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一点着手。选题的方向或范围确定以后,就是个进一步选择突破口的问题了。杂文不是鸿篇巨着,它要用最简短的文字,讲出最要紧的道理。所以,只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抓住“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一点”来选题。例如,鲁迅先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在日寇侵略面前屈膝媚外,而美英等帝国主义纵容日寇侵略、妄图乘机瓜分中国的严重现实,从千头万绪中抓住了“友帮惊诧”这个问题,由这一点,以小见大,以短见长,无情揭露了中外反动派妄图灭亡中国卑鄙丑恶嘴脸。这样选题,一针见血,堪为楷模。
三要亲身感受。一个杂文题目,能不能写好,与作者对这个题目有没有亲身感受有直接关系。所以,一定要选自己有真切感受的题目。一般说来,由于自己的感受所产生的东西,往往是新鲜的,而且可能是独到的。鲁迅先生的杂文《二丑艺术》所以能将国民党反动派“小骂大帮忙”的所谓“自由人”、“第三种人”等反动文人刻画得惟妙惟肖,是与他亲身感受到这帮无耻之徒的卑劣行径有直接关系的。而亲身感受的得来,依靠作者对于时事、政治的经常关心,来自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刻苦学习的心得。
②说理要透。杂文要深入地分析问题,透辟地进行说理,使文章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但是,杂文的说理,与一般议论文的说理有所不同。一般议论文主要依靠逻辑推理的方法阐明观点,以理服人;杂文虽然也运用逻辑推理,但是,它不能过多地抽象说理,也不能平铺直叙地举例说明,而是或以一定的事实作依据,或以介绍某种知识为发端,从对具体事物的生动剖析中,或对某种知识的介绍中引出论点,其论点又指明事实的实质,使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产生不仅以理服人,而且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李明天同志写的《从“听”电影说起》,由“硬骨头六连”战士在放映场上被挤得看不到银幕的情况下,安静地“听”了一场电影,就事论理,生发开去,阐明了自觉遵守革命纪律的重要性,服人感人,受到读者好评。
③形象鲜明。杂文的文艺性,要求它必须描绘形象,通过形象,来议论说理。这是杂文写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它区别于一般议论文的最主要最明显的标记。同时,这也是我们称杂文为文艺性的社会论文的原因。优秀的杂文作者,总是着意于形象的描绘,努力使用种种形象化的手段,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鲁迅先生的杂文“砭锢弊常取类型”,其“类型”的形象都是栩栩如生的。他鞭辟挞伐的“叭儿狗”、“山羊”、“流尸”、“蛀虫”等类人物,都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使人们由他杂文中描绘的艺术形象看清国民党走狗文人们卑鄙无耻的反动嘴脸。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也涌现了不少生动形象的杂文,尚弓同志的《螃蟹及其它》,秦牧同志的《鬣狗的风格》等杂文,用横行的螃蟹、流泪的鳄鱼、发议论的苍蝇、为虎作伥的鬣狗作比喻,揭批“四人帮”及其同伙,辛辣形象,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杂文的战斗性。
创作杂文,难于象一般文艺作品那样直接细腻地描绘和刻划形象,而更多地是用粗线条勾勒的手法,比如,通过打比方、讲故事、联想和类比,来描绘形象,增强杂文的形象性。197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杂文《关公再战秦琼》,由侯宝林说的相声《关公战秦琼》中讲的韩复榘的老子点戏,硬要唐朝时山东的好汉秦琼与汉朝时山西的关羽打仗这一荒唐无稽的故事,讲到女皇迷江青篡改历史,让晚生一百多年的武元衡、裴度给武则天当宰相,由此揭批江青不择手段地篡党夺权的狼子野心,就很生动形象;1978年5月6日军报刊登的战士叶粤生同志写的《“狼牙棒”和“天灵盖”》也是用的讲故事、打比方的手法,通过类比联想,较为生动形象地揭批了“四人帮”疯狂破坏我军国防建设,在敌人的“狼牙棒”已经装上了“核弹头”的情况下阴谋使我军连“弓箭”也不让有,只让有个被动挨打的“天灵盖”,以便他们投降卖国,当“儿臣和儿皇帝”的滔天罪行。此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也往往能够增强杂文的形象性。例如道新同志的《风派人物脸谱初析》一文,对“风派”有这样活灵活现的描绘:“弹簧脖子轴承腰,头上顶着试风标”,“闻风色就变,灵魂大减价,投机已成癖,有奶便是妈”等,对勾画风派人物的脸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上都是典型例证。
④语言简炼。杂文的篇幅比较短,杂文作者要把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熔炼在千把字的短文里,语言非十分精炼不可。冗长的叙述和罗嗦的议论,是杂文所不能允许的。一篇好的杂文中,一个闲字都容不下。鲁迅先生以打油诗形式写成的杂文《好东西歌》,只用了一百三十四个字,就把国民党反动派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而不顾民族危亡、国土沦丧的卑鄙行径讽刺得淋漓尽致。杂文的短,与杂文语言的精,应是杂文作者写作时不可忽视的一点。
⑷写杂文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分清敌我。杂文是战斗的武器。因此,作者必须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严格分清敌我。要热情歌颂革命英雄人物,歌颂革命的新生事物,而对于敌人,对于一切腐朽反动的事物,则予以无情地揭露和打击。对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也要批评教育,但是,“不能站在敌对的立场上用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同志。必须是满腔热情地用保护人民事业和提高人民觉悟的态度来说话,而不能用嘲笑和攻击的态度来说话”,否则,“如果把同志当作敌人来对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敌人的立场上去了。”
②紧跟形势。杂文作者一定要非常敏感,写作来得很快。敏感,才能认清形势;写得很快,才能紧跟上形势,紧密地为现实工作服务。杂文作者一定要具有抢时间、赶任务的突击精神,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写作。
③不乱讽刺。杂文,尤其是对敌斗争的杂文,往往离不开揭露和讽刺。但是,对人民内部不能冷嘲热讽,冷嘲热讽只用于对敌斗争。此外,即使对于敌人,讽刺也决不是任意的诬蔑和捏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离开这一点,就很难收到讽刺的艺术效果。再者,讽刺往往离不开夸张,通过夸张可以充分显示被讽刺事物的本质,但夸张同样不是任意的夸大和歪曲,同样不能离开真实。杂文作者运用讽刺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以使它产生强烈的战斗效果。
(根据李庚辰整理稿整理)
随笔(偶感),是一种文艺性的政论文。它是把文学手法和政论结合在一起的散文体裁,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有所思、所感,随笔写出,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随笔与杂文的区别是:随笔是随意而谈,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作者好象在与读者推心置腹地促膝谈心。而杂文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
由于杂文和随笔写法基本相同,对随笔的写法和要求就不再讲。下面就附两篇例文供参考。
1980年9月21日《长江日报》杂文例文:
从盛赞唐成想到社会主义民主
和穆熙
当豫剧《唐知县审诰命》演出成功后,引起了轰动,有一条消息还提出:“一些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可以向唐成学一点什么”。学一点什么呢?无非是:“与民做主”吧。然而细想起来,却大有商榷的余地。在封建社会里,人民处于无权的地位,县官被称为“父母官”,可见封建政权与封建家长制之互为表里。州官还被称为“州牧”,人民成了驯顺的绵羊,他的鞭子朝哪儿抽,你就得朝哪儿奔。在重压之下,人民只好盼一个唐成之类的人物来解民于倒悬。社会主义社会则不同了,它不仅消灭了吃人的剥削制度,而且相应的有了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干部则是社会的公仆。人民对领导干部有监督他们执行人代会通过的各项法律和决议的权利,绝无要公仆与自己“做主”的义务。说实在的,真正的“作主”,人民也许还能得点实惠,尽管这毫不可取,等而下之的将“做主”变为“人主”的有没有呢!
这本是卑之无甚高论的常识,但在一些评介文章中却颠倒了“主”“仆”关系。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澄清“主”“仆”关系的问题上,加速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从而有利于“四化”建设的开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创举。
代表们畅所欲言,心里的话差不多都掏出来了。清华大学的选民们,对贸易中心大楼的设计有意见,对他们的代表说:你去看看,他们有诚意,你就说;没有诚意你就不说,干脆叫他们少数几个人独裁算了!嗨,独裁,这是多么刺耳的字眼,然而他终于说了,可见这位代表认为大会是有诚意的,否则他就大可不必多费唇舌,坐在那儿养神好了。不但他说了,很多代表对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了许多批评和质询。堂堂的一个冶金部长,在大会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质询回答问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开创了良好的先例。大会看来七嘴八舌,实际是生动活泼、热气腾腾。这种让人民对公仆行使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的良好开端,是我们从十年动乱中所付出的惨重的代价里悟出来的!
大会最有趣的高潮是在表决一项法律时,以一票反对,一票弃权,三千二百一十九票赞成,打破了一贯的“一致通过”的富有戏剧性的形态展开的。
试想一下,在众目睽睽之下,孤零零的举起一只手来表示反对(无论这一票正确与否),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又需要多么大的社会主义民主精神来承认他啊!他毕竟光荣的孤零零的举起了一只反对的手,并且得到了承认。
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受到称赞的唐成的“与民作主”永远和我们告别,愿社会主义民主的阳光洒遍我们生活里每一个角落。
2005年12月4日《襄樊日报》3版随笔例文:
面对愤怒的学生
郭代秀
在学校生活中,几乎每个学生在某个时候都会发怒。毕竟愤怒是一种正常的人类情感。但是,如果他表达愤怒时,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到他的同学,或者扰乱了课堂的秩序,就成为一个问题了。一个处于愤怒中的学生,不仅会使教室陷入一片混乱,同时也会引发老师情绪的强烈波动。当我们面对一个情感温度经常处于沸点的学生时,作为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
和学生共同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最有效的方式是老师首先能够身体力行。如果老师能保持平静,学生也会息怒三分。对待一个愤怒中的学生,应该避免和他争论或者威胁他,那只会使他的愤怒升温。我们可以不用提高嗓门,就传达一个有力的信息。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如果我们把双臂交叉起来或双手叉腰,就可能激发学生愤怒的情绪。应该认识到他愤怒的原因,并且说:“我能够明白发生的事情,真的使你心烦。”要使他知道老师很关心他,从而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学生在愤怒时,可能会说一些令老师气愤、使老师血液沸腾的话,但学生的很多话,并不是针对我们的。这时,我们要提醒自己,学生的话可能与我们所说或所做的事情无关,甚至他的愤怒与学校的事情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来源于家庭或社会。如果老师担心自己的反应可能会激化学生的愤怒,那么,试着做一个深呼吸后,再对他的行为作出反应。
和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学生发怒之后,会以为老师对他这种行为一定很气愤。这时候,我们可以出其不意地让他感到我们在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并告诉他,这种失去控制的行为,会伤害到别人,进而引导他敞开心扉,和他一起讨论为什么他会如此愤怒。要留意倾听,不要打断。在交流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发怒是可以的,但是应当寻找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愤怒的情绪,而不至于破坏课堂气氛。我们还可以建议他感到愤怒时,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在愤怒时缺乏表达情感的习惯,所以才会在生气的时候行为过激。
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老师要告诉学生,如果双方一起努力的话,他一定能学会更好地控制他的脾气。老师要问问他愤怒的原因,如果他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向他暗示一些可能性——包括作业上的问题,或者是来自家庭的问题,甚至是老师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了解到他愤怒的原因,与他一起合作,就可以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解决令他愤怒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针对使他发怒的各种情况,进行角色扮演,让他尝试找出一些新的方式,来对他的愤怒做出正确的调整。