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活法
24810900000005

第5章 不生病的手上功夫(1)

拉拉耳朵,保健肾脏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中医认为肾脏是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朵的孔窍是肾气的代表,而耳朵是肾的一个外现。因此,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在此,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让双耳得到适当锻炼,即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中国古代就有利用耳朵穴位按摩从而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的方法。

1.提拉耳垂法

双手的食指放在双耳的耳屏内侧,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这个按摩手法可以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和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摩擦,至耳轮充血发热为止。这个方法可以健脑、强肾、聪耳、明目,能够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3.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夹捏耳郭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下,使局部发热发红。这个按摩方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以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4.搓弹双耳法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2~3次,每次20下。这个方法可以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达到健肾壮腰之功效。

5.双手拉耳法

左手举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15~20下,然后右手牵拉左耳15~20下。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能够减轻喉咙疼痛,对于慢性咽喉炎也有疗效。

6.双手掩耳法

两手掌掩两耳郭,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此法又称为“击天鼓”,能够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7.全耳按摩法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耳的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耳朵背面,反复按摩5~6次。这个方法可以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8.双手扫耳法

用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能够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4次。长期坚持可以强肾健身。

以上八个按摩的方法,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锻炼,既可进行单项锻炼,也可以几项配合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梳头除烦恼,健康自然来

烦恼可导致多种疾病,因此,要去除烦恼、维护健康,可从头部入手。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加“页”,而“页”是象形字,本字意思为“人头”。因此,“烦”字原有虚火上炎、生出烦恼之意。而头发古有别称“烦恼丝”,说明头发与烦恼有所关联。

中医有言,头发为肾之华、血之余。也就是说,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相关,尤其是肾气和肝血。头发是肾的外现,而肾又是“神”的基础,因此,头发的健康润泽也就成了反映精气神的一面镜子。肾又主收敛,如果肾气的收藏能力强,头发就滋润而不易脱落。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这也表明其健康状况堪忧了。头发和肝血的关联也非常大,如果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干枯。

因此,头部按摩运动不仅可以除烦恼,还可以维护健康。头部按摩的方法中最为简单而实用的莫过于用手梳头了。用手指代替梳子梳头,从前额的发际处向后梳到颈部,然后呈弧形梳到耳上及耳后。这种梳头方式,可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状况,健脑爽神,降低血压。

脑力劳动者由于伏案久坐,易出现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经常用手指梳头皮,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压力,而且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腹胀、便秘等疾病也会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不仅如此,经常用手梳理按摩头部,对缓解失眠症状也有不错的效果。如果患有失眠症,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后静坐一会儿,排除杂念,然后用双手指腹从头前发际起,边紧贴头皮按摩边向后推,主要按摩双发际鬓角附近。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50遍。长期坚持这样做,对失眠症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在进行头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先从前额开始,自前发际紧贴头皮梳向后枕部,先中间后两边,先轻后重,以舒适为度。自前向后为一拍,次数不限,多多益善。一般都采取五指梳的方法,梳的时候可以稍微重一点,这样才能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可以清热祛风、活血安神,对于防治头痛、感冒、头发早白、脱发都有良好的效果。用手指进行梳头按摩的时候,应剪除指甲。

适度刺激不仅可以让身体更健康,而且还可以让头发变得有韧性、有光泽,真可谓美丽健康一举两得。但也要防止过度刺激头皮,所以在进行按摩的时候,要先用分开的五指大体梳开纠缠在一起的头发,这样效果会更好。

面操常做,病痛无踪

中医流传至今的“望诊”之中,就有关于察面的诊断法。《史记》记载了战国名医扁鹊见齐桓公察面诊疾的故事,由此可见,面部往往能够反映人体内在的健康。望面察病不仅要仔细观察病人的面部神态,还要端详其面色、面容。另外,在人的面部还分布很多穴位,比如印堂、人中等,都是常见的穴位,这些穴位对于健康来说相当重要,也是按摩保健中常取的关键穴位。

对面部穴位进行适当的刺激,有益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因此,可以通过面部按摩来健身强体。

1.适合青年人做的面操

推、拉额头运动:双手手掌按住左右脸颊,然后用左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腹放在额头中间,并向发际两边用力推送。30下为宜。

按揉印堂:左手的大拇指按住两眉之间,其余四指放在右脸上,用左手大拇指指腹在眉宇间用力上下揉擦。40下为宜。

拿、捏鼻子: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两眼间的鼻凹处,并用力揉捏,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并拢拿捏整个鼻墩。30下为宜。

刮、揉眼角:双手握拳,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将拇指指腹和食指指腹一起放在眼角肌肉处,左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用力向上向下刮动40下,再用左右手的拇指按住眼角肌肉轻轻揉动40下。

抚脸:双手成掌形紧贴脸部,从鼻梁到耳根用力擦送。30下为宜。

瘦脸:把嘴巴张成“O”形,双手握拳,用拳头指节在掌握好力度的情况下,从上到下擂推整个脸膛。30下为宜。

弹脸:分别用左右手的手指弹打前额、整个脸膛和下巴。30下为宜。

拍脸:在掌握好力度的情况下,用双手手掌拍打前额和整个脸部。30下为宜。

2.适合中老年人的面操

搓脸运动:用双手手掌在前额、整个脸部和下巴用力擦揉。30下为宜。

梳额运动:用双手食指弯成弧状,放在额头下方,然后向头部用力抓送,可到后脑勺。再用十指从太阳穴到后脑勺推抓。30下为宜。

刮脸运动:分别用左右手的食指,先把食指弯成“7”状,从额头到整个脸部进行轮刮。30下为宜。

打脸运动:用左右手成掌形在前额和整个脸部进行轻轻拍打。30下为宜。

3.适合坐班族的面操

运目:端坐好后,眼睛从左到右运动30下,再把眼睛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30下。

擦脸:闭上眼睛,左右手成掌形紧贴脸部,上、下、左、右来回搓动,30下为宜。

转脖、提颈:顺时针转动脖子,左右摆动脖子各20下,然后把颈部往前推动20下。

抓、拿、捏头部:双手十指弯成弧状,从前额至后脑勺用力抓捏30下。

指腹刮脸:用双手的十指指腹放在前额上方,从上到下来回捏、揉推动,30下为宜。

磕脸运动:用左右手手掌轻轻拍打额头和整个脸部,30下为宜。

“O”形嘴运动:张开嘴巴,嘴巴从小“O”到大“O”来回拉动30下,可锻炼脸部肌肉。

总之,面操要常做,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脸部的按摩不仅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脸面红润,头脑清醒,还能够刺激脸部的各个穴位,并通过与全身相连的脉络改善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神奇的摩腹减肥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病人逐渐增多。肥胖者不仅容易工作疲劳,还常会伴有腰、背、腿疼,不能耐受高温。不仅如此,肥胖还会通过机体的代谢作用,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异常,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肥胖甚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成为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不仅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异常、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胆石症、骨关节病、多囊性卵巢综合征以及癌症的发生几率,还会使肥胖者因为脑部缺氧而猝死。

中医认为,肥胖症主要是由于水湿代谢失常、水谷律液不能平衡输布全身而导致痰、水、湿、淤积聚而形成的。在中医看来,肥胖关键在于气虚。因此,调节水湿代谢平衡以及补充元气成为治疗肥胖的重点。事实上,通过一些按摩手法,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其中摩腹就是极为有效的一种减肥方法。

摩腹是众多按摩健身手法中的一种,主要是补法。明代著名医家及按摩家周于蕃有言:“缓摩为补,急摩为泻。”摩腹正是轻柔缓和、顺应呼吸的补法,可以补充元气虚亏不足之症。由于足三阴经脉直接行于腹部,故摩腹可以通过对足三阴脉的刺激,以达到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作用,设若三脏功能得以康健,则水湿代谢就会趋于正常,水谷律液会平衡输布,痰、水、湿、淤之积聚就自然散去了。摩腹的按摩方法简单易行,便于病人掌握,并且疗效显著,有肥胖症或者有减肥需求的人们不妨一试。

摩腹的具体方法:首先采取仰卧姿势,全身放松,闭目,舌顶上腭,右手全掌按腹上,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盘绕,力量均匀,呼吸平稳,每次10分钟。摩腹的时候,最好按摩的节奏与呼吸同步,即吸气时,手摩腹右上半圈;呼气时,摩腹左下半圈,这样疗效更佳。每天按摩6次,每12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期间可以休息3~5天。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便有明显的效果,血脂以及胆固醇就能够降至正常,体重也随之下降。第二个疗程后体重会逐步下降,同时感觉精力也逐渐充沛。

大多数病人在摩腹后都有明显排气、排尿、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根据推拿作用的原理,按摩推拿有利于调整全身各个系统及机能的平衡,而摩腹运动能够直接加强胃肠功能,促进排便,起到促进代谢功能的作用。因此,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现象不必紧张。

现代医学证实,坚持摩腹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胃的纳谷和消化。而且,摩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肌体代谢,能够防止和减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积,是减肥的一剂良方。

足部保健九法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对应的穴位,人的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不仅是脚底,脚背、脚趾间也汇集了很多穴位。有人还把脚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现代医学也指出,脚掌上有无数个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人体的保健“特区”。由此可见,足部保健的意义是巨大的。事实上,做好足部保健不仅能够预防一些疾病,还能保证身体其他器官的健康。足部的保健方法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九种:

(1)浴足养生法。很多人以为浴足就是通常的洗脚,其实二者不尽相同。足浴时,水不宜过多,浸过脚趾即可,水温保持在40℃~50℃即可。把双足放入温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左右。这时,双足应该不停地相互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以身上感到微热为度。也可采用冷热水交替浴足的方法,这样可以治疗头痛、失眠、心绞痛、鼻炎、支气管炎、足扭痛等症。

(2)晒足强体法。有保健专家将晒脚称之为“脚部日光浴”,具体做法是:在早晨或傍晚时脱掉鞋袜,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这个保健方法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脚心,从而促进全身代谢,并提升内脏器官的活力,使内脏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助于治疗佝偻病、鼻炎、贫血、低血压等疾病。

(3)摩足祛病法。有些人的面部皮肤常会由于人体内环境的失调及系统功能的紊乱而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症状,比如痤疮、黄褐斑、湿疹等。事实上,利用足部穴位的反射作用,采取全足按摩的方法对体液调节及局部器官、组织、细胞的自动调节进行适当地促进,可以使机体的内部环境达到平衡,不仅可以有效地袪除面部的疾患,同时还能够收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具体做法:每次先将全足按摩3~5遍,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按摩,比如生痤疮,可以按摩足外侧的卵巢(****)反射区;黄褐斑就可以按摩右侧足底的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等反射区;湿疹则按摩足背部的面部、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足部按摩每日做1次,每次30~4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