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活法
24810900000007

第7章 不生病的手上功夫(3)

8.腹部穴位按摩法

中医认为,腹为任脉经过之地。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对消化不良、便秘以及泌尿系统疾病具有防治之效。

9.骶尾部按摩法

中医认为,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骶尾部有八骨穴和长强穴,此二穴对性功能障碍有疗效。每日早晚按摩八骨穴和长强穴各60次,能够治疗腰骶痛以及性功能衰退。

10.下肢部按摩法

经络学认为,下肢部位为足三阴和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由下往上拍打,从三阴交穴至悬中穴,从足三里至阴陵泉,再从梁丘穴至血海穴、风市穴、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大约60次,可以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此外,晚睡前用温水泡脚30分钟,两足晾干后反复搓脚底涌泉穴60次,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非常有效。

腰部动作给你精气神儿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壮,与肾的强弱有关。寒冬到来时,人体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和热量以御守,倘若肾功能虚弱,就会因“火力不足”而出现头晕、心慌、气短、腰膝酸软、乏力、小便失禁或尿闭等症状,这是肾阳虚;还有的人由于体内津液亏少,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口燥咽干、潮热颧红、盗汗、小便短黄等,此为肾阴虚。现代医学指出,肾脏是为人体提供活力的关键器官。因此,强肾是身体保健的重要一节。

养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多晒太阳,多食温补肾阳的食品等。从中医人体经络学来看,疏通经络进行肾保养是一种自然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调理身体的机能,从而激发起人体本身的自疗机能,这是值得提倡的养生保健法。

中医的观点,认为“腰者肾之府”,因此,腰部的按摩自然也就成了强肾的主要方法了。每日早晨起床时,可以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每天入睡前,也应该按摩自己的腰部。长期坚持腰部按摩可以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具有不错的效果。

1.腰部按摩的几种方法

(1)按揉腰眼法。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手拇指的指掌关节突出部位按于腰眼穴(在第四腰椎旁约2寸的凹陷中)。然后向内逐渐用力做环形旋转按摩,以有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揉10分钟左右,每日早晚各1次。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腰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2)刺激腰椎法。取直立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拇指紧按第二腰椎、第三腰椎两侧,每次约5分钟,每天数次。本法可促进性腺的内分泌功能,提高性反应能力。

(3)捶腰背。通过对背部穴位的刺激,可达到疏通经脉、调和脏腑气血之目的,可防治腰背酸痛、腰膝无力、阳痿等症。

具体方法为双手握拳,用拳的虎口部敲击腰部脊柱的两侧。

(4)温肾纳气法。端坐,松开腰带,宽衣,将双手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搓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早晚各1次,每次约200下。此法可温肾、健腰、纳气、舒筋活血。

2.配合其他动作的腰部运动操

(1)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此动作连续做3~5遍,每日可做3~5次。需要注意的是,做这个运动操时,应该保持全身放松,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呼吸以及手部的动作都应该缓慢,不宜过猛。此活动可以强筋骨、畅经脉,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左右转动身体3~5次。然后两脚向前摆动10余次,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本运动操的动作要求自然、缓和,转动身体时,躯干保持正直,不可俯仰。此操可以强壮腰膝,且有益于肾。

(3)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默念“吹”但不发出声音。所有动作连做10遍,早晚各1次,长期坚持可以壮腰膝、强筋骨。

以上的按摩以及运动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练习。长期坚持可以收到补肾、固精、壮腰膝、通经络的效果。

拍手法降压强身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机能也随之衰退,各种疾病乘隙而入,诸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也开始侵扰人们的身体,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大敌。为此,养生专家建议利用拍手运动进行保健降压,台湾名医侯秋东也曾经说过:“拍手疗法治百病”,此话并非虚言。拍手疗法类似推拿、按摩。它通过刺激双手掌的经络穴位和手反射区,达到疏通经络、排除体内寒气、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拍手疗法对许多慢性病都有改善作用,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胃病等。

具体方法:将双手十指张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进行均匀拍击。开始时,两手可轻拍,以后逐渐增大力度。拍击时,意念专注于两掌之间,心情保持轻松愉快。每天起床后拍手10分钟,晚上一边散步一边拍手半小时。平时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加强训练,甚至可以拍手拍到手掌肿胀(这种肿胀现象会自行消失)。

长期进行拍手运动,能够促使血压逐渐稳定在正常水平,对于嗳气、打嗝等消化不良现象也有很好的疗效。拍手法还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睡眠质量,防治打鼾以及夜尿频多等症,而且对于双手掌和手指的皮肤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长期坚持此法,可使手部皮肤变得细嫩。

另外,手部的一些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以下是手部穴位按摩降压法,可供大家参考与练习:

(1)捏拿手部的生殖腺区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捏拿手部血压区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捏拿手部合谷穴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2)用一手推摩另一手的肝对应穴位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用一手推摩另一手的肾对应穴位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3)用一只手按揉另一只手的肺对应穴位2~3分钟,两手交替进行;用一只手按揉另一只手心的对应穴位2~3分钟,两手交替进行;用一只手按揉另一只手的肾对应穴位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用一只手按揉另一只手的肾上腺对应穴位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4)双手来回沿着手中线搓掌,直到手掌发热为止。

以上手掌按摩方法应该长期坚持。

神奇有效的“捏指法”

常言道:“十指连心”,指的就是手指上的穴位经络与全身相连。《黄帝内经》记载,人体有十二正经,从人体的手、脚运行到全身,所以又称为手六经(三阴三阳)、足六经(三阴三阳)。手上有三根经脉从胸开始发出,然后沿着手臂的内侧往下走,一直走到手指,因为此三根经脉在手之内侧,是为“手三阴”;而这三根经脉到了手指后,又往手背开始循行,是为“手三阳”;三根经脉从手一直走到头,然后由头往下,循着人体外侧往下一直走到脚,所以称为“足三阳”;足三阳脉到了脚趾以后又往上走,沿着内侧由小腿大腿往上行,此为“足三阴”;三根经脉往上走到腹又走到胸,与手三阴脉交接到一起。由此可见,手部经脉贯通全身。

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通过刺激手部的经络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疾患。现代医学的脊髓神经反射理论也认为,人体的手部与足部存在着各个器官的反射区,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反射区进行刺激疗法。由此,医学专家开发出了简易的捏指疗法用以养生保健。这种神经反射保健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手指的经络以治疗相应疾病,从而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以下是针对各种疾病辨证施治的捏指方法。

肝痛:揿捏右手拇指的两个关节。此法缓解疼痛,以达到健肝护肝的目的。

耳鸣:揿捏双手无名指的3个关节。此法可以使耳鸣之症立消,若能长期运用,可以使听力聪敏。

膝痛: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外侧。此法对膝关节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可以预防膝关节炎,缓解膝盖疼痛。

糖尿病:揿捏左手拇指的两个关节。此法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对糖尿病也有不错的预防效果。

高血压:揿捏左手小指根部。经常这样做,可以很好地预防高血压,并且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逐渐稳定。

心脏病: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内侧。此法对心脏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经常进行此运动,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皮炎:揿捏双手食指根部。如果患有皮炎,可以利用此法进行治疗。

眼睛疲劳:揿捏右手中指的3个关节。对一些上班族而言,此法非常实用且有效。即便不用上班,平时用眼过度或者眼睛感到疲劳时,也可以利用此法进行缓解。

增强体力:揿捏左手中指的3个关节。体力不支、精神不振时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此法对于恢复体力与精神具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方法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1~2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身体发热或手指受伤,暂时不要进行按摩,以免损伤手指。

每天揉耳朵,防病又健身

耳被称为“采听官”,负责采集及判断所听到的声音。中医有言:“耳者,肾之官也。”“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由此可见,耳朵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对于耳朵与身体健康的联系,不仅中医学有专门的理论阐述,外国也有相似的理论成果。在1957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吉曾经对耳郭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形如胚胎倒影的较为完整的耳穴图,并记载耳穴四十多个。通过这些穴位图可以看到,耳朵不只是一个听觉器官,它也与内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医学认为的先天之本——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肾功能的强弱又会直接影响到寿命的长短。

关于听力的强弱与肾气的充沛与否的关联性,中医曾经有“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的叙述。中医认为,耳朵主贯脑而通于心胸,为人心之主管,人的肾气旺则耳清而聪,肾气虚则耳昏而浊。现代医学证明,耳朵的大小和人的寿命长短有关联,如果耳朵的轮廓分明,色泽鲜艳红润,一般都可长寿,而耳朵的轮廓分明且色泽鲜艳红润往往是肾气足的表现。

曾有医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硬耳朵的人不如软耳朵的人长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来说,凡是患了重病,例如患癌症、肾衰、高血压、中风等病的人,耳朵都会发硬。因此,经常揉搓耳朵,保持其柔软度很有必要。另外,经常揉搓耳朵可以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对于消除疲劳非常有效。以下是一套“耳朵按摩保健操”:

(1)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耳尖部位,按压50~60次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耳尖;用食指在耳部的心脏反射区,按压50~60次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耳;用食指在耳部的内分泌反射区,按压50~60次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耳。(2)用食指在耳部的肾上腺反射区,推摩30~50次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推摩另一耳;用食指在耳背沟部位,推摩30~50次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推摩另一耳的同样部位。(3)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耳轮,沿着轮1、轮2、轮3、轮4、轮5、轮6的顺序一次揉捏。两只耳朵各揉捏20~30次。(4)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耳轮部的肝阳穴,轻轻点掐30~50次,在另一耳同样部位点掐30~50次;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耳部的屏尖穴,轻轻点掐20~30次,在另一耳同样部位点掐20~30次;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耳部的皮质下,轻轻点掐30~50次,在另一耳同样部位点掐30~50次;用食指按住耳部的肝反射区,轻轻点掐30~50次,另一耳同样部位点掐30~50次;用食指按住耳部的肾反射区,轻轻点掐30~50次,在另一耳同样部位点掐30~50次。

(5)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耳郭,上下来回搓动耳郭,直至耳郭发热为止;在另一耳重复同样的动作。

以上“耳朵保健操”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能使神气聚集不散,起到增强听力、健肾的作用,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除此之外,耳朵的按摩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如,针对耳鸣、暴聋,明代名医张介宾曾有一法:用双手中指在耳窍中轻轻按压,随压随放,然后压住耳孔轻轻摇动。这个方法可以引导精气通达到耳,每日做数遍,暴聋、耳鸣之症便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如果情绪急躁或身有病痛,可以用拇指、食指向上提拉耳顶端十余次,以达到镇静、止痛、退热、清脑的目的。如果有眼花、近视、耳鸣、痤疮、黄褐斑等问题,可以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十余次。

若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至有胀痛感,可以预防头痛、头晕、失眠等脑血管、脑神经病症。若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症。而用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沟到发热,可以降血压、清脑、明目。如果用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压,摩擦至生热,对于咽炎、鼻炎、感冒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上班族可以经常摩擦耳郭,缓解诸如颈、肩、腰、腿痛以及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具体方法是:掌心前后摩擦耳郭正反面十余次,可以疏通经络、振奋脏腑;接着用拇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十余次,即可舒缓疼痛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