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24812100000021

第21章 用药的细节(3)

(5)能及时发出各种报警信号,如电池无电量、无胰岛素药物、导管阻塞以及发生电子或机械故障等。

(6)具备提醒保护功能,也就是安全保护功能。比如,当胰岛素泵运行使用了10~12小时后,患者若没有给泵输入任何指令,应该有报警系统提醒主人在进食前输入追加量,若无意外情况发生,仍旧没有任何指令,泵会自动关机。这样就可以避免独居的糖尿病患者因严重的低血糖而发生意外。

(7)胰岛素泵应该能够在停机无输注时提醒患者,泵处于停止状态,患者需重新开启并运行。这样患者就不必因为忘记开启,而不停向体内注射胰岛素,致使血糖升高。

(8)胰岛素泵应具备存储记忆和显示所有胰岛素治疗信息的功能。这些信息包括当前时间、当前的基础率、上一餐餐前输入的追加量、预设的每小时基础率、已经输入人体的胰岛素量和剩余胰岛素量等。

(9)具备防水、防震功能。

(10)胰岛素泵应小而轻,且坚固耐用,便于携带。

(11)要求输出餐前的追加量这一操作简单易行,最好不用察看便可以完成。

(12)应确保不会因意外碰撞了泵的一些按键就使数据显示错误。

(13)餐前追加量可以以较小的剂量递增或递降,例如5U/次,有时儿童需要0.1U/次的变化餐前追加量。这项功能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非常大,可以根据摄入食物的不同来调节。

(14)能够同时保证功能键可以关闭,而安全警报信号不关闭。这样就可以保证患者在公共场合使用胰岛素泵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15)患者购买的胰岛素泵必须经过相关权威认证,符合医疗仪器的生产标准,通过相关安全检测,经过注册和生产批准。

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与不足

胰岛素泵的出现增加了糖尿病控制治疗的灵活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每日进食的量和种类及时调整胰岛素的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这种治疗方法有优点,也有不足,患者须全面了解,才能使其治疗作用发挥得更好。

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

(1)胰岛素泵是在夜晚微量输出胰岛素,降低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到后半夜时,胰岛素泵会加大胰岛素的输入量,这样,就降低了凌晨时的高血糖,使空腹血糖和一整天的血糖保持平稳,血糖波动减小,也就减少了胰岛素的使用量,改善机体代谢循环。

(2)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法为餐前注射,会造成大剂量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注射后在体内的重叠作用,容易引发低血糖。而胰岛素泵微量输入,减少了餐前注射的量,有效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

(3)Ⅰ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使餐后的血糖降低,甚至可以达到正常值。

(4)一天内不需要进行多次注射。

(5)胰岛素泵的治疗减少了血糖波动的现象,也就降低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因此而引发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6)胰岛素泵的治疗简便,效果明显,使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更加自由,营养摄取得更丰富,增强了信心,缓解了其精神和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7)使那些上夜班、经常加班和生活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不用多进食就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8)糖尿病患者如果将胰岛素泵使用得当,完全可以将代谢和血糖调节到正常人的水平。

胰岛素泵治疗的不足

(1)胰岛素泵的价格昂贵,患者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一次性耗材,治疗的花费相对较大,且会不断增加。

(2)患者必须24小时佩戴,可能感觉不便。

(3)若针头在清洁卫生做得不好的身体部位埋置的时间太长,或者使用导管超过了推荐的使用时间,埋置针头部位的皮肤就有可能出现红肿、过敏、瘙痒、感染或导管阻塞等现象。

(4)当发生机械故障或导管堵塞等,胰岛素泵会停止向体内输入胰岛素。而此时,患者若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检测,就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

(5)胰岛素泵治疗要求患者经过良好的培训,需要患者做好自我监测,否则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的适用与不适用人群

虽然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有很多优势,但也要注意适用和不适用的人群。

胰岛素泵适用的人群有以下几类:

(1)采用多次注射普通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2)血糖波动大,每日或每隔几日就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难以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使血糖平稳的Ⅰ型糖尿病患者。

(3)频繁发生低血糖却无感知者,或经常在半夜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4)每日胰岛素需要量小于20单位,但又不能停止胰岛素治疗者。

(5)睡前仅需要很少量长效胰岛素,凌晨却出现低血糖的患者。

(6)餐前高血糖的患者。

(7)生活极不规律,不能按时进餐的特殊职业者,经常出差乘飞机的患者。

(8)想要很好地控制糖尿病从而不产生并发症,但又不愿意严格控制饮食者。

(9)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和欲怀孕的糖尿病妇女。

(10)器官移植或严重创伤后持续高血糖者可短期内使用。

(11)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尤其是痛性神经病变者。

有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用胰岛素泵治疗,如果勉强使用不但不会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有时还会引起麻烦(如血糖波动),甚至危险。

此外,智力障碍者、失聪者和双目失明者都不适用胰岛素泵。有上述3种情况者如果想用胰岛素泵,身旁需要有人陪护,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警报、排除机器故障、及时处理低血糖。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时,必须处在成人的严密监管下。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也不能用胰岛素泵治疗。

使用胰岛素泵要防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染往往是由于忽略了皮肤的清洁卫生引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注射胰岛素过程的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皮肤感染。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得较好,但是注射部位感染所带来的烦恼却让患者头疼不已,于是患者对胰岛素泵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懂得胰岛素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卫生和消毒,让人困扰的感染就不会出现。

在装胰岛素泵之前,患者应洗澡并更换干净的衣服,再彻底清洗双手;为了防止感染,不要用手触摸注射器针头和输注导管的接头;认真消毒输注部位的皮肤;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消毒剂,一般用75%的酒精,如果对酒精过敏可以换用其他消毒剂;待消毒剂干燥后,确保针头刺入皮肤时没有湿的消毒剂;一般情况下,每48~72小时更换一次输注部位,每次更换后,原输注部位应外用抗菌药膏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在更换储药器和输注导管之前也应该保持双手的干燥和清洁。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检查输注部位2次以上,查看是否有红肿、出血及针头套管脱出的现象。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该立刻更换储液管、输注装置和输注部位。伴有皮肤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治愈皮肤病后才能装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注射部位选择

胰岛素泵治疗模拟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模式,给人体注射输入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若能较好地使用胰岛素泵,将血糖控制好,就能调节好身体代谢,维护健康。其中,注射部位的选择也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前,必须先清洁皮肤,进行消毒,以防感染。人体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主要有以下几处:

腹部

在腹部注射胰岛素的优点是吸收速度快且恒定,但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在肚脐周围2厘米以内注射,因为此处人体的组织比较坚厚,注射了胰岛素会吸收不均匀,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

上臂和大腿

上臂和大腿外侧的脂肪比较丰富,适合注射胰岛素。但是,患者注射时也需要避开脂肪比较少的部位,如肩关节的三角肌和膝关节上方的多骨区。

糖尿病患者在白天运动之前应避免在上臂和腿部注射胰岛素,因为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容易引发低血糖。

臀部

一般情况下,体型瘦弱的患者和儿童适合选择在臀部注射。另外,习惯早睡的患者也适合在臀部注射胰岛素,从而将整个晚上的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且,需要注意更换注射部位。

胰岛素泵治疗:餐前剂量控制

胰岛素泵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基础率和餐前量,糖尿病患者将这两个量控制得当就能够将血糖控制平稳。其中基础率是模拟人体24小时的基础分泌情况,主要控制的是空腹血糖。而餐前量针对的就是患者进餐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负荷量。在住院期间,这两个量都是由医生来控制,出院后,基础率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餐前量需要患者自己控制。

出院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医院也有差别,所以,餐前量也应相应的发生变化。个人使用胰岛素泵,餐前量应遵循的注射原则为“想吃多,打得多;想吃少,打得少;想不吃,先别打”,其中吃的多少指的是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打的多少指的是注射胰岛素的量。

给患儿用“泵”家长要注意的问题

在经过专科医生的全面检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可以给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为了使胰岛素泵的治疗达到较好的疗效,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一般提倡给7岁以上的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让糖尿病专科医生给糖尿病患儿安装胰岛素泵。

(3)应该对患儿进行胰岛素泵使用知识的培训,这样应用起来才比较方便。

(4)家长应注意及时更换导管,再给孩子安装胰岛素泵之前进行消毒,特别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孩子容易出汗,家长应为孩子做好皮肤清洁,以防感染。尽量每天更换一次性外管,最多不能超过3天。

(5)及时给孩子检测血糖,多检查孩子的胰岛素泵装置,避免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因此,家长应尽量在家里备用血糖仪。

(6)有些孩子比较淘气,会把胰岛素泵当玩具,家长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免使胰岛素泵损坏。

(7)家长应尽量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以解决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胰岛素反应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会产生一些副反应,主要有全身和局部两方面,还有胰岛素抗药性。

全身副反应

(1)低血糖: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这一副反应最常见。一般情况下是由于患者饮食太少,或是没有及时进食,运动量又过大,或使用胰岛素的剂量过大等原因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常见于体制较差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中、重型Ⅱ型糖尿病患者,轻微的症状是饥饿、软弱无力、头晕、心悸、出汗等;还有可能会出现神经症状,如烦躁、说话语无伦次等;较严重的症状有抽搐、昏厥、似癫痫状、昏迷不醒或死亡。

患者应熟知低血糖的反应,并提高警惕,及时补充糖类食物或糖水。除了轻度的低血糖,相对较为严重的低血糖患者都应及时就医,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2)过敏反应:少部分人会有过敏反应,具体症状如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紫癜和休克等。这些过敏反应大多是因为胰岛素制剂中含有杂质。

轻微过敏反应的患者可以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重者就需要用高纯度制剂如单组分人胰岛素进行治疗。高纯度制剂杂质少,也不易产生过敏反应,还可以口服,适合过敏反应比较强烈的患者使用。另外,必要时,患者可以用小剂量的多镒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过敏反应。

(3)胰岛素性水肿:在糖尿病控制治疗的前期,机体会处于失水和失钠的状态,葡萄糖也相对减少,待进行控制治疗4~6日就有可能发生水钠滞留而水肿,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胰岛素对肾小管吸收钠的促进作用有关,所以被称之为胰岛素水肿。

(4)屈光失常:这一副反应是指患者在控制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的现象。这是因为血糖迅速下降,影响了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内渗透压,晶状体内的水分逸出,并且屈光率也下降,出现远视。对于此症状,患者可不必担心,因为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症状,会随着血糖恢复正常而逐渐消失。

局部反应

(1)患者身体注射局部出现发热、红肿或皮下有小结,这一副反应在NPH或PZI治疗的初期最常见,原因是制剂中含有杂质,如蛋白质等。患者只要改变注射部位,症状就会自行消失,不影响疗效。

(2)女性或幼儿的小腿、腹壁等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或出现凹陷性皮脂缺失,男性多见于臀部等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组织增生成硬块,甚至有麻木刺痛感,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患者只需更换注射部位就会有所改善,并保证治疗效果。

胰岛素抗药性

患者每天的胰岛素需求量超过200U,注射后在48小时以上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和其他由内分泌失调引发的继发性糖尿病,这一现象被认为是产生了胰岛素抗药性。多年的研究认为,该现象是由于注射胰岛素后,血液中产生了胰岛素抗体,如牛胰岛素,一般是IgG类,这一现象属于胰岛素免疫反应,与病理生理中的胰岛素抵抗不同。并且,胰岛素抗药性不包括由其他病变导致的抗药性,这些病变包括感染、肥胖、肝病、白血病、血色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

对于产生胰岛素抗药性的患者,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案:

(1)换用单组分人胰岛素,这样可以明显减少抗体产生,使抗药性得到缓解。

(2)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治疗,或者联合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