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儿童家庭用药小百科
24790400000037

第37章 儿童传播环境研究(4)

(3)家庭传播媒介的空间。在设置空间时,要考虑到,除了书架,是否还需要CD机、电视机、电脑、触控一体机等传播媒介。有时候在阅读中,还需要玩具作为亲子沟通的载体。之前讲过媒介素养,对于传播媒介空间的营造以及使用,能够看出一个成人是否具备媒介素养,以及具备的程度如何。

3.家庭阅读传播资源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儿童图书市场的繁荣,家庭购书已经成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有95%的家庭在孩子读书来源方面首选家庭购书;其次,才是从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借阅,各占2%;极少数家庭还保留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阅读传统,即同学朋友之间相互借阅,但仅占1%。所以家庭阅读传播资源的丰富与否,是影响儿童阅读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丰富的家庭阅读传播资源有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是创设良好家庭阅读环境的重要前提。据一项“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际上儿童阅读能力处于最高水平的挪威、瑞典、匈牙利等国家的家庭藏书都超过200本,而我国在这方面状况一直不容乐观。

一般说来,家庭中的阅读传播资源包括适合不同年龄儿童阅读的图画书、社会性阅读资源(如报纸、杂志、画报等)、媒体影像、数字资源等艺术性资源和儿童自己创作的作品等。

4.家长态度

家长态度主要是指父母对待儿童阅读的态度,肯定与否,鼓励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阅读心理与行为。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阅读行为持消极、懈怠,甚至是否定的态度,那么即使家中“飘渺万卷,坐拥书城”,也是无异于在无水源之处掘井。这里值得一起的是父母对儿童阅读的认识。当今的中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父母对于子女的成才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在满足了儿童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进一步的享乐型消费后,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开始普遍关注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一方面,父母们投资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渐增多;但另一方面这些投入又大多带有盲目冲动的色彩,由此产生了普遍的焦虑心态。有些家长过于强调将儿童的阅读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让低幼儿童大量阅读知识性、文学性内容,对他们的成长会起拔苗助长的作用。如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一些与其年龄特征不适应,他们不感兴趣的文字,如4岁就开始读名著,或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机械地背诵古诗,读形形色色的“新三字经”等。对于低幼儿童而言,这样的“开卷”未必有益。

5.家庭阅读氛围

氛围是指围绕或归属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周围的气氛和情调。那么阅读氛围就是指这样的一种气氛和情调。影响一个家庭的阅读氛围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父母和孩子的个性特征、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等等。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1)有没有注重营造阅读氛围。这就像一句古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前的家庭里,是如何看待阅读氛围的营造?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很多人舍得给孩子花钱却舍不得为孩子花费时间和精力,往往是当孩子提出买书要求时,不管多少钱父母都会答应,而一旦把书买回家后,父母则因为工作、应酬、进修和发展等原因,“没时间”、“没精力”或“没心情”跟孩子一起读书,但是,父母在电视机、电脑、甚至麻将桌前大声地训斥孩子“怎么不回房间好好看书”、“都花那么多钱给你买书,你怎么还不好好看”的现象倒是屡见不鲜。

(2)营造什么样的阅读氛围。就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同样阅读氛围也具有各自的特点。民主型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孩子和家长能够积极主动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型氛围,很明显,这种氛围里,家长占据着主导位置,孩子处于倾听的状态。母亲为主型氛围,以母亲陪同孩子阅读为主;父亲为主型氛围,以父亲陪同孩子阅读为主。家长全投入型氛围,家长不做其他事情,就陪同孩子阅读;家长半投入型氛围,家长边做其他事情,边指导孩子阅读;家长不投入型氛围,这种家长几乎不参与孩子的阅读,孩子以自主阅读为主。

《阅读与儿童发展》一书从更微观地角度对阅读氛围的营造作了阐述。该书指出,在陪伴孩子阅读时,有两点常见错误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一种是平行式的亲子阅读;另一种是偏离式的亲子阅读。平行式的亲子阅读,是指有一些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时,不管是照着书念故事,还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复述出来,都不太关注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不太关注幼儿对这种阅读的反馈,父母的注意力似乎全部放到书本上了。在平行式的亲子阅读活动中,父母一直在自顾自地说或者读故事,而孩子则心不在焉,游离于图画书和父母的阅读之外,父母与孩子没有产生共鸣。因此,父母在陪伴孩子阅读时要注意与孩子的互动,而不是各行其是。第二种错误是偏离式的亲子阅读。在偏离式的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无视或者忽略书中文字的作用;误读画面内容,过度地注意细枝末节;随意地、过多地无意联想;表面上是围绕图画书在交流,实际上已经游离于故事情景之外。偏离式阅读往往会让孩子无法进人阅读情境,对故事产生错觉,认为故事无趣、没有任何挑战性,等等,因而父母在陪伴孩子阅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时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将陪伴孩子阅读想得过于简单,从而影响了亲子阅读的效果。

(二)儿童阅读的学校传播环境营造

1.学校阅读空间

(1)学校阅读空间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小学都有图书馆,一些幼儿园有阅读室、书吧等,或者是在教室里专门划出阅读区域或阅读角。

相对于家庭的阅读空间,学校的这个空间有什么特点呢?笔者认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体现出“学校”这一特点。学校是一个规范的组织,所以在阅读空间的设置上也会比较规范,比如图书馆的建设,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绝对比家庭的一个小书架更规范更稳定。同样地,在反映在阅读空间的人、财、物的配备上都会比较规范和充足。

第二,体现出“儿童”这一特点。学校的主体是儿童,它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所以它在阅读空间的设置上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特点,要考虑到儿童阅读“最近发展区”的成长“空间”,在为儿童提供环境布置时,应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增长形态,使之成为儿童的“阅读乐园”。

第三,体现出“阅读”这一特点。进入学校的儿童,一般而言,对阅读和玩耍已经有所区分,知道哪里是读书的场所,哪里是玩耍的地方。所以学校在空间的界定上也是比较明确的,阅读空间的阅读性功能比较突出,这和家庭阅读空间上的设置会有不同。

第四,体现出“空间”这一特点。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不管是图书馆,还是教室里面的阅读角,都是一种“空间”的概念,无非是多大空间的问题,以及这一空间的作用发挥不同。像图书馆和阅读角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2)学校阅读空间的设置条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置学校阅读空间呢?这点和家庭阅读空间相似,都要做到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这里将不同之处作一阐述:

第一,群体阅读的特征。学校不再是某个儿童的阅读空间,而是一个群体的环境,所以阅读空间在设置上注意到这个方面。比如同一书籍也不是一本两本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到一个群体的需要,同样反映在桌椅的数量上,也是一样。另外由于是群体阅读,图书管理也要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学校管理员应做到按照一定的规则来陈列展示,以便于图书的管理和借阅,并且及时地对书籍进行整理归位,保证图书陈列的整洁、有序和美观。

第二,专业指导的特征。学校的教师或管理人员相对于家长而言,具有专业化的特点。所以学校图书馆人员除了应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外,还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与能力。通过这些人员,儿童能够阅读到适合他们的读物,而这些读物的供给相比家庭而言更具专业性。

此外,学校教师是儿童在学校阅读的主要指导者,这类人群也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他们懂儿童,比图书馆人员更清楚自己班里每个个体的特征,在阅读指导上能够做到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能将图书的特点发挥出来。

2.学校传播空间

学校阅读的空间,除了阅读空间,还要考虑到传播空间的设计和营造。学校的传播空间相比家庭而言,有哪些特点呢?

(1)共享性。学校不像家庭,在学校里儿童往往不可能长期固定地反复阅读某本书,所以学校的很多书籍对于某个儿童而言,只是一次性阅读,不能很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那么如何弥补这个不足呢?有些学校作出了一些尝试,比如,每逢双休或节假日为儿童推荐一些读物,让儿童借阅带回家阅读。

由于学校的图书具有群体阅读的共享性,所以学校管理人员要作好书本的登记和管理。而且由于是公共的空间,有些儿童对于公共事物的保管程度重视不够,所以学校对于图书的管理和维护上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珍惜公共物品的意识进行培养。

另外,共享性还体现在,有的学校将获奖作品或者由儿童自己评选推荐的作品集中放置在一起共享;选取儿童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予以收藏、展示,包括他们的画册、故事、图画故事、诗作、手工作品等。

(2)丰富性。学校的阅读空间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丰富性,体现在传播上也是一样,对于儿童而言,置身于这个空间,能够接受到丰富的信息。这里的丰富甚至是海量的。所以对于儿童来讲,需要有对这样空间的信息筛选能力。而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这种能力往往不具备,所以这时就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比如有些学校会有阅读区域,设置新书快递,将新选购的书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也有的学校设置有专题书架,将有关不同学科、内容或者主题的知识的书籍陈列在不同的区域,以方便儿童的查找。如下图6-1,某幼儿园把故事类的书归整在一起。

(3)组织性。学校在阅读传播上相对于家庭而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组织性。学校可以组织起一个规范的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传递阅读信息,这种组织性往往是一个家庭所无法驾驭的。

比如像图书展览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与知名儿童读物出版社协商,在校园里定期举办图书展览。在我国台湾,著名的儿童图书出版社在帮助成人及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推广儿童阅读活动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邀请名家活动也是一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不定期地邀请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或是较受欢迎的儿童节目主持人或明星等,来学校与儿童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通过名人的示范作用带动儿童阅读的热情。

(4)技术性。儿童阅读时,置身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有利于儿童对图书的理解?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儿童阅读活动开展时的技术环境设置问题。这一环境是真实的环境,还是虚拟的环境?真实的环境,则是将孩子带入真实的情景,比如讲厨房的故事,就把孩子带入一个厨房,然后在这种环境中讲故事。虚拟的环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高科技的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出故事情境,比如可以利用环境感知技术、实时协同技术、协同可视化技术、智能信息环境技术,在教师讲解某故事时,通过这个技术为孩子营造一种虚拟环境,原理就像儿童进入电影院观看3D电影一样。另一种虚拟的环境,是教师通过手工技术,去营造一种类似环境。比如在讲一个夜晚的故事,幼儿园老师将其布置成模拟故事情境的环境,比如挂出月亮、环境弄暗,让儿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儿童自由想象,从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3.学校的阅读传播资源

学校和家庭的阅读传播资源类似,基本上都包括适合不同年龄儿童阅读的图画书、社会性阅读资源(如报纸、杂志、画报等)、媒体影像、数字资源等艺术性阅读资源和儿童自己创作的作品等。由于学校这个环境里学龄期儿童占大多数,所以我们特别分析一下学龄期儿童的认知和阅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