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生活中“游戏”的比重不断减少、“学习”的比重不断增大。如何引导孩子从“游戏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可以从明确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学会复习和预习、学会阅读课外书、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学会提问等方面,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一个月内要学会拼音
——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标
家有宝贝一年级
自从上了一年级,小杰的妈妈就像失去了自由。每天要为女儿检查作业,否则女儿只会把作业应付完就不管了;她还要为女儿收拾书包,否则女儿会丢三落四;她还要准时叫女儿起床,否则小杰上学便会迟到。
一次晚餐后,小杰的妈妈很有耐心、很真诚地与女儿深谈了一次。妈妈这样说:“女儿,长久以来,我为你做作业伤透了脑筋,但一直没有效果。现在我决定了,读书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必须学会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了。”小杰看着妈妈坚决的态度,还是有点儿不信,她决定试探一下妈妈。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小杰拿着语文课本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妈妈没有像往常逼着小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看书,而是开始忙自己的家务。一会儿,小杰沉不住气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考拼音。”妈妈“嗯”了一声,没有再理她。这小家伙又说:“可是,我还没有看呢。”妈妈还是“嗯”了一声,没有理她。
教师分析课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很多做法,比如陪孩子做作业、给孩子检查作业、叫孩子起床、帮孩子收拾书包等,都会让孩子有这样一种错觉:读书是为父母所读,学习是为父母所学。所以,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孩子的一切行为好像都是在向父母挑衅:我绝不会乖乖读书。父母越逼着孩子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当父母不去管他时,他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概率反而会升高。所以,只有真正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后,孩子才会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学生的感知觉正从笼统模糊走向稳定精确,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这些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都是造成孩子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原因。
孩子们对于学习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他们总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即使有学习目标,要么不切合实际,目标过高,一时达不到就泄气,要么目标过低,很容易达到,就会骄傲自满。如果没有明确且适当的目标,孩子的学习劲头就不足,自然很难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无法独立去制订明确的目标这一事实,有的父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学习下滑,动辄训斥,甚至体罚,而不关注孩子学习落后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父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对孩子的目标定位过高,使孩子无法承受。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和学校沟通不畅也是导致孩子无法及时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的原因之一。因为老师最清楚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果父母和老师没有及时就孩子的学习状态做好沟通的话,孩子就难以及时确定科学有效的学习目标。
互·动·论·坛
针对上述分析的种种情况,下面的一些做法也许可以帮助父母同孩子一起确立学习目标。
1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多给孩子讲一些因为目标明确最后取得成功的人的故事,以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和孩子共同制订学习目标
父母要勤于和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同时要和孩子商量,
切实制订符合孩子实际的学习目标。
3细化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目标一定要细致,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层次性。既要有总的长远目标,也要有阶段目标。而且每一个目标都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保障孩子稳步前进。比如,孩子一入学就要学习拼音,学习时,可以把所有拼音进行分类,找出这些拼音记忆的相似点,归类记忆,然后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学会几个,多少天完成,隔多少天再次复习。这样把学习的内容细化到天,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4量化学习目标
和孩子制订好学习目标后,可以逐条清楚地列举出来,然后一式两份,孩子一份,父母一份。时时提醒孩子按照商定的目标学习。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贴在墙上的符号,更应该是检验孩子学习目标完成的日历表。比如,学习拼音时,目标是每天学会多少个拼音,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对照目标查看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完成的,应及时补上。将学习目标量化处理,可以确保孩子学习的记忆效率。
5严格执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也不是写在纸上供别人看的,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认真、严格地执行。制订学习目标其实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执行。有些时候,父母因为琐事或者孩子自身的自控力差,孩子执行学习计划时,得过且过,最后不了了之,导致孩子的目标“遥不可及”。作为父母,既然决定和孩子制订学习目标,那么事先就要考虑清楚执行的效果,如果觉得能够执行,那就坚持,和孩子一起严格执行,说到做到,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6及时修改目标
目标是人定的,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目标。孩子进步了,可以适当调高目标,孩子退步了,不要着急,可以适当地调低目标。
只有弄清楚了“为谁而学”的问题,孩子才能真正明白学习的含义,才能找到学习的动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进步!
今天要学些什么
——帮孩子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
家有宝贝一年级
轩轩今年刚上一年级,开学已经两周了,还是记不住在学校学了什么。写作业的时候,也无法安安静静写上5分钟,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断她。去钢琴老师那里学琴也是心不在焉。班主任李老师也反映轩轩刚开学这两周似乎并未适应小学课堂,上课走神,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
李老师的话提醒了轩轩爸爸,他有点明白女儿为什么懒散了。轩轩爸爸又拜访了几个要好的同事,问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他们都提到了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学习计划的方法,轩轩爸爸若有所思。
教师分析课
孩子刚刚升入一年级,进入真正的集体生活要注意的事情千头万绪,如果一切都等着老师安排,也许会错过纠正孩子错误和不规范行为的最佳时机。同时,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没有计划,造成整天忙于被动应付功课、缺乏主动学习的情况。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心里都没做太多考虑。他们总是想“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学习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对孩子来说,有计划地学习比无计划地学习要有很多的好处。
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和步骤达到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分别制订学习计划。在短期和长期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计划有助于对学习的自我管理。到一定阶段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学习不断进步。
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培养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能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因此,父母在孩子入学之初就和孩子一起制订清晰的学习计划很有必要。
互·动·论·坛
制订学习计划有这么多好处,怎样制订合理、适用的学习计划呢?一年级孩子年纪小,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呢?
1制订适合孩子的计划
学习计划要求不宜过高,因为要求过高不仅难以执行,而且容易引起孩子心里没数和自卑感。有的孩子虽然订了学习计划但没有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划订得过于理想;二是本人缺乏执行的毅力;三是周围客观条件不允许。当然,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可以依靠孩子的努力和身边人的协助而加以解决。
所以,计划要适合孩子个人的能力和特点,不要从个人的喜恶出发,更不要照抄别人的计划,必须考虑自己孩子的体力、智力、学习力、性格、志趣等是否与实现学习目标和采用的方法相适应。此外,还要注意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近邻关系等条件。
2考虑全部生活的平衡
制订学习计划不能只考虑学习而不顾其他。其实,学习只是一天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其他活动对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既要使学习在一天中占首位,又要使学习同其他活动协调起来。换言之,在一天的作息时间表里既要有上课、课外活动的时间,也要有休息、娱乐的闲暇时间,还要留出与家人朋友聊天、听广播、看电视等时间。总之,一天的活动要多样化,各种活动都应该适时且协调地进行。有规律而充实的生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
3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计划不应绝对不变,根据实际情况和执行计划中的体会允许计划有些变动。例如,某天孩子因参加运动会觉得身体非常疲倦,那就应该及时改变计划早早休息。如果单纯为了执行计划,父母硬要孩子一边打盹儿一边坚持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或是不解完十道题目就不能睡觉,那就无异于削足适履了。当然,倘若把什么情况都看成例外,随便变更计划,就难以养成好习惯。所以,在一开始制订计划时就要考虑留有余地,计划一旦订好之后,尽可能不要变动。坚持这一原则十分重要。
以上是对于制订计划的方法、步骤的一些建议,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制订一些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一年级的孩子可以先从一些小计划入手,慢慢养成制订计划的习惯,并付诸行动,长期坚持。
学过的东西总是忘
——教孩子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家有宝贝一年级
薇薇上小学第二周,有一天,薇薇妈妈的手机上收到数学王老师发来的一条短信:“请您督促孩子预习书第10页,并试着帮助孩子理解例题。”薇薇妈妈看到短信一愣,怎么会有这样的短信?才一年级,这么小的孩子怎么预习呢?当然,除了预习,王老师每天下午还会发一条类似这样的信息:“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学第3、第4页的内容,请您帮助孩子复习一下这两页的知识内容,尤其要注意提醒孩子看清题目的要求。”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是薇薇从未做过的事情,薇薇妈妈也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该怎么办呢?她拨通了王老师的电话。
教师分析课
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并没有重视对孩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的指导,究其原因如下。
不理解预习、复习的益处。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有很多好处。预习有利于孩子提前接触知识点,做到课前有收获并带着疑问进课堂,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后复习有利于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孩子梳理教材的能力。学习就是和遗忘作斗争,而复习就是战胜遗忘的有力武器。
没有掌握好的预习、复习方法。有些孩子总是以为反正第二天老师会教,对新知的预习心不在焉,草草看一下就行了,没有提前认真思考。同时,有的孩子没有掌握预习的技巧,不知道如何一步步地根据书本的提示来预习,所以预习效果不佳,或者根本不预习。关于复习,有些孩子总是以为已经学习过了,没有复习的必要了,实在要复习了,也只是粗略地将书本看一看,然后罗列一下知识点就完事了。
家长不够重视。许多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预习、复习的重要性,也就忽略了对孩子这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只是例行公事地问作业是什么,很少提及当天学习的内容,也很少提醒孩子提前预习并及时巩固复习。
互·动·论·坛
父母决心要帮孩子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话,该如何做呢?
1计划好预习的时间
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预习,预习是需要有计划性的,而且是要有规律性的。换句话说,小学生应该在老师上课前,主动学习一下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了解课文,同时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好。
2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课前做好准备,提前知道老师要讲的内容,对于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留个印象,以便老师在上课讲解的时候弄清楚、搞明白,或者课下具体咨询老师。如果孩子没有做好预习的话,很可能连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明白什么不明白什么都不太清楚。预习也就起到了提前了解自己掌握程度的功能。预习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画个圈,做个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