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5分钟通便
24803900000009

第9章 5分钟走出通便误区

误区一:使用泻药可通便

对于便秘的人来说,泻药可能会解决排便的困难,带来一时的轻松和痛快,但这种方法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排便障碍。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不是一剂泻药就能一劳永逸的。而且长期服用泻药,人体会对泻药产生依赖和耐受,随着泻药剂量的增加,通便作用会越来越弱,以至于最后变为无效。大多数泻药中含有蒽醌类物质,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将导致结肠袋消失、结肠肌层变薄、黏膜皱襞消失、肠肌神经节细胞变少、肠蠕动减弱、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顽固性便秘或者难治性便秘。

此外,滥用泻药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硫酸镁等盐类泻剂,易出现中毒反应(呼吸肌麻),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以进行解救。

2 可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一般可对症处理或停药。

3 可致脱水,故需大量饮水以预防脱水的发生。

4 偶有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及过敏性结肠炎,严重的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5 峻泻剂对小肠有刺激性,易引起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

6 长期服用可妨碍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故应适当补充钙、磷及维生素。

【专家提示】应用泻剂不是治疗便秘的惟一方法。应针对病因治疗。泻药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胃炎、消化不良及贫血等。

误区二:洗肠是最好的通便方法

洗肠时,通过一次性大容量地向大肠灌水,有利于大便排出,于是有人就认为洗肠是最好的通便方法,这也是近几年洗肠广为流行的原因。但洗肠是短期行为,并没有治疗作用。从根本上来讲,洗肠不过是一次更为彻底的类似于开塞露作用的通便。便秘涉及很多因素,这不是一两次通便就能解决的。至于洗肠能洗出肠道的陈年残渣,这就更加离谱了,肠道的黏膜是非常光滑的,不可能粘附任何污物,怎么会有陈年残渣呢?

其实,便秘者****括约肌功能不是很协调,如果反复洗肠,导管在****处进进出出,可使****括约肌更为松弛,以致对便意的敏感性更差。其次,便秘者平时用力少,如果这些人通过洗肠可以轻松排便,可使他们更懒得主动大便,进一步引起****括约肌萎缩和功能的不协调。

洗肠通过人为强行大量的往大肠中灌水,粪便倒是被冲洗出来了,但同时大肠中的消化液以及有利于人体的物质也同时被带出来,致使大肠中的消化液锐减,短期内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反而影响正常排便,虽说时间长了就会恢复,但是若经常洗肠就会彻底破坏肠道功能。

所以,过洗肠并不是通便的最佳方法,并且对人体有害。

【专家提示】洗肠排便有一定的副作用,能够破坏肠道正常功能,选用这种方式通便一定要慎重。

误区三:用抗生素不会导致便秘

有些人认为抗生素是杀灭细菌的,细菌对人体有害,所以,多服用抗生素对人体健康有好处。而且人体肠道内最容易滋生细菌,服用抗生素能够帮助清理肠道的细菌。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杀灭细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但是,人体的肠道至少有500多种细菌居住在里面,不仅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还有有益的细菌,还有既没有益处也无害的细菌。

有益菌,比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对机体是有帮助的,多种维生素在肠道中的形成、发酵未消化的残渣、维持肠道的酸碱平衡均需要这些细菌的参与。同时,这些细菌还能抑制外来有害细菌在肠道的生存。

还有些细菌对人体没有危害,一般情况下与人体和平相处,只有在肠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导致机体病变。

当然也有细菌对人体是直接有害的,必然会引起机体发生疾病。

所有这些细菌共同存在于我们的肠道内,互相制约,维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可是,滥用抗生素就会杀死许多细菌,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以及那些与人体和平共处的细菌,肠道的酸碱平衡会被破坏,肠道功能势必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排便困难。

【专家提示】抗生素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服用,不可擅自乱用。

误区四:便秘不治而愈

很多人认为,便秘只是小毛病,一般会不治而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去就医。还有的人认为不就是排不出大便嘛,使劲就行,今天排不出,明天后天一定会排出来,没有必要去重视。这样就陷入了便秘不治而愈的误区,将小小的偶尔不适拖延成了顽固性便秘,甚至会造成肛裂、痔疮,严重的会导致肠溃疡,诱发癌症。

便秘自身并不是十分严重的临床状况,但是认为便秘是小毛病会不治而愈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便秘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便秘有可能是临床某种严重疾病如肿瘤的惟一症状。而且,便秘容易引发并发症,如用力过度引起痔疮,秘结的粪便通过****括约肌时会撕裂****。肛裂的疼痛反过来会加重便秘,而且严重的便秘可以引起直肠黏膜脱垂,伴有黏液分泌。有些人甚至便秘长期不治,最后不得不进行结肠切除手术及回肠直肠吻合术。

【专家提示】千万不能把便秘当做小事,置之不理。出现便秘要分析原因,进行适当的调理和治疗。

误区五:便秘是因为健康、吸收能力好

有的人便秘后,发现吃得少了体重非但没有减,反而似乎有所上升。于是不少人得出结论,便秘是因为人体健康、肠道吸收能力强所致。的确,生活中便秘者大多看起来十分健壮,有些人还看起来比较胖。可是没有看到“健壮者”的面部已经变得粗糙,血脂也在一天天升高,天天忍受着排便困难的折磨。

便秘并不是因为肠道吸收能力强所致,而是因为饮食不当、疾病等导致的肠蠕动缓慢,被动吸收过多的水分和多余的营养物质,这些水分和营养物质堆积在人体内,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人体体重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健康隐患,比如会造成便秘加重、身体毒素增加、营养过剩引起的“三高”、肥胖等。

所以,并不是因为健康、吸收能力好才导致便秘,便秘是生活习惯不好、饮食不科学所导致的。

【专家提示】便秘预示着机体出现不健康的苗头,需要警惕。

误区六:排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必要刻意定时

很多人认为,排便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什么时候有了便意就去排,没有必要刻意定时排便。生活中相当多的人都持有这种观点,他们通常是什么时候便意较浓,什么时候如厕。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

排便的确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可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这个自然的过程就会变得不自然。不良的排便习惯,比如不定时排便、有了便意不及时排便或经常抑制便意,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养成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经常拖延大便的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习惯,就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习惯性便秘。因此要治疗和预防便秘,就要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重建正常的排便反射和正常的排便功能。

最好在固定的时间里去蹲便一次,要把排便时间规定为一天的法定时间,成为自己—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专家提示】定时排便徒有形势也是无济于事的。在蹲便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排便上来,不可再做其他事情,如看书、看报、听广播、想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