病都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预防并发症方面。那么,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哪些益处呢?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消耗葡萄糖,能够降低血糖。在运动的最初阶段,人体消耗的是肌肉与肝脏储备的糖原转化提供的能量,而到运动的后期,肌肉和肝脏器官就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变成糖原储备起来,这样,运动就降低了血液中糖的含量。而且,实践证明,人体进行中等量的运动后的十几个小时内,血糖都会处于下降的趋势。

(2)运动能够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一作用在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表现较为明显。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通常有胰岛素抵抗,或者是胰岛素血症。

由于肥胖,他们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偏高,而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就相对减少,并且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也会下降。

运动首先可以减轻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另一方面就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血糖会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也相对较少,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率就会升高,促进了机体的代谢反应。这一反应过程的加强,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提高,胰岛素抵抗也随之降低。该循环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使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用量也逐渐减少。

(3)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异常高脂血症。运动的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二是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这种蛋白具有保护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有益。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运动预防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4)运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运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活血,活血使得抗凝因子的活性得到提高,从而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了血栓的形成。

(5)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并发有高血压。运动可以增加血管的弹性,对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6)改善心肺功能。运动时,人体的呼吸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的张力降低,氧的供应量随之增加,增强了心肺功能,可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7)预防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中有一些特殊人群会患骨质疏松,如老年人、绝经后的妇女,他们的这些症状还会因糖尿病的发展而加重。适量的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8)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内环境和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使糖尿病患者体格健壮,加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9)维持体重,降低血脂。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使肌肉组织可以有效利用脂肪酸,并最终使患者体重下降。对于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将体重维持在正常值。对于体型偏瘦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可以增加其肌肉的重量,使体重上升到正常值。运动可增进人体内脂肪的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因此,并发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对健康有益。

(10)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和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记忆力。长期性的有规律的运动,能够缓解紧张的神经,使患者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运动通过减轻大脑的负担,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患者与疾病对抗的信心。另外,运动会促进全身代谢,增加血流的速度,改善大脑内的血液循环,增强细胞功能,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记忆力。

(11)预防并发症。由于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以上10个方面的作用,适量的运动就能够促进糖尿病的治疗,并预防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动脉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防止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简单运动,快乐降糖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的锻炼方法有很多,只要简单地运动一下,就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快乐降糖。

糖尿病患者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步行:步行的速度因人而异,身体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者可以快速步行,每分钟大概行走120~150步;不是特别肥胖者可以中速步行,每分钟大概走110~115步;体弱的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者应该慢速步行,每分钟大概走90~100步。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步行半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行走1小时,分早、晚两次进行。

室内运动:此类运动适合于糖尿病后期出现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是身体比较虚弱者及住院者。有两种方法可采用:一是下蹲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二是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到20~50个。

床上运动:针对上肢和下肢进行运动,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这种运动方式适合卧床的患者。

运动的强度要把握好,以运动时有轻度心跳加快、略微出汗为度。肥胖者要注意,运动后不可大量进食,以免影响减肥效果。曾患有低血糖的人,运动时应准备含糖食品。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窍门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很多益处,比如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物质代谢,减少感染;加速脂肪分解,既能降脂又能减肥。

长期坚持适当地运动,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方法有很多,掌握运动的小窍门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1)室内运动适合于后期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患者、身体较虚弱者和住院者,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做一些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活动。

(2)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健康操、打太极拳、跳舞,这样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常以局部运动为主,因此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3)预防足部损伤,穿合适的鞋,最好是质量好的运动鞋。如果鞋里出现异物,要及时清理,以免足部受到伤害。

(4)不要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尽量在三餐后都做运动,尤其要保证早餐后和晚餐后运动。

(5)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损伤时要及时处理或去医院治疗,不要不以为然,也不要幻想伤口能自行愈合,这样只会延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坏疽、感染,甚至截肢。

(6)运动时要携带血糖仪和血糖试纸、含糖食品、求助卡,以便随时测血糖,发生危险时及时自救或寻求他人帮助。

事半功倍的运动方法

糖尿病患者应在运动前去医院进行必要的咨询和检查,包括监测血糖、尿常规、心电、血压、血脂等。这些检查的结果关系到能不能运动、该怎样运动等问题。

掌握好运动的几点注意事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再安排运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免在药物作用的高峰期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比如使用正规胰岛素的患者,应避免在注射后2小时左右进行运动。清晨注射胰岛素前,体内的胰岛素少,此时运动会引起酮血症,所以也应避免。

(2)身体从静止到运动,需要逐步适应的过程。运动前要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跑步时,要从快步走逐渐转为小跑。结束运动时,不要立即停止,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很可能因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产生暂时性脑缺血,引起头晕、恶心、虚脱等症状。所以,结束运动时应继续做5分钟的放松活动。

(3)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或洗冷、热水浴,应把汗水擦干,等脉率恢复正常后再用温水淋浴。

(4)密切观察运动后的个体反应,如果运动后食欲和睡眠不好,应停止运动,请医生检查。

(5)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强度。

(6)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减少运动前胰岛素的用量,或在运动前适量摄入食物。

糖尿病患者运动不当的危害

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益处有很多,但是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运动不当引发的问题。

血糖易起伏波动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避免因运动导致的低血糖,尤其是在服用降糖药期间。另外有的患者在剧烈运动时,血糖偶尔会升高,这同样不可忽视。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在早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参加运动,这段时间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2)尽量避免在需要剧烈运动的部位注射胰岛素,最好选择在腹部注射。

(3)不要空腹运动。如果空腹的血糖小于6.7毫摩尔/升,就要在运动前吃些食物,并且在吃后10分钟再开始热身。进行中度以上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在运动中适当加餐。进行长时间的运动,除了运动中要加餐,运动后也应增加进食量。

(4)尽量不要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短效胰岛素注射后的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应减少运动量。

(5)在运动前后各测一次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还要了解哪些运动、多大的运动量会导致低血糖发生。

视网膜出血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视网膜疾病,如果运动量过大会诱发眼底出血,加剧对眼睛的伤害,有视网膜并发症的患者应避免运动。

在做规律性运动前,患者要检查眼底,弄清是否有视网膜病变,同时测心率、血压,了解有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散步、慢步舞蹈、游泳等舒缓的运动,每次时间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

不适合运动降糖的糖尿病患者

运动疗法是控制血糖的好办法,有助于减轻体重、使血糖水平平稳。

但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有8类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合运动,或在某些特殊阶段不适合运动。

(1)Ⅰ型糖尿病,尤其是患有“脆性糖尿病”(不稳定性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导致胰岛素完全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脂肪分解,而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进而增加了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此类患者在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之前,不要参加运动。

(2)近期有明显的眼底出血、青光眼及视网膜剥离的患者,应该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3)有糖尿病肾病,尿液中有蛋白、红细胞者应主动减少运动量。

(4)血压有明显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暂停运动。

(5)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梗死者应中止运动。

(6)患者有明显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到四肢、肌肉的感觉,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运动。糖尿病足患者必须先进行评估,减少运动量,严重者应禁止体育锻炼。

(7)肝肾功能不全及合并急性感染者。

(8)尿液中有酮体者禁止运动。

耐力运动是首选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主要以耐力运动为主,比如步行、慢跑、功率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及医疗体操等。

为什么耐力运动是首选呢?

第一,肌肉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是糖。经常做耐力运动能增强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功能,改善胰岛素与组织间的结合能力,在胰岛素浓度较低时保持较为正常的糖代谢,也就是增强胰岛素的效用。这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第二,耐力运动可调节体重,改善脂质代谢。运动不但有助于预防和消除肥胖,还能提高脂蛋白脂肪酸的活性。

第三,耐力运动能改善血糖利用率。

第四,耐力运动能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减少感染。

在众多的耐力运动中,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中的1~2项。在家中可做以下4种运动:

踮脚尖运动:手扶住椅背,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

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挺直,速度依体力而定。

坐椅运动:屈肘,两手扶上臂,将背部挺直,在椅子上反复进行坐、立,做多久依体力而定。

抗衡运动: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足并立,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太极拳帮助降糖

心肺耐力,也就是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经调查,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其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作用。

太极拳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维持心肺耐力方面,对增加身体的柔软度和降低体内脂肪也有帮助。

很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部分高血压患者在练习太极拳3~6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练习太极拳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依靠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用药量也减少了20%。这表明,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