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异性相吸,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尤其是和美丽潇洒、整洁、活泼开朗的异性在一起,能自然地生出一种轻松、愉快、互为接纳的感受。这种愉快的感受能焕发孩子的精神、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实,男女搭配,学习也不累。这比起和几个吊儿郎当的男生在一起交往、学习,效率更高。这就是“异性相吸”在学习方面的推动力。
男生与女生有不同的个性。通常情况下,男生的刚健豪放,女生的俊美细腻,在他们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平衡。在家长鼓励孩子多与异性交往的同时,也要提醒孩子不要只和某个异性交往过密切,而要和多个异性交往,这是防止孩子早恋的有效措施。
5让孩子和山区的孩子手拉手
如今,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他们不了解生活的苦和累,不能感受到山区孩子生活的困苦。让孩子与山区的孩子手拉手、交朋友,可以让城里的孩子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原貌,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也能增长孩子的见闻,让孩子变得更加有爱心、有人缘。
易先生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大学毕业后通过自己的艰辛奋斗,终于使全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父母不肯与他一同住在城市,所以,每年长假易先生都要回农村看望父母和乡亲,当然,他和妻子每次都会带上孩子小华,还鼓励小华和农村的小伙伴们交朋友。
易先生说他每次把孩子带回老家,不出半个时辰小华就和小伙伴们玩到了一起,然后跑得不见踪影。吃饭的时候还不见他回家,于是家人帮忙找小华,找到时发现小华满身是泥土,但满脸是兴奋。易先生知道,让孩子多与农村孩子交朋友,可以让小华变得更坚强、更能吃苦耐劳,可以从农村孩子身上学到很多在城市孩子身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无论小华玩得身上有多脏,他和妻子从来不会责怪小华。
每次离开老家的时候,小华的那些小朋友们还会送给小华礼物,虽然只不过是孩子自己捏的泥人,自制的木头手枪,但是小华总是欢喜地收下。而下一次易先生带小华回来的时候,小华也不忘记给农村的小朋友带上礼物。虽然小华和那些孩子们交往不那么频繁,但是每次见面总是格外珍惜相聚的机会,在一起玩得可尽兴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人说:“没有接近大自然,没有走近乡土的孩子,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如果孩子没有几个乡村或山区的小伙伴、朋友,那么孩子的童年会缺少很多最纯真的快乐。
让孩子从小就和山区的孩子交朋友,和他们一起在乡间嬉闹,可以培养孩子重情重义的品质,让孩子的情感变得更丰富。而孩子从那些朋友身上学到的不只是这些,还有自强不息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豁达。
让孩子与山区的孩子交朋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孩子去山区。如今,很多孩子跟随父母从山区而来,和城里的孩子在一个学校里、一个班级中学习、生活,还有一些来自山区的孩子考入了城市里的大学,这些都为孩子与山区的孩子提供了交往机会。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歧视来自山区、农村的孩子,而要和他们友好相处,多和他们交朋友。
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说,他不能让女儿成为钢筋水泥管制下的一个小呆孩。他要让女儿闻到一望无际的泥土的芳香,甚至让女儿在泥土上打两个滚,所以每年春天和秋天他都带女儿到农村老家住一段时间,让女儿看看在城里看不到的新鲜事物。
女儿每次回奶奶家都乐不思蜀,常有人逗她:“回你城里的家吧。”她闷头玩泥巴,不假思索地说:“不回。”每次到奶奶家,她很愿意和人交往,常常主动和陌生人尤其是同龄的小孩打招呼,愿意与人分享她的玩具。看到了鸡、鸭等家禽,她会举着小棍满院子追……
在学校里,女儿班上也有来自其他省市乡村的孩子。有一次,女儿放学回家对爸爸说:“爸爸,为什么胖胖总是被人欺负呀?”经过了解,爸爸得知胖胖来自外乡农村,家境比较困难,因此胖胖在城市孩子面前有点自卑,于是很多孩子喜欢欺负她。于是他对女儿说:“你要帮助胖胖,劝告那些男孩别欺负胖胖,还要和胖胖交朋友,还可以带她来咱们家里做客。”
在爸爸的教育和鼓励下,女儿真的和胖胖成为了朋友,女儿还经常叫胖胖把胆子放大点,同时从胖胖身上学会了坚强。后来,胖胖经常和女儿一起来家里,有时候她们还在一起学习。通过女儿与胖胖的交往,班里的孩子也开始接纳了胖胖。
让孩子与山区的孩子手拉手、交朋友,不要让孩子对农村的伙伴另眼相看,可以培养孩子的正气和善良。当你的孩子同样能与山区的孩子打成一片的时候,他身边的同学、伙伴也会对他投来敬重的眼神,大家会更欢迎他。
在孩子暑假或寒假期间,家长们可以组织一个亲子旅游团,带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到山区、乡村走一走,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和山区的孩子交朋友、相互交流。能让城里的孩子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可以激励山里的孩子努力奋斗。
6陪孩子一起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信
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捐赠画面,许多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写信,表达了自己对灾区小朋友的关爱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坚强渡过人生的一大难关,勇敢地面对这次不幸的灾难。
一位家长说,老师安排儿子作为幼儿园的代表,明天把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捐的钱送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儿子回家后,表情非常严肃,在爸爸的鼓励下,他铺开一张纸画了一幅画,然后写了一封信,准备第二天一同送到红十字会。他的画上有飞机,有解放军叔叔,有倒塌的房子,有哭泣的孩童,还有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但是对孩子的爱心教育永远没有结束。如今,独生子女成长在蜜罐里,从小就学会了霸道、专横、享受。如果不及早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今后孩子的人生必将充满许多坎坷。
让孩子给灾区小朋友写信,这是一个表达孩子真实情感的好方法。孩子们用他们那幼稚的言语,表达的却是最真最让人感动的爱。
汶川的小朋友们,你们还好吗?看到地震的画面,我忍不住哭了。一声巨响之后,高楼、学校、家……全都倒塌了。我看到好多幼儿园,许多学校,许多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被压在废墟中,黑黑的夜,你们害怕吗?我看到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头上缠着白色的纱布,坐在木凳上,眼睛空空地望着前方……好多小朋友都哭了……
我们捐出了零花钱,表达了一片心意,就是为了支持你们。希望你们不要伤心,不要难过,还有我们……在这里,我真心祝福你们今后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祝渡过难关,学习进步!
这是来自某学校一个孩子寄给灾区小朋友的信,看完后我们不得不为那颗幼小的爱心而感动。书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有什么话要说,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寄给对方。它迅速、灵活、方便。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让不曾会面的双方把心聚合在一起。
书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时候,写信交友比面对面交往更有一番人情味,孩子给人寄出一封信,不久后他会收到一封信。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孩子的思想得到了历练,心灵得到了升华,感情不断丰富起来。而那一封封看得见、摸得着的书信,正是孩子和远方灾区小朋友友谊的最好见证。
在那次大地震之后的六一儿童节,许多家长和孩子一起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信,祝他们节日快乐。虽然他们未曾见面,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让他们心连心,手牵手。他们在书信里传递出自己的真挚祝福,这些信对于刚刚受到灾难打击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持。
7别让孩子歧视残疾朋友
面对身体的缺陷,残疾人要忍受许多痛苦,更可怕的是人们的歧视和冷漠。残疾人内心的伤痛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对残疾人表现出厌弃,因为那样不但不能表现出我们最基本的善良,也会让孩子学会歧视弱势群体。
作为家长,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冷漠,我们需要把孩子教养成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善良的人。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与残疾人相处,这既包括如何与身体残疾的同学、朋友相处,也包括怎样对待残疾的陌生人。
残奥会期间,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观看了很多比赛项目。相信在那精彩的竞技比赛给人带来激情的同时,残疾人的顽强的精神更会让他们和孩子为之震撼和感动。刘允作为一位父亲,他抓住了这次教育孩子的大好机会,给孩子上了一堂关于如何与残疾人相处的课。
遇到残疾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首先,不可“强行”出手帮助,而应该亲切友好地问对方:“你需要帮助吗?”如果“强行”出手帮助,会挫伤对方的自尊心。
同盲人打招呼的时候,千万不能大声疾呼或突然跟他们握手拥抱,也不要随意拿走盲人的盲杖或者牵引盲杖为他们带路,这些出于好意的做法很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害怕和不舒服。
如果与坐轮椅的残疾人交谈时间超过1分钟,最好蹲下身子,和对方保持平视。
与架拐杖行走的人同行时,应该走在对方前面,避免走在对方身后给他带来紧迫感。
如果和失去双臂的残疾人一同用餐,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餐具,千万不要直接喂给他们吃。
除此之外,与残疾人沟通时要掌握技巧,和残疾人第一次见面,要尽量多地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信息,让他对你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与盲人沟通时,不要使用“瞎说”、“瞎猜”、“瞎想”等不尊重的词句……还有,千万不要对他是如何残疾的产生兴趣,如果你冒昧地问“你是怎样残疾的”显然是对他的伤害。
这些与残疾人相处的礼仪都是刘允教给孩子的,为的就是让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教养和礼节,与残疾人和谐相处。让孩子学会对残疾人表示一份关怀,不仅可以得到残疾人的好感,也能赢得其他人的尊重和欢迎。这有助于孩子获得好人缘。
在美国,有人说那是残疾人的天堂,因为美国对残疾人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例如,美国的残疾人可以领到充裕的日常生活的补助金,在公共场所如商店、政府机构、博物馆、餐馆、卫生间等等地方,都有专用的残疾人通道和座位。
美国人对残疾人的关爱是平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很多残疾人的配偶是健全人。在美国,双腿残疾坐在轮椅上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能成为杰出的总统;伊扎克·帕尔曼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大师。这不单单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天赋和毅力,还与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有关。
对残疾人的关爱不仅表现在物质给予上,更表现在用心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到友爱和温暖。家长要教育孩子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用发自内心的友爱来关怀他们,以便使孩子与残疾人友好相处,成为没有隔膜的朋友。
8让孩子和老师融洽相处
在多数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孩子们对老师总有几分敬畏。很多孩子与老师说话的时候会很紧张,当老师批评他们的时候会很害怕,而且对老师总是保持着距离。例如,见了老师远远躲开,和老师相遇时假装没看见老师。
小刚上小学一年级,在课堂上不守纪律,有很多小动作,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老师经常批评他,甚至让他站着听课,久而久之,小刚对老师既怕又恨,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糟糕,下课就躲着老师。
后来,老师把小刚的情况反映到小刚的父母那里,小刚的父母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小刚平常在家里很乖,但是特别害怕他的爸爸,只要他爸爸在家里,他就不敢大声说话。小刚的父母想,孩子这么胆小怎么会在课堂上捣乱,并且抵触老师呢?
让孩子有个好人缘,并不仅仅指孩子与同学、伙伴处理好关系,与老师处好关系也是孩子好人缘的一个方面。虽然老师和孩子在年龄上、身份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并非表示老师和孩子不能成为朋友。
很多孩子之所以对老师有畏惧心理,关键是不了解老师,他们总认为老师是一个威严的教育者,其实,如果家长鼓励孩子多与老师接触,孩子就会发现,老师其实和父母一样,有慈祥和温和的一面。
鼓励孩子与老师交朋友,孩子就可以在了解老师的基础上更好地接受老师,接纳老师的教育,同时,老师也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做到具体引导和教诲。当孩子和老师打成一片的时候,孩子们有不懂的问题就会轻松地向老师请教,有快乐的事情可以和老师一起分享,那么整个教与学的课堂就会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