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24808700000014

第14章 日常运动的细节(1)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了运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满意控制。糖尿病患者进行何种运动,又该如何运动,都是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此外,日常活动中的细节也对血糖控制有影响,糖尿病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简单运动,快乐降糖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的锻炼方法有很多,只要简单地运动一下,就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快乐降糖。

糖尿病患者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步行:步行的速度应因人而异,身体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者可以快速步行,每分钟大概行走120~150步;不是特别肥胖者可以中速步行,每分钟大概走110~115步;体弱的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者应该慢速步行,每分钟大概走90~100步。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步行半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行走1小时,分早晚两次进行。

室内运动:此类运动适合于糖尿病后期出现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是身体比较虚弱者及住院者。有两种方法可采用:一是下蹲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二是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到20~50个。

床上运动:针对上肢和下肢进行运动,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这种运动方式适合卧床的患者。

运动的强度要把握好,以运动时有轻度心跳加快、略微出汗为度。肥胖者要注意,运动后不可大量进食,以免影响减肥效果。曾患有低血糖的人,运动时应准备含糖食品。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窍门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很多益处,比如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物质代谢,减少感染;加速脂肪分解,既能降脂又能减肥。

长期坚持适当地运动,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方法有很多,掌握运动的小窍门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1)室内运动适合于后期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患者、身体较虚弱者和住院者,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做一些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活动。

(2)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健康操、太极拳、跳舞,这样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常以局部运动为主,因此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3)预防足部损伤,穿合适的鞋,最好是质量好的运动鞋。如果鞋里出现异物,要及时清理,以免足部受到伤害。

(4)不要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尽量在三餐后都做运动,尤其要保证早餐后和晚餐后运动。

(5)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损伤时要及时处理或去医院治疗,不要不以为然,也不要幻想伤口能自行愈合,这样只会延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坏疽、感染,甚至截肢。

(6)运动时要携带血糖仪和血糖试纸、含糖食品、求助卡,以便随时测血糖,发生危险时及时采取自救或寻求他人帮助。

事半功倍的运动方法

糖尿病患者应在运动前去医院进行必要的咨询和检查,包括监测血糖、尿常规、心电、血压、血脂等。这些检查的结果关系到能不能运动、该怎样运动等问题。

掌握好运动的几点注意事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再安排运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免在药物作用的高峰期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比如使用正规胰岛素的患者,避免在注射后2小时左右进行运动。清晨注射胰岛素前,体内的胰岛素少,此时运动会引起酮血症,所以也应避免。

(2)身体从静止到运动,需要逐步适应的过程。运动前要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跑步时,要从快步走逐渐转入小跑。结束运动时,不要立即停止,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很可能因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产生暂时性脑缺血,引起头晕、恶心、虚脱等症状。所以,结束运动时应继续做5分钟的放松活动。

(3)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或洗冷、热水浴,应把汗水擦干,等脉率恢复正常后再用温水淋浴。

(4)密切观察运动后的个体反应,如果运动后食欲和睡眠不好,应停止运动,请医生检查。

(5)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强度。

(6)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减少运动前胰岛素的用量,或在运动前适量摄入食物。

糖尿病患者运动不当的危害

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益处有很多,但是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运动不当引发的问题。

血糖易起伏波动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避免因运动导致的低血糖,尤其是在服用降糖药期间。另外有的患者在剧烈运动时,血糖偶尔会升高,这同样不可忽视。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在早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参加运动,这段时间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2)尽量避免在需要剧烈运动的部位注射胰岛素,最好选择在腹部注射。

(3)不要空腹运动。如果空腹的血糖小于6.7毫摩尔/升,就要在运动前吃些食物,并且在吃后10分钟再开始热身。进行中度以上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在运动中适当加餐。进行长时间的运动,除了运动中要加餐,运动后也应增加进食量。

(4)尽量不要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短效胰岛素注射后的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应减少运动量。

(5)在运动前后各测一次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了解哪些运动、多大的运动量会导致低血糖发生。

视网膜出血

糖尿病患者很易并发视网膜疾病,如果运动量过大会诱发眼底出血,加剧对眼睛的伤害,有视网膜并发症的患者应避免运动。

在做规律性运动前,患者要检查眼底,弄清是否有视网膜病变,同时测心率、血压,了解有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散步、慢步舞蹈、游泳等舒缓的运动,每次时间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

不适合运动降糖的糖尿病患者

运动疗法是控制血糖的好办法,有助于减轻体重、使血糖水平平稳。但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有8类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合运动,或是在某些特殊阶段不适合运动。

(1)Ⅰ型糖尿病,尤其是患有“脆性糖尿病”(不稳定性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导致胰岛素完全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脂肪分解,而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进而增加了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此类患者在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之前,不要参加运动。

(2)近期有明显的眼底出血、青光眼及视网膜剥离的患者,应该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3)有糖尿病肾病,尿液中有蛋白、红细胞者应主动减少运动量。

(4)血压有明显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暂停运动。

(5)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梗死者应中止运动。

(6)患者有明显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到四肢、肌肉的感觉,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运动。糖尿病足患者必须先进行评估,减少运动量,严重者应禁止体育锻炼。

(7)肝肾功能不全及合并急性感染者。

(8)尿液中有酮体者禁止运动。

耐力运动是首选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主要以耐力运动为主,比如步行、慢跑、功率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及医疗体操等。

为什么耐力运动是首选呢?

第一,肌肉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是糖。经常做耐力运动能增强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功能,改善胰岛素与组织间的结合能力,在胰岛素浓度较低时保持较为正常的糖代谢,也就是增强胰岛素的效用。这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第二,耐力运动可调节体重,改善脂质代谢。运动不但有助于预防和消除肥胖,还能提高脂蛋白脂肪酸的活性。

第三,耐力运动能改善血糖利用率。

第四,耐力运动能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减少感染。

在众多的耐力运动方法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的1~2项。在家中可做以下4种运动:

踮脚尖运动:手扶住椅背,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

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挺直,速度依体力而定。

坐椅运动:屈肘,两手扶上臂,将背部挺直,在椅子上反复进行坐、立,做多久依体力而定。

抗衡运动: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足并立,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太极拳帮助降糖

有研究发现,打太极拳可以增强心肺耐力和下肢肌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练3~6个月后,有的甚至可减少用药量。所以中老年人不妨多打太极拳,把它当做最佳的健身运动方式。

心肺耐力,也就是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经调查,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作用。

太极拳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维持心肺耐力方面,对增加身体的柔软度和降低体内脂肪也有帮助。

很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部分高血压患者在练习太极拳3~6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练习太极拳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依靠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用药量也减少了20%。这表明,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练习打太极拳,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

糖尿病患者游泳要适度

游泳是一种比较轻松的运动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普遍认为,患Ⅱ型糖尿病的肥胖者和血糖浓度为11.1~16.7毫摩尔/升(200~300毫克/分升)者,以及处于Ⅰ型糖尿病稳定期的病人均适宜游泳。

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能长期坚持锻炼,一定要选择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进行,不可空腹游泳,也不可睡前游泳。游泳时,要以不觉得吃力或感觉稍微吃力但尚能坚持、游泳后的心率为(170-年龄)次/分钟为宜,或者是以稍觉疲劳,经短暂休息后可恢复体力为度。糖尿病患者要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和含糖食物如饼干、糖果等,以便出现低血糖时能马上得到救治。

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应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如果血糖波动的幅度较大,运动后血糖小于6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可以在运动前进食20克的碳水化合物。

患者要注意不要盲目参加游泳锻炼,否则很可能加重病情或出现危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游泳强度和游泳时间。

糖尿病患者骑车有益

骑自行车和行走、跑步、游泳一样,能锻炼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训练方式,如果适当训练,健身效果显著。糖尿病患者可以把骑自行车当做运动的好方法,下面介绍6种骑车的方式,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

减脂骑车法:也就是有氧骑车法。用中等速度骑车,一般不间断骑行30分钟左右,同时要深呼吸,能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减肥。

力量型骑车法:根据不同的条件用力骑行,比如上坡和下坡,能有效提高双腿力量或耐力,还能有效预防大腿骨骼疾病。

强度型骑车法:规定好每次的骑行速度,规定自己的脉搏强度来控制骑速,并用心率测自己每分钟的脉搏,这样可有效锻炼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间歇性骑车法:骑车时先以中慢速骑1~2分钟,再以1.5~2倍的速度骑2分钟,之后再中慢速骑行,再加速,如此交替循环。这样能提高训练者对有氧运动的适应能力,有效锻炼心脏功能。

核心肌力骑车法:骑车过程中将臀部离开车座,但又不站直身体,同时腰腹部发力控制身体平衡,此法可训练核心部位肌群力量。

脚心骑车法:用脚心部位接触自行车踏板来骑车,能按摩穴位。一只脚蹬车时,另一只脚不用力,以一只脚带动自行车前进,每次蹬车30~50下,在上坡或顶风时锻炼,效果更佳。

踢毽子降血糖

踢毽子不仅可以提高人体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长时间运动,而踢毽子的运动量不大,又能让全身得到运动,每天踢20~30分钟的毽子降糖效果明显。

踢毽子不但能使下肢关节、韧带和肌肉得到很大锻炼,同时也能充分活动腰部。踢毽子中较难的动作是跳踢,不光要跳,腰部的协调动作同样很重要,颈部和上肢也要随着运动。连续跳踢几十次,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钟150~160次。经常参加此项运动能调节全身的血流量,加速血脂代谢,从而使血糖降低。

中老年人踢毽子应该从不太激烈的动作开始,以不出现呼吸急促、心悸为度。老年人心跳达到(170-年龄)次/分钟即可运动,踢毽子前要先做15分钟热身,以免运动中拉伤肌肉。

踢毽子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超过40分钟,虽然可以降低血糖,但血液中的脂肪会增加,反而会适得其反,而踢毽子时间过短也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刚开始锻炼时,应从5~10分钟开始,在1~2个月内把运动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每次结束运动时,做10分钟的恢复动作,不可突然停止。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该立刻停止运动。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适宜踢毽子。

学会享受垂钓的乐趣

垂钓是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健身活动之一,因为钓鱼能激活人体的神经分泌系统,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如果去野外钓鱼,出发时间较早,一般会钓到中午,前后温差较大,因此患者要适量增减衣物。衣服的口袋里应放一些必备的药物,便于随时取用。另外,野外蚊虫较多,应穿长衣长裤,同时备好遮阳伞和遮阳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