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哈佛教授的心理咨询课
24805300000006

第6章 攀比带不来荣誉(1)

攀比是个贬义词

在一个贫困的山沟里,一封录取通知书降临到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也为整个村庄注入了活力。因为整个村子里,至今只出现过这么一个大学生,这个考上大学的人,叫做小为(化名)。当时小为的父亲激动万分,全村的人为了庆祝这件喜事,纷纷出钱,帮助小为凑足了第一年的学费。报到那天,父亲背着孩子的行李,沿着盘山的道路走了整整一上午,才搭上了进城的火车。父亲一路上都在憧憬着,他相信他的儿子是最了不起的,也相信以后会托儿子的福过上好日子。

到了学校后,父亲便又匆匆地帮小为整理床铺。这一切,在小为眼中都是天经地义的。父亲回去后的前半年,只收到小为寄来的3封信,信都很简短,只有一个内容,要钱。

小为常常强调自己的学习很忙,没有时间写信,除了必要的时候才会问候一次家人。后来,小为也和很多的大学生一样,开始和女生谈恋爱。小为的钱要得比以前更勤了,然而此时,家里由于干旱,已经是入不敷出。

小为和很多城市的孩子一样,学会了去酒吧、歌厅,学会了上网、玩游戏。小为是知道家中的境况的,但是他不但不体谅、安慰自己的父母,反而给父母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信中要么描述自己某个同学的父母如何大方,要么就是大谈在城市中消费很高,为得只是向家里多要一些钱。父亲和母亲都愤怒了,但他们没有回复什么,只是照常为儿子寄钱。

小为的父母已经把全部的心血给了他,但是他仍然不满足,居然还借着收学费的名义向父母要钱。其实父亲是知道事情的真相的,只是他依然沉默着。他觉得儿子出息了之后,一定会报答他的……

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类似这样的现象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从上小学开始,很多孩子从文具盒比起,吃穿住行,没有一样想落在别人的后面。这种现象在美国学术界也引发了争论,很多人认为这是教育的问题,还有人认为,这是社会观念变化所致。其实不论是谁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盲目攀比的人。

攀比,在词性中属于贬义,它不能为你带来荣誉,只会暴露你的无知和浅显。名牌的衣物,如果不是你自己为自己购买的,那么穿上也不能为你增添荣誉。很多时候,在强调自我和权利的时候,也要多强调一些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放弃不属于自己的

很多时候,你可能很喜欢别人的东西,尤其在自己没有拥有的时候,你会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选择放弃了,有的人却锲而不舍地追逐。追逐的人最终可能得到了这个喜爱的东西,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最终你会发现它并不适合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的。

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几塞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来自日本的赵先生自从抵达加州之后,过得十分惬意,他发现这里的环境得天独厚,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甚至在他看来,这里的阳光都格外地明媚。在这个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他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受到了陶冶。

有一天,赵先生在午后出来漫步,他突然觉得前面有亮光,走近后发现,原来是人行路上种植的一株株橘树,沉甸甸、黄澄澄的果实已经挤满了枝头。这就是当地著名的花旗蜜橘,它是享誉世界的鲜果,能在美国亲眼见到它,让赵先生倍感兴奋。见到浑圆结实的果实,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果实这样的诱人,为什么没有人采摘呢?难道是当地人不喜欢吃橘子,或者是因为橘子的味道不好?

他决定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于是他一直沿着橘子树前行,足足走了半小时,但始终没见到一个行人。最后,当他准备调转方向回到住处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个背着书包、脚穿旱冰鞋的美国学生。赵先生礼貌地向他招手,并将自己的疑问对孩子说明了。这位美国学生对赵先生的问题感到很意外。

这个孩子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拿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随后孩子向赵先生做出了解释。事实上,这里的橘子是非常可口的,美国人也很爱吃橘子。赵先生问孩子,为什么橘子都要烂掉了,却没人吃呢?赵先生觉得这样很可惜。美国孩子继续说道,这是路边的橘子,不是某个人种植的,是不属于个人的,因此谁也没有资格吃。

孩子的背影渐渐地消失了,而他说的话让赵先生陷入了沉思。孩子的话很简单,但是却透视着一个深奥的道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没有资格和必要去争取的。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有分别的,如果是正确的理想,是值得大家努力去追求的,一旦实现了理想,你会得到祝贺,你自己也会得到满足,这便是一种成功。而那些虚华的目标,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也没什么不对,但如果是不属于你的,就要学会放弃,不要盲目地追求。

别这山望着那山高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希望能得到最好的,但是当得到之后,又会看到更好的。因此欲望便紧紧地缠住了他们,他们永远学不会满足,也因此永远感觉不到快乐,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是空虚的。如果去追求高尚的理想,哪怕是别人看起来不值一提的愿望,都应该受到尊敬。但是如果是去追求浅薄的自我享受,那么即使获得了稀世珍宝,也是令人鄙夷的。

美国是个时尚的国家,有很多人都把精力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年轻的女孩Ann也一样,她每周都要向父母索要很多的零用钱,用来购买流行的服装、饰品等。她认为这些东西更新很快,就总是想拥有更多、更好的来满足自己。有一天Ann的父亲语重心长地给她讲述了一则故事:

有个叫伊凡的美国青年,他很喜欢契诃夫的一句话: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的机会,该有多好。他十分希望这个机会能眷顾自己,于是他向上帝提出了申请,请求在他的身上实现这句话。

上帝认真地望着这个年轻人,觉得他很聪慧和真诚,于是他答应了年轻人的请求,但是仅限于在寻找伴侣这件事情。不久之后,伊凡到了结婚年龄,他果然遇到了一位漂亮迷人的姑娘,姑娘也很喜欢他,伊凡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很快就结婚了。婚后初期,伊凡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伊凡发现自己的妻子有很多缺点。他觉得自己与她没有办法沟通,他认为自己娶到的是个只有漂亮脸蛋,却没有头脑的女人。他用上帝赐予他的权力,匆匆地把这段婚姻结束了。

伊凡很快又遇到了心仪的姑娘,这个姑娘除了拥有美貌之外,还拥有聪明的头脑。伊凡以为自己终于能够幸福了,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他的妻子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她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堵住了伊凡的抱怨。她总是耍花样,让伊凡为她服务。伊凡觉得自己不幸极了,他不像是她的丈夫,倒像是她的工具。伊凡觉得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他迫切地想结束这段婚姻。

伊凡重新跪在上帝面前,向上帝祈祷,如果他第三次成婚的时候,妻子完美无缺,那么他发誓会与妻子和睦地度过终生。上帝迟疑了,但是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伊凡的要求。他的第三个妻子出奇的美丽和温柔,他觉得自己终于能安适地生活了,但是妻子不久便一病不起。疾病让妻子不再年轻、漂亮,妻子没有任何能力了,剩下的只是不言不语的好脾气。伊凡很快反悔了。他又来到上帝的面前,祈求上帝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赐给他一个完美的天使。上帝虽然开始不同意,但是最后还是勉强答应了。

经验丰富的伊凡最后终于选到了一位完美的“天使”女郎。他觉得非常满意,但是,当“天使”了解了伊凡从前的经历后,决然地离开了他。最后伊凡孤独地终老了。

Ann听完了父亲的故事,一时间并没有明白父亲想告诉她什么,父亲微笑着拍拍她的头,告诉Ann要认真地想想。这个聪明的女孩很快领悟了故事的真谛,她不再追求从前那些疯狂喜爱的东西,因为她明白了,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只是不停地追逐浅薄的享受,最终将一无所获,所以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追求高尚的理想,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生活才会充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